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钩端螺旋体病的防治

2019-02-25 14:25
养殖与饲料 2019年9期
关键词:钩端传染源螺旋体

谢 民

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钦州535099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感染而引发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呈全球分布,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分布最多,夏秋季节流行最为严重,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病猪和隐性感染猪是主要传染源;本病潜伏期长,有些猪甚至终身隐性感染,发病后表现体温升高、黄疸和血红蛋白尿[1]。笔者根据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现就猪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解剖症状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具体防治措施,以期为该病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1 病 原

钩端螺旋体又称细螺旋体,属于螺旋体科、钩端螺旋体属成员,生物分类学上比细菌高等,但比原虫低等,整体由圆柱形的菌体、轴丝和外膜构成,长6~30 μm,宽0.1~0.2 μm。螺旋体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呈长丝状,表面无鞭毛,通过自身旋转的方式进行运动,体外培养对营养的要求较高,在含有兔血清或牛血清蛋白、长链脂肪酸的液体培养基中才能生长,最佳培养温度为28~30 ℃,最佳pH 7.2~7.6,培养过程需严格厌氧。目前,螺旋体一共发现了200 多种血清型,不同血清型的致病力不同。螺旋体对热敏感,80 ℃的水浴中处理30 min即可失去感染力,沸水中瞬间灭活,不耐干燥和阳光直射,兽医临床常用的消毒剂都能将其杀灭。

2 流行特点

钩端螺旋体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气温高、雨水多的夏秋季节发病率最高。管理水平低、卫生状况差的猪场更易发生本病。螺旋体广泛分布在自然界,除了猪,人及其他畜禽动物也可发生感染,幼龄猪的感染率要比成年猪高。病猪和隐性感染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鼠类动物可作为贮存宿主存在而终生带菌,是主要的自然疫源。感染猪主要通过尿液将病原排到环境中,污染饲料、饮水、垫草等。夏季雨水泛滥时,病原可通过水流扩散,从而造成本病的流行[2]。密切接触传播是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皮肤或粘膜有损伤时,伤口可成为螺旋体的侵入途径。公猪感染后,病原可经交配途径传染母猪,妊娠母猪感染后,病原也能经胎盘传染给胎猪。

3 临床表现和解剖症状

钩端螺旋体病多见于仔猪,成年猪和育肥猪多为隐性感染,潜伏期2~10 d,多呈地方散发式流行。根据临床发病缓急的不同,本病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2 种。急性型表现突然发病,体温上升至40 ℃左右,精神差,采食量下降,部分猪结膜潮红发炎,可视粘膜黄染,头部浮肿,尿液为浓黄色、褐色甚至红色,检测可见其中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病猪后期脱水,皮肤弹性下降,并呈现局灶性坏死,部分猪还可表现脑膜炎症状,死亡率50%以上;慢性型症状表现轻微或基本无症状,有些母猪长期表现缺乳,乳质下降,机体经常发热等,妊娠母猪感染后会出现流产、死胎和木乃伊胎,但很少死亡。

急性感染猪死亡后剖检可见全身器官呈现败血症样变化,淋巴结肿大、出血,皮下组织水肿,呼吸道、生殖道和结膜黄染,肠系膜、心脏、肾脏和肺等器官表面的浆膜有不同程度的出血[3],肝脏肿大坏死,表面呈土黄色,胆囊肿大,里面充满未排出去的胆汁,肾脏肿大,切面有分散的灰白色坏死灶;慢性感染的猪剖检后全身组织水肿,特别是头部、颈部、胸腔内壁、四肢皮肤松软处最为明显,指压可出现不可恢复性凹陷,内脏实质器官肿大,表面有出血点,胸腔和腹腔中有积液。

4 诊 断

根据临床表现可对病猪进行初步诊断,但确诊还需借助实验室仪器检查。耳静脉处采集感染猪血液3~5 mL,采用差速离心的方式分离病原,先将血样以1 000 r/min 的转速离心10 min,取上清液,再以3 000 r/min 的转速离心30 min,取沉淀物于400 倍的暗视野显微镜下镜检观察,如果能看到活动的螺旋体则可确诊,也可将沉淀物用姬姆萨染液或镀银染液进行染色,镜检观察。

5 防治措施

预防钩端螺旋体病必须采取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猪群3 种措施。

5.1 控制传染源

病猪和隐性感染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应及时隔离治疗,死亡猪尸体在远离生产区的地方焚烧或深埋。规模化猪场需加强管理,病猪集中饲养在污染区,统一治疗。鼠类动物可成为螺旋体的终身带菌宿主。猪场一定要加强灭鼠工作,用水泥将场内所有老鼠洞进行封闭,饲料仓库放上鼠药或粘鼠板,防止老鼠出没。

5.2 切断传播途径

猪场要定期消毒。10%漂白粉、5%的来苏尔溶液、1%火碱溶液等都是效果非常好的消毒剂,可用于场内环境消毒。污染的猪圈可在地面洒生石灰或用稀碘溶液进行喷洒,特别是粪尿污染区,需要重点消毒。猪舍保持通风干燥,每周2 次以上的大扫除,每批猪出栏后,空舍时间要超过15 d,期间用三氯异氰尿酸钠或甲醛进行密闭熏蒸,彻底对猪舍进行净化,防止下批猪感染。

5.3 保护易感猪群

对未感染的猪进行疫苗接种可有效预防本病的蔓延,15 kg 以下的仔猪可皮下或肌肉注射2 mL疫苗,成年猪接种4 mL 疫苗,1 周后再重复免疫1次,确保抗体滴度达标。

6 治疗方法

使用对螺旋体敏感的抗生素可有效治疗本病,链霉素、土霉素、金霉素等临床使用较多,治疗时再配合使用对症治疗的药物,可大大缩短疗程。值得一提的是,本病属于人畜共患,兽医在用药期间务必做好自身的防护工作。

猜你喜欢
钩端传染源螺旋体
福建省北部地区鼠类钩端螺旋体感染状况及分离株分子特征研究
广州市鼠类动物钩端螺旋体的感染调查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点
遵义市犬钩端螺旋体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2016年路易斯安那洪水后的钩端螺旋体病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肺结核疾病慢性传染源的特点和预防治疗对策
梅毒螺旋体四种膜蛋白克隆重组表达和ELISA法建立的应用研究
犬的钩端螺旋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