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精神的时代价值与传承
——以淮阴师范学院为例

2019-02-21 05:49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弘扬育人精神

朱 笔

(淮阴师范学院 江苏·淮安 223001)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群体,国家的希望在于青年,民族的未来在于青年。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青年大学生要学习周恩来的崇高精神和伟大风范,弘扬和践行周恩来精神,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

一、周恩来精神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 周年座谈会上,用“三个生动缩影”概括了周恩来同志的革命生涯、卓著功勋和历史地位,用“六个杰出楷模”阐述了周恩来崇高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为新时代学习、宣传、弘扬和传承周恩来精神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周恩来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新时期高校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将周恩来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周恩来精神的内涵和时代价值,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周恩来精神在立德树人方面的作用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使命担当

周恩来曾说过,我认定的主义是不变的,并且很坚定的为他宣传奔走。在他的革命生涯中,把“永不动摇信仰”作为贯穿一生的红线去坚守,朝着梦想和目标努力奔跑,矢志不渝地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像周恩来那样,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正是广大学生需要做的,在树立远大理想中把握正确的奋斗目标,始终坚定政治方向、不惧风雨,不负青春、砥砺前行,勇担时代赋予的重任。

(二)有助于练就过硬本领

周恩来少年时代就树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坚定信念,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学习是人生成长进步的阶梯,唯有学习才能为青春远航蓄能。学生要珍惜大好的学习时光,学好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要在坚持知行合一中练就过硬的本领和锤炼高尚的品质;要做到勤于学习、乐于钻研、勇于实践,不断拓宽知识,扩大储备知识,优化知识结构;要做到学有所专,业有所长,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奋斗精神

周恩来为党的事业奉献毕生精力,把爱国主义精神与甘当公仆精神相统一,乐于奉献。青年学生要培养奋斗精神,要做到理想坚定、砥砺奋斗、甘于奉献,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进取者、奉献者,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辉煌,让勤奋学习成为激扬青春的动力,让无私奉献成为校园风尚。

(四)有助于培养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

家与国休戚与共,个人命运与民族存亡息息相关。学生不仅要厚实阅读,还要有温度、有情怀。以家国天下为重,以民族大义为念,热爱伟大祖国、忠于人民,听党的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把个人理想追求与国家民族命运维系在一起,以一生的真情投入和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要担当时代重任,让青春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中绽放,让人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奋进追逐中展现出勇敢奔跑的英姿,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大力弘扬周恩来精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高校在弘扬周恩来精神中要调动各方力量,形成上下互通,横向协同,齐抓共管的格局。

淮阴师范学院是周恩来总理故乡江苏淮安第一所本科院校,利用这一独特优势和人文积淀,学校长期致力于学习、传承和弘扬周恩来精神,在内容、形式、理念等方面不断探索,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让周恩来精神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增色生香。

(一)发挥优势,从学校受益到社会受益

学校举办学术研讨会,加强学术研究,通过参与举办 “周恩来研究中青年学者论坛”、“周恩来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研讨会、“周恩来与五四精神”青年学术研讨会等,组织校内老师参与学术研讨,与校外专家交流,互相启发,学深学透和弄懂弄通周恩来精神的时代价值,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和育人能力,打造有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队伍。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深化周恩来精神研究阐释,组织课题申报辅导会,强化课题意识,用课题引领研究,以研究推进课程建设,为办学提供支撑。

举办学习周恩来精神主题活动。举办“学习弘扬周恩来精神”微课教学大赛,让学生主动走上讲台,结合个人学习和践行周恩来精神实际,以鲜活的案例,上好弘扬周恩来精神公开课,讲好周恩来故事。通过开展“恩来故事会”、“青年周恩来读书分享会”、“周恩来故事短剧大赛”等活动,鼓励青年学生阅读周恩来原著,理解周恩来精神内涵,学习他的崇高精神、伟大风范和高尚品德,立志成为“像周恩来那样做人做事”的践行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与周恩来红军中学、白鹭湖小学等中小学结对共建,整合优势资源,增强双方互补协作,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动活动,促进学生对周恩来精神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更好地发挥周恩来精神的育人功效。校内专家受邀到外地高校、政府部门等进行授课,推进学术交流、促进思想碰撞,同时也促进自身更好的发展。邀请周恩来、邓颖超亲属以及周恩来身边的工作人员来校讲学,为学生宣讲周恩来爱国、勤学、立志、做人的感人故事,激励学生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

(二)思想引领,从全员育人到全程育人

学校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级领导干部、思政工作队伍、专业课教师等积极性,全员参与,把周恩来精神融入育人全过程,教育和引导学生像周恩来那样,坚守朴实,追求崇高,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用周恩来的精神财富引领大学新生活。组织大一新生参观周恩来童年读书处、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生平图片展,作为所有新生“开学第一课”。通过睹物思人品史,感受到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感受总理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让学生获得净化心灵、升华情感、留下恒久的成长记忆,为大学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开展专题讲座和报告。辅导员、班主任主动走入班级,将周恩来精神的内容和要求细化落实到道德教育、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等各类德育课程;专任教师走上讲台,将周恩来精神渗透融入到创新创业课程、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践中,形成专业素养和道德人文素养“合唱式”育人效应;周恩来研究专家走进报告厅,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有意义”讲得“有意思”,使学生乐意学、学得进、学得好,真正让周恩来精神入脑入心入行。

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大学是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园地,也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青年学生的重要阵地,主动将周恩来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学生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中,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把准学生思想脉搏,积极回应学生思想关切,帮助学生解疑释惑,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不断强化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塑造。

(三)见贤思齐,从个体到群体

周恩来的精神财富是培养学生扎根基层、吃苦耐劳、爱岗敬业、求实奉献品质的典型教材。坚持用周恩来的精神财富为大学生塑形铸魂,让“人人学恩来 个个做表率”成为价值取向。

开展年度“周恩来奖学金”评选活动。“周恩来奖学金”作为学校最高荣誉奖学金,在全校范围内组织评选活动,引导更多学生以周恩来为榜样,努力学习,奋发成才。大力宣传周恩来奖学金获得者的优秀表现,作为周恩来精神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发挥他们在学生群体中的带头作用,让周恩来精神充满青年学生的心田,起到提振精神、凝聚力量、推动周恩来精神传承的作用。

开展学校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定期树立标杆性人物,营造积极上向的氛围,以周恩来精神凝铸学子的精神内核。利用学校的网站、报刊、微信和微博,宣传和推介大学生年度人物的先进事迹,组织年度人物走近学生,分享奋斗的历程,引导大家学典型、当典型,更好地扛起时代和人民赋予的重任。

举办周恩来班评选。学校持续开展“周恩来班”创建活动,使得周恩来精神办学育人特色更加鲜明,将周恩来精神融入到青年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全校各个班级积极参加创建活动,校内通过创建周恩来班分享会、主题团日活动等形式接力分享高年级创建经验,指导低年级创建新举措;校外与中小学结对共建,打造实境课堂,弘扬周恩来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广大青年学生在创建过程中加深了对周恩来精神的理解,“周恩来班”创建活动也赢得了全校师生的普遍欢迎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成立全国“周恩来班”创建联盟。联盟由来自全国7 个省市,南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南开大学附属中学等20 所学校共同发起。是全国“周恩来班”创建工作合作与交流的有效载体和平台,在全国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指导下开展工作,成员间探索和研究周恩来精神育人模式,分享育人经验,提高育人水平,从而扩大“周恩来班”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结 语

时代在召唤,重任在激励。学校用周恩来精神育人,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将周恩来精神贯穿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做到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完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在活动内容中融入周恩来精神元素,既培养学生知识技能,也注重培育学生的理想情怀。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打好基础,把好方向,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仰者、模范践行者。广大青年要学习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精神,树立远大理想、弘扬革命传统、勇于开拓创新,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练本领、作贡献、长才干。

猜你喜欢
弘扬育人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