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冰雪体育文化自信发展探析

2019-03-03 09:00费郁红冯靖媛姜洋王志博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

费郁红 冯靖媛 姜洋 王志博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冰雪体育文化发展的成就、问题进行梳理与分析。研究认为,我国冰雪体育文化发展迅速,但根基不牢,核心竞争力不强,文化集聚效应差;建议文化培育与开发同时进行,夯实体育文化根基,文化差异与共生共荣并存,产生文化集聚效应,坚持文化特色与创新并重,打造文化核心竞争力,坚持冰雪体育文化非均衡性发展,满足文化供给需求,推动我国冰雪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提升我国冰雪体育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冰雪体育文化;区域特色;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G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9)06-0048-06

Abstract:This paper classifies the achievements and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ice-snow sports culture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it believes that China's ice -snow sports culture is developing rapidly, but the foundation is not strong, the core competition not strong.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cultural cultivation and development should be carried out simultaneously, the cultural foundation should be tampered,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symbiosis coexist, the cultural agglomeration effect should be produced,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novation should be paid equal attention to, the cultural core competitiveness should be built, the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ice and snow sports culture should be insisted, and the cultural supply demand should be satisfied, in order to jointly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ice-snow sports culture and enhance the soft power.

Key words:ice-snow sports cultur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体育文化是一个地区民族性与传统性的价值体现,也代表着一个地域或民族社会文明、物质文明的价值观念。冰雪体育文化是一种特色的文化现象,是成长于白山黑土、有着丰富地域特色的区域文化,是我国北方居民为谋求身心健康发展,通过竞技性、娱乐性、教育性等手段,将日常生活与体育实践结合的具有运动属性的文化手段。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冰雪体育文化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和项目优势展示着从区域特色到文化自信的演变之路,演绎着一个从民众自發行为到融合赛事推广的冰雪体育文化塑造过程,既代表着冰雪体育运动的强势崛起,也是关乎大众冰雪运动发展的重要根基。由此,本研究系统判断我国冰雪体育文化的发展过程,形成对其发展趋势的正确认识,并探究未来发展策略,以从理论层面为我国冰雪体育文化发展形成有益推动。

1 冰雪体育文化发展的历程与成就

冰雪体育文化是由典型的民俗习惯慢慢演变而来的特色文化形式。由于北方特殊的气候条件,冬季寒冷且漫长,为了强身健体或休闲娱乐,人们便开发或创造了多种多样的体育项目,如溜冰猴、滑爬犁、冰球、渔猎等,将日常生活与娱乐休闲结合在一起,由简单的生活技能演变为全民娱乐和休闲锻炼的必要形式。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冰雪体育文化不断传承和发展,将民族文化与体育锻炼紧密结合,体现着文化的基础性和传播性,在冰雪资源丰富地区具有较为深厚的群众基础。回顾改革开放40年,我国冰雪体育文化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1 冰雪体育文化内涵日益丰富,影响力逐步扩大

冰雪体育文化不仅是冰雪物质文化,更是冰雪制度文化、心理文化的代表,可以从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进行表述。前者是在冰雪资源丰富地区和冰天雪地的自然环境中进行的运动实践及通过以冰雪资源为基础创造的运动技能和精神财富等,包括冰雪民俗项目文化、冰雪运动文化、冰雪体育艺术文化等;后者仅指与冰雪运动相关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近些年,中国北方各省份纷纷打造个性冰雪文化产品,地域性特色突出。吉林省打造了以竞技、民俗、艺术、产业“四位一体”的冰雪文化体系,主打滑雪品牌和查干湖冬季捕鱼等冰雪民俗活动,其中查干湖捕鱼既是“吉林八景”之一,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新疆将民族特色与冰雪特色有效结合,充分利用地理优势与人文特色进行冰雪体育文化开发。黑龙江省则推出了“赏冰乐雪”主题文化活动,其中“哈尔滨冰雪节”享誉国内外,从1985年开始在每年1月5日如期举行,现已成为世界著名的“四大冰雪节”之一。从2016年开始,黑龙江省又将每年的12月20日设为黑龙江省全民冰雪活动日,并连续多年在深圳、上海等地举办冰雪文化产品活动,将冰雪文化产品送出省外。由此可见,北方各区域将冰雪艺术、冰雪旅游、冰雪运动、文化创意等有效融合,实现了跨界发展。这种着力打造极具冰雪特色文化产品的发展方向不但对现有的中国北方特色冰雪文化资源进行了有效开发与利用,还引领着我国冰雪文化的长效发展。事实上,当前我国冰雪体育文化已逐步走向了科技文化、创意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之路。

1.2 冰雪体育传统教育逐步重视,冰雪特色学校递增

冰雪体育传统教育与冰雪体育文化二者存在密切关系:一方面,冰雪体育文化重在冰雪体育教育;另一方面冰雪体育教育在冰雪体育文化传承中又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冰雪体育教育不仅仅是冰雪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更是培养学生在极寒气候条件下的生命教育过程和人格塑造过程。2018年教育部联合国家体育总局与北京冬奥组委下发《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的通知,[JP2]要求全国中小学要将奥林匹克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内容,有条件的北方地区要在中小学开设冰雪项目运动课程;鼓励南方地区城市中小学积极与冰雪场馆或冰雪运动俱乐部建立合作,促进青少年冰雪运动普及发展;同时积极开展冬季奥林匹克教育文化活动,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开展冰雪运动进校园等系列活动。

实际上,2016年开始,哈尔滨就率先推出了“冰雪进校园”活动,创办了滑冰与滑雪运动的公益冬奥宣讲团,并在校园内开展冬奥知识宣讲,普及冬奥会知识,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因此,目前以“冬奥”文化为创作素材的艺术活动层出不穷,并有多家冰雪运动俱乐部公益开展冬季运动技能培训等。全国层面,也已经有6所高等体育学院开办冰雪专业,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冰上或雪上运动技能,为冬奥会和冬季项目普及推广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除此以外,近几年国家非常重视冰雪运动特色学校的开设,为冰雪运动发展建立完备的后备人才基地,同时加强高质量冰雪教育成果的研究与开发,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奥林匹克教育遗产。但是在目前,开设冰雪运动项目的学校还只是集中于如东北三省、新疆、河北、北京等具有冰雪体育文化传统的地区。虽然从2014年底开始,滑雪、滑冰逐步进入中小学的第二课堂,但由于经济投入、场地建设、气候条件及安全等多种原因,冰雪项目融入常规教学安排的比重依旧偏低。目前,在黑龙江省,学校开展冰雪项目的情况相对乐观,如表1、表2所示。

在学校中开设的滑冰、滑雪等专业科目,对冰雪季项目的普及及推广起到了一定的基础作用。但在调查中发现,多数中小学将冰雪体育课程安排在11月份和12月份,课时较少,而且从具体教学方面来看,其教学时间与实际效果难以达到预定目标。由此,培养目标仅局限在项目的普及上,并且多数的教学过程过于依赖社会培训机构的介入。冰雪体育教育的良好发展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

1.3 [JP3]冰雪体育运动品牌逐步树立,市场竞争力逐渐提升

冰雪体育赛事是冰雪体育文化发展与传承的平台,是促进冰雪旅游、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的催化剂,是打造冰雪体育品牌、城市名片的重要活动。從2003年开始,我国就陆续承接了国家滑联、国际雪联的系列比赛,已树立的国家冰雪体育赛事品牌主要有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中国杯)、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世界杯赛、国际雪联远东杯滑雪赛、瓦萨越野滑雪节等。[JP2]尤其是2009年哈尔滨承办了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将我国的冰雪运动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2014年全国首个大众冰雪季开始启动,即从每年11月份持续到来年3月份,冰雪体育文化活动层出不穷,特别是2015年北京申报2022年冬奥会成功后,各地举办的冰雪体育赛事更是逐渐增多,具体如表3~5所示。

不难看出,无论是节庆活动、冰雪民俗文化活动还是冰雪精品赛事,我国的冰雪体育品牌逐步形成,滑雪运动影响力也逐步增加,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当属每年11月中上旬举办的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简称“中国杯”。“中国杯”是国际滑联主办的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6个分站赛中的第三站,到2017年已经连续举办了15届,其中北京举办了10届,上海举办3届,哈尔滨和南京各举办1届。实际上,花滑中国杯见证了花样滑冰在中国的日益普及、冰迷数量的日益壮大。例如2017年“第2届中俄大学生冰雪嘉年华活动”的成功承办以及2018年“世界班迪球锦标赛”的顺利引进,既展示了中国冰雪体育运动的最新成果,也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冰雪强国体育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并为冬奥会历史增加了辉煌的一笔,对我国冰雪体育运动的全面推广具有深远的意义。

2 冰雪体育文化发展的形势与挑战

随着2022年冬奥会周期的日益临近,我国冰雪体育文化的影响力逐日递增,但由于文化根基、国情差异、体制惯性等因素的制约,我国冰雪体育文化还面临着诸多挑战,特别是在文化“引进来与走出去”的交流中,在与他文化交流与碰撞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影响。

2.1 冰雪体育文化发展迅速,但根基不牢

丰富的冰雪人文传统资源是冰雪运动发展的重要根基,没有深厚的冰雪人文传统,冰雪体育运动发展和市场推广受限。近几年,冰雪体育文化在我国迅速发展,特别是在北京申办冬奥会之后,冰雪特色地区开展了多次以冰雪文化为主题的活动,推动了冰雪文化的进一步普及。其中,张家口市通过筹办冬奥会,推动了其经济的发展和冰雪体育文化的塑造。但从整体的发展以及具备的传统基础方面来看,我国冰雪体育文化积淀不足,基础仍旧薄弱,影响力有限。尤其是受到地域和气候等因素的限制,发展区域趋向集中,在结构上存在的问题较多。

事实上,由于冰雪运动项目的季节性较强,加之滑冰馆和室内滑雪场的数量有限,冰雪体育项目在非冬季期间的开展困难重重,季节性因素已经成为冰雪体育文化发展的一大瓶颈。另外冰雪体育运动市场在培育与细分的进程中没有形成规范,同时冰雪运动又是极具专业性与技巧性的运动,在受众群的扩展方面受到诸多局限,所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参与热情,扩展范围受限也影响了冰雪文化的渗入。

2.2 文化集聚效应差

长期以来,我国的体育事业受体制与意识基础的影响,在发展过程中贯彻以行政管理为主、市场管理为辅的政策制度。但这种以行政政策来促进冰雪体育文化的发展虽然是各地冰雪体育文化发展的主要方式,并且短期内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长远来看,冰雪体育文化发展的方式与范围受到束缚,不利于健康的文化传播方式的形成与文化集聚效应的产生,且地区间的协作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以东北三省为例,各地的冰雪体育文化既有共性发展特征也有个性鲜明的开发案例,但是在区域内部的冰雪体育文化交流与合作尚未形成,三个省份各具特色而且竞争多于合作,始终未能迈出跨省合作的实质性步伐,由此集聚效应不明显。

2.3 冰雪体育文化核心竞争力薄弱

冰雪体育文化竞争力也是文化的“软实力”,是“本文化”区别于“他文化”的显著特征。与其他体育文化相比,冰雪体育文化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化创新能力,二是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三是高素质的冰雪体育人才。在文化创新力方面,我国冰雪体育文化主打的是冰雪特色,虽然以冰雪民俗、冰雪旅游、冰雪赛事为核心竞争力推出了一系列冰雪体育产品,但创新性仍然不够,特别是冰雪文化的传播方式和培育路径等都有待继续开发。同时在国外冰雪体育文化结构中占据“半壁江山”的精品赛事在我国发展较为缓慢,因此如果将本土冰雪民俗文化与冰雪赛事有效结合,创造出类似“中国龙舟公开赛”等知名的本土品牌,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冰雪体育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同时,在冰雪体育人才方面,现有人才主要集中在市场营销、运动培训、经营管理人才等方面,其他如专业竞技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市场开发人才的缺口则仍然较大。因此,聚焦冰雪体育文化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仍然任重道远。

2.4 冰雪体育文化供给与需求不平衡

冰雪体育文化发展必须依赖于冰雪体育生存的市场环境,决定于文化产品供给与消费。目前从市场角度来看,冰雪体育文化产业在我国从真正意义上尚未形成,原因主要在于一方面,现有冰雪体育文化的供给不充分,可供选择产品少,在产业结构中,暂时还是以冰雪体育赛事和冰雪旅游为主,体育文化未得到深度发展。这从最近几年东北地区的滑雪运动可见一斑。滑雪人次数在黑龙江省逐年增长,消费者对冰雪运动虽有热情,但服务供给结构略显单一,消费多元化内容尚未形成,多数人对冰雪体育项目只是一次性和体验性消费,最终导致冰雪运动人口的数量并没有显著增加。

另一方面,大众对于冰雪体育文化产品的消费意识与行为并不成熟,冰雪体育文化的多次消费者相对固定,冰雪体育文化市场规模有限。供需平衡对市场的培育与发展至关重要,但就目前来看,在我国冰雪体育文化供给与需求两端尚不平衡。

3 我国冰雪体育文化的自信发展策略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提到文化自信的理念,指出国家和民族自强最根本的落脚点在于文化自信,冰雪体育文化同样要朝着文化自信的方向发展。这里的文化自信是建立在冰雪体育文化优秀传统基础之上的自信,是结合东西方先进冰雪体育文化精华的自信,是弘扬本土文化、夯实体育文化根基的自信,更是将先进理念、先进技术等融入冰雪传统文化的自信。

3.1 坚持文化培育与开发同时进行,夯实体育文化根基

冰雪体育文化发展重在根基,冰雪体育文化培育是培育适合冰雪体育项目发展的市场基础,一方面应合理开发利用现有的冰雪体育优势资源,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注重体育发展基础,发掘潜在资源,将适合冰雪体育文化发展的资源有效评价。

对于拥有传统冰雪资源的我国北方地区,既要看到其在冰雪体育文化根基打造过程中的优势地位,又要尊重区域差异与文化特色,将优势资源与落后资源有效结合,分别进行多样的开发和针对性的培育。对于冰雪体育资源丰厚但市场发展潜力薄弱的地区,则应有选择性地进行资源整合与开发。而对于那些尚不具备冰雪体育资源市场化开发条件的地区,则对其冰雪资源进行重点培育工作,即通过体育品牌与市场的挖掘,着力打造以冰雪体育文化创意业、冰雪体育服务业、冰雪运动培训业为重点产业链,带动旅游、赛事、娱乐、传媒等方面的冰雪体育产业集群融合发展,从而带动冰雪体育文化的发展,同时,在冰雪体育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充分获取和利用冰雪自然资源禀赋,并在此基础上,探寻区域内核心资源,科学规划冰雪体育文化资源的社会化开发。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抓住市场先机固然重要,但由此引发的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易引起冰雪体育资源成本的增加,以及超出环境承载力等不良效应。因此,在冰雪体育文化培育与开发的同时,须以区域内的社会资源为基础,巩固文化的根基作用,进而谋求冰雪文化多样化的发展。

3.2 坚持文化差异与共生共荣并存,产生文化集聚效应

要合理发展冰雪体育文化产业,就应有效处理冰雪体育文化自身与外在发展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冰雪体育文化发展的整体实践为目标,将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场馆资源和传统资源等进行有效配置与优化。于此同时,求同存异,尊重不同行业、区域之间的差异,充分认识冰雪体育文化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等之间的互动关系也是重要前提。

首先,要打破区域壁垒,实现冰雪体育文化资源高效耦合。长期以来,冰雪体育文化的开发与发展,在东北地区以封闭型资源模式为主,其冰雪体育文化整合在地方保护主义的限定下未落到实处,尤其是冰雪体育文化产品差异性差,核心竞争力不强,相應冰雪体育文化集聚区及市场影响力未能形成。相反,由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相对成熟,近几年京张等华北地区在冰雪体育发展方面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冰雪资源潜在优势初显。由此,打破区域壁垒,就是要将各种冰雪体育文化产品实现跨区域的自由流动,一方面使冰雪体育文化资源得到有效融合,实现增值,完成最优配置,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区域外文化冰雪体育资源与市场的结合,扩大经济收益,以支撑区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上,充分发挥各地冰雪体育文化资源优势,共享文化资源与开发经验,消除行业与区域壁垒,实现资源共生共享,是实现区域冬季体育资源整体发展的最有效途径。

其次,在文化产品资源方面要处理好整体开发与特色打造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实现冰雪体育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特色并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地打造独具特色的冰雪体育文化区域。具体而言,北京地区应主打“创新牌”,充分利用北京地区的政治、经济地位,借助2022年北京承办冬奥会的契机,通过现代媒体手段,运用网络、电影等多种平台展示冰雪体育的魅力,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推动冰雪体育文化的辐射效应。而东北地区则应主打“自然牌”,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的自然特色,突出冰雪体育资源丰富等优势,全面展示其冰雪体育文化的特点,并形成“冰雪体验+竞赛+旅游”等结合方式,稳步扩展冰雪体育消费受众群。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自信”三喻
为何要坚持“文化自信”
以文化自信助推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自信,登高望远
网络文学 很有“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