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剧:教材资源转化为学习资源的桥梁

2019-02-20 01:08
师道(人文) 2019年11期
关键词:情景剧汉武帝教学资源

陆 安

教材资源、教学资源、学习资源,从低到高,一脉相承,不仅代表了新时期课堂教学转型的基本方向,而且成为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试金石。早在2001年开始起步的以三维目标为显著标识的课改初级阶段中,引导教师打破对教材的盲目崇拜和定于一尊的陈旧观念、树立教材无非是个 “引子”和 “例子”的崭新理念,就已蔚然成风;更不消说,以2016年开始启用语文、政治、历史三科统编本新教材为节点,以立德树人和核心素养为鹄的的课改深化阶段,对教材秉持一种更加开放、更为灵动、更具活力的立场,显然已成为发展素质教育的新时代呼唤的新型教师与卓越课堂所不可或缺的品质。

循着这条一脉相承的主线,足以打量出当下课堂乃至当下教师的成色。作为教研员,深入课堂和观察课堂的着力点,就应当放在教师能不能在教材、教学和学习上做足“资源”的功课。检验的基本标准就是,让教材资源因了教师精到的备课设计而得以活化,让教学资源因了教师开放包容的运营而更具活力,让学生的学习因收放自如、游刃有余的启发引导而变得更加活跃。

不久前,我在青岛沧口学校随机听课,听了学校刚来的年轻历史教师孙国书的一堂新授课,对教材资源、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的相互衔接与有机转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一、深度挖掘历史课可资运用的情景剧资源

说实话,一开始,对孙老师能把课上到什么程度,我心中也没什么底。毕竟是刚参加工作才几个月的年轻教师。基于三十多年的从教经验,我向来认为,教师是少有的无法实现大器晚成理想的活儿。无数惨痛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历史教师若是刚工作头几年站不好讲台、不会上课的话,基本上无法指望后面临近退休之时突然茅塞顿开、大彻大悟、会上课了,那是根本不现实的。于是,叮嘱并盯住刚走上三尺讲台的年轻教师迈好最紧要的头几步,便成为重中之重了。及时发现好苗子,促进其实现从新手教师到成手教师、成熟教师的稳健成长,是近些年来青岛市历史教研工作一以贯之的主攻方向。我经常性地走进校园,往往是最大限度地压缩 “磨课” “集备”等刻意准备的时间,就想看看在原生态的课堂中这些初出茅庐的年轻教师的真实状态,非此不足以捕捉课堂的原汁原味,当然也就不足以精准施策谋求改进之道了。这次,我是在头一天临近下班的时候,通知孙老师要去听她的课。结果,第二天,巧了,她的课恰好就在早上第一节。依靠集体的力量进行 “集备”、为了精益求精而反复进行以至于味同嚼蜡的 “磨课”等 “包装”,显然没有用武之地了,有的只能是靠着自己的真本事在课堂上演绎的真场景。

孙老师上的是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课。 “他带给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带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让一个朝代变成一个民族永远的名称。他是谁呢?他就是我们今天要来学习的汉武帝!”都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位年轻女教师的开场白融入了自己独具匠心的创意,不落俗套,一下子就点燃了学生心头好奇的火焰。学生不是用来被填充的“容器”,而是应该被点燃的 “火把”,教师能否在第一时间就唤醒学生的兴趣,并持续不断地保持与光大其兴趣,直接决定了课堂的效益与质量。

打开教材,不难发现,这节课的原始文本设计为 “推恩令”的实施、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北击匈奴等四大板块,内容不少,晦涩艰深,学生不好理解和掌握。教材 “繁难偏旧”的倾向,在持续18年的课改当中虽遭涤荡,但并未根除。解决教材编写的 “心理化”与 “教育化”的老大难问题,其实任重而道远,不可能朝夕之间一蹴而就。摆在行走在常态化、深水期课改道路上的教师面前的重任,就是对初级化的教材资源进行科学、合理、个性、灵活的加工和重组,使之转型升级,变为可持续、生长性的教学资源乃至学习资源。如果一个教师在这方面能保持足够的教学自信,大胆尝试,创新设计,推陈出新,就会以 “资源”的质变为抓手,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整体改观。反之亦然,如果一个教师在貌似强势的教材面前畏首畏尾,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完全唯教材马首是瞻的话,那就会在教学自信与从容上撕开一个口子,一发而不可收拾,只能跌落到照本宣科的窠臼之中不能自拔。对于历史这样一个不仅需要传递知识更需要传承智慧的古老学科来说,没有什么能比照本宣科更能消损这个学科的形象和能量。有鉴于此,平素听课调研中,我最为关注的就是教师在教材面前的角色定位了,究竟是扮演弱者还是强者?直面教材,勇于加工和重组,扮演一个强者角色,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更重要的是学术功底与教学自信,这对于教师来说,不啻为严峻的挑战和发展的机遇。乘势而上,力求把初级化的教材资源演绎成中级化的教学资源和高级化的学习资源,已然成为青岛历史教研场域中旗帜鲜明的追求。

孙老师虽然初登讲台不久,但展现出来的教学素质却令我甚为欣喜,倍受鼓舞,油然产生一种后生可畏的感觉。她将整堂课重新做了分割,二度加工为汉武帝在政治上、思想上、经济上、军事上的政策措施。一条鲜明的主线就是汉武帝其人其事,四大领域涵盖汉武帝的文韬武略,线索明晰,脉络清楚,搭建起了一个足以支撑起这堂课的 “脚手架”。对于历史课堂教学而言, “脚手架”意识不可等闲视之, “脚手架”策略不可忽略不计,唯有 “脚手架”才能有效地促进历史结构化与整体化认知的形成。

难能可贵的是,孙老师在搭建汉武帝这个 “脚手架”的同时,没有故步自封,而是将触角伸向了相邻的秦朝,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回忆秦始皇在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军事上的政策措施,两相比照,鲜明的对比度和参照系,更有利于学生放大视野、形成渐进式的历史思维方法。

这堂课的第一个板块,即汉武帝在政治上的措施。孙老师一改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做法,设计了一个课堂情景剧的表演活动,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汉武帝和大臣主父偃,用孩子们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语言,再现那个遥远岁月中围绕 “推恩令”的君臣对话。

课堂情景剧,亦称角色扮演,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历史教育中常见的一种方式。情景剧,只能是在总体上符合历史科学性要求的基本前提之下的再创作、再发挥,不能吹毛求疵、严苛要求,如果那样的话,这种崭新的教学方式就根本没有在课堂上合法立足的生存空间了,也就无法释放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展现个体对历史理解与感知的积极功能了。历史本真,永远不可再现和重生,即便最高明的历史学研究也不过最大限度地求真祛伪而已,即使最杰出的史学家也不敢保证自己所解释的历史就是真实的历史。既然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列有一条 “历史解释能力”,那课堂教学乃至更大范围的历史教育都不能轻蔑地对待课堂情景剧的编演这一风靡世界的教学方式,正像是不能以失真为借口来蔑视历史学家孜孜矻矻、青灯黄卷的学术努力一样。套用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广告词,我们应当对历史课堂情景剧保持起码的温情与敬意,哪怕其略显幼稚,哪怕其并非完美无缺,只要趋向历史科学,只要趋向释放学生个性化理解的能力培养,这种教学方式就应该得到必要的鼓励。

二、切实提升情景剧背景下的师生交往水平

“同学们请看,这就是著名的金缕玉衣,”孙老师展示多媒体上金缕玉衣的图片, “金缕玉衣是上百工匠历时两年精心制成的,价值连城,相当于100多户中等收入人家的全部家产总和。诸侯王刘胜的这件宝贝说明了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在思考的基础之上,答出 “奢侈” “挥金如土”“权势很大”等等,她因势利导:“说明诸侯王势力日益膨胀,甚至威胁到天子的权威,形成尾大不掉之势。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诸侯王?”这个问题稍有点儿难度,学生一时语塞。启发式教学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精妙之处就表现于此。作为教师,在无疑处启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本领,也是课堂教学艺术性与科学性兼善并美的智慧结晶。唯有挑动认知冲突,才能助推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阅读教材相关段落,然后,分组讨论。”她布置了任务,学生由此展开了一段有意义的合作学习历程。课改深化阶段,人们对小组合作学习已经耳熟能详、见怪不怪了,这是值得欣慰的好现象。问题是,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精准到位?如何让其发挥个体学习所不能企及的突破 “最近发展区”瓶颈的效应?这才是应该关注的焦点。 “为什么会出现诸侯王”问题的抛出,显示了 “教学走在学生发展前面”的力量,不自主阅读教材,不参与合作学习,单凭初中学生的一己微薄之力,恐怕未必能得出理想的答案。

如果止步于此,那么,教材资源还是教材资源,无法转型升级为教学资源乃至学习资源。作为一个新手教师,孙老师显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她在努力尝试突破教材的框束,激活教材资源,使之发生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内化的转变。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之上,她结合汉朝初年的实际情况,对 “郡国并行制”进行条分缕析,引出汉景帝的 “削藩”和汉武帝的 “推恩令”,问道: “为什么汉景帝的‘削藩’引起了七国之乱,而汉武帝的 ‘推恩令’实行以后却风平浪静呢?”有意义也有意思的问题,才会引起学生真实的学习与探究欲望。我观察到,面对这个问题,很多学生的眼睛变亮了,皱起眉头苦思冥想,跃跃欲试争相发言,课堂的气氛顿时变得活跃起来。对于历史课堂来说,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种场景。也唯有这种场景的闪现,才让历史课堂平添了不少魅力与韵味。

“我认为汉武帝手中掌握的军事力量比较强了,诸侯王怕他”“汉景帝直接削掉诸侯王的权力和地位,过于直接了,以激对激,所以才引起大乱,而汉武帝聪明得多,他拐弯抹角,从土地入手,不显山露水,但最终却根除了诸侯王的割据势力”,学生的回答不一而足,但却是难能可贵的一种 “历史解释能力”的展现。孙老师说:“‘推恩令’显然要比 ‘削藩’高明许多,更多地披上了一层亲情的华丽外衣,让诸侯王有苦说不出,只能往肚子里咽。结果,每一个个体的诸侯王直接掌控的土地越来越少,与中央抗衡的资本没了,一步一步深入,最后彻底解决了困扰汉王朝许久的诸侯王问题,巩固了中央集权统治。”师生对话,准确来讲,应该是有质量的对话,只有这样的对话,才能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神奇效果。

讲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的政策时,孙老师又发动学生研习教材并小组合作,然后,推举两位同学分别扮演汉武帝和董仲舒,演绎出一幕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课堂情景剧。学生为了演好自己的角色,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用拼尽 “洪荒之力”来形容并不为过。学生表演之后,她说: “刚才, ‘汉武帝’对 ‘董爱卿’的一番建言献策深以为然,大加赞许,并颁旨厉行。由此,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基本走向,让一种思想穿透时光,一下子贯穿了中国一千多年的岁月。那么,这位 ‘董爱卿’究竟是何许人也?他的主张为何具有如此魔力呢?”董仲舒的生平事迹与思想主张呼之欲出。循循善诱,步步深入,一个初入职场的年轻历史教师,能够展现出如此教学技能,令我内心深处肃然起敬,不由得暗暗击节赞叹。

教材,承载的 “明确知识”不过就是董仲舒及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类死的、静态的文字。然而,教学资源却不仅限于此,如果说这些死的、静态的文字是水面之上显现出来的冰山一角的话,那么,可以支撑这冰山一角持续地、长久地存在的,必定是隐身于水面之下那大量的、活的、看不见的、动态的东西,这就是一直遭到忽略、但随着课改不断深化而日益显现出神奇力量的 “缄默知识”。研究好 “冰山模型”,恰如其分地激活 “缄默知识”,对于历史学科意义重大,可以成为增进学生 “历史解释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助推器和发动机。

对于这个板块,孙老师的主要精力并没有放在对董仲舒及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 “明确知识”不厌其烦的解读上,而是放手发动学生,通过课堂情景剧这个特殊的教学环节,有效地稀释教学难度,提升学生主体的思维力、解释力和表现力。她的精力放在何处呢?一是引导学生透彻地理解 “黜”这个汉字,以此字为纲以求达致纲举目张的效应;二是引导学生将汉武帝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与秦始皇的 “焚书坑儒”政策进行 “异同”对比,廓清历史脉络。课堂时空有限,必须秉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管控、重组与利用,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生产力水平,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效益。

随后,课堂运行到汉武帝在经济上采取的政策这一板块。孙老师瞄准 “钱” “盐” “铁”这三个靶子,精准发力: “在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中,钱、盐与铁三项是最重要的关系国计民生的资源,好比现在的银行金融、食品安全和石油供给,到底该掌握在谁的手中?一旦私营化,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引导思考,原本枯燥乏味的经济现象,而且是那个渐行渐远、遥远岁月中的经济现象,因了教师的深入浅出、问题导向,得到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破解。

讲到汉武帝在军事上采取的政策时,孙老师先是请学生起来讲讲自己所知道的与匈奴、卫青和霍去病有关的小故事,继续致力于激活学生身上潜在的教学资源,即 “缄默知识”。以此为基础,她通过多媒体展示当时汉朝与匈奴对峙的地图,突出地理方位,彰显匈奴这个马背上的民族的特性及汉军长驱直入漠北大漠的艰难险阻,让学生领略那个烽烟四起的岁月中守边将士的家国情怀。为了进一步增强感染力,她一是带领学生重温王昌龄那首脍炙人口的唐诗 《出塞》,师生共同朗诵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一千古传诵的名篇佳句,二是动情地与学生分享自己前几年去敦煌玉门关和阳关旅游时,偶然在渺无人烟的大漠上,发现两根被塞外狂风吹拂着但却一直屹立不倒的木头柱子,上面是遒劲沧桑的毛笔写就的对联, “看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秦燧汉关今犹在,听塞外羌笛胡角马嘶张骞李广俱往矣”,教师自身所蕴藏的教育资源和 “缄默知识”,同样也可以得到淋漓尽致的释放。什么是文史交融?什么是师生交互?什么是学习资源?我们心中应当渐渐趋向明晰的答案。

“飞将军李广,是与卫青、霍去病同时代的北击匈奴的猛将,而张骞则是凿通西域的汉朝使节,后面我们讲丝绸之路时会详细说。汉武帝那个时代,无论文臣还是武将,都有浓浓的家国情怀,都有捍卫江山社稷的赤子之情,在历史上书写了不少令后世传颂不已也仰慕不止的辉煌篇章。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昂扬向上的时代,大汉王朝留下了华夏民族最引以为傲的名称,也留下了一笔又一笔值得弘扬的传统文化财富,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慢慢品味。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下课铃声响起,我依然沉浸在这堂课的气场之中,久久难忘。一个刚工作的年轻教师显示出卓尔不凡的教学素质,应当是足堪造就的好苗子。历史教育事业,之所以薪火相传,之所以弦歌不辍,盖缘于有一代又一代新人加入到这支队伍之中,让这支队伍不断焕发出青春活力,让这支队伍不断负重勇往直前。

这节课给我最大的启示是什么呢?是课改改到深处见人心,唯有老师永葆一颗勇于创新、不断进取、追求卓越、自我革命的良师之心,才能让课堂在教材资源、教学资源、学习资源的层层递进和螺旋上升中找回尊严、找回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创造性、有节制、科学化地推进情景剧表演等教学方式的转型,势在必行,因为它可以有效地改变历史课程资源的供给方式,适应当下的教育发展趋势,更好地为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地发展服务。

猜你喜欢
情景剧汉武帝教学资源
新媒体时代下情景剧的“新”呈现
——以情景剧《半条被子》为例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东方朔智答汉武帝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情景剧)一江之水
浅议农村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情景剧创作
树为何名
陪你一起读历史(6) 汉武帝竟是“玄幻控”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古老的皮影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