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朱有燉艺术作品中“海东青”意象

2019-02-22 12:23邓斯博
歌海 2019年6期
关键词:意象

[摘    要]明代藩王曲家朱有燉治曲宏富,诗文俱佳,还工书画,是明代藩王中著名的全能型艺术大家。朱有燉在诗文、曲作、书画中对我国古代名鹰——海东青多有表现,既以之为题,在不同的艺术作品中反复赞美,又引之入剧彰显他曾捕获和上献海东青的事迹,显示出对海东青的偏爱。朱有燉一方面借海东青向帝王唱赞歌,同时褒扬自己藩治卓越,另一方面不忘禽荒之训,兼有自庆自赏的意味。

[关键词]朱有燉;海东青;意象

朱有燉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五个儿子朱橚的长子,生于洪武十二年(1379年),卒于正统四年(1439年),藩守开封,谥号宪。身为天潢贵胄的朱有燉留心翰墨,著述宏富。有诗文杂著《诚斋录》《诚斋词》《诚斋新录》《诚斋遗稿》以及《家训》等。尤为可贵的是朱有燉一生共创作了31部杂剧①,是目前已知的元明杂剧作家中传世作品最多的戏曲作家,“推之为明代第一作家亦无不可”②。在朱有燉数量庞大的艺术创作中,“海东青”意象多次出现,为我们了解朱有燉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视角。

一、 “海东青”意象的呈现

在朱有燉众多的艺术创作中,“海东青”意象散见在不同的艺术作品中,其中既包括朱有燉擅长的文学创作,还包括其书画作品。

就文学创作而言,朱有燉写有多首以海东青为题的诗、曲和赋。譬如在《诚斋录》里就收有《白海青二首》《海东青赋》《海东青后赋》等,《诚斋新录》里也收录《题白海青诗二首》和散曲《咏白海青》等。朱有燉对海东青再三吟咏,不仅源自其贵族趣味,还和他两次捕获海东青的奇特经历有关,这一点被保留在他作品题记里。在《海东青赋》和《海东青后赋》里朱有燉明确指出:“永乐十五年仲冬,黄河之北封丘之野,得海东青。”永十五年即1417年仲冬时节,周王郊猎,意外获得一异禽,“观其羽毛刚劲,颜色苍洁,素若揉蓝,花如凝雪,嘴利胜钩,爪坚犹铁,飞腾星远,奋激风捷。产于东洋女真之国,其名海青”③。朱有燉第二次获得海东青是宣德八年即1433年,“岁在癸丑,孟春十有七日,河南开封府尉氏县东北郑店堡,得白海东青一联”,朱有燉为之歌曰:“海东鸷禽名海青,羽毛如玉温且明。高飞远举渡沧溟,渺视万里青云程。……透望五云拜神京,星驰驿骑献彤庭。”④白海青乃海东青中的上品,是年校尉获得白海青后立即送给藩王,而朱有燉获此珍禽,立刻献给朝廷,在其散套《咏白海青》题记中也有一样的提法。⑤在《白海青二首》朱有燉再次为之赋诗:“清晓驿中星使到,锦绦恩赐自神京。”①可见朱有燉献上白海青后朝廷亦有嘉奖。

两次捕获海东青的奇特经历大大激发了朱有燉的创作激情,留下了不少诗文作品。直到朱有燉辞世前,他还念念不忘这一事件。1439年朱有燉去世前创作的杂剧《灵芝庆寿》中还有关于此事的记载。在第一折中嵩山神座下神将说:“因中国雍和,天下太平……海东青远来于尉氏。”第二折中东华君问中国曾有白海青?仙女答道:“宣德八年春正月,河南尉氏县,得白海青一联,曾进贡于朝。”②这些细节再次印证了宣德八年朱有燉曾进献珍禽海东青。朱有燉在诗、散曲、赋和杂剧中反复提及海东青,一则表现出朱有燉对海东青这一珍禽异常的喜爱,二则也说明捕献海东青的经历让朱有燉记忆深刻。

除了书之笔端,被之弦歌外,朱有燉还对海东青摹之画之,赞叹不已。史料记载朱有燉精通书法,造诣颇深,“集古名迹十卷,手自临摹,勒石名《东书堂集古法帖》,历代重之”③。朱有燉实在是一位书画大家,对于这一点杂剧《牡丹园》亦可引为旁证。在《牡丹园》中十位牡丹仙子琴棋书画无所不善,剧作花大量篇幅借宝楼台、紫云芳两位牡丹仙谈书论画,譬如紫云芳向宝楼台询问书法之道,宝楼台强调“意在笔前”。又宝楼台问紫云芳绘画之肯綮,紫云芳一一举例说明山水画要注意位置经营,神佛画像务要威严慈悲,花竹翎毛画要注意点染生意,草虫蛱蝶画则要写生似真,气韵生动。这些论调都说明朱有燉于书绘颇有心得,所以在获得珍禽海东青之后,欣喜不已的朱有燉为之描摹。《海东青后赋》题记云:“永乐十五年仲冬,河北得海东青。余既作赋书之于图。暇日复绘其形。乘兴而为斯后赋。”④可见,永乐十五年捕获海东青之后,朱有燉确实为之描摹画像,并且题书其上。至于画作内容,由于缺少实证,难以确认。但朱有燉有两首诗作似乎留下一些线索。一则是《题俊鹘擒鹅图》,一则是《题白海青朝日图》,这两首诗都是画作题诗,画作内容一则为海东青擒鹅,一则为白海青朝日,前者表现海东青作为猎鹰善擒鹅的习性,后者则似专为进贡海东青而作。就时间而言,在《题俊鹘擒鹅图》中有“深冬湖水冻初坚”“南湖冰合水无波”“薄雪初消好打围”等诗句,暗示画作表现冬季围猎,海东青猎取白鹅的场景。这与《海东青赋》中提到的永乐十五年仲冬郊猎时获得海东青等细节吻合,因此判断朱有燉第一次所绘为《俊鹘擒鹅图》。而《题白海青朝日图》中有“应同瑞雪迷沧海,暂逐晴云下翠峦”一句似乎指出白海青出现时非冬季而是翠峦叠抱的春季,这与朱有燉在《咏白海青》题记中记载宣德八年孟春获得白海青的细节相吻合。就海东青体态特征而言,《海东青赋》中有“颜色苍洁,素若揉蓝,花如凝雪”的描述,可见第一次捕获的海东青羽毛是湛蓝色,间有雪花白点状。而宣德八年获得的海东青则明确是白色,羽毛温润如玉,因此判断第二次所绘为《白海青朝日图》。从诗作细节上看,第一次獲得海东青,朱有燉欣喜不已,故书之、画之、赋之,作《俊鹘擒鹅图》多有自娱自乐的意味;第二次获得白海青,朱有燉已年迈,更多的细节指向朱有燉将此珍禽献给皇帝,故以白海青朝日为画作主题,表现老臣朝圣的心意更符合当时朱有燉的心境。

由是观之,朱有燉以海东青为灵感源泉创作了书画、诗文、戏曲作品,这些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中反复出现“海东青”意象,从不同角度反映出藩王朱有燉对海东青的偏爱。

二、 “海东青”意象的作用

“海东青”意象虽然表现在朱有燉不同的艺术作品中,但所发挥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具体而言其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美上与自美。朱有燉通过美化海东青为包括自己在内的统治者唱赞歌。这一点表现在诗文、曲作和书画三个方面,是谓为主旋律。这种主旋律赞歌又可分为美上和自美两个层面。海东青本在中原地带少见,朱有燉能获此珍禽实属罕见。所以朱有燉笔下极尽其能事地摹写海东青不辞万里,飞赴中原,实乃瑞兆,借此为皇帝大唱赞歌,这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曰美其德,是谓“应知治世多祥瑞,总感雍熙德化来”①,“德化远被四裔宁,梯山航海咸欢声”②。二曰美其教,是谓“仰惟圣世雍熙,声教远被。是以天地之气,无间南北,皆化域中。珍禽瑞兽,骈臻叠至,万万年太平之象也”③。三曰美其时。是谓“彼霄壤兮万类繁,喜珍禽兮来中原。五谷登兮四序平,雨暘时兮民无愆”④。朱有燉身为藩王,辖域一方。海东青在朱有燉藩境内出现,不仅昭示皇帝的德被教化,也在某种程度上表彰了自己治理有方。譬如《海东青后赋》里所云:“故此海东青随天地之和气,感王国之孝忠,表亲亲之大德,览皞皞之淳风。”⑤朱有燉借海东青之瑞兆表达了对帝王的忠孝之心并褒扬自己谨奉亲亲观的德行。这种美上和自美的笔法在朱有燉戏曲作品特别是庆赏剧中表现尤为明显。明代庆赏剧多由内廷供奉艺人所作,朱有燉创作了大概12部庆赏剧⑥,“其主要观众是皇室成员和达官贵人。这类剧目通常在皇帝或皇太后的诞辰、重要传统节日以及达官贵人的各类庆典仪式上演出”⑦。这12部庆赏剧多有一个仪式性的结尾,即为圣朝祈福唱赞,是谓“保山河寿同天地稳,赞中国安和大有年”。同时朱有墩庆赏剧亦多自美之词,譬如《灵芝庆寿》中朱有燉借人物之口夸耀他所管辖的汴中风景,“【寄生草】若说着中原美,汴国风,臣忠子孝声名重。妻贤夫义和昆仲。荣恩善化扬于众。年丰岁稔万民安。太平有象兴歌咏”⑧。朱有燉对自己的藩国管理是非常自信的,因此晚年的他不禁自矜自扬,借剧中人之口道:“【白鹤子】感藩宪贤能德,行清正合天机。郑平易化安民,永镇守中原地。”⑨虽然朱有燉美上与自美的笔法被后世学者视为庸调,但这与其藩王的特殊身份相符,借“白海青”美上和自美实为一种政治需要。

其二,自省与自娱。朱有燉虽是藩王,但并不以贵废学。史料称朱有燉“雅有儒者气象。日与刘渡、郑义诸词臣剖析经义,多发前贤所未发”⑩。虽然朱有燉作品中多流露出富贵雍和之象,但其思想深处仍然秉持修齐治平的儒家思想。譬如在《海东青后赋》中他提到海东青为历代统治者所喜好,“念兹契丹之所贵,亦胡元之至宝。求一联于远方,散千金而莫讨”{11}。历史上许多文献记载辽人酷爱海东青,每岁令女真人上缴海东青,女真人不胜其扰,遂反。史家谓之禽荒之戒。于是朱有燉在《海东青赋》结尾总结道:“虽然禽荒之训,载之古典。迷而忘返,道心斯舛。慎所欲之,易移为令。德之有腆,识甚美之。可防念尤物之当远,睹珍禽而知戒,聊赋之以自勉。”{12}朱有燉自谓“平生快意是观鹰”,然而禽荒之训不敢忘。最终他将这种贵族嗜好与德行自省联系起来,实现对自我的警示,体现出中国古代士大夫的修身涵养。

禽荒之戒虽不敢忘,但朱有燉对海东青的喜爱还是无法改变的。“海东青”意象进入其诗文、曲作、书画作品中充分说明朱有燉对海东青赏玩不已,海东青在朱有燉奉藩暇时起到了重要的娱乐作用。在散曲《咏白海青》题记中,朱有燉指出宣德八年正月十八获献白海青,第二天就是他的生日,“予喜珍异贵禽来此中原,乃即具奏献于朝,作此乐府以自庆赏焉”①。可见以白海青为题的这首散套成为筵席佐酒的珍品。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的朱有燉已经54岁,曲中对白海青的描写:“老拳金铸炼,劲翮玉雕锼”似有自况的味道。如此俊鹘千里来贺寿,位列尊席的藩王朱有燉不禁“满斟着玉瓯,进一盏千秋庆喜酒”,借白海青佐樽席上,自庆自赏的味道不言自明。

三、 “海东青”意象探由

“海东青”意象在朱有燉艺术作品中反复出现并非个例,事实上,在不同艺术体裁中反复表达同一对象,是朱有燉一个明显的创作手法。除了名鹰“海东青”以外,朱有墩对神兽“驺虞”和国花“牡丹”也甚是偏爱,曾多次吟咏。

《明史》记载永乐元年正月朱有燉的父亲朱橚获诏,归其旧封地开封,朱橚献颂九章及佾舞。“明年来朝,献驺虞。帝悦,宴赐甚厚。”②朱橚于永乐二年即1404年献驺虞,朱有燉据此于1408年创作《得驺虞》,剧中藩府典乐官道:“前者钧州神后山中驺虞出现。鹤驾请临。王子护卫,亦皆随侍。”可见当时还是世子的朱有燉亲自参与护卫,此事令朱有燉印象深刻,故除了创作《得驺虞》一剧之外,他时隔31年之后即1439年在另一剧作《灵芝庆寿》中复提“永乐二年秋八月,钧州神后山生驺虞,进贡于朝廷,曾受重赏来”③。

又宣德七年即1432年,朱有燉正妃阁前牡丹并蒂花开,朱有燉引以为奇,“予对花酌酒,制诗数篇,据几长歌,但得诗人之趣,而未尽富贵之情也。乃命红儿执檀板,挥南吕乐府一章,为席间佐樽之乐,复写合欢牡丹一幅并书乐府,以美妃之贤,感召此瑞也”④。在7年后的《灵芝庆寿》中他复提此事,“宣德年间,连理木生于后苑亭,合欢花开于天香圃”⑤。由此可见,朱有燉对正妃阁前的并蒂牡丹花甚以为奇,不仅作诗数篇,还写了一幅书法作品,作一篇散套,并将此事引入剧作。这种笔法与对海东青的创作如出一辙,朱有燉的创作手法由此可见一斑。

除去创作上的原因之外,朱有燉如此钟情表现海东青恐怕与其所处的政治环境有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亲自定下亲王守藩的政策,他相信手足血脉远胜于战场上的兄弟情义。所以开国不久他就着手清理旧时功臣,同时大肆分封同姓诸王。由于太子意外身亡,朱元璋虽知长孙并非最好的帝位继承人,但还是传位于他。这引起了兵强马壮的诸王的不满。建文帝初登位就着手削藩,于是就有了“靖难之役”。朱棣本从侄子手里夺下天下,对诸王依旧忌惮。于是刚刚在建文帝手下经过一轮削藩清理之后,诸王在朱棣手下又开始新一轮清算。据史料记载“郭桓”案“自六部左右侍郎下皆死,……词连直省诸官吏,系死者数万人。”“而胡惟庸、蓝玉两狱,株连死者且四万。”⑥这中间不乏异姓王、太师、公侯之辈。从洪武二十三年到正统四年,明皇室诸王纷纷落马,潭王梓自焚,驸马都尉欧阳伦赐死,湘王柏自焚……朱有燉从12岁到60岁,亲见了一连串血淋淋的皇族杀戮,这让他不得不时刻警惕自己的言行。更重要的是,朱有燉经历几次家庭内部的变故,让他彻底失去角逐功名之心。朱有燉第一次独立承担起世子理藩的责任是在11岁那年,只因为父亲朱橚“弃其国来凤阳,帝怒,将徙之云南,寻止,使居京师”⑦。朱橚只是一次擅自离开封地就遭两年的留居京师之罚,少年的朱有燉很早就感受到皇权的威严,更深切地认识到身为世子必须谨言慎行。然而家族的变故并没因朱有燉的早熟而停止。朱元璋死后,根基尚浅的建文帝对兵强马壮的同姓诸王颇有疑心。而相传朱有燉的父親朱橚与朱棣同出一母,关系格外亲密。这引起建文帝的忌惮。再加上“橚次子汝南王有爋告变”,于是建文帝“使李景隆备边,道出汴,猝围王宫,执橚,窜蒙化,诸子并别徙。已,复召还京,锢之”①。因为父亲朱橚被贬为庶人,朱有燉也被安置在云南蒙化、临安一带。他有一首《临安即事》:“冻雨寒烟满戍城,雨中烟外更伤情。沙头风静鸳鸯睡,岭上云深孔雀鸣。番域白盐从海出,野田青蔗绕篱生。蛮方异俗那堪语,独立高台泪似倾。”②该诗摹写了他当时的心境,一句“独立高台泪似倾”深刻地道出朱有燉一夕间从藩王世子变为庶人异客的巨大心理落差。虽然朱棣一登基就恢复了朱橚的藩位,但这次变故让朱有燉体会到了皇权的威严和世事的无常。所以溺情声伎以自晦成为朱有燉全身远祸的手段。为了保全自己,朱有燉在创作中并不能真正抒己怀抱,反而需要一再表忠。对海东青的反复吟咏恐怕就是出于这种心理。

海东青作为一种猛禽,敢于攻击比自身体格更大的兽禽,足见其彪悍的秉性。然而如此凶猛的鹰隼却一直系于统治者的臂上,成为赏玩的对象,不能不说充满反讽意味。朱元璋当年遍封诸王,并且亲自把像朱权、朱有燉这样有出息的子孙接到宫中亲自调教。在朱有燉11岁时就亲自掌管王宫事宜,还被朱元璋派到北方边境巡视敌情,这些都说明朱元璋想让自己的子孙成为像海东青一样骁勇无敌的帝国保护者,然而前提是他们必须臣服于帝王的权威。几经沉浮之后,朱有燉深谙此道,所以他热衷表现海东青。一方面他不遗余力地表现海东青的彪勇不俗,是谓“迎风骤马解红绦,剑翮裁云上碧霄”③,另一方面,他也极尽其能事地表现对王权的绝对服从,在吟咏海东青的作品中一再表达对当权者的低伏,是谓“老臣作歌歌太平,仰祝圣寿亿万龄”④。朱有燉实有以海东青自况的味道,反复申咏之无非是向皇帝表忠曰孝,求其富贵长永。

最后,朱有燉如此偏爱表现海东青恐怕与元廷旧俗有关。傅乐淑提出:“朱橚与朱棣同母,皆碽氏生,其事甚秘密。蒙古史家谓朱棣乃元顺帝子。周王有蒙古血,宜其子对蒙古风俗有兴趣也。”⑤他在《拟唐宫词》中提到:“谁贡河东白海青?马前横抱白鹅归”⑥即是对宫廷入贡海东青习俗的记载。《元宫词百章》有多首吟咏海东青的诗句,譬如“年年正旦将朝会,殿内先观玉海清”表现了元宫廷大宴时喜观海东青的习俗。又“湖上驾鹅映水明,海清常是内官擎”表现辽金元时期春水秋山制度,海东青善猎,尤其是善捕天鹅,统治者尤为珍爱,“深秋放飞出郊行,选得驯驹内里乘”就是表現海东青在秋狝中攻击猎物的场面。凡此种种皆说明元代宫廷酷爱海东青。正因为朱有燉对元廷这一旧俗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故“海东青”意象在朱有燉艺术作品中反复出现。

参考文献:

[1] 张嘉鼎.关于海东青[J].满族研究,1987(3).

[2] 〔日〕青木正儿. 王古鲁译.中国近代戏曲史[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8.

[3] 傅乐淑.元宫词百章笺注[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

[4] 王福利.《元宫词百章》作者考辨[J].河池学院学报,2007(3).

[5] 郑传寅.古代戏曲与东方文化[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6] 都兴智.金代皇帝的“春水秋山”[J].北方文物,1998(3).

作者简介:邓斯博,女,文学博士,江汉大学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

①一说32种,见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401-416页。

②〔日〕青木正儿:《中国近代戏曲史》(王古鲁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58年版,第143页。

③〔明〕朱有燉:《诚斋录》,载《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顾廷龙主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02页。

④〔明〕朱有燉:《诚斋新录》,载《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顾廷龙主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69页。

⑤〔明〕朱有燉:《诚斋乐府》,载《全明散曲》(谢伯阳编),济南:齐鲁书社,1993年版,第345-346页。

①④〔明〕朱有燉:《诚斋录》,载《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顾廷龙主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248页、423页。

②〔明〕朱有燉:《灵芝庆寿》,载《孤本元明杂剧》第二册(王季烈校),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年版,版内第5页。

③〔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乾集下,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8页。

①②③④⑤〔明〕朱有燉:《诚斋新录》,载《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顾廷龙主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85页、469页、468-469页、429页、428页。

⑥朱有燉所作庆赏剧大抵有《得驺虞》《蟠桃会》《牡丹仙》《牡丹品》《八仙庆寿》《仙官庆会》《牡丹园》《十长

生》《神仙会》《海棠仙》《灵芝庆寿》《赛娇容》。

⑦郑传寅:《古代戏曲与东方文化》,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48页。

⑧⑨〔明〕朱有燉:《灵芝庆寿》,载《孤本元明杂剧》第二册(王季烈校),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年版,版内第3页、7页。

⑩〔明〕朱睦木掣:《开封府志》卷六,转引自王学锋:《20世纪朱有燉生平及剧作研究述评》,载《艺术百家》2006年第7期,第12页。

{11}〔明〕朱有燉:《诚斋新录》,载《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顾廷龙主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27页。

{12}〔明〕朱有燉:《诚斋新录》,载《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顾廷龙主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22-423页。

①④〔明〕朱有燉:《诚斋乐府》,载《全明散曲》(谢伯阳编),济南:齐鲁书社,1993年版,第345-346页、348页。

②〔清〕张廷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3566页。

③⑤〔明〕朱有燉:《灵芝庆寿》,载《孤本元明杂剧》第二册(王季烈校),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年版,版内第4页、5页。

⑥⑦〔清〕张廷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2318-2319页、3566页。

①〔清〕张廷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3566页。

②〔清〕钱谦益:《列朝诗集》,载《四部禁毁书丛刊》集部第95册(四部禁毁书丛刊编委会编),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18页。

③⑥〔明〕朱有燉:《诚斋录》,载《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顾廷龙主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370页、335页。

④〔明〕朱有燉:《诚斋新录》,载《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顾廷龙主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68页。

⑤傅乐淑:《元宫词百章笺注》,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119页。

猜你喜欢
意象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借用思维导图学习古诗词系列之一——意象篇
朦胧意象
意象花园
来自林间的风
抓住古诗词教学的核心:解读意象
高中语文古诗词意象学习策略研究
英语读思言的隐喻意象与教学互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