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细菌性肠炎的防治

2019-02-25 14:25许曙光
养殖与饲料 2019年9期
关键词:沙门氏菌肠炎细菌性

许曙光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李堡填畜牧兽医站,江苏南通226630

随着我国蛋鸡行业养殖管理手段的不断提升,蛋鸡疾病的防控水平也得到了稳步提高,但目前细菌性肠炎仍是危害蛋鸡养殖业的主要疾病之一,每年给养鸡业造成的损失巨大。细菌性肠炎是蛋鸡养殖生产过程中的常见病,多发于饲养管理水平低、环境卫生差的鸡场。常见的感染性病原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等,消化道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感染鸡主要表现消化道方面的症状,如鸡群生产性能低下,饲料消化吸收不良,产蛋率下降,死亡率升高。鸡场一旦发生本病,短时间内会遭受较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抗生素被逐步限用后,进入产蛋期的鸡群一旦暴发疫情,后果非常严重。虽然目前有多种抗生素替代品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疗效和抗生素相比差距还很大。基于此,本文针对蛋鸡细菌性肠炎展开如下讨论,以期为该病的临床防治提供指导。

1 常见病原

细菌性肠炎临床常见的病原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魏氏梭菌3 种,主要通过消化道途径感染,饲料和饮水中微生物超标是引发本病的主要原因。

大肠杆菌是1 种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的短杆菌,多数周身有鞭毛,能运动,可发酵多种糖类,产酸产气,有O、K、H 共3 种抗原成分,可产生肠毒素、溶血素、粘附因子等。肠毒素可刺激小肠黏膜细胞,使肠液的分泌量大增,病鸡出现稀薄水样粪便;溶血素对红细胞具有溶血作用,引发肠道出血;粘附因子能促进大肠杆菌在肠内壁的附着,从而加重病情。

沙门氏菌是肠杆菌科的1 个大属,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短杆状,对大多数糖类都有发酵作用,产物中含有硫化氢,这也是沙门氏菌感染后粪便恶臭的主要原因。沙门氏菌感染蛋鸡鸡的类型可分为白痢型、伤寒型和副伤寒型3 种,临床危害巨大。

魏氏梭菌又称产气荚膜梭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革兰氏染色呈阳性,镜下观察为梭状,能产生多种强烈的外毒素和酶类。毒素包括致死毒素、坏死毒素、溶血毒素、肠毒素等;酶类包括卵磷脂酶、纤维蛋白酶、透明质酸酶、胶原酶等。魏氏梭菌通过其所产生的毒素而致病,这些毒素与组织分解、坏死、产气、水肿、病变扩散和全身中毒症有关,可引发鸡坏死性肠炎,危害巨大[1]。

2 临床表现

病鸡的具体临床表现因病原感染种类的不同而差异较大,但前期都表现为精神不振,粪便不成型,采食量下降,饲料消化不全,粪便有过料现象,常独卧一角,对外界刺激反应减弱。随着疾病的发展,肠黏膜出现增厚、出血或脱落,粪便中能见到条状的肠黏膜,病鸡发蔫,脱水,两翅下垂,羽毛干燥无光泽,皮肤干燥。急性病例病程一般为3~5 d,部分鸡后期因脱水而死;慢性病例病程较长,一般在1周以上,持续性的腹泻使得料蛋比明显上升,机体瘦弱,免疫机能下降,容易发生混合感染。除此之外,如果肠道黏膜脱落严重,肠壁血管破裂,肠道内感染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病原会通过破裂的血管进入血液,从而引发菌血症。大肠杆菌感染的鸡剖检后表现肝周炎、心包炎和气囊炎,眼观肝脏、心脏和气囊被一层白色或黄色的纤维素膜所包裹,引发机能障碍[2]。沙门氏菌感染的鸡剖检后可见肝脏表面分布着坏死灶,整体呈古铜色,肠内容物发绿,组织器官颜色发淡,病鸡体重大多不达标。

3 预 防

预防本病需要长期对蛋鸡的肠道菌群进行调理,保证饮水的清洁,合理使用肠道保健品,从而最大程度预防本病的发生。

3.1 调理肠道菌群

细菌性肠炎发生的过程也是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衡的过程,饲料或饮水中加入微生态制剂可帮助肠道建立优势菌群,从而抵御外界有害微生物的入侵。临床常用的微生态制剂有乳酸菌制剂、枯草芽孢杆菌制剂、地衣芽孢杆菌制剂及酵母菌制剂等,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2 个方面。

首先,乳酸菌是能够定植在肠道的益生菌,其临床效果要比其他益生菌更好,特别是进入产蛋期后,乳酸菌分泌的乳酸能够帮助改善饲料的适口性,提高采食量。另外,其分泌的消化酶能够帮助鸡群消化饲料,使鸡群过料减少,提高饲料利用率,料蛋比降低,经济效益增加。兽用乳酸菌种类包括植物乳杆菌、乳酸乳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等菌株,市售产品一般为液体或半液体,保质期一般不超过45 d,需要冷藏保存和运输,产品价格相对昂贵,笔者建议在市场行情较好阶段或经济价值更高的种鸡上使用。

其次,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酵母菌之类的益生菌株属于肠道过路菌,临床效果不如乳酸菌类制剂明显,但其运输和储存对环境无要求,通常以固体粉剂的形式出现,阴凉条件下保质期能达到2年以上,制造成本相对较低,价格要比乳酸菌类产品更有优势,适用于雏鸡、青年鸡和商品代产蛋鸡群。上述3 种菌无法在肠道中进行定植,需要每日使用或隔日使用,这样才能保证肠道益生菌群的优势地位。

3.2 保障饮水安全

细菌性肠道病的病原多经口服途径感染,饮水和饲料是主要的污染源。随着蛋鸡行业的发展,我国95%以上的蛋鸡场使用饲料厂的合格全价料或自配料,而自配料通常存料不会超过3 d,很少出现微生物超标的情况,故经饲料感染的情况极少,大部分都是饮水质量不达标而感染。水线长时间不冲洗是微生物超标的主要原因,蛋鸡饲养过程中难免有经水给药的现象,这些药物很多是以糖类物质作为辅料的,还有些添加剂(如维生素类等)富含高营养成分,饮水使用后会在水线中形成残留,为饮水中常见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的繁殖提供了营养条件,从而导致微生物超标。经常冲洗水线、保障饮水安全能最大程度预防本病的发生。特别是炎热的夏季,建议每周冲洗水线1 次,可使用0.1%的酸化剂、8%过氧化氢溶液或0.1%的高锰酸钾浸泡8 h 以上,充分对管道内壁存在的微生物进行抑杀,最大程度降低本病发生率。

3.3 合理使用保健药物

蛋鸡一旦进入产蛋期,抗生素是绝对禁止使用的,特别是休药期长、机体代谢慢的抗生素,如磺胺类、氟喹诺酮类、呋喃类、氯霉素类、喹乙醇类等药物。因为药残会对人类的食品安全问题产生严重影响。合理使用能替代抗生素的保健品对本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如植物精油类、腐殖酸盐、大蒜粉等。植物精油中以肉桂醛、香芹酚、丁香酚、桉叶油等抗菌作用最强,可利用乳化技术做成水乳剂供鸡群饮用,既无药物残留,又能对肠道起到保健作用;腐殖酸盐以腐殖酸钠在临床应用最多,腐殖酸钠有非常强的吸附作用,即使肠道有感染,细菌毒素也会在第一时间被吸附而排出体外,不会引发大面积危害;大蒜粉是大蒜或其茎叶晒干后粉碎得到的产品,其中的大蒜素具有抗菌作用,对肠道感染有一定的预防效果,同时食用安全,但大蒜素添加量不能超过2%,否则会影响蛋鸡对能量和蛋白质的摄取。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厂家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制备出大蒜素,虽然也有浓重的蒜味,但抗菌作用较弱,不建议在蛋鸡临床治疗上使用。

4 治 疗

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性肠炎的最佳选择,但考虑到食品安全,抗生素只能用于种鸡、雏鸡和青年鸡的治疗[3]。细菌性肠炎的病灶集中在肠道,致病菌也集中在肠液中,通过口服途径给药,药物可直达病灶,效果比注射方式更好。药物口服后吸收利用度越差,最终体现的效果就越好。氨基糖苷类药可作为治疗首选,如庆大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安普霉素等。除此之外,硫酸黏菌素、林可霉素、利高霉素、恩诺沙星等治疗效果也非常确切。进入产蛋期的商品代鸡群发生肠道病时,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治疗,建议首选中草药,如穿苦颗粒、四黄止痢散、白头翁散等,可有效改善肠道病症。细菌性腹泻的治疗要分阶段,疾病前期,细菌代谢旺盛,产生的毒素较多,粪便恶臭,此时只需要抗菌即可,不可止泻,因肠道中有大量的细菌毒素需要外排,止泻后毒素可能被吸收而危害机体,当疾病进入中后期时,机体发生脱水,此时是止泻药的最佳使用期。

5 结 语

随着我国养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蛋鸡疾病的防控技术也得到了稳步提高,但目前细菌性肠炎仍是危害蛋鸡养殖业的重要疾病之一,每年给养鸡业造成的损失巨大。抗生素逐步限用后,进入产蛋期的鸡群一旦暴发疫情,后果非常严重。虽然目前有多种抗生素替代品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疗效和抗生素相比差距还很大。笔者建议本病临床治疗必须要以预防为主,将“防未病”的理念贯穿到实际生产中,使用生物发酵饲料能保证肠道益生菌群的优势地位,从而将本病发生率降至最低。

如何给鸡喂水

按周龄递增。1~6 周龄雏鸡,每天每鸡20~100 mL;7~12 周龄的青年鸡每天100~200 mL;不产蛋母鸡每天200~230 mL;产蛋母鸡每天230~300 mL。

按采食量比例。在正常气温(20 ℃)下,鸡的饮水量应为采食量的2 倍;在高温(33 ℃以上)环境下,饮水量应为采食量的5 倍。按产蛋率为50%时,每只蛋鸡需水量为每天每鸡170 mL;以后产蛋率每提高10%,饮水量相应增加12 mL。

猜你喜欢
沙门氏菌肠炎细菌性
鱼粉中沙门氏菌杀灭方法的研究
食品中沙门氏菌检验虚拟仿真实验研究
冬季鸡肠炎易发 科学防治有方法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
欧盟拟制定与爬行动物肉中沙门氏菌相关
藏医治疗慢性肠炎
藏药六味肠炎灵治疗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细菌性肝脓肿64例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