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策略

2019-03-03 14:09任勇亚杜丽坚
教育界·中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医学生互联网+

任勇亚 杜丽坚

【摘要】目前,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进而对医学生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入手,在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几条“互联网+”背景下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水平的有效策略,希望能为提高我国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水平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策略

现阶段,我国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无法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需求。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研究和探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多数医学生将来会进入医疗工作岗位,从事医疗相关工作,对他们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可使其成长为“医德与医术并举”的合格医生,在今后开展医疗工作时,能够更好地进行医患沟通,提供优良的医疗服务,使医患关系更为融洽,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构建[1]。

二是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开展医学教育不但要重视专业知识教学,而且应重视人文素质教育,这样培养出来的医学生才能成为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当前多元文化发展时期,积极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关怀思维,能够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坚守自我价值,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真正成为高层次、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三是可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如果医学生缺乏人文素質,在将来的医疗服务工作中就会缺乏医患协调和沟通能力,不能很好地处理医患关系,甚至频繁地爆发医疗冲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2]。因此,医学院校应高度重视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使之能够更好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二、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一)思想观念落后

受传统生物医学教学模式的影响,医学院校更注重培养学生在疾病治疗方面相关的专业素质,教学方法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主要是对医学专业知识的讲解,而对于人文素质教育不太重视,也很少组织学生进行人文社会实践。同时,一些学生自身也不重视对人文知识的学习,认为只要学好专业知识即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更加需要“医术与医德兼备”的医生为他们提供医疗服务,这就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3]。

(二)教育方式不合理

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在开展人文教育方面通常以课堂教学为主,重点教授理论知识,学生往往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缺乏相应的人文实践,不利于培养医学生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医学生的课程安排中,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学时约占总学时的8%,其中大部分内容是基础人文课,很少涉及应用性人文课,且少有针对医学专业的内容,在设置课程方面缺乏全程性、系统性,而随意性较强。另外,以课堂教学为主的人文素质教育模式,导致学生人文社会实践不足,实践与理论无法进行有机结合,进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4]。积累人文知识,并不仅仅是人文理论常识的简单叠加,而是需要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多参与社会实践,使学生通过自身经历,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融入社会实践中去,从而更好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

(三)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重点教授给学生理论知识,不重视培养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学生缺乏人文社会实践的机会,大大降低了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大部分医学专业教师是学医出身,然后到学校任教,虽然这些教师的专业知识丰富,但人文知识积累相对不足。而开展人文教学的教师又普遍欠缺医学知识,无法将医学知识与人文知识很好地融合起来进行教学。由此可以看出,医学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因此,需要不断优化师资配置,逐步提升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水平。

三、“互联网+”背景下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策略

(一)构建全员育人体系

构建全员育人体系,主要是指利用多种教育手段,全面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运用多种有效方式和方法,不断增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的过程中,临床带教老师、导师、理论授课老师、辅导员、住院医师、医院护士等都会对他们产生影响。所以,医学院校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提升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

首先,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要强化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引导临床教师开展对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和探讨工作,使临床理论授课、临床带教与人文素质教育密切结合,并把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情况列入对教师工作能力的考核范畴[5]。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和有效衔接,使各专业教师更好地发挥专业作用,积极建立人文素质教育的全员育人格局。

其次,不断提升临床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使他们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可全面准确认识社会现实问题,帮助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文素养。在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具有巨大的示范带动作用,所以必须注重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在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全面贯穿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二)拓展人文素质教育内容

对医学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需要采取分类别、分年级、分科室的方式,在科学开展人文素质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利用多种方式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实践活动,以提升人文素质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在设置课程方面应做到两点:一是建立以学生为中心,包含人文知识、意识形态与价值观、艺术欣赏、法律常识、沟通能力等内容在内的立体化、综合化的课程教学体系,使临床专业课程与各模块课程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共同服务于医学教育。二是利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把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对医学生开展人文素质课堂教育的同时,还应强化对他们的人文素质实践教育,做到知行合一,分层指导。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应以学生活动为载体进行各种专题教育,可根据医学生年级不同,分别开展不同的实践活动。例如:对于大一新生,可利用医生体验计划、早期接触临床、医学志愿服务等多种活动方式,使他们尽早地适应医院环境,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针对临床实习阶段的医学生,可组织他们重温医学生誓言,举行白大衣授予仪式等,增强他们的仪式感和责任感,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

(三)优化人文素质教育方式

新形势下,可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平台的应用和建设水平,构建以学生合作、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利用先进技术手段营造情景化、多元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在医学生实习、见习阶段,积极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应对和解决临床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发挥互联网优势,建立医学生人文教育平台,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打破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的空间、时间限制。另外,还可以利用微课、慕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方式,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供智能化和高效率的教育技术。比如:利用教育数据挖掘技术,对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精准预测,以更好地开展人文素质教育。通过分析医学生的学习特点,给他们提供不同阶段的个性化学习资源。通过变革教育方式,达到实践与理论有机结合、示范与讲授有机结合、線下与线上学习有机结合的良好效果,给医学生提供具有选择性、多元化的人文素质教育模式,不断提升人文素质教育效果。

(四)完善人文素质教育保障

一是领导要高度重视。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采取多种措施和途径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实现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比如,在课时安排、课程设置、教师队伍配备和硬件设施投入等方面都要适当加强。

二是重视硬件配备。加强图书馆建设,不断优化馆藏资源,扩建图书馆,广泛收集有关人文素质教育的书籍;设立读书室,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另外,改进教学设备,增添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提高人文素质教育水平。

三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选拔高素质、高学历教师成立专职的人文素质教育教师队伍,定期对教师队伍进行绩效考核与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背景下,可通过构建全员育人体系、拓展人文素质教育内容、优化人文素质教育方式以及完善人文素质教育保障等有效措施,不断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水平,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周亮,文平,郭佳,等.国内临床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文献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5(03):358-361.

[2]丁勇.“互联网+”背景下医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7(06):684-688.

[3]张翠萍,程乐森.医学院校加强医学人文通识教育的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02):259-261.

[4]靳瑞霞,王彦杰.“互联网+教育”视域下人文医学教育模式构建研究——基于《人文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纲要》[J].中国成人教育,2017(12):75-77.

[5]李玉荣.医学人文教育背景下的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探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1):139-141.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教育医学生互联网+
人文素质教育视角下医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研究
人文素质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