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探索与研究

2019-03-03 14:09刘刚凌穆振海
教育界·中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数字媒体技术实践教学

刘刚凌 穆振海

【摘要】文章从数字媒体技术的专业性质出发,对实践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找出了数字媒体技术实践教学三个实践环节的不足,针对实践教学的若干问题,提出了建设实践课程群,深化校企合作以及强化学科竞赛制度的改革措施,力求完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数字媒体技术;实践教学

一、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背景

数字媒体作为一个新产业,发展迅猛,现已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里的支柱性产业,被誉为21世纪知识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据行业预测,在相当长时期内,文化产业的网络化以及数字化对数字媒体人才的需求巨大,且不会消减。为满足行业需求,我校于2016年申办数字媒体技术本科专业,2017年开始招生。作为新建本科专业,首先,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思路应符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和总体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其次,数字媒体技术的专业性质与应用型人才的特性十分契合,满足改革实践条件。

二、数字媒体技术实践教学的现状

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配备相称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具有最重要的作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注重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实践能力是技术与艺术的体现,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元素。因此,数字媒体技术的实践教学是否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直接关系到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概念属于一个较新的教育领域,各高校对此实践时间尚短,因此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通过将数字媒体技术实践教学各环节进行分析,发现一些共性的问题。

(一)课程实践存在的不足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所有专业课程都是由理论课和实验课共同组成,实验课是实践教学最基础的主体,即课程实践。而最基础的课程实践依然存在两点不足。

1.课程与课程间的实践内容关联性差,甚至存在内容重叠的现象,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技能培养难以融会贯通。此类问题影响最严重,在专业课程和方向课程之间,由于教学内容相互独立,教学人员彼此缺乏沟通,课程之间也缺乏有效关联,造成学生学完就忘,实践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2.课程实践中的实践成果缺乏目标。数字媒体技术的课程中含有很多考查类的课程,都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具有设计性和创新性的作品。由于作品缺乏明确的方向,且多门课需要多次创作,造成学生疲于应对,缺乏深度思考,创作能力反而受阻,难以产生创新程度高、设计质量高的作品。

(二)专业实践存在的不足

专业实践是指依据人才培养方案,按照既定教学计划实施,由指导老师负责的实践教学环节,由课程设计、专业实训、社会调研、毕业实习等环节所组成。专业实践可以对课程教学进行针对性的补充,其实践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设计性,但通過分析具体的实训过程,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专业实践与专业课缺乏有效衔接,间隔时间较长。专业实践课通常是多门专业课程的综合实践,是对专业课程的综合考查,但因为专业实践与课程时间设置不够合理,导致课程与实训脱节,甚至会有某一门专业课在第一学期,而相关实训在第二学期的现象,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能会忽视某门课程的知识和技能。

2.在专业实践环节,学生需要在指导老师带领下,独立完成一个设计作品或者相关调研报告。然而实践的项目通常是指导老师模拟的题目,这极大依赖指导老师的个人经历,可能使得实践成果缺乏现实意义和商业价值,并且对于项目成果的考评也是指导老师个人的主观看法,与行业实际标准存在一定差距。这是由于实践环节缺乏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程度还不够充分造成的。

(三)课外实践存在的不足

课外实践是相对课内实践而言的,与课内实践相辅相成,通常体现在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等课外活动中。课外实践虽然不是教学计划内的实践环节,但是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和教育者的重视,目前在各个高校已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活动。同样,课外实践环节仍然存在不足。

1.目前高校经费投入主要针对科研领域,对于研究型大学而言是无可厚非的,而应用型大学更应该重视对课外实践经费的投入,增加设备的台套数和实践场地,增加奖励金额等。

2.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课外实践通常体现在提供某种技术服务或者完成某样设计作品,然而这些成果与课内实践的结合不够充分,在学校层面缺乏相应的成果认证制度、学分转化办法和管理方法,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课外实践的兴趣。

三、数字媒体技术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措施

(一)优化课程设置,建设课程群实践体系

针对课程与课程间的实践内容关联性差以及专业实践与专业课缺乏有效衔接的问题,可以从课程教学计划上进行一些安排和调整。可借鉴设置课程群的概念,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进行群式整合。群式整合的目的,是根据数字媒体技术交叉学科属性特征,有效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从培养方案中将近似方向的课程,依据其在范围、层次、实践目的有逻辑联系加以重组和整合,形成新的课程体系。因此,设置课程群必先分析课程之间的关联性,然后根据课程实践对应的能力培养与学生的特性进行综合考虑。按照这一思路,将关联性强的核心课程尽量安排在同一学期或学年内,使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得到有针对性的强化实践训练,再按照避免重叠和完善知识点的原则,有针对性地修订每门课程实验的目标和内容。

(二)深化校企合作,保障专业实践教学质量

首先,学校可邀请企业参与,共同对课程体系、教学实践体系、实践内容、成绩评定等教学活动进行商讨和修订,有针对性地对企业需求进行深层次分析,多维度修订教学计划。学校可邀请企业人员和企业项目进入实践课堂,创造学生与企业人员在实践过程中近距离接触的机会,让企业了解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从而更好地挑选优秀的人才,也让学生了解企业和行业的发展前景和真实情况,能更客观地规划职业生涯,同时还让学生的实践成果有了商业价值和现实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其次,校企合作还能促进专业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在专业实训中心的建设中,应尽可能地征求企业专家的意见,力求保障实训设备和实训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促使实训环节的实践效果与行业的技术发展同步。此外,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可充分发挥企业的硬件优势和技术人员的实践经验优势,不仅使学生能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能使学生体验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熟悉操作流程、企业文化,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快速适应工作岗位。

再次,校企合作是建设培育实践教学队伍的有效途径。依托校企合作平台,让高校教师“走出去”,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者进行科研合作,掌握新技术的发展动态和企业中的应用情况,逐步积累工程经验,使教师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开拓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善教学精业务的“双师型”教师,并将知识带入实践课堂,培养更优秀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三)强化学科竞赛实践,健全激励保障制度

当下,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科竞赛,并把学科竞赛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目前,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相关的全国性学科竞赛有全国大学生移动应用创新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等,极大地丰富了课外实践项目。

健全奖励保障机制是科学竞赛持续开展的动力。首先,应将学科竞赛列入常规工作中,成立相應的指导委员会,统筹竞赛工作,例如负责申报比赛,协调经费和培训场地,安排指导老师,制订培训方式和奖励制度等。其次,将学科竞赛列入教学计划中,以赛代练。学科竞赛可以与课程实践或专业实践结合,以课后作业的方式,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这种结合既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又让实践作品有了实际价值,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再次,应将学科竞赛列入各项考评中,学生参赛获奖可以兑换相应学分,免修部分课程,还可以作为奖学金的主要考评依据等。

四、结束语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国家引导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发展改革的主要方向。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作为我校新建本科专业,具有教学改革的先天优势,应及早健全实践教学体系,丰富实践教学环节。本文对数字媒体技术的专业性质和实践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从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思路出发,对数字媒体技术实践教学的课程实践、专业实践和课外实践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三项改良措施,力求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希望对相关专业学科改革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钱默.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竞赛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以重庆邮电大学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2):128-130.

[2]秦红.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2):91-94.

[3]张洪.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10):119-125.

猜你喜欢
创新人才培养数字媒体技术实践教学
供给侧改革下营销创新人才培养思考与实践
创新性科研人才的培养模式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参赛经验与总结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