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乡村经济振兴思想的理论渊源和时代意义

2019-02-22 06:41梁永郭胡亚囡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城乡农业思想

梁永郭,胡亚囡

(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401)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习近平乡村经济振兴思想是习近平乡村振兴思想的基础部分。习近平乡村经济振兴思想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来说,习近平乡村经济振兴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地方主政到中央执政的过程中,立足我国乡村经济发展薄弱的状况,充分吸收和借鉴马克思、恩格斯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领导人、中国传统文化中“农耕文明”“人本理念”等思想以及西方发达国家学者的乡村经济振兴思想,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改善农民生活,缓解城乡差距为价值归旨,是建设富强中国的科学指南。狭义来说,习近平乡村经济振兴思想是指习近平总书记在乡村经济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如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大力倡导发展农村特色农业,技术创新为乡村经济振兴注入新功能,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乡村经济振兴稳步发展等新思想。

一、习近平乡村经济振兴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乡村经济振兴思想

农业问题自始至终都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关注的重点经济问题之一,马克思在农业农村经济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思想见解,这对中国三农思想以及习近平乡村经济振兴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其次,土地作为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并对农业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对未来经济社会制度发展模式进行了具体规划。他指出:“现代的土地所有权形式,对我们来说是必要的,因为这里的任务总的来说是考察资本投入农业而产生的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3],这是马克思从土地制度入手去分析小农经济发展局势的表现。

习近平乡村经济振兴思想吸收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融合以及土地建设等理念,这些理念都为我国乡村经济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同时也对中国共产党在农业农村经济问题上的改革和建设起到了启迪和借鉴作用。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历代党的领导人的乡村经济振兴思想

中国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发展问题一直是毛泽东思考的中心问题。近代革命中毛泽东首先认识到农民的重要性,农民团结起来参加和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才能成功。他曾在《国民革命和农民运动》中指出农民问题乃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他始终重视维护农民的主体权益,强调推进农业合作化的发展模式,重视发展现代农业,坚持农民共同富裕。同时毛泽东也肯定了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他在吸取苏联农业集体化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前提下,根据我国当时的经济发展落后,农村人口占有极大比重的国情,认真地探讨了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他指出:在农业生产中,粮食是农业基础。毛泽东一直坚持的农村发展道路就是通过农业合作化走集体化农业生产的道路。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进一步指出,对于占中国经济绝大部分的个体农业经济,党绝对不能放任自流、任其缓慢地发展,必须谨慎而又积极地引导它们朝集体化的方向发展。在《论十大关系》、《中共七届六中全会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中,特别强调农业在重工业、轻工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按照“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引导广大农民走上农业合作化道路。

邓小平对于中国乡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状况有着深谋远虑的规划,他继承了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的思想,强调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走合乎中国情况的道路。当时的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发展水平较低,城乡差距明显,这就决定了中国经济发展要以农村经济发展为主。在邓小平看来,农业发展的根本在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而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现代化。因而邓小平强调,大力发展生产力,制定正确的农业政策、依靠科技和人才、科学种田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积极地制定农业政策能为农业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才能为农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江泽民同志在乡村经济振兴、农民生活富裕等方面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乡村、发展农业的思想。他主张坚持开发式扶贫、科技扶农、因地制宜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农业发展的理念。他清楚地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仍然要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强调要坚持稳定和完善农村经济体制,从土地和农民的关系入手,去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集体经济的发展。他始终重视科学技术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构建以工补农、以工建农、以工带农的机制,提高农民收入,指导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这一系列重大决策在乡村经济振兴方面起到具有长远性、建设性的作用。

胡锦涛同样重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三农问题以及城乡差距问题,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放在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位置,为实现乡村经济振兴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做出极大贡献。随着城乡差距过大,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三农问题也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胡锦涛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五个统筹战略,并把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放在首位,从产业发展方面,重视农业发展,使得工农协调,促进二三产业带动乡村发展,实现城乡产业的互动关系,在资源配置方面,他强调要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引入技术、资金、人才以带动农村农业发展。在体制机制方面,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构建社会保障制度,农民公平享有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为解决三农问题,胡锦涛还曾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举措,使得城市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普及乡村,促进农村现代化发展。

习近平吸收了毛泽东坚持城乡协调发展的思想,提出了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举措。为了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习近平总书记还借鉴了邓小平同志的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走实事求是道路的理念,强调因地制宜。同时他吸收了江泽民主张坚持开发式扶贫、科技扶农、因地制宜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农业发展的理念,提出走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的道路。对于胡锦涛同志重视城乡差别、区域差别和工农差别的思想,习总书记也强调尽快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把短板变成“潜力板”,在脱贫致富的基础上发展乡村经济振兴。

第四,对于某些淬火温度较高的不锈钢零件,其淬火温度和熔点温度很接近,在使用感应器进行产品局部表面淬火时很容易烧伤夹角或不规则部位,导致零件报废,而激光淬火则不受此限。

(三)西方发达国家学者的乡村经济振兴思想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学者的乡村经济振兴思想主要集中体现在其对城乡一体化的研究。城乡一体化思想提出至今,备受世界各国瞩目,中国共产党人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的城乡一体化战略,正是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学者的这一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不论是在地方主政还是到中央执政,也将城乡一体化理论贯穿于我国乡村经济建设当中。圣西门的城乡社会平等观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之所以变得本末倒置是因为贫富差距和阶级对立所造成的,而贫富差距与阶级对立的产生则是由于城乡分工的缘故。他曾提出“人人都要劳动……每个人都有义务……为人类造福。”[4]他所描绘的社会是消除社会分工和对立的理想社会。这个社会中人们之间只是生产劳动方式的不同,其余都是平等的劳动者。这是一种采用和平手段去解决社会问题的方式。傅立叶的“法郎吉”与“和谐社会”也是对资本主义不平等社会现实进行批判的理论。傅里叶认为,“贫困是由富裕产生的”[5],所以他提倡“法郎吉”,这是一种消灭旧式分工的制度。傅里叶提倡劳动者根据自身的才能和资本按比例分配,这样目的是每个人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在他看来只有工业与农业平等关系真正地相互确立起来,城乡之间的对立才能消除。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他们都从不同侧面体现了城乡关系的构想。

习近平的乡村经济思想无疑是借鉴了西方的城乡一体化理论。该理论使得我国逐渐意识到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劳动力流失,乡村环境问题恶化等所引发的乡村衰退问题。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振兴乡村发展模式,才能获得经济的繁荣,实现人类的永续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对乡村经济振兴的探索,对我国乡村经济振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乡村经济振兴思想

习近平乡村经济振兴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继承与发展,是关于农村建设与发展理论的中国化表达,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农耕文明为习近平乡村经济振兴思想提供内在理念。我国古代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在工业文明诞生之前,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创造出来的国民财富占世界总财富的三分之一[6],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传统的农耕文明还孕育了具有勤劳勇敢、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天人合一等优良传统的农民。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理念为习近平乡村经济振兴思想提供了历史养分,扶危济困、小康之家、改善民生、和谐社会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明的思想智慧为乡村经济振兴思想的形成注入了宝贵的思想血液。从以农为本到以民为本的重农思想,从“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续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民本思想,都从侧面展现了文化软实力,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魅力。

习近平的乡村经济振兴战略就是基于农耕文明以及传统文化中的人本理念所提出的思想,这是历史的继承和民族的要求。基为此,习近平多次强调“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切实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等一系列重视农村农民农业发展的论断。

二、习近平乡村经济振兴思想的时代意义

习近平乡村经济振兴思想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立足我国当前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时代背景下,在发展乡村经济方面形成的思想,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同时也是对我国乡村经济发展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具有极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理论意义

1.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乡村经济振兴思想

马克思主义乡村经济振兴思想主要集中在“三农”问题以及城乡融合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乡村经济振兴思想深刻认识到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以及劳动力素质低下等问题是造成乡村经济衰弱的根源所在,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乡村经济振兴思想认为乡村经济是乡村发展的基础,揭示了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将马克思主义乡村经济振兴思想与我国乡村经济发展的严峻形势和现实国情相结合,提出的“建设特色现代农业”、“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等思想都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乡村经济振兴思想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乡村经济振兴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乡村经济振兴思想是习近平乡村经济振兴思想的理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将其运用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当中去,形成了符合国情且独创的乡村经济振兴思想体系,为我国乡村经济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

2.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于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的具体内涵是由“七条”道路构成的,其中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是关键,城乡融合的基础就是乡村经济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么提高乡村经济水平,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究,在此基础上获得了相关理论成果,由此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经济振兴思想。

习近平乡村经济振兴思想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探索中不断积累和总结而形成的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习近平乡村经济振兴思想,是基于我国进入新时代的背景而提出的,指导着我国乡村经济建设。以与时俱进的特征,完善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时习近平乡村经济振兴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

(二)实践意义

1.有助于推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建成富强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7]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正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

第一个百年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发展最大难点在于农村贫困人口较多,城乡差距过大,这就说明短板在农村。第二个百年目标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现代化强国的建设需要城乡保持协调发展,稳步前进。城乡发展的重点还是在于乡村的发展,乡村经济是乡村发展的基础,只有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补齐农业发展的短板,使农民真正富裕起来,才能真正实现百年奋斗目标,乡村经济振兴战略有利于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2.有助于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提升乡村经济实力

农业自古以来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而乡村则是农民最集聚的居住区,农业、农民和乡村的结合则是我国“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乡村产业、乡村土地经营制度和农村劳动人口的流动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是,乡村经济的传承和发展始终植根于中国农村的浓厚土壤,农村经济的发展关乎着成千上万的中国农民的生计和生活质量,同时还关系中华文化的根脉的传承,可以说,乡村经济是国家经济发展根基。

因此,在今天重提“乡村经济振兴”战略意义重大。在新中国建立之初,由于当时“以农业税支持工业发展”的政策,农村对中国的发展是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才使得我国在面临外国封锁的环境下,在“一穷二白” 的国土上建立起了全新的工业生产体系,养活了大量的城市人口。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地增强,我国逐渐实行了“以工补农”、“城市反哺乡村”等促进农业和乡村发展的“亲农”政策。但是,我国的城乡差别依然存在,城乡协调发展依然任重道远。乡村与城市相比收入水平依然偏低,经济发展依然偏慢,乡村经济的发展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当今乡村问题的严重性,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紧迫性。在此背景之下,习近平总书记恰逢其时地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对于实现我国乡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真正地复苏乡村经济的活力,对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是意义重大而深远。

三、总结

综上所述,乡村经济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把握历代领导人乡村发展思想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村发展思想等的基础上,对乡村经济振兴工作提出的战略部署和要求。习近平乡村经济振兴思想对于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方面具有现实意义。虽然目前我国乡村经济对国家经济的贡献没有城市经济的贡献大,但是也正因为农村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短板,我们才应该更加优先发展农业农村,调动广大人民的力量,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地推动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和国家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城乡农业思想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