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避免足下垂的烧伤专用流体悬浮床的研制

2019-02-26 11:48黄蓉蓉连丽娜许翠玲
医疗卫生装备 2019年2期
关键词:双下肢踝关节流体

黄蓉蓉,连丽娜,许翠玲,晏 娜

(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烧伤整形科,福建泉州 362000)

0 引言

烧伤流体悬浮床是利用气体滚动悬浮原理设计的具有治疗作用的病床[1],使患者漂浮在流动的颗粒之上,患者与颗粒的接触面积是相当大的,而单位接触面积上的压力却很小,由于颗粒流态化产生的压力低于毛细血管的闭合压,这样就会增加患者皮肤接触部位的血液流量,改善皮肤表面和组织的营养,加快皮肤和组织的生长愈合;同时,受伤的皮肤表面和组织减少了压力,就会减少患者的疼痛,使患者感觉舒适,而颗粒会吸附患者的渗出液,吸附后的微颗粒由于重力作用而沉降至流化舱底。如此循环反复,不但保证了微颗粒的正常流动,而且吸附渗出液的微颗粒不再参与流动,这样从根本上阻止了细菌的繁殖和交叉感染,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患者在洁净环境下治疗。因此流体悬浮床具有加快创面干燥、减少感染、减轻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及减少护理工作量等优点,广泛地应用于烧伤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之中。

烧伤流体悬浮床是大面积烧伤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法[2]。但大多数医院使用的悬浮床在使用时都存在一个不足,对于双下肢深度烧伤的患者,由于治疗需要较长时间,并且治疗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地避免移动或牵拉下肢体,加之使用悬浮床足部功能位置的摆放存在困难,患者的足部普遍会出现足下垂的症状。一旦出现足下垂,将给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多不必要的痛苦,且一旦形成畸形,再纠正是非常困难的[3]。为预防出现足部下垂、内翻或外翻、关节僵硬,导致行走困难等问题[4],临床上常使用防垂足垫、防足下垂靴及鞋、踝足矫形支具等,但由于悬浮床的特殊性,其运行过程中易产生漂浮移动,这些预防足下垂的辅助工具很难进行固定塞设,实际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5]。而反复进行物品的固定以及足部功能位的摆放不仅造成患者预防足下垂不理想,还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和缺点,特研制一种烧伤科专用悬浮床,不仅有利于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恢复,可以有效地避免下身烧伤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足下垂的问题,还可以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降低其工作难度,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1 设计

1.1 材料

悬浮床整体外部件选取不锈钢板材质,因其具有防污渗性好、防水不怕热、防冲击性能好、硬度高、不会滋生细菌、易清洗消毒的特点。足部放置架为木质材料。

1.2 结构与制作

根据美国Hiu-Rom公司生产的目前国际上最新的流体悬浮床,改进为可避免足下垂的烧伤专用流体悬浮床,由悬浮床座、悬浮床、硅复合颗粒晶体材料、支架、足部放置架五大部件组成,如图1所示。悬浮床的内部呈中空结构,并相适配地填装硅复合颗粒晶体材料。悬浮床的上方设有可拆卸的支架,支架包括纵向设置的支撑杠和横向设置的吊杠。支撑杠的下端配合装设在悬浮床座上,起到支撑支架的作用,支撑杠的上端与吊杠相连接。吊杠上装设有吊环,方便患者在恢复过程中进行上半身功能锻炼。

图1 烧伤专用流体悬浮床结构示意图

悬浮床后部的支撑杠上套设有一可上下滑动的足部放置架(如图2所示),以适应不同患者使用。足部放置架包括呈直角结构的放置板和抵靠板,抵靠板的后部上方固定装设有环形套圈,该环形套圈可配合滑动套设在支撑杠上,环形套圈上还装设有固定调节螺母。当患者体质量比较大时,其身体下陷到悬浮床内的位置会比较深,可以通过调节环形套圈上的固定调节螺母,确定足部放置架的放置位置。抵靠板的前部装设有踩踏板,该踩踏板与抵靠板之间通过2个对称设置的弹簧相连接。放置板上设有2个对称设置的下凹部,用于配合放置足后根部,下凹部上还垫设有柔软垫,以防足跟受压。整个足部放置架可以使患者的足部得到非常好的踩靠,避免患者因为长期治疗过程中足部不动弹而发生足下垂的问题。

图2 足部放置架实物图

2 使用方法

连接水管、电源线,打开总开关,调节床温至38.0℃进行预热,确保悬浮床内部放置的硅复合颗粒晶体的漂浮状态松软,如水波样柔软,处于悬浮平稳状态,无成行、成块杂质。待患者换药或急诊手术后,将患者移至悬浮床上,观察床温达38.0℃后,询问患者舒适感,以患者主诉调节床温(不可低于36.0℃,不可高于40.0℃)。将患者安放妥当后,上下调节环形套圈上的固定调节螺母使患者足部置于踩踏板,足跟置于下凹部,足部尽量调整至功能位。调整时因患者双下肢烧伤创面大且深,动作应轻巧温柔,减轻其不适感。调整时踩踏板与抵靠板之间弹簧压力不可过大,应根据患者的舒适感适当调整。固定后,指导患者做足部功能锻炼,应轻轻踩踏,避免用力过度导致双下肢及足部创面裂开出血,造成第二次损伤。每隔2 h观察患者足部各个地方的皮肤情况,并观察固定位置是否发生移位,及时调整,适当放松15 min后继续固定。关掉悬浮床之前,因换药、查体、翻身等对患者体位进行变换时,应将足部放置架与患者足部分开,避免患者因解除浮力后足部与支架位置发生改变,造成其疼痛加剧。患者上半身无烧伤的情况下,可借助吊环进行手臂运动。使用场景如图3所示。

3 临床应用

3.1 临床资料

选取我科2014年6月至2017年10月入院的大面积烧伤(均含双下肢、踝关节及足面烧伤)患者124例,按入院时间分为2组,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61例为对照组,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63例为观察组。2组患者性别、年龄、双下肢烧伤总面积及致伤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图3 烧伤专用流体悬浮床使用场景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3.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使用改进前烧伤悬浮床进行辅助治疗,患者渡过休克期生命体征平稳后,使用枕头在足部与床位之间进行夹塞,创面愈合后转换至普通病床治疗时再进行足部常规功能锻炼。观察组:患者入院后使用改进型可避免足下垂的烧伤专用流体悬浮床进行辅助治疗,患者渡过休克期生命体征平稳后,由专科康复护士开始为患者进行足部功能锻炼,协助患者做踝部运动,每次15~20 min,每日2次,每个阶段的锻炼计划由该护士根据患者病情及恢复情况进行实时变更,以达到最佳的锻炼效果。每次做完锻炼后,摆放正确的体位,即保持踝关节的中立位。调节足部放置架,使患者足部置于踩踏板,足跟置于下凹部,之后固定足部放置架。早期应帮助并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足部放置架,协助患者进行足部踩踏动作,待患者掌握后,再进行自主踩踏运动。由每班责任护士进行巡视观察,确保患者维持正确的体位。

3.3 评价指标

2组患者病情好转及创面愈合良好,由主治医生下达医嘱,从流体悬浮床治疗转换至普通病床治疗时,再由专科康复护士负责测定踝部关节活动范围,测定步骤:患者仰卧,下肢伸直,保持膝关节于伸直位;量角器以根骨为支点,第一跖骨头为测量点;嘱患者极度背屈及跖屈。分别记录极度跖屈与背屈夹角读数,计算踝关节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范围,以“°”为计量单位[6]。出院6个月后,由专科康复护士随访收集患者资料,统计足下垂发生率,踝关节背屈<0°判定为足下垂。

3.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1表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3.5 结果

3.5.1 2组转换至普通病床治疗时踝关节活动范围的比较

2组转换至普通病床治疗时,对照组主动活动时踝关节活动范围为(10.44±4.13)°,而观察组为(53.12±13.0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被动活动时踝关节活动范围为(16.03±5.12)°,而观察组为(56.89±11.8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 2。

表2 2组转换至普通病床治疗时踝部关节活动范围的比较(°)

3.5.2 2组出院6个月后发生足下垂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未发现足下垂,而对照组发现12例(19.7%),2 组比较,χ2=11.274 9、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表明大面积烧伤(均含双下肢、踝关节及足面烧伤)患者使用新型烧伤流体悬浮床治疗具有预防足下垂发生的作用。

3.6 应用效果

由于大面积烧伤伴双下肢严重烧伤后,敷料包扎、疼痛以及创面形成坚硬的痂皮等都需长期卧床治疗,使得早期踝关节未得到及时的功能位固定和适当的功能锻炼[7],待创面愈合后再进行锻炼纠正就非常困难,容易形成足下垂。对于大面积烧伤患者而言,早期使用烧伤流体悬浮床进行治疗,具有创面保暖、干燥、减少感染等优势,但由于流体悬浮床是利用气体流动悬浮的原理设计而成,通过压气机将悬浮床体内的颗粒变为流体状态[8],夹塞在患者足部及床位的枕头容易滑脱,其他预防足下垂的支架也难以固定,不能有效预防足下垂的发生。而通过加强患者住院治疗早期的功能锻炼,可以有效地改善踝部关节活动功能[9]。为此,本设计将改进型可避免足下垂的烧伤专用流体悬浮床运用于中、重度双下肢烧伤患者早期治疗中,实现了早期功能位的固定及适当的功能锻炼,改善了以往难以在悬浮床上固定患者功能位的缺陷,有效地预防了足下垂的发生。专科康复护士可灵活地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及创面愈合好转程度,及时更改康复训练计划,使患者提前恢复主动活动,改善踝部功能活动范围。与传统烧伤治疗床的康复效果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

4 结语

改进型可避免足下垂的烧伤专用流体悬浮床设计合理,主要通过设置支架,在支架上装设可上下滑动的足部放置架,可以使患者的足部得到非常好的踩靠,而且下凹处的软垫提高了患者使用的舒适度,避免了压疮的产生。该装置对于避免下肢深度烧伤患者长期治疗过程中发生足下垂的问题有切实的效果,不仅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还有利于患者康复,具有非常好的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双下肢踝关节流体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纳米流体研究进展
流体压强知多少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流体压强与流速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请您诊断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
以呼吸困难、双下肢不对称性水肿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