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创新思路

2019-02-21 06:50周志平陈兰新陈璐琪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西柏坡实景参观者

周志平,陈兰新,陈璐琪

(石家庄学院 a.教育学院;b.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5)

西柏坡是中国著名的革命圣地,新中国就是从这里走来;中国共产党红色政权的第一批中央媒体刊物在这里诞生,新中国的新闻事业在这里起步;一批高等学校在这里兴办,大批治国人才从这里走向了全国各地……西柏坡纪念馆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接待来自全国各地参观学习的人数已经突破300万。西柏坡以其在国内享有的知名度,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络绎不绝地前来参观学习,在传播以西柏坡精神为主导的红色文化方面发挥了积极而广泛的社会作用。

一、西柏坡的红色文化资源及其传播模式的反思

1948年,毛泽东主席率领党中央进驻西柏坡,从此西柏坡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毛主席在这里运筹帷幄,组织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召开了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如今,西柏坡已经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一)西柏坡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及其保护价值

由于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曾在西柏坡及其附近工作过较长时间,其辖区范围内有着极其丰富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革命遗址、遗迹、纪念地多达240多处,从而汇成了西柏坡红色文化的波澜画卷。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曾在这块土地上与广大人民群众一起抗击日本侵略者,因此,这里的每一处遗址或遗迹,都记载着一段动人的故事或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重要历史。

“西柏坡这个令人向往的‘红色首都’,的确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然而,一些红色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挖掘,随着时光的流逝,甚至有些红色文化资源正在消失。”[1]一些珍贵的历史遗址由于保护不善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例如,平山县蛟潭庄镇上马串村有座院子,北屋曾是晋察冀边区人民政府的办公所在地,南屋是晋察冀边区印钞厂所在地,当年从南屋印好的钞票拿到北屋,盖上晋察冀人民政府的章,就可以在晋察冀境内流通使用;而如今,院落依然静静地坐落在原处,仿佛是在无声地向后人叙述着当年那段辉煌的历史。

众所周知,中国人民银行最早诞生于石家庄,然而,它最早的印钞厂诞生在何处却鲜为人知。1938年9月,晋察冀边区党政机关由五台县、阜平县转移至平山县的蛟潭庄镇。为了调动老百姓的生产积极性,晋察冀边区政府在平山县蛟潭庄镇的上马串村设立了印钞厂。上马串村印钞厂为晋察冀边区货币流通作出了突出贡献。保护修缮这一印钞厂遗址非常必要,因为此印钞厂是共产党红色政权在晋察冀边区最早的印钞厂,对其实施保护和修缮,恢复原貌,无论对丰富红色文化资源宝库、发展红色旅游,还是研究老区经济发展史,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二)西柏坡红色文化传播模式存在固定、单一化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2]2004-2005年,河北省曾与江西、上海、北京、河南、山西等省市签署了《七省市共同发展红色旅游郑州宣言》《红色旅游合作协议书》《红色旅游合作井冈山宣言》,达成了《西柏坡共识》。[3]这一系列合作协议的签订和宣言,对促进西柏坡红色文化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中平山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城南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等为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每年接待的各地游客累计已有500万之多。

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到西柏坡参观时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4]然而,“西柏坡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主要是‘以我为主’的宣传型模式,宣传材料一成不变,以说教方式为主”[5],这种传播模式在西柏坡红色文化传播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尽管那些浩瀚的史料、图片和实物,为参观者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但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在不停地行走中完成的,参观者普遍感觉比较疲劳。人在精力充沛的状态下,比较容易记住参观学习的信息内容,而在精神疲劳的状态下则很难记住较多的史料信息。我们曾经在西柏坡对前来参观学习的游客进行过随机调查、采访,普遍反映的情况是,尽管西柏坡的史料极其丰富,但人们在参观完以后,感觉再没有什么其他项目内容能够吸引游客留下。因此,大约有95%左右的游客都在当天离开了。

面对每年数百万的参观者,西柏坡纪念馆几十年来一成不变的传播模式,在“唯有变化是不变的”的当今社会以及如火如荼的文化产业发展背景下,显得有点儿落伍,这不能不引发我们的反思。

二、传播模式多元化发展的社会趋势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6]西柏坡红色文化在传播方式上,也存在传播模式与人们的心理需求不平衡的问题。“欠缺对大众传播规律特别是90后年轻人心理的了解和把握,不能采用受众喜闻乐见的讲述方式,以诗性和艺术性的表达方式,而是以单纯注重政治性、理论性的‘布道式’说教,单纯强调思想宣传,单纯强调严谨的叙事和逻辑,减弱了传播的感染力和生命力。”[7]由此看来,对参观者心理需求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借鉴国内先进经验为我所用,拓宽渠道,实现传播模式由目前的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将会成为不可扭转的社会趋势。

(一)研究参观者心理需求,为文化产业发展留住客源

习近平强调:“要站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高度,创新党史学习教育的方式方法,努力增强党史学习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8]游客用大半天的时间参观以后,能够吸引他们继续留下来的内容几乎没有,这无疑会给西柏坡的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留下诸多遗憾。如何创新思维,增添新的传播模式,吸引游客在参观完纪念馆、旧居以后自觉留下来,让新的传播模式和文化内容给予参观者革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这的确应该引起我们深思。

前往西柏坡的游客群体中,许多人的心理需求并不完全仅仅局限在参观学习的范畴。除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教育外,也有休闲旅游、度假、购物、娱乐消费的需求。如果缺乏对参观者的多样化需求的研究,则难以针对他们的心理设计出既能吸引其留下,又能进一步地对其实施红色文化的教育,还能创造出经济收益的项目内容。认真研究参观者的心理与消费需求的多重差异,创建吸引参观者参与的项目内容,无疑会留住相当一部分的消费群体,在传播西柏坡红色文化的同时,还能为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客源保障。

然而,管理层面的文化产业发展意识相对滞后,致使西柏坡尽管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300多万客源的双重优势,却没能在传播红色文化的基础上打造出文化产业品牌,这一现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二)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

山西省武乡县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八路军司令部所在地。为了传播红色文化,武乡县建有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陈列了众多的史料、图片和实物;同时,还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民营资本加入。从2010年8月开始斥资6亿元,打造出八路军文化园、游击战体验园、大型实景剧《太行山》①山西武乡《太行山》实景剧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著名电影导演李前宽执导,历时两年多完成。简称“两园一剧”的红色文化品牌。大型实景剧《太行山》向参观者呈现了抗战期间老区人民抗击侵略者的真实历史;八路军文化园展现了八路军的丰功伟绩;游击战体验园是为游客创造的参与奋勇杀敌的项目。

山西武乡县在全国的知名度并不高,但是由于成功打造出八路军文化旅游的“两园一剧”,尤其是善于创新,秉承抗战文化,运用剧幕形式,依托当地实景,在挖掘本地红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成功地打造出实景剧,再现抗战时期太行军民战斗生活的真实情景,使《太行山》成为我国目前唯一一部反映八路军革命历史的实景演出,武乡也成为与延安、西柏坡、井冈山齐名的红色景区。山西武乡在红色文化的传播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这对其他地区创新文化传播模式具有启示作用。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弘扬和培育红色文化。但是,红色文化传播的内容与方式也要考虑到如何能够吸引参观者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革命传统教育的对象对所传播的内容和方式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被激发后自觉参与其中,并在参与的过程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理念的熏陶。西柏坡红色文化产业具备很大的发展潜力,借鉴山西武乡县发展的经验为我所用,创新设计西柏坡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蓝图并付诸实践,不仅能有效传播红色文化,也能为文化产业发展留住客源,从而可以创造不菲的经济收益。

三、创新传播模式,推动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比之下,西柏坡在交通便捷、国内的知名度、丰富的客源等方面的优势都远远超过山西武乡县。然而,由于传播理念的落后,西柏坡缺少精彩的项目内容能吸引参观者留下来,更没有能够利用西柏坡这一红色文化的平台和客源优势,抓住参观者不同的消费心理需求,打造出具有西柏坡特色的“剧目和园地”平台,来推动西柏坡红色文化产业的稳步发展。面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困境,管理者需要突破思维障碍,创新传播模式,共同探讨建立红色文化产业发展平台的策略措施。

(一)打造《西柏坡》实景剧

从目前的传播模式来看,若要强化传播效果,打造文化产业发展的平台,需要拓宽传播渠道。如果能够将一部反映当时历史的实景剧《西柏坡》打造成功,使游客不仅可以通过图片和历史文物了解西柏坡,还可以融入波澜壮阔的场景中,在艺术的感召下感受人民力量的伟大,其所受到的教育必定很深刻。

《西柏坡》实景剧应该是以西柏坡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基础,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和当年老区人民浴血奋战、艰苦创业、抗击日寇的悲壮历史为素材,对共产党的光辉历史进行歌颂的大型室外演出剧目。实景剧借助现代科技的声、光、电技术,将壮观的历史画面艺术地、生动形象地展现给来客,弥补口头讲解、文字介绍以及图片和实物展览的不足。通过情景的再现,让剧情带领参观者走进当年的历史,去感受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人民和子弟兵携手抗战的壮观画面,体验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和军队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的光辉历程,从而进一步理解共产党在艰苦卓绝的年代创造的丰功伟绩。

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纪念日。在此期间,举国上下都将会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留下的光辉篇章也将会给100周年的纪念活动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随着宣传高潮的迭起,2021年涌向西柏坡参观学习的人数或许会突破500万。面对将来众多的参观者,我们的传播手段必须创新,否则,将难以与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相适应。打造《西柏坡》实景剧,歌颂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卓绝的岁月里创造的丰功伟绩,无论从传承与弘扬西柏坡红色文化的战略高度,还是从为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献礼的战略高度来考虑,都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

打造《西柏坡》实景剧,从构思到付诸实践需要一个过程,确实难以一蹴而就,但是不能没有创意。有了良好的创意后,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如构思、上报政府部门批准、决策、巨额建设资金的筹措与投入、剧本的创作、国内知名导演的聘请、演出场地的选择、群众演员的培训等。这一系列工程的规划都需要反复酝酿才能付诸实践。现在距离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还有两年多的时间,着手调研、论证还有足够的时间,但需要管理者未雨绸缪。将共产党在西柏坡创造的红色文化通过舞台表演的形式呈现给全国各地前来参观的游客,无疑是对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最好的纪念和宣传,是人民献给党的最好礼物。

(二)艺术表现西柏坡艰苦创业精神

艰苦创业、艰苦奋斗是西柏坡精神的主要内涵。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以毛泽东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指挥辽沈、平津和淮海三大战役的电文从西柏坡发出,而西柏坡所使用的电,也是艰苦创业的成果。

当年,八路军在井陉县从日寇手中缴获一台德国生产的发电机,要运到平山县沕沕水,利用那里水的落差所产生的冲力来发电。在山路崎岖、没有机械设备的条件下,要把几十吨重的发电机运到40公里之外的沕沕水,简直是异想天开。然而,井陉县和平山县的老区人民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在地方共产党组织的领导下,解放思想,集思广益,终于想出了一种实用的土办法,即把一些长长的树棍垫在发电机的下面,前面的人拉着、后面的人推着,沿着崎岖的山路一寸一寸地从井陉县的井陉煤矿向平山县沕沕水缓慢移动。运送发电机的人民群众星夜兼程,轮换休息,经过一个多星期,发电机终于被运到了沕沕水,并开始承担起发电的使命。①运送发电机的真实故事,是笔者1996-1998年在平山县北冶乡扶贫支教期间,与当年参与运送发电机的老人交谈时得知的。

这是西柏坡艰苦创业的典型案例之一。如果把这一真实的动人故事运用艺术手段加以表达,形象生动地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学习的游客展现当年老区人民运送发电机的场景,弘扬西柏坡艰苦创业的精神,其宣传效果必定是空前的。

(三)创建西柏坡文化园

在打造《西柏坡》实景剧的基础上,针对一些参观者的消费需求和广大青少年学生具有参与活动的意识倾向,还可以创建“西柏坡文化园”,打造红色文化产业发展平台。

鉴于当前社会上各种训练营的火爆,在“西柏坡文化园”内设置相关的训练设施,既可以吸纳各种训练营的入住,也能为自由散客的参与创造条件;模拟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在解放区创建的战地医院,吸引中小学生参与抢救八路军伤病员的活动体验,有助于激发其学习医疗知识的兴趣。这些活动场所的创设,不仅可以培养广大青少年学生爱国主义情怀,还有助于其获得成就感的体验,对他们未来的成长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作用。

《西柏坡》实景剧、“西柏坡文化园”的打造,能够更加形象生动地传播西柏坡红色文化,既能迎合部分游客的消费心理,也可满足他们乐于参与的兴趣欲望。通过系列项目园地的打造,进一步拓宽传播渠道,铸就产业发展平台,有利于逐步打造西柏坡红色文化产业品牌。

传播模式的创新,除了让参观者通过图片和历史文物了解西柏坡,还可以通过情景的再现,让剧情带领参观者走进当年的历史。从原先的一边走着一边观看,到坐下来伴随着历史画面的重现来体验红色文化,既可以解除旅途疲劳,又可以带来高尚情操的精神陶冶。这样。通过《西柏坡》实景剧、西柏坡文化园等系列项目园地平台的打造,使之形成西柏坡红色文化特色产业的品牌。

(四)红色文化产业发展前景预测

实景剧《西柏坡》的打造,既可以提供就业岗位,创造可观的票房收入,还可以间接地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从而夯实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平台,有效地推动西柏坡红色文化产业的稳步发展。

武乡县《太行山》实景剧的票价是200-400元不等,游击战体验园的票价是60元。若实景剧《西柏坡》的票价平均为200元,西柏坡文化园票价为60元,将有一笔可观的收入。保守估算,未来在每天平均10 000多人参观的群体中,倘若有20%的游客留下来,每天至少会有2 000名左右的观众和体验者;其中如果有1 000人观看实景剧,每人平均票价200元,一天会有200 000元的票房收入;即使只有800人参加体验园,每人票价60元,一天也有48 000元收入。另外,还会间接地拉动旅馆、餐饮、销售等行业的发展,地方财政每年至少会有八九千万甚至上亿元的经济收入。

武乡县的文化产业项目从2013年开始试运营,计划在2018年就可以收回成本。江西井冈山旅游区的实景剧《井冈山》2016年的门票收入就在一亿元以上。②资料来自中央电视台2017年12月15日新闻联播。西柏坡文化产业品牌打造成功以后,凭借其10倍于武乡县的客源优势,其经济发展的迅猛势头绝对远超武乡县。

四、实景剧是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手段

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后,精神方面的享受就会成为主要选择。全国各地旅游业的日趋火爆就是明显例证。因此,红色文化的宣传也需要迎合人们对艺术欣赏向往的心理需求。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指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6]。将红色文化艺术地融入到实景剧中是一种创造性的传播方式,也是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行动。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以西柏坡为中心的老解放区,传颂着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诸如共产主义国际战士白求恩救死扶伤,老区人民踊跃参军,子弟兵母亲戎冠秀给八路军伤病员喂饭、带领老区人民加强后方生产支援前线等。将其中一些典型的事迹稍加提炼,融入《西柏坡》实景剧之中,即可烘托出舞台上催人泪下、激发民族斗志的壮观场面。典型案例如下:

“抗战期间,平山县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就有5000多人;平山人民节衣缩食,竭尽全力支援抗战,缝制军鞋57.3万双、军袜1 948万双、棉衣13.2万套;单衣16.8万套、棉被1 440万床。”[9]

坐落在平山县境内的兵工厂,承担着为前线制造枪炮弹药的任务,当年就是老区的男女老少齐上阵,通过肩扛、车拉的方式,沿着山区的崎岖小路,运到井陉的火车站,再转运到战斗的前线。

1937年7月7日抗战爆发以后,“卢沟桥的枪声震撼了中国,抗日的烽火迅速燃遍了中华大地。也就在此时,2 300多名太行儿女毅然离开了家乡。他们从河北省平山县的村村寨寨、沟沟坎坎中走出来,加入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行列”[10]。

将当年的“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感人场面和军队爱人民、人民爱军队的典型案例融入实景剧《西柏坡》当中,通过实景舞台呈现出来,其波澜壮阔的实景画面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力和感染力,必将极大增强西柏坡革命传统教育效果。

实景剧是传播红色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如能打造成功一部包含伟大领袖毛主席和党中央在西柏坡指挥“三大战役”的历史画面、体现西柏坡艰苦创业的精神、歌颂老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日寇浴血奋战的实景剧《西柏坡》,并及时展现在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面前,既能拓宽红色文化的传播渠道,又可打造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平台,还能为地方经济稳步发展注入活力。这不仅是新时代传播西柏坡红色文化的创新举措,也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十九大精神的具体实践。

猜你喜欢
西柏坡实景参观者
最美的蝌蚪
金湖县创新“实景式”培训 提升精准执法水平
西柏坡精神引领实现“中国梦”——期刊中心党支部赴西柏坡参观学习感言
数字博物馆 线上实景游
交互式展示空间设计
脑洞大开
论山水实景剧与山水实景演出的区别
关上手机再看
论高职旅游教学中的实景教学
风雨西柏坡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