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护理对耳鸣患者负性情绪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分析

2019-02-25 12:44梁璐黄春柳周映红李春霞熊玲郑爱娇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研究组症状评分

梁璐,黄春柳,周映红,李春霞,熊玲,郑爱娇

1.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运河分院中医科,广东 东莞 523900;2.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广东 东莞 523900

耳鸣发病初期症状轻微,很难引起患者重视,随时间的延长,其耳鸣症状不断加重,发展成持续性耳鸣时,患者容易产生的焦虑,急躁等不良情绪[1]。中医上认为耳鸣主要是由于自身缺乏肾气,导致风邪侵袭机体,造成痰火郁结,患者发病早期几乎不会影响其日常生活,随着病情不断加重,其听力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进而导致患者精神紧张、焦虑、恐惧等症状出现,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本研究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90名耳鸣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析予以中医综合护理后患者疾病改善情况,旨在为临床提高高脂血症患者治疗效果提供理论基础,现整理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90名耳鸣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范围23.6-70.3岁,平均年龄(41.2±9.5)岁;病程1.5-9.6个月,平均病程(5.8±1.2)月,均行常规护理。研究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范围24.2-71.5岁,平均年龄(40.6±10.0)岁;病程1.3-10.1个月,平均病程(5.6±1.4)月,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中医综合护理干预。纳入标准:年龄低于80岁;精神正常;符合耳鸣的诊断标准;患者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肿瘤、肝、肾等脏器以及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听力障碍、先天性耳聋;拒绝参与本次研究以及精神疾病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发现无统计学差异(P>0.05),显示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包括:①认知护理。对患者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健康教育,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的方式和患者进行高效率沟通,向其讲解耳鸣的发病机制、特点以及治疗方式和预后,让患者全面了解耳鸣,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保证患者配合治疗。②饮食护理。叮嘱患者禁止饮用咖啡、浓茶、油腻、辛辣的饮料和食物等会刺激听觉神经造成耳鸣加重,建议患者多吃新鲜水果、蔬以及豆类食品等。③生活指导。叮嘱患者进行规律的日常生活起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适当减缓工作节奏,确保拥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④心理护理。耳鸣长期存在会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导致其心理负担较重,因此医护人员通过主动关心、沟通和交流可以让患者保持乐观心情,消除焦虑情绪有利于疾病的康复。研究组在对照的基础上采用中医综合护理:①按摩耳部。两手由上到下滑动揉压耳轮至双耳微发热终止,5 min/次,然后用手食指轻压遮蔽外耳道,然后立刻放松,100下/次;②中药助眠。将能够安神定志的中药粉末融入热水中泡脚,同时用可以让患者产生胀感的力度按摩涌泉穴;③中医五音治疗。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所处节气,选择最合适的音频、音调夜间治疗耳鸣,掩蔽耳鸣部位3次/d,20 min/次;④耳穴贴敷。根据医嘱选取外耳、内耳、肝、肾等穴,实施贴敷按压,5次/天。

1.3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评估患者不良情绪。标准分越高,抑郁程度越重。轻度焦虑、抑郁:50-59分;中度焦虑、抑郁:60-69分;重度焦虑、抑郁:>70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耳鸣症状改善效果,其中痊愈:患者听力恢复正常,无耳鸣症状;显效:患者发生耳鸣的次数明显减少,且大多在夜间或安静的时候偶发;有效:患者夜间或安静环境下间歇发生耳鸣;无效:患者的耳鸣发生症状和次数并无改善,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利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SDS评分和SAS评分以均数±标准差(Mean±SD)采用t检验,改善效果用百分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均以P<0.05作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基本检测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情绪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后SDS、S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良情绪比较(Mean±SD)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耳鸣症状改善效果比较 研究组耳鸣症状改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耳鸣作为一种无外界明显声源刺激的情况下自觉耳中鸣响的听觉功能紊乱。研究发现这种突发性的耳鸣虽然不会威胁患者生命,然而长期的耳鸣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其多疑、焦虑,降低其睡眠质量,引起身体和精神疲劳[3]。临床数据亦发现,长期耳鸣患者睡眠质量极低,造成身体、精神双重疲劳,反过来又会造成耳鸣加重,这种恶性循环甚至会导致耳聋的发生若不及时治疗,耳鸣逐渐加重,甚至造成耳聋。因此,针对耳鸣患者实施必要的护理措施,对于改善其生活质量意义重大[4,5]。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耳鸣症状改善效果比较(例/%)

耳鸣属于“眩晕”范畴,中医上分 型较多,病因复杂,主要和肝、脾、肾等脏器相关,其中肝阳气过旺、阴气不足可导致肝火上炎至耳窍;脾失健运,聚水湿成痰,痰郁化火上扰至耳窍,固见耳鸣[6]。此外,气滞血瘀、外邪干扰导致气血不足、经脉运行异常,耳窍脉络导致耳鸣。本研究发现,两组患者护理后SDS、S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评分更低,耳鸣症状改善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原因可能是中医综合护理利用中医理论为,选取内外耳穴进行穴位按摩和贴敷,调节中枢、内耳气血,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7]。此外,选取适宜的音乐、韵调,通过五音治疗,调节患者心情,减少耳鸣发作的次数,改善其消极情绪,有助于耳鸣症状的消失[8]。

综上所述,中医综合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耳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临床症状的改善率,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研究组症状评分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计算机辅助口试评分稳定性历时研究
——以PRETCO口试为例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我给爸爸评分
可改善咳嗽症状的两款药膳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分步增值评分——提高主观题评分质量的有效方法
缬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