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初中生有效阅读,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2019-02-26 08:43郑玉婷
新课程·中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有效阅读指导策略兴趣

郑玉婷

摘要:如今学生阅读资源丰富,多数学校会给学生提供阅读时间和展示分享的平台。但实际情况是,阅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仍然存在学生被动阅读、无序阅读、教师指导不到位、阅读效率低下等问题,故如何开展有效的阅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当前亟待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有效阅读;指导策略;兴趣;方法

随着“大语文”时代的到来,“阅读”已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中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每学期阅读两三部名著,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可大部分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仍存在阅读效率低、阅读能力提升缓慢的问题,其原因有:一是教师在教学中没有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二是教师忽视了学生的阅读心理。由此看来,教师如何针对这些因素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那么教师该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呢?

一、尊重个性阅读,排除心理障碍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以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也是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教师要试图帮助学生建立个性化的、多样化的、自由开放的阅读观,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主动自觉地进行阅读。

学生的智力与人格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爱好特长,有针对性地提供给学生阅读的建议和要求,这是使学生放下阅读心理负担的基本要求。

课外阅读是自由的阅读,既要让学生对阅读产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要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感受到读书的乐趣,有了阅读的成就感和快乐感,才有进一步深入阅读或扩大阅读的原动力。教师要让学生拥有对阅读材料的自我理解,给学生提供平等对话、畅所欲言的机会,使学生提高对文字的理解能力。

教师是课外阅读的倡导者、组织者、评价者,应该有认真负责、坦诚激励的态度,力争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虽然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但营造轻松的氛围构建平等的对话会使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在精神愉悦的同时获得能力的提升。

二、创设有利阅读条件,激发学生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習者获得知识、丰富精神的重要推动力,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课外阅读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真正热爱阅读,语文教师可在以下方面做出尝试:

1.教师利用图书馆资源,科学地向学生推荐课外书

教师把图书馆里的书目向学生推荐时,要培养他们“读好书”的意识,帮助他们择真而读,择善而读,择美而读,真善美分别指的是:真知灼见、思想健康、情趣高雅。在推荐时可以注意课外阅读内容与课内教学内容的沟通,将课内教学的内容当作是点,把课外的相关阅读当作是面,通过由点到面的拓展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外溢于课外的“涟漪效应”。

2.班级图书柜给学生提供一个图书共享和交流的平台

学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图书带到学校来,教室为每一本图书准备一张“好书漂流卡”,图书的主人可以在“好书漂流卡”中附上自己喜欢的理由,然后把书放在班级图书柜中。学生则可借阅图书柜中的图书,并在阅读完在“好书漂流卡”中写下自己的阅读后的感受。这样一来,同一本图书可以在班级被不同的同学阅读,“好书漂流卡”也成了学生交流读书心得的平台。对于得到好评最多的图书,班级内还可以评选出“年度好书”,自然“年度好书”的主人就成了最具鉴赏力的读书人。

3.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也不能忽视

语文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教师陪伴学生阅读、与学生分享阅读的心得感受,也能激发出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做到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给学生开辟发表见解的空间,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

三、课堂指导方法,促进课外阅读

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一个重要前提,那么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有计划地训练学生掌握以下阅读的方法:

1.学会利用工具书、参考资料

在阅读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疑难之处,这时就需要学生学会利用工具书、查找参考资料来自主解决问题。初一的学生刚人学就应该开始培养其利用工具书解决问题的习惯,让学生掌握这种可以随时随地解决疑难的能力,以减轻阅读的心理负担。为了激发学生查找工具书和参考资料的主动性和热情,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开展“查字典”比赛、查资料交流会等活动,促进学生在掌握技巧的同时增强信心。

2.写读书笔记

前人所留下来的宝贵经验告诉我们:“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时随时记下自己的心得感受,必要;的时候画出重点、加上批评注释,这都是很好的加深理解、积累知识的方法。

通过写读书笔记,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及思想感情,加深对文章有价值内容的记忆,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写作水平。在读书的过程中,可以积累作品中的好词、好句、谚语、格言、警句等;摘抄精彩的描写、动人抒情、精辟的议论及精美的开头、过渡、结尾等;还可以写下自己阅读后的启示;抑或分析作品的内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等,学以致用,提高语文素养。教师要定期检查,并适当加些评语给予点评,给学生正面的鼓励和坚持下去的信心。

3.阅读方法

(1)精读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部分就是精读课文,初中阶段必须学会精读。精读的目的在于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精读训练主要体现在教材选文的分析讲解上。其要求是咬文嚼字,细细琢磨,理解文章的主旨、揣摩文章的写法,学习其中的语文知识和作文技巧,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鉴赏的能力。最终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去阅读,进而养成熟练的阅读技巧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2)速读

速读主要训练人的眼脑协调性,“一目十行”就是在瞳孔不运动的瞬间,感知到尽可能多的词汇。快速阅读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文章的主要信息。

計时、限时训练是训练速读的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时间紧迫感和阅读效率感。快速阅读课的第一个环节是眼脑技能训练,通过动画课件训练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能力、眼球的运动等。第二个环节是阅读训练,根据文章中词汇量的多少和内容的难易程度规定阅读的时间。规定时间到了学生凭借记忆回答测试题。做完后,交卷,计算阅读速度、理解率和阅读效率。坚持这样的训练,学生掌握了速读时必须关注的信息内容,实践证明,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效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朗读

朗读就是出声音的阅读。

新课标提出初中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是眼、脑、口、耳的协同动作,通过听学生的朗读,可以了解学生对作品理解的深浅。另外,朗读时还要讲究重音、停顿、语调和语速、带感情朗读等技巧。

(4)默读

默读是无声的阅读。

新课标指出“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默读是学生平时阅读行为中最常用的方法。默读时要集中注意力、不唇读、不指读,减少眼停和回视,扩大视距和视幅,做到眼看心到。

(5)诵读

中国古人的阅读经验告.诉我们读书的有效方法是熟读背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多诵读,让书面语中的语言要素在大脑皮层留下系统的、完整的印象,印象越深刻,词汇越丰富,表达越畅达,久而久之会在头脑中形成网络系统,一遇到其他的语言刺激,就会凭借这个系统产生“语感”。

综上所述,正确的阅读方法、良好的阅读习惯对阅读活动顺利地开展起着重要作用。

四、提供交流平台,培养创新能力

前面已经提到了一种班级内部读书交流的方式,我们还可以尝试其他促进课外阅读的读书活动:

1.自主阅读课

教师可以定期地把一节语文课定位“自主阅读课”。地点可以是图书馆、教室、校园等,学生各自带着喜欢的书,在一种安静、自由、轻松的氛围里阅读。

2.阅读鉴赏课

教师将摘取文学名著中的经典片段、搜集报刊中的精彩文章、学生读书笔记中摘抄的材料等拿到课堂上来与学生共同分享。教师可以范读片段,也可以由学生来朗读。然后有计划地开展赏析活动,学生可以以个人的名义谈自己对好文好句的品评意见,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展示集体智慧的成果。鉴赏课的地点可以不拘泥于教室,我们可以把鉴赏活动安排在教学楼大厅中,也可以安排在校园的草坪上,给学生更广阔的展示空间。

3.读书交流课

读书交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事先搜集或设置好交流的话题,或就事先布置好的阅读任务,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互相交流读书成果。也可以开展主题朗读会,给老师和同学推荐好文章,同时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形式多样,不必拘泥。

4.阅读创新活动

阅读的外化是把心得感受文字化,形成书面表达。其呈现方式也是多样化的,比如:续写、改写、仿写、小品设计、内涵分析、人物漫画、绘制图表等。教师在教学日常工作中要善于挖掘教学资源,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开展比较阅读、扩展阅读、综合鉴赏评价、再造作品境界、填补艺术空白等多种形式的阅读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体现“大语文”观。

阅读是个性化的,但不是个人化的,学生的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关注、指导和鼓励。教师对学生的个性阅读多一份用心,学生对阅读就多一份热情。所以,教师要从每个学生的兴趣、特点出发,及时鼓励、监督、评价,帮助学生热爱阅读,有计划地开展阅读,使学生形成主动阅读的意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指导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效率提高的同时,教师的教学经验及水平也在逐步丰富和提高。实践阶段涉及的活动操作性、阅读书目的选择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张必隐.阅读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编辑 杜元元

猜你喜欢
有效阅读指导策略兴趣
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