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2019-02-23 06:35刘兆楼
考试周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解决措施存在问题

摘 要: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决定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水平,因此为使得学生能够学好数学、提升逻辑思维能力,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形式应运而生。目前,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学习习惯,制定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目标,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以小学数学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现阶段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并针对性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推进,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创新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升,创新思维能力也得到相应的加强。针对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及教学方式,提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但是在整个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鉴于此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供参考。

一、 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 为学生提供互相交流的空间,激发创造力

当代社会,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因此缺乏在家庭环境中同龄人间的相处,从而隔断了自身创造力。因此,结合数学学科的教学特点,营造小组合作学习环境,可以为学生提供互相交流空间,激发创造力,从而利于学生间的交流与沟通。

(二)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与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及方法相比较,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及整体结构更加连续性,且教学的内容更加广泛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积极学习,增强学习的自主性。

(三)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各小组间学生互相辩论,抒发自己的看法,在学习有效的知识点的过程中,也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抛开知识层面,小组合作学习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能够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看待问题,进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及能力。

二、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分析

由于小学数学教师对整个教学环节的认识不足,加上对小组合作教学的缺乏有效的认识,或者认识存在偏差,所以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一) 小组分组不合理

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步是合理地进行小组分配,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往往会产生影响学生间进行有效的交流,进而使得学生的学习思维存在很大的偏差,使得许多教师都不能进行合理分组,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相对较少。

(二) 集体意识重视程度高,而缺乏对个体的发展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来说,最为关注的就是集体的成绩,即小组的成绩,往往忽视了小组内个体的发展,使得小组内在获得集体荣誉感的同时,内部成员的不均等付出也使得学生之间的矛盾凸显,进而影响了学生的成就感。

(三) 分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不恰当

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地结合数学课本知识,将知识点进行有效的利用,将书本中的知识点与实际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相结合,而有些知识点是不能单独进行讲解的,因此需要结合相应的教学重点,进行分组学习及讨论,反之,则会造成整个教学的效果较差。

三、 针对性解决措施

(一) 创建学习小组,提升学习兴趣

在课前预习环节,创建学习小组,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内容,以此来实现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进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兴趣。按照学生的学习特点及互相交流的意向,构建学习小组,进而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小组内的“主人”,可以是4人至6人,也可以是前后桌的自然形成一个小组,构建小组的方式众多,这样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 小组合作任务合理分配

教师在小组合作教学中应起到引导作用,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选取合理的合作学习内容,同样也要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

例如,苏科版四年级教学内容《平行和相交》中,如可由教师引导分组合作学习,也可以由小组之间协商分配合作学习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分配过程中,难免存在部分学生主动意识不强的情况,教师应将任务分配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小组中组织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由小组组长协商、分配任务。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与沟通能力,同时,能够使学生结合自身特点选择感兴趣的任务,从而实现学习兴趣与小组任务的有效结合。

(三) 课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基于此,教师应围绕教学内容,深入研究、拓展课堂教学,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并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切入点,调动学生的兴趣。在问题提出后,为活跃课堂气氛,扩展学生的思考角度,教师可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根据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从而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与交流,有利于加强学生思考的深度与广度,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相關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四) 课后进行合作学习成果交流与评价

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利用互动学习带动教学氛围,进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结束后,小组间应进行成果交流,不同小组间利用成果交流形成学习成果的对比分析,让小组成员之间认识到互补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成果展示,展示的方式可以以多媒体的形式进行演讲,这样更加生动形象。合作学习的评价是激励学生追求进步的关键措施,将传统的个人学习的竞争转变成小组合作之间的竞争。此外,为有效地提升个人学习成绩,应将个人与小组的合作学习成绩相联系,形成完整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知能力,锻炼创新思维能力,进而养成独立自考,团结学习的优秀学风。

参考文献:

[1]曹敏.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论小学数学合作学习[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8):174-174.

[2]张晓丽.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实施策略的个案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作者简介:

刘兆楼,江苏省邳州市,邳州市明德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学习解决措施存在问题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浅谈城市道路设计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谈谈如何杜绝矿井测量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