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创新培养方案的探索
——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会计专业为例

2019-02-18 12:22葛文荣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9年2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校企学院

葛文荣 李 倩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要立足于社会发展趋势、学校办学定位以及用人单位的直接需求。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决定了作为人才供给方的高校,必须依据需求提供、输送相应的人才。只有充分挖掘了市场需求与专业特色,才能更好地被社会、被市场所认可。这也是目前每一所应用型大学都在探索的路径。会计学专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直接产物,从16世纪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相分离开始,市场就开始不断地对会计人才提出多种多样、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需求。

本文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下文简称“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例,基于校企合作角度,解读学院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学生创造性、创新性与实践应用性方面做出的努力,以及总结出的经验。

一、培养目标的综合定位

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首先要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首先确立了以社会需求和专业发展的内在规律为依据,以“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扩视野”为培养目标,全面提升提高学生竞争力。融理论与实践操作为一体,融国际化和本土化为一体,根据会计行业发展趋势,强化对管理会计职能的认识,开设实用性强的专业课程,培养复合型会计管理人才。在接轨国际模式的同时,兼顾国家及行业人才培养标准,以最终实现适应当下及可见未来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

校企合作一方面能够推进高校学生尽早、尽快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缓解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企业的搜寻成本、员工上岗培训成本等。同时,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还可以增加高校人才培养的多样性,相比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可以让学校教育内容丰富化、实用化,通过高校和企业的资源再整合,能够进一步升级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打造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品牌专业”,为高校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创造有利条件。这种以就业、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学校、学生、企业三方都是长久受益的。

综上,无论是基于高校人才培养的角度,还是基于企业人才需求的角度,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对高校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学院新一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定也将以校企合作、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过对17家合作企业的调研,初步探寻专业发展方向、人才需求方向以及进一步校企合作方向,进而实现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创新培养方案的框架搭建。

本次共调研17家企业,考虑到专业特性,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咨询公司为此次调研的主要对象,占总调研数的60%,其余行业占40%。嘉庚学院毕业生在调研企业目前就职的财会相关岗位主要分布在金融类、财务核算类和审计与内部控制岗。

1.企业对财会毕业生的岗位需求趋向多元化

根据调研我们发现企业对财会毕业生的岗位需求呈现多元化分布,以银行、证券为代表的金融业在应届生招聘过程中对专业背景的要求相对较广泛,岗位需求上没有较大专业限制。而会计师事务所、咨询机构等更多需求为审计、税务相关岗位,这与行业特性有关。值得注意的是两家外资企业以及两家大型国有企业均表示未来在管理会计岗位上有新的需求点。这也表明了管理会计或将成为未来多数企业的需求方向。

2.企业对财会毕业生的能力要求标准相对统一

企业对毕业生能力要求上体现出了相对统一的标准,表现出了“综合素质为导向,专业技能为基础”的特性。

3.企业对财会毕业生的知识要求显示较强行业特性

调研发现企业对毕业生知识结构的要求显示较强行业特性。其中金融企业普遍要求毕业生有金融统计、财务分析相关知识。会计师事务所、咨询机构要求拥有审计与内部控制、财务分析等相关知识。这与其行业特性有着直接关系。而其他企业由于行业各异,所以在知识结构要求上也呈现多样化,但对基本会计核算知识的要求仍然是所有企业的共同需求。

此外,调研发现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会计证书的获取也有一定行业偏向性。金融及专业中介机构偏向CPA、ACCA等专业证书。而其他企业更偏向会计职称、英语、计算机等技能证书。

4.企业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

调研企业为我们此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反馈了较多宝贵的意见,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实践要求增加。多家企业提出,希望学生尽早与实际工作接轨,尽可能早和多些时间到企业实习,实际接触财务工作,真正了解企业的需求和未来职业规划,有利于他们按照企业的需求制订良好的学习内容,使他们在毕业时能很快满足企业的要求。

(2)对毕业生综合素质要求提升。部分企业提出希望进行会计、金融、法律跨专业培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

(3)继续强调专业基础的重要性。还有部分企业,提出建议高校需要继续加强学生专业分析能力的培养,专业基础要扎实。

三、人才培养方案框架的搭建

根据上述调研结果的分析,基于学院办学特色,结合当前经济环境、社会发展需求,我们依照三大模块、七大类别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以修订,通过课程框架的重置,对上述企业提出的建议与问题,加以应对和解决,以期得到学生、企业、社会多方的认可。

1.提升“综合类”课程广度

一方面,进一步落实学院“宽口径”的人才培养理念,保证技能教育类课程和通识教育类课程的基础地位不动摇。增加学生人文、艺术修养,普及学生基础自然科学应用,增强学生语言、礼仪等社会行为能力。另一方面,调整课程体系,实施“跨界”培养,融入数据处理现代信息技术、战略管理、投资金融、商业模式、国际法规等方法的课程,加强大数据会计方向相关课程的研讨与运行;结合学校开设的创新创业类课程,融合会计专业特征,增加创新创业财务类课程;会计、财务管理、金融、税收、财政五个专业搭建平台共享课程,增强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

2.保证“专业类”课程教学深度

对于“专业类”课程,增加基础专业课程的课时量,保证专业课程的教学深度,向教师进一步强调教学能力的重要性;同时,专业课教学模式可以多样化,通过“同类课程合并”的方法,实现教学体系的完整化,帮助学生理解专业原理,也鼓励教师增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弥补课堂教学“课时紧”的问题。

此外,新的课程体系将会把ACCA、CMA、MACC的基础模块课程引入到我们的课程体系中,供学生选择,进一步让学生有选择、有方向的加强其专业能力。

3.承认“实习实践类”课程地位

在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我们进一步确立“实习实践类”课程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必要地位。一方面,学院鼓励学生通过实习、参赛等主动实践、积极创新,通过学生提供实践创新成果,向学院申请学分、认证,学生可以获取更多的个性化实践类课程学分。学院此举进一步承认了更多的学生实习、实践项目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通过产学合作实现协同育人。其中,我专业已获批2018年厦门铸远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将以此项目为契机,实现管理会计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的转型,争取建设“四维合一”立体工程,助力管理会计课程体系的重构,在学科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上实现质的突破,充分提升课程的“实践性”,让学生不用走出课堂,就能尽早接触业界实务。

4.提升“个性化”课程自主选择度

依据企业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我们在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过程中,也提升了课程的“多样化与个性化”,增强学生自主选择度。

一方面,我们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探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把课程设计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将线上学习、线下辅导、课堂研讨、课后测试、学习论坛、培训总结等有机结合,实现教学一体化。其中,我们已试用、试行《财务决策平台》等模拟软件,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实务操作进行财务决策实验,并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性大赛,提高学生运营管理的能力。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教师的角色也从引导教育转换成辅导帮助。

另一方面,我们改革了专业选修课模块,通过设置专业类、延展类、学术深造类三个专业选修方向,增强了课程多样化的同时还指引学生明确发展方向和个人需求,有目的、有方向地选择课程。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同时又防止了学生选课的“盲目性”。

四、对现有方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方面的进一步思考

截止到2018年底,会计学专业所在院系已经建立合作关系的企业共有50家,其中以银行、证券、会计师(税务师)事务所为主,互联网、制造业企业为辅。与大多数高校相似,我们每学年固定选拔优秀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实习实践。这也成为了目前校企合作的主流形式。但是校企合作平台的建立,实际上是可以促成更多样、更深入的合作。我院已和合作企业在科研、企业讲师、学生活动支持等多方面进行了合作,接下来还会在产学研合作、课程设计、订单班开设等更多方面进行探索。实践经验表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对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且合作形式与深度还有更多的可能性供所有高校在前行中继续探索。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校企学院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全国一流本科会计专业建设研讨会成功召开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