榆干离褶伞液体培养基配方筛选试验

2019-02-18 10:03高智涛敖贵彬宋淑丽
中国林副特产 2019年1期
关键词:碳氮比菌丝体氮源

高智涛,敖贵彬,宋淑丽

(1.黑龙江省伊春林业科学院,黑龙江 伊春153000;2.伊春森工集团铁力林业局,黑龙江 伊春153000;3.伊春市友好林业局,黑龙江伊春153000 )

榆干离褶伞[Lyophyllumulmarium(Bull.:Fr.) Kuhner]菌肉肥厚,香味浓郁的食用菌,在我国河北、吉林、黑龙江、河南、甘肃、青海等省均有分布,夏秋生于榆、柳、槭等树种的干部。目前榆干离褶伞初步驯化栽培成功,但是走出实验室面向生产,一些技术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发。目前榆干离褶伞三级菌制作都是通过固体斜面培养基分级进行培养,从一级菌(试管)→二级菌(菌袋)→三级菌(菌袋)出菇,过程较繁琐,并且榆干离褶伞其菌丝在二级菌中生长极为缓慢,长满菌袋需50~60天,培养时间长[1-2]。而利用液体培养基进行接种,菌丝长满菌袋仅需要35~45天。本试验通过对榆干离褶伞液体培养基中碳氮源、碳氮比、温度等因素进行分析,得出最适合榆干离褶伞菌丝生长液体培养配方,为进一步推广榆干离褶伞栽培提供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榆干离褶伞菌株来自黑龙江省林副特产研究所。

1.2 培养基

1.2.1 母种培养基。采用PDA培养基。

1.2.2 碳源测定基础培养基。蛋白胨0.5%、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5%、pH自然。

1.2.3 氮源测定基础培养基。葡萄糖2%、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5%、pH自然。

1.2.4 试验培养基。将碳氮源基础培养基中的蛋白胨、葡萄糖分别以酵母膏、黄豆粉、蔗糖、可溶性淀粉进行替换,开展碳氮源筛选试验

1.2.5 碳氮比筛选试验。利用得出最适合榆干离褶伞菌丝生长的碳氮源进行碳氮比筛选试验,氮素浓度设定为0.03%,碳氮比设定分别为15∶1;18∶1;21∶1;24∶1;27∶1。得出适合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氮比。

1.2.6 菌丝生长物理指标筛选试验。利用筛选得出的榆干离褶伞液体培养基配方,在不同培养温度和不同培养时间进行培养。得出适合菌丝生长的温度、时间。

1.3 方法

1.3.1 碳源筛选。取榆干离褶伞菌种接种到4种不同碳源液体培养基中,在24℃摇床中培养5d,培养结束后过滤出菌丝放入25mL离心管中4000转离心10min,称重既得菌丝体湿重。每种配方设置10个重复,取平均值。

1.3.2 氮元筛选。取榆干离褶伞菌种接种到4种不同氮源液体培养基中,在24℃摇床中培养5d,培养结束后过滤出菌丝放入50mL离心管中4000转离心10min,称重既得菌丝体湿重。每种配方设置10个重复,取平均值。

1.3.3 碳氮比筛选。用适合榆干离褶伞菌丝生长的碳氮源制作液体培养基,氮素浓度设定0.03%,碳氮比设置为15∶1;18∶1;21∶1;24∶1;27∶1共计5个梯度,在24℃摇床中培养5d,培养结束后过滤出菌丝放入25mL离心管中4000转离心10min,称重既得菌丝体湿重。每种配方设置10个重复,取平均值。

1.3.4 培养温度筛选。利用筛选后的液体培养基配方制作液体培养基,接种后放入摇床中培养,控制培养温度为18℃、20℃、22℃、24℃、26℃、28℃等6个不同培养梯度,培养5d,培养结束后过滤出菌丝放入25mL离心管中4000转离心10min,称重既得菌丝体湿重。每个温度培养10瓶,取平均值。

1.3.5 培养时间筛选。利用筛选后的液体培养基配方制作液体培养基60瓶,接种后放入24℃摇床中培养,在接种第4天开始每天拿出10瓶,过滤出菌丝放入25mL离心管中4000转离心10min,称重既得菌丝体湿重。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碳氮源对榆干离褶伞菌丝生长的影响

图1 不同碳氮源对榆干离褶伞菌丝生长的影响

由图1可以看出,可溶性淀粉作为碳源菌丝产量最高,其次是葡萄糖、蔗糖。酵母膏作为氮源菌丝产量最高,其次是黄豆粉、蛋白胨。利用可溶性淀粉、酵母膏制作液体培养基培养榆干离褶伞菌种,菌丝体产量最高,菌丝体湿重23.48g/100mL,利用蔗糖、蛋白胨培养榆干离褶伞菌种,菌丝产量最低,菌丝体湿重15.02g/100mL。

2.2 不同碳氮比对榆干离褶伞菌丝生长影响

图2 不同碳氮比对榆干离褶伞菌丝生长的影响

由图2可以看出,碳氮比为18∶1、21∶1、24∶1时,菌丝体产量差异性较小,呈递增趋势,碳氮比为27∶1时,菌丝体产量有所下降,碳氮比在24∶1时菌丝体最高,菌丝体湿重26.29g/100mL。碳氮比15∶1时,菌丝体产量最低,菌丝体湿重21.44g/mL。

2.3 不同温度对榆干离褶伞菌丝生长影响

图3 不同温度对榆干离褶伞菌丝生长的影响

由图3看出,培养温度在18~24℃时菌丝体产量呈递增趋势,在24℃时菌丝产量最高达26.97g/100mL,温度在24~28℃时菌丝产量呈递减趋势。

2.4 不同培养时间对榆干离褶伞菌丝生长影响

图4 不同培养时间对榆干离褶伞菌丝生长的影响

由图4可以看出,榆干离褶伞菌丝体培养时间在4~8天时呈现递增趋势,第8~9天菌丝体产量变化不大,其第7天产量为29.45g/100mL、第8天产量为29.99g/100mL、第9天产量为30.17g/100mL。

3 小结与讨论

实验结果表明,榆干离褶伞液体培养基碳源选择为可溶性淀粉,氮源是酵母膏,碳氮比为24∶1,适合榆干离褶伞菌丝体生长的液体培养基配方为可溶性淀粉16.49g、酵母膏4.2g、纤维素钠0.05%,培养温度为24℃,培养时间为7~8天,培养菌丝体湿重可达29.99g/100mL。

猜你喜欢
碳氮比菌丝体氮源
响应面法优化鸡腿菇菌丝体多糖的提取工艺
高大环柄菇菌株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不同动物粪便炭化特性比较
去除脐橙白皮层的产酶培养基优化
不同碳氮比对垃圾填埋单元中氮循环细菌数量的影响
新型环保吸声材料——菌丝体胶合秸秆
杂交选育品种‘吉香一号’在吉林地区栽培品比试验
拉曼光谱分析有机氮源促进乙醇发酵的机制
拟黄薄孔菌菌丝体的固体培养条件及CAT和SOD活力动态研究
通过探讨氮源在青霉素发酵的过程中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