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问题中心”思想,建构语文张力课堂

2019-03-05 18:08
语文天地 2019年2期
关键词:孔乙己张力尝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果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从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开始,高效的问题能促使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发展语文能力。学者叶圣陶曾经提出“问题中心”思想,认为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究,尝试自主突破教学难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积极借鉴问题中心思想,尝试用更具有长度、宽度和高度的问题构筑有张力的语文课堂,促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一、循序渐进,延伸长度

要构筑有张力的语文课堂,首先要让课堂的长度得到拓展。我在设置问题时总是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本学情,将问题的起点设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然后用具有梯度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进行发展。这样的问题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能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得到发展。

在指导学生学习《春》时,我用一组层层递进的问题促使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我鼓励学生围绕课文展开阅读,尝试找到文章中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并尝试说说这些句子好在哪里。这个问题难度不大,学生如果对修辞手法有一定的了解就能发现,作者十分擅长在作品中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让文章变得更形象生动。在此基础上,我又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刻的思考:“作者当时处于怎样的状态呢?他怀着怎样的心情创作这篇对于春天的联想?”这个问题促使学生利用知人论世的方式进行思考,尝试探究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在此基础上,我又指导学生尝试阅读朱自清的其他散文作品,并思考能否从中整理出朱自清作品的整体特征。

在提问中如果能设定层层递进的问题,则能让课堂的长度得到拓展,进而构筑有张力的语文课堂。学生首先可以尝试难度较低的问题,而后则可以尝试挑战自我,解答难度更大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自然就能得到提高。

二、拓展领域,打开宽度

要构筑有张力的语文课堂,教师还要注意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宽度。我在教学中尝试将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结合起来,拓展学生的探究领域,组织学生参与到各种和语文有关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在不同领域文化的交流互动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课堂的宽度也能得到拓展。

在学习《晏子使楚》时,我指导学生尝试将语文学科和历史学科结合起来,然后展开拓展探究。我提出:“在不少文学作品中都有历史人物,然而,文学作品中的历史人物和史书中的历史人物有一定的差异点。大家尝试展开拓展阅读,尝试说说史书作品和小说类的文学作品在阐述人物的过程中有什么不同之处,在阐述历史事实上是否有什么不同呢?”这促使学生进行拓展思考,尝试打开思维。如有学生提出:“历史小说中在描写人物的过程中往往会加入更多的想象成分,但是历史类的作品中描写人物就更为严谨,写得更真实。”此外,我还组织学生参与到创作中,尝试阅读史书,找到史书中最喜欢的片段,然后尝试进行改编,创作以之为主题的小说作品。这样的活动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能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发展。

在尝试拓展学生学习领域的过程中,我除了积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外,还积极鼓励学生联系其他的学科,如将英语、数学、物理、音乐、美术等其他学科的知识和语文结合起来,展开主题探究活动,这样能起到拓展学生学习领域的效果。

三、深化思维,提升高度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促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深化,我在教学中着重提出有一定高度的问题,用有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深入思考。鼓励学生针对同一个问题展开发散性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提出更有独创性的见解,这样就能让学生进入到更高的境界中,起到提升课堂空间高度的效果。

在学习《孔乙己》时,我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促使学生有深度地思考问题。如可以提出问题:“《孔乙己》是一个十分悲伤的故事,但是在文章中作者却多次提到了‘笑’,这里的哄笑是否有什么特殊的意味呢?”这个问题有一定的启发性,学生可以在这个问题的启发下思考作者的写作手法,探究文章的主旨。如有学生提出:“作者用的是烘托的手法,用人们的欢乐来衬托出孔乙己的悲惨。”也有的学生认为:“我认为这里的笑并不是欢乐的笑,而是一种麻木的笑。作者所写的虽然是欢乐的场景,但是要展现的却是人生和社会的悲剧。”此时我引导学生继续深入思考,提出:“如果说孔乙己是被封建制度迫害的人,而其他的民众则是麻木不仁的代表,那么作者想要通过这样的人物形象揭露什么呢?”学生提出:“作者用这篇文章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希望能唤醒世人。”

现代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做到这一点,在设计教学策略时要立足于学生的学。在教学中借鉴叶圣陶的“问题中心”思想,设计出更高效的问题,积极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这样就能有效地构筑更具有张力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充满生机的课堂中自读自悟。

猜你喜欢
孔乙己张力尝试
巧测水膜张力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启蒙理性中生命的内在张力及其超越
翻转,让记叙文更有张力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论张力
尝试
孔乙己(下)
孔乙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