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分析

2019-02-20 14:43黄晓勉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9年1期
关键词:反应蛋白临床意义

黄晓勉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医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53例细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我医院收治的53例非细菌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设定细菌感染判断临界值为10mg/L,对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后,研究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细菌感染判断临界值(P<0.05)。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应用于细菌感染测定当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能够清晰区分患者是否受细菌感染,对临床诊疗工作有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细菌感染;血清C-反应蛋白;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181.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1-122-01

人体中有一类特定蛋白质,由肝细胞产生,当人体出现损伤、炎症或各类疾病时,其会随之显著增加或减少,此类蛋白质即急性时相反应蛋白[1]。其中正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典型代表就是血清C-反应蛋白[2]。当前,血清C-反应蛋白在细菌感染的判断和治疗过程中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参考[3],因而被医学界广泛重视。在此基础上,我医院开展了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分析研究,下文做出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我医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53例细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組,另选择同期我医院收治的53例非细菌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包括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年龄为22-65岁,平均年龄(47.16±5.19)岁,所有患者均为健康人,无细菌感染;研究组包括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年龄为21-63岁,平均年龄(47.35±5.43)岁,所有患者均被诊断为细菌感染。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一般资料的比较上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使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研究组血清C-反应蛋白,每分钟3000转离心10分钟后取上层血清5ml待测,使用上海邦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ELISA试剂盒,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设定细菌感染判断临界值为10mg/L。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检验后,对照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为(2.24±0.72)mg/L,研究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为(36.95±4.86)mg/L,研究组在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比较上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细菌感染判断临界值(P<0.05)。

3 总结

健康人体内的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较低,90%以上的健康人血清C-反应蛋白指标不会超过3mg/L,中位数仅为0.7mg/L。根据相关研究,血清C-反应蛋白对细菌感染、创伤和手术等极为敏感,一般6-10h就会发生明显升高,2-3d即可到达顶峰,显示出反应快速的特点,且随着患者身体的康复其指标水平下降也较为迅速[4]。同时,血清C-反应蛋白的变化受影响因素较少,不会因生理活动、放化疗以及激素治疗等发生指标激变。此外,血清C-反应蛋白对患者疾病活动性的反应产生较强的关联性,其上升变化包括速度和幅度等与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发展情况关系较为密切。血清C-反应蛋白之所以能够随细菌感染、疾病等的变化而变化,是因为白细胞介素等的大量释放刺激肝脏产生更多的血清C-反应蛋白[5]。此外,血清C-反应蛋白对人体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以细菌感染为例,细菌本身有其独特系统的细胞体系构成,且有细胞膜。血清C-反应蛋白在保护人体的过程中可与广谱细菌密切结合,并提升人体中吞噬细胞的活性,增强人体抵抗、吞噬细菌的能力,还能够起到一定程度的修复组织的效果。

有研究表明,在WBC和ESR等常用感染观察指标和CRP的对比上,其与感染、疾病的联系性成为短板。以WBC为例,患者受到细菌感染后,该指标升高速度缓慢,患者康复后该指标降低速度也较为缓慢。再以ESR为例,该指标一般在患者受到细菌感染后的2-3d才出现升高迹象,患者康复一周以上时才能恢复至正常水平。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为(2.24±0.72)mg/L,研究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为(36.95±4.86)mg/L,研究组在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比较上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细菌感染判断临界值(P<0.05)。综上,血清C-反应蛋白应用于细菌感染测定当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旭辉,董艳.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诊断小儿肺炎疾病的意义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 4 (1):123

[2] 李晓惠,徐冰清,高劲.初诊鼻咽癌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临床意义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6, 23 (11):727-731

[3] 权政,崔春吉.肝硬化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18 (8)

[4] 韦宇浩,杨贵甜.小儿疾病中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的诊断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7, 27 (23)

[5] 石庆芬,刘学真.肾综合征出血热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的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 15 (26):110-111

猜你喜欢
反应蛋白临床意义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检测在胎膜早破宫内感染诊疗中的价值
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型与常见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研究
CRP和PCT在医院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免疫性抗体对女性不孕不育检测的临床意义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热性惊厥患儿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重型颅脑外伤进展性颅内出血与D—二聚体、C—反应蛋白的临床分析
冠心病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及临床意义分析
探讨侧俯卧位在产程进展中的临床意义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解剖研究及临床意义
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肺部感染患者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