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研究

2019-02-20 12:28张品军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9年21期
关键词:学法导学情境

张品军

(江苏省常熟市尚湖高级中学 215500)

问题导学法以问题为核心,以教师提出问题的方式开展教学,打破以往教学模式的束缚,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教师与学生全方位的互动,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师生互动中完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一、问题导学法的作用

问题导学法是借助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使用知识或技能解决面临的问题,侧重于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了教学方式的单一化现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对数学这门较为抽象的学科来说,先设置一些问题给学生,让他们尝试把问题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可以给学生更为宽泛的范畴开展学习,帮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应用性所在,逐步搭建数学的思维,将教与学融为一体,是一种互动教学模式,在充实课堂内容的同时提升了教学的效率.

由于高中数学难度增加、知识更为抽象,学生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学起来较为吃力,容易产生害怕学习数学的情况;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是以教师为主,自始至终进行讲解,模式较为固定,难以引起学生的关注.我们应当正视高中数学教学中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寻求符合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教学方式,不断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主动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而问题导学法所能够发挥的作用不能被忽视.

1.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问题导学法改变了以往教师处于课堂中心的状况,学生不再是机械、被动听讲、学习.问题提出后,学生要开动脑筋主动进行积极探究,自主找到问题答案,凸显主体地位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长此以往,学生能够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优良的学习品格,进而持续取得进步与成长.

2.提升师生互动频率、增进交流

问题导学法不再是老师一味的讲,也给了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师生间的互动增加,减少距离感,课堂氛围更为平等、友好.与此同时,为了完满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之间也需要进行必要的交流,在思维的火花碰撞的过程中,学生对问题会有着不一样的认识,看待问题更为全面,不断学会学习、学会用数学语言交流.

二、问题导学法的步骤

在研究了问题导学法的特点、作用之后,带入新课改对高中数学的教学要求,对问题导学法的具体过程着重分析.首先,是导入情境.情境导入是为课程的开展作铺垫.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导学法先对上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巩固,既可以检验先前的学习效果,又能够串通所学知识.借用类比或者层层递进的情境,引入教学,带动学生进入学习的过程中来.其次,确立课堂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共同明确目标、重点、难点,了解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学习障碍,初步提出一些问题明确课堂主要内容.再次,展开学习过程.教师和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逐步推进教学过程.结合该堂课的重难点和学生困惑之处,通过小组合作或者讨论的方式进行展示、相互提问、答疑,互助合作中探索、发现知识,养成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追根究底的能力.接着,教师根据学生们的探究结果、展示内容,开展进一步的共同探究,对学生的探究结果结合实际情况给出评价和总结,对该堂课中的重难点及学生的疑问进一步阐释、答疑,并总结提升.最后,需要开展学习效果的检测.根据教学的侧重点选择相应的练习题目,经过精心编排后开展基础、提升、综合等多方式、多种类的练习,稳扎稳打,一步步扩展学生的思维,并根据练习成效,针对性准备下一步的教学.

三、问题导学法的应用

1.创设问题情境导学

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是课堂高效开展的必要步骤,即让学生对要学习的知识有个初步印象认知,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在课前的使用需要结合所要学习知识点创设合适、有趣味性的情境并给出提问,让学生进入特定问题情境,产生学习的兴趣.反之,如果不能引起学生的主动思考,后续教学开展就比较被动,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课堂效果难以达到预期.

例如,在指数函数进行课前引导的时候,告诉学生细胞的分裂的情况之一是从1个变成2个,2个变成4个,4个变成8个,以此类推,等等.大家去过拉面馆的话,应该注意到拉面师傅拉面的时候,1根拉面拉长对折后成为2根,2根拉面拉长对折后变成4根,4根拉面拉长对折后变成8根,以此类推,等等.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

2.采用提问式问题导学

学生进行高中数学学习中时常因为心理害怕而抵触数学学习.适时在教学中采用提问式进行导学,学生努力在教学过程中自主寻找、提出、解决问题,使得学习主动性增强.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基础掌握情况和教学内容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探索,寻根究底得到答案,并通过习题加强训练,减少学生畏惧心理.

比如,在教授学生如何计算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时候,可以先讲一下西塔与印度国王在国际象棋棋盘放小麦粒的故事,引入第一个问题——西塔要的是多少小麦粒呢?国王是否可以提供达到西塔的要求的麦粒呢?引导学生算出麦粒的总数.学生可能会算出每一格的数值,再去求和.教师肯定了学生的思路之后,提出第二个问题——这是一个什么数列呢?有什么特征呢?应归为哪一类数学问题呢?经过引导学生和已经学习的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的进行对比研究,进一步提出后续的问题.从而借助一个个问题的提问辅助教学的开展,直至得出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3.运用互动式问题导学

高中数学教学中,互动的形式包括很多种,最常用的是分组讨论.教师需要依据课堂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分成小组,并且以讨论的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然后每小组进行解答展示.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进一步促进知识的巩固,提升课堂效果.

比如,学生之间合作探究圆与直线,点与圆,圆与圆位置关系的条件时,在课堂中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探索结论.以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为例,让各个小组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分组开展,有的同学动手操作,有的同学记录结果,小组长指导小组活动协作开展,有条不紊地推进.活动结束后,不同的小组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论,有的提出圆与圆是相交,有的提出是相切关系,有的则是发现同心圆,然后让各个小组对本小组的探究发现进行示范展示,再安排某个小组进行总结,并分情况画到黑板上.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实践中感知问题,努力解决问题、持续积累知识.

4.联系生活问题进行导学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并且在生活中得以普遍应用.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需要从实际生活出发,增进学生对数学应用的了解,化抽象为具体,减少数学的距离感,学生能够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自主探索、相互交流中理解、消化、应用数学知识.

比如,生活中买彩票这一生活中常见的事情可以在讲授排列与组合的时候用作案例,让学生在计算中得到不同种类奖项的可能性.学生就需要考虑一共可能产生的彩票结果,再去计算中奖率.还可以让他们化身工厂质检员,对合格产品、不合格产品进行测验.从生动实际有趣的案例着手,新鲜又贴近生活,帮助学生灵活掌握运用知识.

5.借助多媒体工具导学

不同于以往教学手段和方式单一.现今多媒体教学能够把声音、图像、文字融为一体,化抽象为具体,知识展现更加生动、形象.因而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引入多媒体,借助多媒体引出问题,触发学生兴趣,吸引他们的参与学习的热情,借助形象化的、动态的展示消化原本抽象的知识,增加对知识的感知.

比如,在学习椭圆部分的内容时,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链接行星围绕太阳运行的椭圆轨迹,让学生更为直观地看到椭圆的形状,并以此为引入点,让学生思考哪些因素影响一个椭圆形状的形成.

问题导学法作为一种创新性教学方法,符合新课改要求,应当在高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中不断被尝试和应用,只有用这样的新方式不断促进数学教学,才可以更好地启迪学生的思维.然而,方法虽好,也不会尽善尽美.教师也需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结合教学的实际内容和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优化教学和问题设计,大胆尝试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对方法进行延展和应用,使得学生的兴趣与先进的教学新方式相结合,让问题导学法发挥更为有力的作用,不断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学法导学情境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三角恒等变换学法直通车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