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9-02-25 12:45余静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酮症酸中毒优良率

余静

南京江北人民医院,江苏 南京 210035

在临床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比较常见的,发生因素为原发性糖尿病血糖水平提升,胰岛素过渡缺乏导致高血糖及电解质出现异常,致使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的症状[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需要及时有效的进行治疗,以缓解其中毒症状,否则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此次研究旨在分析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资料报告如下。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按照收治的顺序将3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其时间在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对照组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42-55岁,均值(48.5±3.6)岁;实验组13例,男7例,女6例,年龄40-55岁,均值(47.5±3.4)岁。两组数据资料进行针对性比较,其结果可比P>0.05。

表1 两组患者QOL评分的对比(Mean±SD,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急救护理模式:如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严格按照医嘱用药等。

1.2.2 实验组 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①成立护理小组:护理小组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由护士长担任小组长,小组长分配护理人员的具体工作,护理人员的职责为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救治,如建立静脉通路、吸氧等。②院内急救护理流程:针对挂号、分诊、收费等流程进行优化,一旦医院在接诊后,应立即将患者送至抢救室进行救治,护理人员协助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判定,迅速建立静脉通路,最少为两条,并采集患者血液标本,在补液时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并随之告知医生,方便医生及时调整救治方案;在救治的过程中患者为禁食的状态,当患者意识逐渐恢复之后,采取糖尿病的对症治疗措施,护理人员叮嘱患者饮食以流质食物为主,并控制饮食。③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对于科室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救箱来说护理人员应定期进行检查,医院在接到急诊电话后避免了检查的这一环节,护理人员跟随救护车前往现场,一旦到达现场后及时展开护理工作,迅速建立静脉通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使用针对性的药物,以缓解重度的症状;为避免各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监测血液中的钾含量、心电图变化。

1.3 判定标准与观察指标 ①判定标准[2]: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优良率。优:护理后患者意识恢复正常,且临床症状改善显著,且血糖水平基本恢复正常;良;护理后患者意识逐渐恢复正常,临床症状与血糖水平有所改善;差:护理后患者意识、临床症状、血糖水平改善轻微。②观察指标:根据QOL评分量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得分越高说明生存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经过SPSS19.0进行总汇处理,用率(%)来代表计数资料,(Mean±SD)来代表计量资料,进行χ2和t检验,当检验结果为P<0.05,则代表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优良率的对比 实验组13例患者护理中优7例、良5例、差1例,比例分别是53.8%、38.5%、7.7%,优良率92.3%与对照组患者护理中优3例、良4例、差6例,比例分别是23.15%、30.7%%、46.2%,优良率53.8%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患者QOL评分的对比 实验组患者QOL评分比对照组高,数据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 讨论

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属于新型护理模式,适用于临床病情严重的患者,可在最短的时间内缓解患者的症状,进而提高了救治成功率。经实验证实,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在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后不仅提高了护理优良率,更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分析原因如下:与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组建了护理小组,合理的安排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岗位,避免了人员资源的浪费,也避免了护理工作的随意性,最终提高了救治成功率、护理质量;在接触到患者后通过护理人员迅速对其进行评估,可准备好相应的抢救仪器、药品等,缩短了患者的救治时间;通过护理人员的护理利于医生随时掌握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也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状况,从而予以针对性的处理,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总而言之,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应用价值极高,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推广价值极高。

猜你喜欢
酮症酸中毒优良率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瘤胃酸中毒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奶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
心肌酶谱与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例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预防及治疗策略
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8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