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供应链金融研究综述

2019-02-25 06:15
物流技术 2019年1期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企业

(浙江工商大学 管理工程与电子商务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1 引言

自20世纪末期以来,为了解决成本最小化问题,供应链管理开始融入融资借款类的金融活动,伴随着国际金融贸易环境、资本融资市场需求和企业生产运作模式的改变,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贯穿于供应链整个价值链条的流动性资本外援,备受市场和企业的青睐。供应链金融是一种价值增值融资模式,旨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降低整体供应链成本。它通过有效整合供应链上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来满足单个环节或整体的融资需求,进而达到降低最终产品成本及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的。据易宝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为17.5万亿元,年增长率达到21.4%,预计2020年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可达27万亿元。

传统供应链金融存在产融分离、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所以链内成员极易形成数据孤岛和信息盲区,导致整个供应链难以建立科学的信用评估体系[1]。另外,传统供应链金融往往由银行主导,并依赖于核心企业进行价值链条和信用链条的构建,从而导致其他供应链成员缺乏足够的融资灵活性和自主性。同时,核心企业在无法完全掌握完整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情况下,也担负着较大的运营风险[2],一旦供应链金融的某一环节发生问题,核心企业及相关链内成员都将受到影响。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基于互联网构建一个闭环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是开展高效、可靠的商业活动的必要手段。一方面,互联网的发展打破了供应链各成员之间的信息孤岛,方便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服务流的聚合,极大地促进了供应链金融的价值创造效率[3-4];另一方面,供应链金融活动的自有属性需要互联网技术的支持,通过优化其风险控制、流程管理和组织架构等,能够实现跨界式的产业互联网,从而提升整个行业乃至一个地区的金融效益。

2 供应链金融的理论与实务研究

2.1 理论研究背景

国外对于供应链金融研究大多都是基于一定的供应链金融活动的具体实务来展开的,在20世纪40年代就有关于票据贴现、存货融资等金融业务及相关研究的出现[5]。Timme、Santomero等最早提出了供应链金融的概念,他们认为供应链上金融服务的需求者和提供者通过协作,并结合经营活动实现供应链价值增值目标的过程就是供应链金融[6]。随后,Pfohl、Berger等提出了关于供应链金融的理论研究框架,并强调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需要一系列有效措施[7-8]。进入21世纪后,互联网对供应链金融的影响逐步扩大,相关研究不断增加。例如,Fellenz对全球供应网络中资金流动的动态模型和实践进行了探讨,针对全球信贷危机,研究了互联网背景下供应链金融挑战的改进解决方案的需求[9]。Emiliani、Mcivor、Ellilan等则更侧重于探究互联网技术在供应链管理和供应链金融中发挥的作用,证明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可以大大提升信息传递效率和供应链竞争力[10-12]。Hartley等选择从全球化背景和组织优化等角度阐述基于互联网的供应链金融模式[13]。

国内供应链金融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兴起相继出现于20世纪末期,且更侧重于供应链金融的内涵界定、构成要素、模式分析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研究[14]。例如,胡跃飞、黄少卿在剖析了供应链金融演变历程的基础上,明确其内涵为供应链各成员为满足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而进行的一系列金融交易活动[15]。李毅学、闫俊宏、马佳等分别运用不同的量化研究方法对供应链金融的信用评价、风险管理等进行了研究,并提供了供应链金融风控方案[16-17]。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电商平台的建立,供应链金融开始逐步向线上转移。黄英霞通过研究提出线上供应链金融不仅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可靠的征信业务,还能通过第三方电商平台有效进行业务布局[18]。宋华认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供应链金融的主要作用不限于创新金融手段,更在于实现产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19]。邱晖、许淑琴等认为互联网对于供应链金融的作用不仅在于改变了它的要素和信息流,而且极大地改善了供应链金融的网络结构[20-21]。赵昕等提出“N+1+N”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生态体系”,这种模式使授信与融资行为更富动态[22]。

通过对国内外关于供应链金融的研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基于互联网的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已经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虽然就供应链金融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状况来看,国内外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一个共性的规律是都开始关注互联网对供应链金融的影响,进而探索未来适合在互联网背景下的供应链金融发展路径。

2.2 传统供应链金融与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比较研究

金融实务往往走在理论研究前面,通过分析供应链金融实践的演变历程有助于行业了解其本身的特性以及互联网对其产生的影响。根据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的变迁,学术界一般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供应链金融1.0、2.0和互联网供应链金融[23],通常我们将供应链金融前两个阶段视为传统供应链金融,具体内容详见表1。

表1 供应链金融三阶段特征

传统供应链金融较之基于互联网的供应链金融形态而言,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有:第一,银行对供应链条上的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实质上属于间接授信,导致其交易成本增加的同时,还阻碍了供应链价值创造[25];第二,传统供应链金融对核心企业的依赖度过高。传统运作模式主要通过核心企业来实现整个链条对于经营状况和资金流向的把握,一旦超出核心企业的风控能力范围,其后果将波及其他链内成员;第三,链式的金融运作模式难以有效聚合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重要资源,从而导致资本流通受限,无法带动联动企业或行业,大大降低了金融效率。在互联网供应链阶段,畅通的信息交流带动金融效率的提高,信息技术使得金融活动更加自动化、灵活化,进而降低供应链金融的整体成本[26]。互联网不仅可以提升供应链金融开展过程中的信息流通效益,有效解决供应链金融开展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且间接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门槛,打破了中小企业难融资的困境[27]。此外,核心企业的增信作用得到加强,金融机构的信息获取能力和响应速度得到提升,整个价值链和资金流动状况更加灵活[28]。

2.3 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的比较研究

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作为一种业态总结和后续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参考依据,一直受到该研究领域的高度重视。如黄小梅通过对供应链金融国内外主流观点的归纳,将金融服务划分为以核心企业、电商平台、物流企业和商业银行分别主导的四类模式[29]。谢世清、何彬等则从组织的角度来探讨供应链金融的模式,并总结出国际供应链金融三种典型的组织模式[30]。在诸多学者对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通过提取其共性特征,绘制了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图,如图1所示。

图1 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

在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中,对于资金需求端来说,核心企业不仅可以依靠其优势地位占用供应链上游企业的产出和资金,还会利用自身信誉为上下游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提供信用担保,通过银行为链内合作伙伴输送运营资金,从而实现快速扩张的目的。在此模式下,供应链成员之间信息不是完全互通的,需要有核心企业的连接才能实现资源的共享,是一种低效的链式价值传播方式。从资金的供给端来看,传统供应链金融主要有银行、物流企业及其附属金融机构、核心企业及其附属金融机构等[30],其资金来源单一、金融产品匮乏、资本流通缓慢,远远落后于供应链金融市场的需求。同时,资金供给对象没有意识到数据信息共享的重要性,局限于维持自身优势而造成信息盲区,直接导致征信因难和交易成本的增加。

借助互联网可以打破供应链金融一环扣一环的链式结构,以网状的模式覆盖整个供应链金融体系。Lambert、Cooper等分别从要素、流程管理、网络结构等维度阐述互联网背景下供应链金融模式全面提升了信息和资本的流通效率[31]。郑程峰等提出以“互联网+”的思维重塑供应链金融,能够将金融产业和实体经济联结在一起,形成多方互联、互惠共赢的金融生态体系[32]。通过对现有文献中对互联网背景下供应链金融模式的总结,可以得到创新的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互联网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从参与主体上看,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生态体系中的企业类型和产业板块更多样化、多元化,大致可以将其划分为资金的供给端、需求端以及中间服务端三大类[33]。未来各行业在互联网背景下将是一种共生、互生和再生的商业生态,所以只有积极引入参与方、互通资源、共创价值,才能真正实现产业供应链参与各方一致的目标[34]。从整个行业形态来看,供应链金融逐渐实现平台化,不仅能够将各个参与方聚合在一个高效的网络结构中,而且其各个要素和业务流程都可以实现信息的互通[35]。在这样一个平台化的开放式生态网络体系中,每个成员都能享受到低成本分享价值的便利性、市场变化感知的灵敏性、资源整合配置的高效性以及产业创新发展的机会[36]。

3 互联网背景下供应链金融创新

3.1 供应链金融存在问题和潜在风险

互联网背景下供应链金融典型的五种运作模式分别是商业银行主导的服务模式、第三方支付主导的模式、电商主导的模式、物流企业主导的模式和P2P主导的模式[29-30]。其共性是都具有一个占优势地位的供应链成员,进而联通供应链各个成员实现交易,尽管每种模式都有可取之处,但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下都反映出一定的问题,见表2。

表2 供应链金融典型问题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将供应链金融现存主要问题归纳为四点:第一,行业内经济格局日益复杂,企业运营成本和风险增高。现阶段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不仅仅是匹配资金供需双方,并且需要解决日益复杂的贸易背景和激烈竞争环境下催生的经营压力,此时拓宽数据的获取渠道从而更全面掌握和预测客户发展情况显得愈发重要。第二,核心企业无法掌握充足的上下游企业信息,中小企业融资难。由于银行依赖的是核心企业的控货能力和调节销售能力,通常仅愿意对核心企业的一级上下游链内成员提供保理业务,其余中小企业往往会因为得不到及时的融资而导致严重的经营问题。第三,仓储货物风控监管手段缺乏,供应链交易环节信息获取难度大。生产制造企业缺乏强有力的仓储货物风控监管手段,金融机构也由于缺失交易环节所产生的贸易信息而难以进行风险判定,进一步加深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困境。第四,行业竞争激烈,急需寻找新的发展空间。中国经济增速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国内市场需求不足,企业应收账款拖欠和坏账风险明显加大,供应链上的企业周转资金紧张状况加剧。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的愈发严格,行业竞争越发激烈,新一轮的洗牌已逐渐开始,供应链金融面临新的发展转型。

3.2 基于互联网的供应链金融创新解决方案

近几年,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各类高新信息技术的兴起以及产业的垂直细分化的发展趋势或将为上述现存问题提供解决思路。基于收集的大量供应链金融领域相关的互联网前沿信息,通过汇总筛选出近几年在该领域获得多轮融资的优质创新产品,见表3,分析和探究这些产品成功的原因和优势,以期为整个行业提供一些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表3 供应链金融产品投融资情况

3.2.1 引入大数据,降低行业成本。“大数据+供应链金融”的切入点在于数据匹配、数据监测、风险控制,考虑到产品的技术、模式、发展前景等要素。供应链金融通过依托大量的真实交易数据来源和大数据处理技术,通过上下游企业数据的匹配,对企业的动态经营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将贷款风险降到最低[37]。并且通过评估目标客户资信状况、判断需求方向和需求量以及精准服务和风险控制,来降低上下游企业的融资风险和融资成本。例如,云图征信通过依托大量真实的、动态的交易数据来源和大数据处理技术,对贷款企业客户的资信状况进行全面合理判断,并输出分析报告,从而将参与主体的放贷风险降到最低。同时,云图征信通过聚焦供应链核心企业,为供应链中不同行业、类型的中小企业提供定制的金融服务产品,并通过独有的量化风控手段和客观信用评价体系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进行管理,将其商业信用变为资金,以解决中小企业信用融资的难题。

3.2.2 区块链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搭建场景并创造信任环境。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基于加密的可信数据、基于存证的真实性证明、基于共享账本的交易确权、基于智能合约的合约执行、基于通证的信用拆解(共享)。最终,可以实现供应链上多元信息来源的相互印证与匹配,解决资金方对交易数据不信任的痛点[38]。例如,丰收供应链运用区块链技术的特性,将基于核心企业的信用转化为生态链条上多级供应商的信用,突破了中小企业依赖有实力的第三方担保和不动产抵押的传统融资模式。再加上公司自身的不断研究和技术创新,解决了供应链生态圈中各节点的信任问题,赋予供应链金融资产可延展、可追溯、可拆分的能力,为供应链中多级链属融资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最终解决了渠道中的信任问题。

3.2.3 建立物联网平台,提高各方交易的透明度,实现信息共享。近年来,随着技术的逐渐发展完善,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变得广泛。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实际上它的核心就是让原来人的管理对象能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和人一起介入这个系统来进行管理。它对所有的标的物进行感知和管理,实现高度碎片化管理模式,获取海量信息,从而实现对动产经济价值的挖掘[39]。例如,感融物联网科技便尝试利用物联网等相关技术手段解决上述痛点。它构建了一个在原有管理范围之外的系统,纳入所有资源,人、物、载具、订单、运单都变成管理的一部分,从而解决了跨部门、跨主体等带来的管理上的难度。并实现从货物的出库、运输,到签收、入库、出库销售全流程的作业流、数据流的闭环捕捉,最大程度上降低风险。

3.2.4 采用供应链金融ABS的模式,实现供应链上下游资金融通。随着供应链金融的创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保理业务开始出现正向和反向之分。供应链金融ABS作为一种新兴保理业务模式,其核心意义在于针对中小供应商授信额度不高、融资规模较小的特点,利用信用替代机制,以供应链核心企业信用替代中小供应商信用,实现供应链上下游资金融通的目的[40]。该模式适用于供应链金融管理意识强且配合度高、需要加强对其上游供应商的金融支持以保障稳定安全的核心企业。例如,小米供应链金融发行的百亿ABS采取的是反向保理的模式,即以核心企业应付账款组合为基础资产发行证券,也就是在以供应商为核心的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基础上展开的、围绕核心企业信用反向衍生的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业务创新模式。供应链ABS基础资产现金流由债务人归集至保理公司账户或直接归集至专项计划账户,有效避免资金混同风险。原本向银行贷款转向证券资本市场,实现资产支持证券类融资。

4 评述与展望

我国在供应链金融相关理论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在供应链金融实务上却比其他国家更加活跃,也就是说理论还没有跟上实践的发展进程[41]。目前,供应链金融相关学术研究从内容上看更像是商业形态总结,难以有效指导金融实践的开展。而且就供应链金融的现状来看,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高效而低成本地解决供应链内中小企业融资、盘活资金流动性等难题,如何解决信任和安全问题带来的风险和成本损耗,以及如何营造健康的金融环境实现供应链金融可持续快速增长等研究尤为重要。只有具备这些关键要素和基础条件,才能真正实现互联网背景下供应链金融的生态化发展。

供应链金融虽然具备很强的金融属性,但其本质还是服务于真实货物流动的一种增值业务,无论在物流、资金流、服务流还是信息流上都需要数据作为支撑,所以像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技术是供应链金融得以有效开展的基础和保障[42]。也只有将这些互联网技术、智能设备和管理方法融入到供应链各成员企业的日常运营中,才能真正落实供应链金融的开展,实现高效的信息流通、授信服务和风控管理[43]。

供应链金融的本质是金融,必须解决信用和风险问题。尽管互联网与供应链金融给各环节带来了诸多利好,但是大量风险和信任问题开始暴露出来,不仅挫伤了企业经营的稳定性,而且对整个行业乃至社会都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44]。目前,征信体系尚未全面构建,信用评估指标、征信数据、信用不透明等问题都亟待解决,且在风险管理研究上还存有一定的研究空白,大多数学者还停留在供应链金融风险的界定、驱动因素的探究和风险的评价等方面[45]。未来构建合理有效的信用评价体系和风控机制,解决信息安全、贷款风险管控、坏账处理以及人为的操作风险等问题将会成为重中之重。

此外,互联网金融监管和金融环境是维持金融市场安全、稳定运作的基础条件,基于互联网的供应链金融作为互联网金融的新兴领域,更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供应链金融成员多、业务广,并且涉及到较多的资产证明和授信技术,这对监管的设计和实施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一方面,我国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法律体系还不够成熟,很难涉及到供应链全流程融资的监管需求;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平台如何合理有效地跟踪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服务流并发掘网络结构内的个性化融资需求[46],是在未来进行金融产品设计以及监管上值得关注的问题。

猜你喜欢
供应链金融企业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企业
企业
企业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央企金融权力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