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椎结核不同手术入路临床疗效的对比

2019-02-25 12:36朱灏史可测刘波张华溢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前路植骨入路

朱灏,史可测,刘波,张华溢

乐山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四川 乐山 614000

我院地处藏区、彝区周边,是结核病的高发区,随着药性结核的增加,脊柱结核病人也逐渐增加,胸腰椎为脊柱结核的好,发部位,常造成脊柱畸形、脊髓神经功能障碍等严重后果[1]。在营养支持、正规化疗的基础上,手术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主要手段,通过对比2014年来137例不同手术入路的胸腰椎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19年1月137例胸腰椎结核患者,患者年龄11岁-74岁,平均37岁,根据冷脓肿、椎体破坏、脊柱畸形程度选择手术入路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按手术入路分为A、B、C三组,前入路(A组)59例,后入路(B组40)例,(C组)前后联合入路38例。

1.2 方法 三组患者术前均行2周的四联抗结核药物化疗,术后经3个月的强化治疗,总共18个月的化疗。术前纠正患者营养不良、电解质失衡、高血压、高血糖等状态,血沉<60mm/h,2例前路及1例患者因抗结核效果差,冷脓肿大,血沉>90mm/h,术后血沉明显下降。三组患者均选用全麻,术后取病变组织活检。

A组患者选用侧卧位,胸椎采用经胸或胸腹联合切口,腰椎采用倒八字切口,腹膜后彻底清除病灶,尽量保留健康骨质或亚健康骨质,用肋骨、髂骨或钛笼植骨融合,如果骨量不够则添加异体骨或人工骨,用钉棒固定。冲洗术区后放入链霉素粉末,关闭切口,留置闭式引流。

B组患者选用俯卧位,采用后正中切口,置入椎弓根螺钉,胸椎行肋横突及小关节突切除,腰椎切除小关节突,彻底清除病灶,用肋骨、髂骨或钛笼植骨融合,如果骨量不够则添加异体骨或人工骨,用钉棒固定。冲洗术区后放入链霉素粉末,关闭切口,留置负压引流。

C组患者先后路置钉,矫正畸形,再行前路病灶清除,根据病灶情况行单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或植骨融合内固定。

1.3 术后观察指标及随访 术后对A、B组患者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行观察比较,A、B、C三组进行手术前与1月后VAS评分、畸形矫正、术后融合情况进行观察随访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A、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A、B、C三组手术前后VAS评分、Cobb角矫正率、术后椎间骨性融合时间以(Mean±SD)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无窦道形成,无结核复发,前入路1例钛笼术后轻度下沉但无症状,未特殊处理,后椎间骨性融合。术后患者随访12-36个月。A、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A、B、C三组手术前后VAS评分、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三组间手术前后VAS评分改善值、Cobb角矫正率、术后X片椎间骨性融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1 A、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Mean±SD)

3 讨论

胸腰椎结核发病率高,在营养支持和正规抗痨治疗基础上,手术治疗是此类疾病的重要方式,但在手术入路的选择上尚存在争议。通过对137例胸腰椎结核的观察、研究发现,前路手术与后路手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上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三种手术入路均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但三种手术入路之间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主要是我们在手术策略的制定上遵循四大手术目的:治愈病灶、重建脊柱稳定性、恢复脊髓功能、早日康复[2]:尽量减少正常组织的破坏[3],彻底清除病灶,充分减压神经,重建脊柱的稳定性[4]。

前路手术是在直视下进行,能彻底清除病灶,更多的保留健康组织[5]。融合节段更少,尤其是对青少年胸腰椎结核,能更少的干扰脊柱的生长发育。在胸腰段、腰段的结核,是通过胸膜外、腹膜后进行手术操作,对胸腹脏器的干扰小,直视下操作更为安全,对神经根和椎管内的干扰少。前路手术多是短节段的融合固定,操作更简单。但前路手术对于胸椎结核而言创伤大,对患者的心肺功能要求高。

表2 三组手术前后VAS评分改善值、Cobb角、术后椎间融合时间(Mean±SD)

后路手术进行三柱固定,更为稳定,对严重后凸畸形的矫正效果好,对长节段的椎体破坏的重建有明显的优势[6]。胸椎结核采用后路手术,对胸腔和纵膈的干扰小,心肺功能差的患者是更好的选择。但后路手术破坏了后柱的结构,病灶清除不彻底,大块的植骨融合难度大、损伤脊髓和重要组织的风险高。后路钉棒固定了更多的正常节段,对脊柱的生理结构产生了更多的影响。

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大,对患者而言创伤更大,花费更多,是严重的胸腰椎结核的治疗手段,患者往往有前方结构的较多破坏,有较大的冷脓肿,后凸畸形严重,多节段的胸腰椎结核,单纯的前方或后方入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也开展了前路通道下短节段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后路经皮内固定结合前路通道下病灶清除或植骨融合术,通过微创的方式为解决前后路的手术缺陷提供了更好的思路[7]。

总之,采用不同手术入路,只要适应症选择正确,均能有效的清除病灶、矫正畸形,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避免严重的并发症。积累微创方式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样本,为手术治疗脊柱结核提供更合理、更优质的方向。

猜你喜欢
前路植骨入路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前路漫长,但值得期待
前外侧入路结合Kocher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疗效观察
逐梦记·马
新型L5/S1前路钢板的生物力学测试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
多孔钽棒联合植骨治疗成年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腰椎附件结构性骨块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