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第周及其教育理念浅析

2019-03-03 14:09汤俊英
教育界·中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教育理念人才培养

汤俊英

【摘要】童第周(1902.5.28—1979.3.30),是我国生物科学的杰出领导者、优秀的教育家,是我国实验胚胎学研究的先行者。他在近五十年的科研生涯中,一直从事发育生物学领域的科研及教学工作,为我国生物科学界培养出了许多优秀人才,其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至今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关键词】童第周;教育理念;人才培养

一、生平概述

童第周,1902年生于浙江鄞县。当时“童”和“周”为鄞县的两大姓氏,当地一直有“周家出大官,童家出学者”[1]的说法。童第周兄弟姐妹八人,其排行第七,其出生时祖父已经年迈,经过祖父和父亲讨论以后决定给他取名童第周,童第周的名字寄予了祖父最大的期盼:“孩子长成人也不容易啊!要叫他既好学,又平安,样样都周全。”[2]

童第周自小跟著父亲在自家私塾念书,当时私塾的教育强调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两手抓,受此影响的童第周从小便充满了好奇心,并且善于观察,动手能力强。有一天,小童第周看到房檐下有一排整齐的小坑洞,思考了半天也没弄清楚小坑的用处。问了父亲以后才知道,原来小坑是雨水滴落形成的,雨滴长年累月地滴落在同一位置上,便在坚硬的石头上滴出了整齐的坑洞。父亲还亲手写了“滴水穿石”几个字送给童第周,以激励他在学习上要有恒心。童第周成长为著名的实验胚胎学家后,仍坚持亲自做实验,在很大程度上是受这段经历的影响。

童第周1918年考进宁波第四师范学校就读,因该校免学费可以减轻家庭的负担,但是在此读了两年后,童第周和家人商量决心转考宁波效实中学。关于报考效实中学的事,童第周曾对人说过,他当时心气高,觉得读书就要去最好的学校,去效实中学才会有一个好的前途[3]。在效实中学的这段学习经历,对童第周的一生产生了重要影响。童第周通过自己的刻苦学习,成绩从入校时的倒数第一变成正数第一,由此认识到自己并不比别人差,别人会的,自己通过努力也可以做到,只要功夫深,铁杵可成针[4]。

1923年,童第周以旁听生的身份在复旦大学哲学系学习,1924年7月正式考进复旦大学哲学系心理学专业就读。在校期间,受郭任远和蔡堡教授等的影响,童第周对科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完成本专业心理学课程学习的同时,也常去听蔡堡老师的课,由此打开了进入胚胎学领域的大门。1930年,童第周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得以到比利时比京大学(今布鲁塞尔大学)进行深造。留学期间,童第周一直进行海鞘和棕蛙卵的科研工作,这些实验为其回国后在发育生物学领域的探索积累了理论基础。回国后的童第周,经人引荐到山东大学任教,继续从事海鞘等方面的实验,并取得了开创性的研究成果。

童第周在近五十年的科研生涯中取得了一系列具有突破性的科研成果,其中对细胞核和细胞质关系的研究最为重要,他因此成为中国第一位将细胞核移植技术运用在鱼类研究项目上的科学家。他一生共发表了七十余篇文章,在科研中,其强调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研究要两手抓,并提出科研只有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才能体现研究的价值。

二、童第周的教育理念

童第周一直从事发育生物学领域的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童第周曾回忆说,在山东大学任教时,相关专业课老师比较少,自己主动承担了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如实验胚胎学、细胞学等课程,讲授这么多课程虽然挺辛苦的,但也因此扩宽了知识面,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童第周曾告诉大女儿童夙明[5],任何工作只要你付出了劳动,尽力而为,总会有收获的,一个人的视野不能太狭窄,目光要看得长远。

在教学上,童第周非常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童第周的这种教学理念类似于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助产术”,是一种古典学院式的,强调使对方自己弄清楚问题所在。

在近五十年的科研生涯中,童第周不管自己职位多高、多忙,一直坚持亲自做实验。童第周一直强调科研和教学要结合起来,他认为自己不搞科研就不能提高教学质量,就不能向学生详细讲解实验过程中碰见的各种问题,由此摸索出了一套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他在讲授实验胚胎学时,讲述内容为实验胚胎学的创建及在当下的发展情况,讲课内容具体生动,对学生有很强的启发性。这是因为童第周为中国实验胚胎学的发展做出了许多具体的工作,可以更好地结合自身的科研工作,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教学。

童第周比较重视年轻学者的基础理论积累。当其学生于健康、严绍颐和张天荫一进实验室,童第周便让他们阅读实验胚胎学方面的英文原版书,并指出要进入这一研究领域必须全面理解这些书的内容,不懂的就问,要学习书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得益于童第周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严绍颐26岁就可以流利地翻译大部头的英文著作了。

童第周还非常重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童第周经常进行野外教学,带领学生到野外捉青蛙、采集蛙卵,让学生观察以后写下自己的观察报告。在实验胚胎学课上,他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要求学生自己制作如玻璃针等实验仪器。学生们用自己制作的实验仪器进行实验,观察所用的蛙卵也是自己采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中来,而且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巧。他的学生王祖农曾回忆,自己采集的蛙卵,除了留一部分进行实验,还会送给童第周老师进行研究之用。

童第周在学业上对学生要求很严。据其学生吴尚懃说,为了培养大家的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童第周要求学生每两周开展一次读书讨论会,老师和学生轮流主持会议,但是平时读书不能占用实验工作时间,强调学生和科研助手需私下自己找时间看书。在生活中,童第周从不摆架子,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他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做别人的老师,总会有自己不知道、不了解的事情[6]。

童第周还非常重视年轻学者的出国交流学习问题。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总是尽可能地争取各种机会,将学生或者科研助手送到国外著名实验室进修学习。这些工作不仅提高了我国的科研水平,而且打开了学术交流的国际新局面,使我国可以及时了解国际上科研发展的新动向。

当前,遍布我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胚胎学方面的科研人才,绝大部分都是来自山东大学的直接或间接培养。在胚胎学领域,大家将童第周1949年以前的学生庄孝僡、李嘉泳、张致一、曲漱惠、吴尚懃称为五大弟子[6]。下面选取童第周五大弟子中的两位进行简单介绍。

庄孝僡(1913—1995),1931年考入山东大学生物系,受到童第周教授的影响,对实验胚胎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35年毕业后留校工作,任生物系助教。童第周是他胚胎学研究方面的启蒙老师,在以后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庄孝僡认为要培养学生的生物思想意识。

李嘉泳(1913—2012),1935年考入山东大学生物系,是童第周的第一代学生之一,也是跟随童第周进行科研工作时间较久的学生,曾协助童第周创办动物系和海洋研究所。李嘉泳一直从事无脊椎动物胚胎学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为我国无脊椎动物胚胎学研究和海洋生物学科发展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1947年山东大学复校后,经过对视力和绘图能力的反复考察,李嘉泳被选为童第周的科研助手。晚年,当李嘉泳谈到童第周教授对自己科研、生活的影响时,曾说自己很怀念童第周老师[7]。李嘉泳曾说,童第周的学生是一条条深入地下的树根,而童第周就是一株“胚胎学大树”,树根绵延不绝,在各地发芽开花,长成一颗颗参天大树,促使我国的胚胎学繁荣发展起来。

三、童第周教育理念的现代启示

童第周常说科研和教学要两手抓,若是忽视基础科学研究,那教学应用就会像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讲授理论就会浮于表面,就不可能深入。在科研工作中,既要考虑当下需要注意的问题,也要思考长远的目标。童第周几十年如一日地埋头搞研究,就算是在抗日战争艰苦时期,也尽量克服种种困难进行科研工作。在科研和教学中,童第周始终坚持独创性,善于抓住新动态、新方向,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他常说,我们在学习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要和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因地制宜,要在别人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新研究,不能总跟在别人身后学,只有创新才能有发展,才能迎头赶上。在课堂上,童第周积极向学生介绍最新的科研成果和研究动向,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及拓宽学生的眼界,为后面科研选题提供思路。

通过童第周的科研及教学工作,我们了解到一个人的视野不能太狭窄,看问题要全面,要注意学习和运用相关理论,学会融会贯通;要善于积累和整理现有的科研成果,详细了解各学科的发展动态,积极进行新研究方向的探索。在科研和教学中,要踏踏实实搞研究,老老实实做学问,不能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研究要实事求是,不能弄虚作假。作为教师,知识面要广,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

今天,我们缅怀我国生物科学领域的一代大师童第周,是为了学习他在科研工作中勇于创新的独创精神,学习他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童第周先生的科研和教育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工作者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童教英.从炼狱中升华——我的父亲童书业[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2]周文斌,林玉樹.探索生命奥秘的人——生物学家童第周[M].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4.

[3]童第周.童第周:追求生命真相[M].煦峰,文菂,编.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2:3.

[4]尤为.少年童第周[J].家庭教育(中小学家长),2003(09):10-11.

[5]童夙明.忆父亲童第周二三事[J].春秋,1999(02):21.

[6]宋广波.无脊椎动物胚胎学专业的进修生培养及乌贼、红螺研究——李嘉泳访谈[J].中国科技史杂志,2011,32(02):179-187.

[7]宋广波.李嘉泳:开创中国无脊椎动物胚胎学[N].光明日报,2012-06-14(013).

猜你喜欢
教育理念人才培养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困境与革新路径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