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

2019-02-19 07:45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警务人员治安情报

(山西警察学院,山西 太原 0304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 加快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步伐,从社会和谐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角度来看,这不仅是党中央针对此项工作所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也是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的基础工程。而在当前的信息化背景下,传统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已无法完全适应当前的农村社会治安防控工作,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已是大势所趋。

一、加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的方向

(一)实现由国家管理向社会共治的转变,汇聚多方力量,系统化建设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农村社会治安防控是一项系统性社会工程,当前社会人员、物资的流动频繁,监管难度大,仅依靠公安部门防控治安过于理想化。村委会、派出所、乡镇企业、农村群众要共同组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从而维持良好的农村社会治安环境。

(二)实现由人治向数据化治理的转变,全面应用信息化手段

将数据化治理应用于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需要将数据化治理作为强化农村社会治安防控的重要手段。同时,通过数据收集、分析和模型化预测,能够极大地提高治安防控的准确性。数据化治理的优势,一方面在于数据具有特异性,通过对特定时空内发生的犯罪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有利于提升防范效果;另一方面在于数据具有可量化性,基于犯罪多发地、常见案件等数据构建模型,有助于了解诱因,从而做到有效预防。

(三)实现由法治到法治与德治并举的转变

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需要法律规范的作用,这也是改进和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的必由之路。基于法治进行农村社会治理,能够有效规范农村社会治安防控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但单纯依靠法治手段并不能有效解决所有问题,只有法治与德治并举,才是加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的绝佳途径。第一,需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社会公众的行为,提升农村群众的安全素养和道德素质,推进农村社会公共安全意识的确立。第二,需要通过德治和法治相结合的手段严抓治安问题,在农村社会中营造良好的村风民风,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获得农村群众的支持。

二、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

(一)提升巡逻防控科技含量

1.建立健全农村巡逻防控网络。首先,加强对情报信息的综合分析利用。农村治安防控相关工作人员要广泛搜集信息情报,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对可能发生的治安问题进行预测预警,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巡逻和治安管理。其次,统筹区域治安联防建设,建立健全巡逻防控联动机制。农村治安防控部门要建立巡防指挥中心,构建以巡防指挥中心为枢纽,涵盖基层巡逻力量、公安机关各警种、村镇派出所和村镇治安大队等各方巡逻防控力量的巡逻防控联动体系。最后,组建高效的巡逻防控网络。巡逻队要开展动态巡逻、定时定点巡守,与村镇派出所、公安机关协作配合;建立健全治安联防体系,强化地区间的治安力量协作,针对流窜犯罪、村际接壤地区,要重点关注,共享治安信息。

2.科学合理设定农村社会治安卡口。针对不同农村的地理环境、交通建设情况合理布防,有针对性地设立农村社会治安卡口,严密布防。卡口巡防执法人员要遵循工作规范,记录卡口治安情况,强化治安卡口的防暴整堵能力。巡逻防控网络要科学布局,实现全天候全方位管理,对农村重点地段、重要行业和重要机构落实有效防范措施,严打违法犯罪行为。

(二)加强视频监控网络建设

1.完善视频监控网络布防。农村治安防控工作人员要搭建治安防控视频监控体系,借助信息化手段对治安问题多发地区、重要机构场所和交通要道处安装视频监控,视频数据资源要及时传输至治安监管中心。主动适应现代科技革命的大趋势,充分运用新一代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传感、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信息科技,深入实施以公共视频监控联网入户为主要内容的“雪亮”工程,建立健全镇-村-农户三级联网联控视屏监控网络,结合“村村响”广播,初步构建“空中有监控、路面有巡逻、村内有联防”的农村社会治安防控新模式。依托视频数据平台,充分发挥“探头站岗”“鼠标巡逻”“天网天眼”作用,对维护农村社会治安进行精确“导航”,有效预防和严厉打击农村违法犯罪活动,最大限度挤压在农村实施违法犯罪空间。政府需要建立健全视频监控法律条例,规范视频监控安全管理制度。视频管理技术人员和乡镇警务人员要依照操作规范,将视频信息采集、数据整理备案和监控系统安全等环节纳入安全管理体系。

2.以人为本,开展视频监控网络建设。视频监控网络在统一布置的基础上,还需要因地制宜由基层管理干部征求村民意见,可在村民住宅或田地间安置视频监控。视频监控网络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有关单位要基于相关政策,动员农村各单位、家庭和个人积极参加视频监控网络建设。一方面,视频监控体系的布防要科学合理,保证村民的个人隐私不受侵害。视频管理技术人员要维护视频数据系统,保障视频数据的信息安全,严禁非法使用。另一方面,视频监控网络体系属于便民服务的范畴,管理要兼具人性化,工作开展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协同民众力量共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增强农村群众的安全感。

(三)完善情报主导警务建设

1.调查公安民警的情报数据需求。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首先必须调查清楚公安民警对于情报数据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找准目标、有的放矢。公安民警对情报数据的需求,就是公安机关及其民警在实施农村社会治安防控过程中,为了解决所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而产生的对情报数据的必要感和不满足感。比如,在制定集中打击农村集镇“两枪”案件的策略时,就需要公安机关及其办案民警熟悉之前一段时间内该类型案件的作案时间、作案地点、被侵害对象、作案所采用的具体手段、嫌疑人的基本情况等等,这些都是情报数据需求。如果我们在没有搞清楚用户的情报数据需求之前就盲目地开展情报数据收集活动,那必然会出现情报数据的收集与使用之间的脱节现象。

2.科学合理地收集数据。农村治安防控部门要开拓信息采集渠道,广泛收集信息,确保信息内容涉及民情意见、治安状况等各个方面。当地公安部门要明确警务人员在信息采集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区域内警务联动,不同警种和部门要多警联动,在日常工作中注意通过收集各类情报互通有无,确保情报数据在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中发挥最大作用。同时,在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工作中,不同阶段,即使是同一个用户,其对情报数据的需求也会呈现出阶段性的变化。例如在涉农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处置过程中,在时间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情报信息需求也有所不同。在事件爆发前期,更多地应将注意力集中在涉及人数多、受关注度高,并且极易催生相似情绪、有可能引发激化共性社会矛盾方面的情报数据的收集;群体性事件爆发后,需要对所有的情报数据进行全方位收集,例如事件的起因、类型、规模和呈现方式,参与组织、策划的重点人员和主干力量的基本情况等信息,以便于及时、准确地把控整个事件;在处置的后期,需要科学合理地收集反馈回来的情报数据,用来检验和总结涉农群体性突发事件整个处置方案。

3.加强信息数据综合分析。科学合理地收集一批有价值的情报数据只是完成了第一步工作,更为重要的工作在于进一步加工提炼,从纷繁复杂的情报信息源里开发出最有价值的信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实现由点及面、化零为整、从低到高的质的飞跃,提高情报信息的使用精度。因此,农村社会治安防控部门要对收集到的第一手数据进行分类管理、真伪判断和发散联想,并且针对当下的治安热点问题及其衍生后果进行预测预警。农村地区民警、交警、巡逻队员和村干部可以通过查询自身职位权限内的数据信息,利用治安防控网络平台共享数据信息,强化部门间的情报共享分析。数据分析部门要公布预警信息。数据分析部门在通过数据分析判断出犯罪行为多发地区后,发布相应的治安预警,加强巡逻防控设施建设和社会治安防范部署,引导群众规避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情报信息的评估研判工作。警务机关要评估情报信息治安防控体系的可行性,调整现实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偏差值,修正模型参数并调整部署社会治安防范措施,继续搜集数据优化治安防控模型。

(四)加快储备警务信息化人才

1.提高警务信息化人才的综合素质。作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建设的实施主体,警务化信息人才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首先,需要引导警务人员牢固树立依法行事的意识,严格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落实好农村社会治安防控工作,遵照法律规定,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行使职能和权力。其次,需要引导警务人员树立公平公正的执法理念,自觉主动维护法律权威,严格规范自身行为;警务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法律意识、大局意识和专业素养,公安机关要为警务人员提供专业培训,定期开展普法讲座和业务培训。

2.提升公安民警运用警务信息的技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打击犯罪、预防犯罪中,信息化手段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视,逐渐成为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的利器,特别是在农村社会治安防控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培养警务人员过硬的专业能力和法律专业知识,确保其能够满足实践工作中的执法要求,引导警务人员熟悉社会工作相关理论和工作方法,掌握公安业务和社会治安防控的相关技能。最关键也是最核心的,是不断提高警务人员信息化能力,高超的互联网技术,确保其能够熟练掌握社会治安防控相关技术技能。例如,开发利用现代通信技术,搭建治安防控信息技术基础平台;开发利用电脑应用软件,完善治安防控信息系统实用功能;开发利用信息融合技术,实现治安防控信息系统综合集成;开发利用综合技术手段,全面提升农村社会治安防控能力。

3.增强公安民警的信息意识和敏感性。公安机关及其民警在日常工作中必须注意养成并不断强化信息的收集和使用意识,要以高度的职业敏感性,搜集、寻找、分析、捕捉各种带有规律性的、出现频次较高的情报信息,并且要练就“火眼金睛”,善于从一般的、看似不起眼的情况中发现有价值的情报信息。这种主动发现情报信息的意识绝对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就的,而是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作为支撑的,必须建立在对农村社会治安防控这个大背景的精准把控基础之上,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沉入到农村社会治安防控的第一线,深入到广大农民群众之中,与农民朋友打成一片,掌握第一手材料,提高洞察力,掌握抓住苗头、动态的本领,见微知著,才能保证信息的客观、准确和细致。

(五)优化流动人口管理服务

1.利用信息化手段管理流动人口。伴随着互联网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普及,网络日益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休闲的重要方式,而与之同时出现的则是利用网络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也愈发普遍,并且这种态势在农村呈现愈演愈烈的发展趋势。在社区、村委会和乡镇派出所等场所建立信息采集工作站,加强与企事业单位、街道、村治保会等社会组织的联系,在其内部建立信息联络员,把握村情动态,保证信息采集阶段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借助互联网技术登记外来人口信息,对旅馆、酒店登记的入住人员信息进行整合,上传至人口登记信息数据库;在农村企业内部,也需要建立人口信息采集和流动登记制度;派出所户籍警察需要对流动人口、房屋出租信息进行采集,主要包括人员构成、来源、流向、活动以及就业情况、收入情况、生活状况等。

2.实现农村社会信息集成一体化。村委会、乡镇派出所、社会保障机构和民政部门等围绕社会服务都拥有自己的互联网信息数据库,将相关的资料储存其中。在农村社会治安防控工作中,公安机关及其办案民警经常会遇到很多需要使用其他社会部门所持有信息的情况,而互联网可以把每个网站和数据库全都链接起来,从而达到远程快速查询的目的。对于那些已经向网络开放的信息库,公安机关可以利用互联网直接查询,或通过各部门及时整合的信息实现社会管理信息资源共享,打破“信息壁垒”,突破传统工作模式下地区间、警种间、部门间的信息隔阂,实现对各种信息资源的科学合理整合,使各种信息相互作用,优势互补,实时共享,充分发挥信息警务的规模化效益。同时,需要加强房屋出租和入住管理,对农村流动人口租住房屋情况及时汇集整理,由公安部门统一管理出租房信息、录入租客信息,并在各社会治安防控部门间共享信息,实现对流动人员信息的精细化管理。

农村社会治安防控是社会治安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社会治安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到社会和谐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大监控力度,强化基础情报信息工作,不断提高农村社会治安防控的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稳定的安全基石。

猜你喜欢
警务人员治安情报
情报
情报
情报
Me & Miss Bee
茶文化对警务人员心理健康的调节与维护
现代警务技能训练中传统武术擒拿技法的应用
治安文化与治安秩序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
做好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认识与实践
警务人员枪支使用的法律规制问题探究
警务人员枪支使用的法律规制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