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个性化语文课堂的构建

2019-03-05 17:18
语文天地 2019年14期
关键词:导语对联语文

不知不觉间,我们的语文课堂开始越来越重视学生内心的体验和复杂的心理,注意其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人性深层次的内容。我们的语文教师,也越来越重视自由地展现自己、丰富自己、创造自己。

教学中不会挖掘、发展、张扬自己的个性,最终“泯然众人矣”,丧失个性魅力,只会照本宣科,是语文教师最大的悲哀。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寻找、发现自己的优势,并善于将这些闪光点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契合起来,教出有别于他人、彰显自己个性的东西。笔者回顾个人发展的历程,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一、善于留白

精彩的语文课堂,学生需要在平等、宽松、开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才能充分挖掘出自己的潜力。这就要求教师把课堂让给学生,给学生以足够的机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探讨。教师精彩的讲解与分析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它除了赢得学生对教师的一片叫好声与佩服倾慕之外,并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能力。

有人说,语文老师是最能讲的老师。我认为这不是对我们的表扬,而是最尖锐的批评。我们的课堂还是要善于留白,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哪怕学生最初的表现是如何浅陋和幼稚,在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中,孩子们一定会有令我们欣慰的进步。为此,我在教学中尝试着大胆地放手,在教《人琴俱亡》时,课堂上就出现了这样的小高潮。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师:大家对本文中所描写的细节有哪些疑问呢?请提出来我们共同研讨。

生1:子猷听见自己的弟弟死了,他居然“不悲”“不哭”,怎么还说他们兄弟情深呢?这似乎有悖常理啊。

一石击起千层浪,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热闹起来,所有学生都情绪高涨,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一阵讨论声。

生2:因为子猷自己也病重了,他想去见自己的弟弟最后一面,怕悲伤过度自己撑不住,所以他强忍悲痛。

生3:我同意前面一位同学的意见,简单讲他就是为了保存体力。

学生中有人在点头。

生4:我觉得神情的“不悲”和“不哭”都是表面的,“男儿有泪不轻弹”嘛!其实他内心还是很痛苦的。

生5:文章开头不是说子猷也病重吗?他可能想这只是短暂的离别,不久后他也会随弟弟而去的。

生6:我认为对弟弟的死他早就有了思想准备。

生7:既然这样,后来为什么又“恸绝良久”?这不就前后矛盾了?

生8:那是因为他见到弟弟遗容后,实在无法控制了。

生9:“弦既不调”,他弹琴悼念弟弟的方式未能实现,就悲从中来。

生10:应该是见到弟弟的琴,想起弟弟以前弹琴的样子,触景伤情。

……

这样精彩的课堂哪里还用得上教师去口若悬河地讲解、分析呢?

二、大胆重构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斯涅克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就是说,生活的范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范围就有多大。

有一年带学生去沙家浜参加社会实践时,发现有户人家门上的春联上下联贴反了,刚好准备和学生一起研究对联,我就把这幅画面拍下来了。在课上和学生分析完对联的特点之后,我出示了那张照片,学生很快明白对联的上联最后一个字应该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是平声。这一个知识点从此在这些孩子心中扎了根,它们不再是枯燥的概念了。到了中考前复习对联时,他们依然能快速而准确地说出该特点。

在和学生一起学习专题“广告多棱镜”时,设计了这样一个作业:请以“宣传唯亭蟹文化节”为主题,拟两条广告语,要求主题鲜明,语言简明得体,每条广告语在10-20个字之间。对这些身边的事物,学生们有话可说,有兴趣说,这样就有机会深入地探讨下去。有学生写出了“弘扬唯亭蟹文化,促进经济大发展”“品唯亭大闸蟹,传古吴美名声”这样精彩的广告语。对这些身边的事物,学生们有话可说,有兴趣说,这样就有机会深入地探讨下去。

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学习的内容就有多广阔。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有重构教材、完善教材的意识,至少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爱上语文。

三、把握细节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评判标准。但不外乎重点要突出,难点要突破;导语要精彩,板书要精密;过程要完整,要点要全面;教法要多样,手段要高明;知识点不能放过,最好用多媒体;对学生的点评要准确到位,语言要标准、简洁、丰富、生动、有摄人心魄的力量……

其实标准是死的,人是活的。成功的教师,一定有他区别于别人的地方,或者优于别人之处。他们可能创意多,等这些创意到了纯熟阶段,也就形成了课堂教学的艺术,它可以为教学活动带来许多新鲜与活力。

个人觉得自己的朗诵功底不错,而且很富有感染力,很容易通过朗读示范将学生迅速带入课文中去,我就比较重视课堂朗读这个环节。一次市教研员傅嘉德老师来听我的课,我教授的是《秋天的怀念》。考虑到文章蕴含的情感特别深沉,学生一上来读课文很难把握到位,我就采用示范读的方法,读完之后,班级里有较长一段时间的沉默,有些孩子甚至眼圈都红了。在后面的分析环节,学生能很快把握住关键词句和作者复杂的感情。

课堂朗读,如果每次的方式都一样,同样的内容学生读到第三遍就反感透了,我除了每次朗读提出不同要求外,形式也常常变化:比如集体朗读、小组朗读、分性别朗读、分角色朗读,或者吟读、默读、高读、听读,等等。

再如导入环节,每节课都用同一个模式,必然使课堂气氛一开始就陷入沉闷,我就想:如果能变换导语设计的方法,效果会不会更好呢?每一节课是否会多一些精彩呢?我曾尝试过用诗词名言朗诵、即兴激趣演讲、闲聊对话、开渠诱导、问题悬念、轶闻故事、对联、谜语、图画、音像等方式导入,内容常常涉及到人文、地理、科学、社会生活等各领域。有些学生课后告诉我,每篇课文的导语都可以让他们学到书本外的知识,他们特别喜欢上新课,因为我的导语吸引着他们。

教师的个性品质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还影响着他们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品质的形成、人格的完善,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

愿我们的个性化教学影响我们的孩子及未来发展,甚至影响今后的语文教育!

猜你喜欢
导语对联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导语
阳光
本期专栏导语
导语
对联知识小问答
自对在对联中的作用
我怎样教写对联
『对联』一词的出处有了新发现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