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单亲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2019-02-19 04:50李树娜
新教育论坛 2019年1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随着社会节奏不断加快,受多种外在价值观念影响,人们生活压力随之增大,导致我国离婚率逐年上升,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单亲儿童。面对家庭教育的缺失,单亲儿童内心极其自卑和缺少安全感,缺少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因此,对于单亲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逐渐得到广泛关注,创设有利于单亲儿童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给予单亲儿童完整的童年生活。

关键词:单亲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许多单亲儿童在童年时期,曾亲眼目睹父母的争吵甚至敌对,童年时期的心理阴影会伴随单亲儿童的一生。单亲儿童缺少家庭关爱而内心情绪消极,缺少安全感和家庭幸福感。如何帮助单亲儿童走出心理健康问题,成为我国素质教育实施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单亲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一)单亲家庭影响

随着近年来离婚率不断增加,许多家庭在离异后,越来越多的单亲儿童出现。通过研究表明,大多数的单亲儿童内心情绪与其他儿童有较大差别。因为一个家庭的破裂从来不是短时间内的决定,而其中掺杂了太多的家庭琐碎,许多单亲儿童从小就生活在父母的吵闹和打骂中成长,甚至许多单亲儿童在父母离异之前,就跟随其中一方或祖父母生活。离异的家庭从小就给孩子了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心灵受到严重的创伤。也有许多单亲儿童将父母离婚的原因归结到自己身上,许多离异家庭在探讨离婚过程中,首先考虑孩子赡养问题,导致从小就满怀自责心理,无法感受到父母切实的关爱。

(二)隔代家庭影响

因为父母离异后由于多种原因无法继续赡养孩子,便将已经失去原生家庭的单亲儿童送去祖父母家。而许多长辈认为,这些单亲儿童是不幸的,或许是出于可怜或怜悯心理,对于孙辈会更加的爱护,尽力满足所有的物质要求,想用物质来填补亲情上的缺失。通过长期的娇惯与溺爱,许多单亲家庭的儿童将祖父母视为唯一的精神寄托,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表面上而言,单亲儿童家庭仿佛生活在一个幸福美满的环境,在物质上有较高的满足感,然而这样的家庭教育无法满足单亲儿童的心理教育,不利于单亲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这种寄托环境下,许多儿童会缺少安全感,祖父母因存在代沟无法切实了解单亲儿童的心理需要。

(三)再婚家庭影响

许多家庭在离异后均会选择再婚,重新组建家庭,我们将这种婚姻关系成为再婚家庭。这样的家庭环境下,亲情再一次受到威胁,单亲儿童进入再婚家庭后没有把握是否能获得关爱。单亲儿童在跟着父亲或母亲重新组建家庭后,单亲儿童会产生恐惧心理,担心自己仅存的一半爱也将随着再婚家庭的组建而失去。担心继父母是否会对自己好,如何在新家庭中生活,以及还会不会有人为他买心爱的玩具,自己是不是与其他孩子不一样。这些看似小事却是一个幼小儿童内心最深处的担忧。随着家庭的变化,孩子逐渐不再敢像父母提出要求,内心紧张而敏感,长此以往便会失去自信心。

(四)单亲儿童心理剖析

自闭自卑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客观的自我评价,始终处于自我否定的病态心理。许多单亲儿童从小失去完整的家庭,认为自己与其他人存在差别,自己缺少完整的家庭,内心具有强烈的自己被父母抛弃的感受,导致在进行人际交往过程中,缺少自信,不善于与人沟通交流。久而久之,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会导致单亲儿童变得自卑和自闭。从小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在进入校园生活后,经常由于家庭原因或者经济原因,不愿与同学交往,在学习过程中也较为沉默寡言,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敢提问,强烈的自卑心理造成了成绩差、不善于与人交际、甚至不合群等情况。

二、单亲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教育策略

(一)离异父母方面

在家庭关系破裂之后,父母应尽快恢复家庭对孩子的基本职能,重新给予孩子家庭的关爱,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离异之后的双方应尽快从婚姻失败的心态中走出来,用良好的心态看待自己的婚姻,在重组家庭后,应尽可能的调节家庭氛围,尽量给孩子完整的家庭和童年,让孩子以积极地心态面对父母离异的现实。在教育方面,应改善传统的教育方式,不要过分溺爱或娇惯孩子,遇到问题时与孩子心平气和的交流,盡量秉持民主的教育理念,培养孩子兴趣爱好,通过丰富的业余生活转移孩子注意力。鼓励孩子在多与同学朋友建立良好的关系,构建良好的社交圈,让孩子可以在双方家庭中走动,让孩子对生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父母应不要对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许多离异的父母将自己的孩子当成自己唯一的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过重,导致孩子具有很大的心理压力。

(二)单亲儿童方面

在单亲家庭背景下成长的孩子,应正确认清现实,尽快调整自己的心理情绪。尽量使自己走出去,与更多的同学朋友建立良好的交际关系,通过友谊的关怀提升自己应对问题能力,在遇到问题时勇敢面对,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在父母离异后,应正确看待父母的关系,始终相信父母有自己的苦衷,离异后也会对自己如初,用积极乐观地心态面对生活。在学习和生活中,应积极努力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自信心,改善自卑心理。面对生活始终保持一颗赤子之心,通过社交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弥补生活中情感的缺失。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多与同学和老师互动交流,为自己树立成长自信心。

(三)学校社会方面

学校在对于单亲儿童教育过程中,不要将其特殊化对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将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的对待,在教育中应正确引导学生对于单亲儿童的看法,不要产生歧视或鄙夷思想。学校是家庭教育的引导者,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学校应积极发挥这种作用,实施家校共育的教育模式。社会应倡导革新传统的偏见理念,全面的评估离异家庭对单亲儿童的影响,平和的对待家庭的结构的变化。为单亲儿童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借助社会的积极作用,让单亲儿童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不断拓展社会服务为单亲儿童提供帮助,通过构建和谐的社会氛围,增进单亲家庭之间的联络,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和教育方法,帮助单亲儿童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提升交际能力。通过良好的交际关系,弥补家庭的遗憾和缺失,使单亲儿童在社会中有存在感。

结语

综上所述,单亲儿童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由于长期缺少家庭温暖和父母的关爱,导致学生存在很强的自卑心理,对于外界交往十分抵触和恐慌。因此,在单亲儿童成长过程中离不开父母和教师的关怀。通过心理疏导解决单亲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对单亲儿童给予正确的评价和教育。总而言之,单亲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问题,需要父母和学校以及儿童自己长期的交流沟通,引导单亲儿童树立正确人生观,保证单亲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苏玉娟,孙晓婷,张文飞,郑群霞,潘佳佳. 农村单亲儿童教育研究——影响农村单亲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分析[J]. 亚太教育,2016(33):246.

[2]陈季霞. 给孩子的心灵“消炎”——浅谈单亲儿童的心理疏导策略[J]. 教书育人,2018(13):32.

[3]王晓清. 农村单亲儿童阳光心态的构建策略[J]. 教书育人,2018(16):43.

作者简介:李树娜(1984.6-),女,汉族,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职称,鹤壁市淇滨区漓江小学,从事小学教育方面的工作。

课题: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问题及教育的研究,课题立项编号:2018-JKLX-067。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