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的“渔父”意象

2019-03-02 02:17邱兼顾冯渊
关键词:渔父意象

邱兼顾 冯渊

淡泊磊落的渔翁形象,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景观;“渔父”这一遗世独立的隐逸意象,在中国古诗词中灼灼光华。从先秦《诗经》“笤筐竹竿,以钓于淇”到清代郑板桥“写取一枝清瘦竹,两风江上作钓竿”,横亘两千多年,“渔父”形象,一路郁郁葱葱、浩浩荡荡,其生命力的喷薄令人咋舌。分析梳理古诗词中“渔父”这一意象的内涵及其嬗变,对欣赏我国古典诗词很有帮助。

寻根溯源

《吕氏春秋》记载“太公钓于兹泉,遇文王”,这是政治意义的渔父,大概最早从这里开始,渔父“垂钓”总和微妙的政治目的有关联。《吴越春秋》记载伍子胥逃到江边时,一位等他已久的渔父,“渡之千浔之津”,并为他拿来吃食,并为绝其心中“掩子之盎浆,无令其露”的担忧而“覆船自沉于江水之中”,为内心人格尊严和精神信仰而殉命,这是隐居的侠客义士。他大概开启了中国传统文人归隐山林与江湖,坚守德操,拒绝世俗,追求的精神极致和人格尊严追求至情至性人格的精神之门。

“渔父”意象根基深厚、沉淀丰富。作为文学意义上的“渔父”意象是由庄子、屈原这两位先后生活于同一时代的大家,在各自的《渔父》篇中不约而同地创造出的。屈原在楚辞《渔父》中描绘一个与自己意见不同的渔父,这是一个随波逐流、和光同尘、善于变通的渔父,有着“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爽朗豁达。而庄子《渔父》一文中的渔父是个懂“道”的人,是着了道袍的,是圣和道的统一体,他批评了孔子,礼乐仁义等主张,指出只有“道”才是为人处世、治国安邦之妙方。

虽真伪尚有争议,但作为一种历史的存在,两篇美文,一副梗概,两种立场,一个形象。两个故事有着巧妙的相似,不谋而合地将“渔父”意象为塑造为淡泊、超脱、遵循时命、顺应自然的隐逸符号,通过“渔父”这一特殊的中心人物形象,以独特的视角映射出以儒、道文化为背景的古代隐士风范,使“渔父”意象从一开始就深入人心地成为了超脱旷达,逍遥隐逸的代名词。甚至连一言不发,欺乃而去的动作巧合古往今来都被模仿得淋漓尽致。

内涵嬗变

“渔父”意象中包含了以下几个要素:“水”“舟”“渔”“父”“钓”,一江秋水,一叶扁舟,一个钓者,一把鱼竿。一方面垂钓江滨,耐心等待,要像姜尚、严光那样钓取官位与清高气节。一方面“驾一叶之扁舟”,随波逐流,“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在橹声之欺乃中,将千载得失是非,盡付渔樵一话;将尘世的万般凝重,以一种潇洒飘逸的旋律云散烟消,超然物外,有着一种随意洒脱、悠游宽容。由此可知,渔父即儒、道中的隐者,他们在儒与道、仕与隐之间纠葛,介于兼济与独善之间。中国士大夫的精神状态,总是徘徊于儒、道之间。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往往与隐逸结下不解之缘,而“渔父”意象,恰是最经常地触发其情思的意象之一。

千年的演变中,魏晋盛时到南朝,“渔父”形象得到了一定的扩充,其中加入的最重要的“自然”元素以及“对理想境界的向往”(陶渊明《桃花源记》)。在唐风宋韵中,“渔父”的形象真正臻于成熟,迎来了鼎盛时期。此时的“渔父”,早已形象丰满,并配有许多文人精挑细选的道具和布景:他们身披蓑衣,头戴笠,手持钓竿,轻点水面,与清风明月为伴,高枕烟霞林涛而眠,或歌,或钓,自在于一叶扁舟,飘零于江湖之间,余韵悠长……

“渔父”意象,意蕴丰富,除了庄、屈作品中作为人生诱导者这一内涵,主要还包括:

1.借隐逸文字抒发求官的渴望。这是姜尚式的坐等为官时机、钓取青史名声的伪渔父。在大唐“终南捷径”传奇的激励下,许多文人苦心经营自己的隐逸文字以求朝廷“三顾茅庐”式的重用,如李白“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最大的理想是“待吾尽节报明主,归来相携卧白云”。可敬可叹的诗人们就这样顽强地在水边垂钓,眼巴巴地从水光潋滟中硬要发现远在“日边”的朝廷。又如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内心焦虑外表平静,在乞求对方关注时决不露寒酸相,是垂钓诗中的典范之作。

2.抒发为官失意的愤懑、傲世愤俗之情。这是屈原的正统传人,多为遭贬的名士。在这样心境中创作,总以大风大浪甚至大雪暗示官场险恶,江湖一片雪白力证文人自己冰清玉洁。最负盛名者当属妇孺皆知的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其意境之高、傲世之甚,是后世一言两语绝难阐明的。

3.表达对自由隐逸生活的神往。这些诗词抒发了一蓑风雨、超脱名利、从容自适、融化于自然的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这是天性隐逸、看破红尘、放浪形骸的真正渔父。这里的偶像人物,就是张志和笔下“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钓叟,超凡绝尘,融于自然,高情远韵,悠悠不尽!

也许是仕途失意、怀才不遇,也许是奸佞当道、不满现实,也许是追求放达、向往自然……最后一些传统文人就变成了江河上来去自由、飘忽不定的“渔父”,然他们大多数并没有完全和光同尘,而仍身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这种担心却渐渐无力地被山水岁月磨平。看似洒脱的渔父之所以存在,“岩上无心云相逐”的文字之所以存在,追本溯源,还是他们对朝廷举止产生的颤动,还是对江山社稷的一种爱莫能助的哀叹。他们的内心,煎熬于“出世”“人世”之间。渔父已演化成为一种象征,一种寄托,一根中国人灵魂的精神支柱,它倚儒道、法自然、重节义,使得中国人悠悠然自得于天地之间,惯看秋月春风,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在淡然与坦然之间玩味人生的意趣、体验生命的大度,独享一份从容,“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王士祯《题秋江独钓图》),是一种多么洒脱淡然的境界。“渔父精神”把中国文化轻利重义、崇尚自然、特立独行、狂放不羁的思想的发挥得淋漓尽致,为我们留下了光辉灿烂的文化。

阅读链接

[诗词曲中的“渔父”]

(一)诗中的“渔父”

1.柳宗元《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欲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1)诗中的“渔翁”有诗人自况的意味,这一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诗的末两句,苏东坡认为“虽不必亦可”(即:此二句删去也可以),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为什么?

(二)词中的“渔父”

2.朱敦儒《好事近·渔父词》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1)“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化用前人诗意而又改变。请写出相关诗句并作简要分析。

(2)梁启超说本词“意境絛远”。词的下片写景结,描写了什么样的一番景致?又有什么样的深远意义?

(三)曲中的“渔父”

3.白朴《双调·沉醉东风·渔父》

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露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1)“点秋江白露沙鸥”中“点”字用得非常妙,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作者为什么要在“烟波钓叟”前特意加“不识字”这一修饰语?

(3)这首小令写景如画。请适当展开联想和想象,将下面的诗句改写成60字左右的描写文字,要求意境与原文相和谐。

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

作品欣赏

1.清心寡欲的渔父

扁舟沧浪叟,心与沧浪清。不自道乡里,无人知姓名。朝从滩上饭,暮向芦中宿。歌竟还复歌,手持一竿竹。竿头钓丝长丈馀,鼓杜乘流无定居。世人那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

——岑参《渔父》

2.清静淡泊的渔父

白发沧浪上,全忘是與非。秋潭垂钓去,夜月叩船归。烟影侵芦岸,潮痕在竹扉。终年狎鸥鸟,来去且无机。

一—杜牧《渔父》

3.狂放苦闷的渔父

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庐。浮生多变化,外事有盈虚。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

——白居易《垂钓》

4.逍遥自在的渔父

叶艇悠扬鹤发垂,生涯空托一纶丝。是非不向眼前起,寒暑任从波上移。风漾长歌笼月里,梦和春雨昼眠时。逍遥此意谁人会,应有青山渌水知。

——罗隐《赠渔翁》

5.随缘任远的渔父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德诚禅师

6.洒脱率真的渔父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咏春,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依有几人。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偻一轻钓,花满楼,酒满瓶,万顷波中得自由。

——李煜《渔父词》

7.轻松自在的渔父

渔父饮,谁家去?鱼蟹一时分付。酒无多少醉为期,彼此不论钱数。

渔父醉,蓑衣舞。醉里却寻归路。轻舟短棹任横斜,醒后不知何处。

渔父醒,春江午。梦断落花飞絮,酒醒还醉醉还醒,一笑人间今古。

渔父笑,轻鸥举。漠漠一江风雨。江边骑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

一—苏轼《渔父》

8.隐逸闲适的渔父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陆游《鹊桥仙》

9.清醒幽默的渔父

海滨蓑笠叟,驼背曲,鹤形臞。定不是凡人,古来贤哲,多隐于渔。任公子,龙伯氏,思量来岛大上钩鱼;又说巨吞饵,牵翻员峤方壶。磻溪老子雪眉须,肘后有丹书。被西伯载归,营丘茅土,牧野檀车。世间久无是事,问苔矶痴坐待谁欤?只怕先生渴睡,钓竿指着珊瑚。

——刘克庄《木兰花慢·慢渔父词》

10.看破红尘的渔父

絮飞飘白雪,蚱香荷叶风。且向江头作钓翁。穷,男儿未济中。风波梦,一场幻化中。

——马致远《临江仙》

11.坚毅孤傲的渔父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马致远《双调寿阳曲·江天暮雪》

12.飘逸潇洒的渔父

扁舟最小。纶巾蒲扇,酒瓮诗瓢。樵青拍手渔童笑,回首金焦。箬笠底风云缥缈,钓竿头活计萧条。船轻棹,一江夜潮,明月卧吹萧。

—一乔吉《中吕·满庭芳·渔父词》

猜你喜欢
渔父意象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丁酉端午前重读《渔父》吊屈原
来自林间的风
“言行不一”的渔父
浅析《渔父》中渔父的形象特点
高中语文古诗词意象学习策略研究
英语读思言的隐喻意象与教学互见
《渔父》的“清”“浊”之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