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工伤康复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2019-02-25 12:46刘冬香王和强李熠郭淑贞吴煜坚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工伤康复训练康复

刘冬香,王和强,李熠,郭淑贞,吴煜坚

东莞市康复医院,广东 东莞 523119

现代化工业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的日益增快,加上人们安全意识的疏忽,使我国目前出现的工伤患者越来越多。据统计,2012年全国工伤人数为117.4万人,评定伤残等级人数为51.3万人。各种各样的事故把一个健全人瞬间变成残疾人,患者倍受身心伤害。因此,如何为伤残患者提供全面的康复护理,帮助他们摆脱病变的折磨,走出心理阴影,适应伤残后的生活,重归家庭和社会,是每一个医务人员需要面对的问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00例工伤患者的护理资料,旨在探讨工伤患者康复期的护理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7月-2019年1月收治的工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9:21;年龄为18-60岁,平均(41.87±7.62)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8例,高中及以上22例,受伤类别:脑外伤2例,脊髓损伤3例,四肢骨折34例,颈椎、腰椎外伤后遗症8例,手外伤3例。观察组男女比例为30:20;年龄为19-57岁,平均(42.23±7.14)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6例,高中及以上24例,受伤类别:脑外伤2例,脊髓损伤2例,四肢骨折35例,颈椎、腰椎外伤后遗症9例,手外伤2例。所有患者已知情同意,且本实验项目满足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要求。两组基线资料数据相比具有均衡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术后护理人员对患者讲述注意事项、康复训练、健康知识等相关内容,并严密监督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指标,保证其稳定性。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给予心理护理。(1)压疮护理:引起压疮的病因有压力、摩擦力、剪切力和潮湿等四要素。工伤所引起的脑外伤、脊髓损伤、四肢骨折及颈、腰椎外伤等患者因长期卧床最易引发压疮等并发症。有压疮高危因素的患者尽早使用气垫床、翻身床及坐垫等,同时给予最基本、最简单有效的预防措施,定时翻身。一般情况下每2小时1次,但具体要根据患者局部受压和肢体的情况决定翻身间隔时间,翻身或移动患者时忌拖、拉、拽、扯等,放低床头,保持床面平整,让患者舒适。患者大小便后及时擦洗,保持会阴部洁净干燥,避免皮肤再受刺激。(2)饮食护理:工伤患者的康复期主要以胃肠内营养为主,给患者提供高蛋白、高能量、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鼓励患者进食含钙比较高的奶类、豆制品、时令蔬菜,海带等,并注意补充鱼虾类、蛋类、黑木耳等含维生素D的食品。同时协助患者每日到户外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利于钙的吸收、利用,促进骨痂生长[1]。长期卧床、肠蠕动缓慢的患者要防止便秘,可选用一些含纤维素较多的蔬菜如韭菜、芹菜及润肠水果、核桃仁、蜂蜜等,每日做腹部顺时针方向环形按摩3次,每次10 min,定时做腹式呼吸,每日3-4次,每次3-5 min。避免患者依赖缓泻剂及肛门栓剂,利于营养吸收,促进康复。(3)心理护理:工伤患者的心理护理应贯穿于整个康复期,心理护理的质量决定了患者能否有信心面对残障身躯,消除负面情绪,主动配合康复治疗及自理能力训练,是提高复健率的关键[2]。①做好患者心理因素的收集和分析:护理小组成员应经常巡视病房,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况,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分析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2]。②抑郁、悲观厌世者的心理护理:组织一些有娱乐性的文体护理训练活动,如读书、上网、下棋、打牌、看电视、做手工等集体参与方式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增加住院生活的情趣,缓解患者的烦闷情绪[3]。另外,加强与患者家属及单位领导、同事的沟通联络,为患者赢得一些社会心理支持,使其感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温暖,减少其孤独与无助感。严重抑郁倾向的患者,由心理治疗师进行干预治疗。③有依赖倾向的工伤患者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及时向患者解释康复护理过程中独立的重要性[4],变被动训练为主动,一些患者能独自完成的项目有意识让患者自己尝试去做,并及时给予表扬和认可,提升患者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逐步摆脱依赖心理,实现心理康复。④有攻击行为倾向患者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细心观察他们的言语、行动,尽力维护其自尊心,给他们介绍一些基本的康复训练知识和技术,使其认识到自己的伤残情况能够改善,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达到康复所需要的最佳心理状态。(4)康复训练:工伤患者的康复期主要是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技能康复训练,ADL训练及辅助器具的使用训练,预防患者关节挛缩、畸形、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①功能康复训练:护理成员在患者入院3-5 d即配合康复医生、作业疗法(OT)、运动疗法(PT)、言语(ST)治疗师及中医理疗师等对患者进行初次评定,确定康复训练目标、计划及安排具体训练时间。护理评估的时间与康复训练的时间一致。②病房代偿康复训练的护理:患者每天在训练室进行功能锻炼的时间有限,需要护理人员指导他们在病房进行代偿训练,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③辅助用具的使用训练及护理:肢体残疾的患者需借助一些辅助用具来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如轮椅、助听器、假肢、拐杖、助行架等。护理人员要正确指导患者使用辅助用具,避免引起再次伤害。使用假肢的患者要注意观察假肢与皮肤接触的部位有无红肿、出血、破溃的发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5)社会康复:康复护理小组的成员除了与患者的主管医生、康复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等密切配合外,还需要与患者的家庭、单位及社区等多部门进行联络沟通,为患者制定社区康复计划,帮助患者寻找合适的工作岗位,解除后顾之忧,提升患者的生活自信力,赢得家庭和社会的尊重与认可,最终实现职业社会康复。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心理状态:采用抑郁及焦虑自评量表(SDS和SAS)展开调查[5],量表包含有20个评分项目,每项0-4分,得分乘以1.25换算为百分制,SDS评分超过53分为抑郁,SAS评分大于50分为焦虑,分数与患者抑郁及焦虑程度成正比。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评估指数进行调查[6],包含有10个项目,每项0-1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能力越强,康复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本实验临床数据由SPSS19.0处理,Barthel指数、SDS及SAS评分以(Mean±SD)表达,t检验。P值小于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理状态对比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SDS评分、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干预后SDS评分、SAS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SDS评分、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后,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2。

表1 两组心理状态SDS评分对比(Mean±SD)

表2 两组心理状态SAS评分对比(Mean±SD)

2.2 两组Barthel指数对比 护理前两组Barthel指数相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护理干预后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护理干预前,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Barthel指数对比(Mean±SD)

3 讨论

工伤康复的对象是指因工伤致残或造成身体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对工伤治疗疗效期望不能满足,从而对工伤康复治疗产生抵触情绪等。在临床上,常见工伤患者的心理问题有抑郁型、焦虑型、愤怒攻击型、依赖型等类型,需找出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护理工作。细致准确的发现心理问题,及时反映和解决同题,不使小的心理问题延长化和叠加后扩大化。综合护理是康复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工伤康复的早期就积极开展心理护理并贯穿始终,与康复治疗、护理有机结合。使其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调动病人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各项治疗和康复,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达到工伤康复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护理干预后SDS评分、SAS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SDS评分、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后,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干预后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护理干预前,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提示护理人员以综合护理模式来帮助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计划,可有效的提高的日常生活能力(ADL)和社会生活能力,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依从性。同时护理人员还需充当好工伤患者与各方面专业人士之间的联络员,协调各方面的工作,使其尽快实现全面康复,缩短康复周期,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猜你喜欢
工伤康复训练康复
对上下班交通事故工伤认定的思考
职工违规操作受到伤害应认定为工伤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陪客户喝酒后死亡是否算工伤
早退途中出车祸 不予认定工伤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