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表编排的过程和策略探析

2019-03-03 14:09刘若冰
教育界·中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策略过程

刘若冰

【摘要】高校课表编排是高等院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保障教学有序进行的前提条件。文章以课表编排前、课表编排过程中、课表初稿完成后三个阶段为切入点,探讨了各个阶段的策略和注意事项,旨在提高排课效率,提升课表质量。

【关键词】课表编排;过程;策略

一、前言

课程表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课表编排是教学管理的中心环节之一,是保障教学有序进行的前提条件,课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质量。近年来,高校持续扩招,培养方案不断优化,兼职教师队伍壮大,学生数量增多。不同于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资源增长速度却相对滞后,课表编排涉及的因素更加错综复杂,课表编排人员面临新的挑战。为了提高排课效率,通过科学编排课表增强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排课前、排课过程中、课表初稿完成后这三个阶段,课表编排人员应该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方法,统筹兼顾,合理调度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编排课表前,积累信息

编排课表前,信息采集是否到位,直接决定后续编排环节能否有序高效进行。只有熟悉课表编排涉及的各要素,才能优化资源配置,保证效率和质量。

(一)课程

教学计划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阶段性计划,排课时必须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保证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权威性,保障教学运行质量和秩序,明确课程名称、课程性质、课程属性、课程编码、总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理论教学周数、实践教学周数等[1]。

(二)教师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在不影响课表科学性的前提下,编排课表时适当照顾教师的特殊情况和个人要求,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排课前,需要统计在不同学部、不同校区上课的教师,避免时间冲突。核实教师周学时、授课总门数,对于违反排课原则的,需要提前沟通处理。建立教师数据库,更细致、更全面地记录教师的具体情况,比如教师性质、入职时间、作息习惯、住所距离远近、特殊要求等,便于实现教师课表人性化。

(三)班级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班级是特定数量学生的载体。排课前,需要了解班级所在教学单位、专业、班级人数,分方向情况,分组、合班情况,统计历史班级课表数据(比如每个班周五课时,晚课课时,上午1—2节课时),便于横向比较,实现平行班级不同学期均衡排课,优化班级课表。

(四)时间

熟悉校历安排、教学周、班车时间、专职教师集体活动时间(如例会、培训等)、公选课和辅修课的时间等。对于固定不可排课的时间,编排过程中需要执行强制限制原则;对于校历中的假期和集体活动时间,排课时直接顺延。

(五)空间

包括校区及数量、教学楼数量、教学楼分布、教室种类(一般分为多媒体教室、专业教室、机房、阶梯教室、体育场等)、教室数量、教室容量、教学设备,在排课前需要做好空间统计,实地考察,了然于心,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三、课表编排过程中,统筹兼顾

(一)统筹兼顾,保证课表科学性

课表编排是一项系统性、关联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把各要素有机结合。教学资源的调配是面向全校师生,如果只讲人情不讲原则,不遵守排课制度和规律,就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和教学秩序的紊乱[2],不利于高校教学事业长期稳定发展。为了排出适应教学规律的课表,必须要统筹全局,兼顾细节。

从教师的角度,教师主要分为专职、兼职、行政岗兼课三种类型。学校向社会、政府、行业等各领域开放,与政企密切合作,整合吸纳各方资源推动发展,学校教师队伍专兼职构成体现出社会化特征,建立一支优秀的兼职教师后备队伍,发挥兼职教师行业经验、实践经验丰富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在编排课表的过程中,对于不同类型的教师都要有相应的管理规范,比如兼職教师每学期周课时(包括跨学部、跨校区)不能超过16课时,含公选课不能超过22课时。所有任课教师每学期授课总门数最多四门,每周同时授课总门数最多三门。如果一位教师承担多门课程,在同一天、同一班级只能安排一门。每位教师每天的理论课不能超过6课时,理论性强的课程每天原则上只能安排两节,行政岗兼课教师,每周不能超过4课时。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师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和原则,教师的课时和课程总门数等有上限,这样才能保障教师有足够精力投入教学事业,保证教学质量。

从学生的角度,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编排课表时要结合心理学、教育学,适应学生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规律。保证每个班级整学期有课,不出现空档期;如果周六排课,尽量保证周日、周一连休,给学生留出充足的休息时间;重要的核心课程,每周的不同课时之间保持适当间隔,为学生留下预习、复习时间,提高学习效果;周学时平均分配,避免一天课程过多、一天又没课的情况;课程难易搭配,动静结合,专业课、通识课、体育课等交叉编排,避免较难课程过于集中,影响学生的积极性;顺应学习能力变化规律,将专业核心课、难度大的课程优先安排在黄金时段,比如上午;周末休息会使大脑产生“使动调节”,周一学习动机不是最强,周二开始升高,高峰值持续至周三和周四,周五开始下降,因此可以将难度较高、重要性较强的专业课、核心课安排在周二至周四,难度相对较小的课安排在周一和周五[3]。

从优先顺序的角度,先排兼职教师的课程,再排专职教师的课程;先排对上课地点、时间有特殊要求的课程,再排没有特殊要求的课程;先排有特殊要求、需要特殊照顾的教师;先排跨校区、学部、专业的教师,再排只在一个专业上课的教师;先排课时多的教师,再排课时少的教师;先排整学期上课的课程,再排集中上课的课程;先排合班上课的课程,再排单个教学班的课程[4]。

(二)以人为本,科学性和人性化动态平衡

课表的使用者是教师和学生,课表编排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如果只讲原则,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容易陷入“教条主义”的误区。只有在科学性和人性化之间取得动态平衡,才能编排出既顺应教学规律又能调动师生积极性的课表。

高校教师的职业特殊性使其具有工作弹性大、不用坐班、难以量化工作等特点,在教学活动之余,还要承担科研任务和社会工作[5]。每个教师的实际情况不同,课表编排者需要了解教师的具体情况,提高沟通能力,以己度人,在不违反教学规律、保证课表科学性的前提下,合理照顾教师的要求,以期更好地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

对于家庭住址与学校距离较远的教师,可以把课程尽量连排,减少往返学校的频率,节约通勤时间;对于家有老人或小孩的教师,可以尽量少排在1—2节和7—8节,给教师留出时间接送孩子,照顾老人;对于年龄较大的教师,可以排在低楼层,方便教师行动;对于怀孕、哺乳期的教师,可以根据她们的具体情况灵活编排课表,尽量照顾;对于体力较弱的教师,课时尽量分散安排,避免课时过于集中造成教师的身体负担;对于同一门课程,可以把青年教师排在经验丰富教师的后面,便于青年教师听课与学习[6]。

随着高校持续扩张,班级数量也相应增加,造成教室资源相对紧张的局面,如果学生和教师课间频繁更换教学楼和教室,会影响教与学的质量。为了降低课间流动率,需要在编排课表过程中提前规划,保证教师和学生上课教室相对稳定。

四、初稿完成后,保证准确

课表初稿完成后,必须经过细致核查,才能确保课表准确性,避免教学事故,保障教学秩序稳定。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教务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教务工作,虽然目前很难实现完全依靠系统排课,但是提高教务系统利用率,必然会提高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初稿完成后,人机交互,保证系统中课表信息的准确性,核查是否有漏排,学时、周次是否准确,时间、地点是否冲突等,确保初步核查的正确率。

初步核查后,将课表初稿发给教师,收集教师反馈的信息,对于影响教学效果的细节、教师反馈的错误进行微调。微调后,需要再次核查各方面的细节,确保课表准确后,将课表公布给师生。公布课表后,需要严格控制课表调整,保证课表的稳定性和权威性。

五、结束语

课表编排是一项复杂性强的系统工作,课表编排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师生“教”与“学”的心态。课表编排者在课表编排前,需要全面统计信息,做到心中有数;在课表编排过程中,要統筹兼顾,以人为本,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适当照顾,追求科学性和人性化的动态平衡;课表初稿完成后,人机交互,全面、细致核查课表,确保课表的准确性。三个阶段相辅相成,共同决定了排课效率和课表质量。教务工作者需要发挥匠人精神,积极探索并寻求高效模式,努力提升课表编排和教学管理水平,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胡晓晴.高等学校课程编排优化原则与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09(08):105-106.

[2]雷秋鸣.教学资源统筹与服务柔性化及包容性探索[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6(01):56-60.

[3]蒋波.科学编排课程表的师生因素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5(09):16-18.

[4]徐丽明.人性化排课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5(17):37-38.

[5]袁雪.浅谈教务排课对高职院校教学运行的影响[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03):96-98.

[6]冯传蕾.高职院校课程表编排的原则与方法探析——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05):73-74.

猜你喜欢
策略过程
血脑屏障损伤在正常衰老过程中的作用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享受真实,享受过程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