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工作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探究
——以平阴县乡村旅游产业振兴为例

2019-02-21 23:14葛玉兰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平阴平阴县玫瑰花

葛玉兰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0)

各地乡村旅游因旅游资源差异、建设力度有别,发展速度不均衡。大力振兴乡村旅游产业,把乡村旅游打造成乡村产业全面振兴起飞的坚强羽翼,就必须充分挖掘各类资源要素,因地制宜,使乡村旅游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亮点和经济发展增长点。本文试从挖掘档案工作现实功用入手,以济南市平阴县乡村玫瑰特色为例,探索乡村“玫瑰+”旅游产业振兴的实施路径。

1.服务乡村振兴是综合档案工作的现实功能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档案工作的核心价值所在。 档案,在分类学上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档案,专指以文字、音像为记录载体,按照档案分类方法分门别类, 在专门机构和地点保存下来的文献资料。 狭义的档案是过去式档案,亦可称之为静态档案。 广义的档案,则包括口述历史、民间传说,自然风貌、历史遗存等在内的的非文字、音像形式的可供人们参考的真实可感的记忆或留存。 广义的档案是进行式档案,亦可称之为动态档案。 档案工作者既应该利用、发挥好静态档案的历史资政作用,也应该挖掘、发挥出动态档案的服务现实功能。 从动态档案中,人们更可以看到活生生的现实影响力,挖掘、利用这些活的档案资源, 可以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开阔的思路,可以为振兴乡村旅游产业制定有效的实施举措。

以济南市平阴县为例,从历史档案和现实档案中我们会发现十分有价值的资料。 平阴县素享“玫瑰之乡”美誉,种植历史已有1300 多年,比世界“玫瑰王国”保加利亚早了近10 个世纪,是“一带一路”玫瑰的东方起点。 早在唐朝就有有翠屏山僧人慈净种植玫瑰的传说,到明朝已有利用玫瑰花酿酒的佳话。清代《续修平阴县志》上载《竹枝词》曰:“隙地生来千万枝,恰如红豆寄相思。玫瑰花放香如海,正是家家酒熟时。 ”据《平阴乡土志》载:“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 年),摘花季节,京、津、徐、济客商云集平阴,争相收购,年收花三十万斤,值白银五千两”。

平阴县位于山东省西部,是省会济南的市郊县,距济南市中心约60 公里,全县总面积 714.95 平方公里,人口 37 万余人,辖 6 镇 2 个办事处,346 个行政村。 全县一二三产业比例2017 年为13.4:55.4:31.2,2018 年为 12.1:56.5:31.4。 2018 年在全省 137 个县市区经济排名中平阴县位居第100 名,在济南市各区县中名列第九。 2000 年山东省林业局、山东省花卉协会授予平阴县“玫瑰之乡”称号,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命名平阴县玫瑰镇为“中国玫瑰之乡”;2019 年5 月,中国林产工业协会授予平阴县“中国玫瑰之都”称号。平阴县玫瑰种植分布在全县8 个镇(街道),至2019 年上半年,种植面积已达6 万余亩。

档案资料显示, 虽然平阴县有着玫瑰种植的历史传统和优势,但是,目前乡村玫瑰旅游产业仍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乡村玫瑰旅游产业欠发达,乡村玫瑰旅游规模小,乡村玫瑰旅游品牌不鲜明,玫瑰种植并没有给乡村带来更多渠道更大的效益。 充分挖掘档案资料的现实意义对乡村旅游开发起到助推作用,在平阴县乡村产业振兴路径探究中,大可做好乡村“玫瑰+”这篇乡村旅游产业振兴的大文章。

2.平阴乡村旅游产业振兴路径实施路径

2.1 从地域档案中挖掘“玫瑰+”旅游的潜力

《平阴县志》记载:平阴县境内玉带河流域四周环山,中间谷地狭长,气候温和。特珠的地形、气候,造就了浓郁芳香的平阴玫瑰。花开时茎高80~200 厘米,花为重瓣深红色。 5 月中旬为盛花期,花期3~10 天。 玫瑰竞相开放,沟渠路旁、地头堰边、大地田园、房前屋后,到处是一行行、一簇簇、一片片鲜艳夺目的玫瑰花,香气沁人肺腑,令人爽心悦目。 平阴玫瑰系重瓣红玫瑰,花大色艳,香气浓郁,是中国传统玫瑰的代表。 县志对玫瑰的栽植历史、管理技术、开发利用进行了详细记述。 从以上档案资料中看出,平阴具备种植玫瑰以及其他花类的先天气候条件与品种资源优势,应该从中大力挖掘“玫瑰+旅游”的潜力。

“玫瑰+N 花”文化旅游。 习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当下人民物质生活已经得到很大提高,相应的是精神生活的需求不断增长。 平阴县正可以借力发展乡村旅游。 以玫瑰花为媒,搭建平台,做大、做强平阴县乡村“玫瑰+旅游”产业既可以给人民群众提供享受旅游之乐的好去处,也可以给乡村老百姓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但是单纯借助玫瑰单一载体,旅游产业发展缺乏持久力。 平阴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适宜多种花类植物的生长。 因此,大力开发“玫瑰+牡丹花”“玫瑰+芍药花”“玫瑰+海棠花”“玫瑰+杏花”“玫瑰+桃花”乡村花海观赏游,并以此形成乡村变花海、花期相绵延的“玫瑰+旅游”品牌,可以为平阴县乡村旅游产业提供持久发展动力。

“玫瑰+科普”文化旅游。 《本草正义》载:“玫瑰花,香气最浓,清而不浊,和而不猛,柔肝醒胃,理气活血,宣统窒滞,而绝无辛温刚燥之弊,断推气分药之中, 最有捷效而最为驯良者,芳香诸品,殆无其匹。”《本草拾遗》载:“活血行血,理气,治风痹、乳痛,肿肝毒初起、肝胃气痛。 玫瑰花性温、味甘、微苦,归肝脾二经,是治疗妇科病、心脑血管病、跌打损伤、精神疾病的良药”,用玫瑰花蕾入药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所以在乡村旅游发展中还可以植入科普元素,融入世界各地的玫瑰花品种介绍、栽培历史、栽培技术、玫瑰花药用保健功能、玫瑰花产品经济效用、玫瑰花文化寓意等元素,以此对游人进行科学文化常识的宣传和普及,在观花赏花的同时起到学科学、长知识的多方位科技文化育人作用。

2.2 从自然档案中培育乡村“玫瑰+”旅游的亮点

乡村自然档案是一幅美丽壮观的画卷, 它既记载着乡村先民对美好家园的建设和呵护,也印记着对大自然赐予人间壮观景色的守护。 通过玫瑰之乡自然档案,可以用力大造出“玫瑰+旅游”眩目的亮点。

“玫瑰+古村落”文化旅游。 平阴县规模宏大、一步一故事的古村落——南崖村和北方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明代古村落贤子峪村,保留着几百年沿袭下来的建筑、街道、生活设施,代表着平阴偏远山区古老的建筑文化遗存,乡村记忆在这里得以延续。披阅古村落档案,让人不禁发思古之幽情,搞好“玫瑰+古村落”文化旅游,可以使人沐浴着玫瑰的花香,踏上寻觅乡村记忆之旅,立建设美丽乡村之壮志。

“玫瑰+泉水”文化旅游。 名源于《尚书·洪范》取其“洪水就范”之意的洪范池泉群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 泉池水深6 米,清澈见底。池底及四壁散泉缓缓浸溢,日涌量约1000 立方米。 泉水“不因旱涝而消长,不因冬夏而变温”。 若将一枚硬币掷入水中,硬币就会像一只美丽的蝴蝶,飘摇旋转,久久不沉,日照其上,金光闪闪,呈现出“洪范浮金”的奇观。

“玫瑰+特殊地貌”文化旅游。天公造物,给玫瑰之乡平阴县留下了珍贵的自然地貌档案。平阴县玫瑰镇南台村和孔村镇石板台村是平阴古老山村的缩影,石头的房屋、院墙,比比皆是。大自然的造化,还给这两个山村留下了一处处地貌特殊的“土林”景观。南台村土林在村西一条平地下陷三十余米深的黄土沟内, 在这个长约900 米左右、 宽约300 米左右历经千年雨水冲刷形成的坎坷不平的黄土沟壑中,遍布形态各异的土林,有数十米高的土柱,也有高低起伏的片状土屏;石板台村土林则散布于村边的黄土崖沟壑内。 这些土林如刀劈斧削,突兀峥嵘,千姿百态,风霜雨雪雕塑出平阴独有的“土林”景观。 多彩玫瑰让乡村弥漫着幽雅的花香,土林奇观袒露着拙朴的大自然景象,这些都是振兴乡村旅游弥足珍贵的资源财富。

“玫瑰+湿地”文化旅游。中华母亲河黄河从平阴大地上流淌而过,黄河流经之处,也冲刷留下了水草丰茂的河湖湿地,在这里有一座被誉为“玫瑰铺成”的公园——黄河玫瑰湖国家级湿地公园。在钢筋水泥建筑林立、现代化厂房高耸入云的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保留爱护好一爿湿地。玫瑰之约,湿地之旅,可以让人们尽享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生活福祉。

2.3 从历史档案中钩沉“玫瑰+”旅游的记忆

乡村历史档案记载着乡村发展前进的足迹,发展好“玫瑰+旅游”既可以世人铭记历史,也可以激励后人怀古思今。

“玫瑰+红色记忆”文化旅游。 档案资料显示,抗日烽火熊熊燃烧的1938 年底,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来到平阴发展党员、发动群众,建立党组织和抗日武装,1939 年2 月1 日,经泰西地委批准,在王楼村王新乾家中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平阴县委员会。 党组织建立后,带领全县人民英勇地投入到抗日斗争中去,创建了平阿抗日根据地,其作为泰西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度成为整个泰西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对抗日战争做出了较大贡献。 中共平阴县委旧址纪念馆, 就坐落于距县城25 公里的孔村镇王楼村东南,1995 年被平阴县人民政府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 年7 月被共青团平阴县委公布为平阴县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 年12 月被公布为济南市第二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开发好玫瑰之乡红色旅游,不仅可以玫瑰花颐养性情,而且可以受到革命传统教育,更加坚定革命理想信念,更好地投入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之中。

“玫瑰+历史名人”文化旅游。平阴县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名人历代迭出,从中国传统道德典范“和圣”柳下惠,隋末瓦岗寨农民起义英雄、唐朝开国英雄尤俊达,为官刚直清正、不畏权贵的唐朝天宝年间监察御史、散文家李云,官至礼部尚书、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而又为官秉性忠诚的明代万历年间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于慎行,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现代化和指挥自动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的解放军南京通信工程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毕德显,厚重的历史档案袋里。 建一处历史名人馆所,增一怀人文历史情愫,添一份历史文化厚重,观赏玫瑰鲜花,品味历史文化,丰富历史知识,增强爱国情怀,发展乡村玫瑰旅游可以带给人丰厚的历史文化涵育。

2.4 从民风档案中体验“玫瑰+”旅游的厚朴

乡村民风档案是乡村历史发展的一段截影,又是丰富民风档案记录的时代延续。 在乡村“玫瑰+旅游”过程中体验逾千年而绵延不息的厚朴民风,不仅可以使尘封的档案熠熠生辉,而且可以对建设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起到可资借鉴的作用。

“玫瑰+孝道”文化旅游。历史名镇孝直镇因镇治所孝直村得名,孝直村传唐代建村,村内一老人无儿无女,其侄对其至孝而名扬乡里,遂谓“孝侄村”。 当地传统民风恪守孝道,秉持为人忠厚信直,因而享“孝直”之誉,演变为今名。 孝直镇孝文化传统享誉齐鲁大地,唐代御史大夫李敢言及其子监察御史李云的墓志铭有孝直“维山之岗,维水之傍,翔鸾之乡,孝直其里,既孝且直,子孙其嗣,积善传芳”的记载,村里高高矗立的孝侄雕塑,历史文化名人雕塑,可以使人在观赏品味玫瑰花的过程中,进一步受到孝德美善、忠厚信直的优良传统民风熏陶。

2.5 从民俗档案中扩大“玫瑰+”旅游的增量

民间云:“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乡村民俗档案记载着乡村独有的文化特征,借助玫瑰之乡民俗档案发展乡村“玫瑰+”民俗文化旅游,既可以使人领略当地丰富而又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可以窥见中华民族对待多元文化的包容态度。打造好乡村“玫瑰+”民俗文化旅游,可以有效地扩大乡村旅游的增量,丰富乡村旅游的内容,更好地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玫瑰+宗教”文化旅游。 平阴镇胡庄村村民有着400 余年天主教信教历史。始建于十九世纪末的位于村西尖山山顶的圣母教堂和略早于此建于村内的天主教堂,是享誉国内的三大圣母教堂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该村“两委”的领导下,全村信教村民大力营造爱教与爱党、爱国相统一的氛围,正在为争取建成省级特色示范村庄而努力。玫瑰之乡玫瑰花之旅与来自异域且具有中国乡村天主教特色的民俗文化之旅相结合,给乡村玫瑰旅游增添了别具一格的风采。此外,平阴县乡村民间还有中国传统道教信教习俗,位于洪范池镇云翠山的南天观是著名的道观,主要建筑有玉皇阁、蓬莱仙院、凭虚阁、长春阁、真武观、三真观,观内绿树成荫,泉水长流,当地政府投资修建的1700 多米长的环山公路,可直通南天观。

“玫瑰+农家乐”休闲文化旅游。 平阴县广大乡村现代农业方兴未艾,玫瑰之乡以玫瑰为媒介,可以下好、下活乡村振兴这盘大棋。 实施“玫瑰+草莓”“玫瑰+樱桃”乡村采摘体验游,打造空气新鲜、清洁卫生的乡村农家乐民宿游, 可以使平阴乡村玫瑰旅游产业呈现出丰富多彩、生机勃勃的景象。

“玫瑰+美食”文化旅游。 平阴县乡村种植业品类繁多,物产丰富,实施绿色无公害种植,推出丰富的绿色农产品,在玫瑰花盛花期可以让游人赏玫瑰花、观乡村景、吃玫瑰宴、买农特产,一年四季可以进农家乐、喝玫瑰茶、饮玫瑰酒、购农家物,从而实现全方位、全天候乡村“玫瑰+”旅游,提升以玫瑰种植业为龙头的乡村玫瑰旅游产业振兴水平,持续提高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

“玫瑰+阿胶”文化旅游。 平阴是中华三大圣药“阿胶”的重要原产地,古阿胶井就在平阴县东阿镇,“中国阿胶博物馆”就在平阴县“福牌”阿胶厂厂区。纯洁高雅的玫瑰和圣药阿胶联袂,可以展开乡村旅游多姿多彩的美丽画卷,让乡村玫瑰旅游产业振兴呈现出无穷魅力。

在乡村旅游产业振兴的宏大背景下,各地要因地制宜,借势发力,把静态档案激发出活力,将动态档案发掘出动力,充分利用好档案的现实功用,探索适宜的乡村旅游发展途径。

猜你喜欢
平阴平阴县玫瑰花
又见平阴玫瑰红
花开泉涌“玫”好平阴
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研究——以济南市平阴县为例
济南平阴县首届中小学生创客节开幕
济南平阴县首届中小学生创客节开幕
玫瑰花
“一带一路”视野下平阴玫瑰产业发展思考
玫瑰花盛开
十字路口的玫瑰花
平阴县成立首家养蜂专业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