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货之味,年货之新

2019-03-05 21:18麦岚
齐鲁周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年货

麦岚

从土特产到洋品牌,从“舌尖”到“高精尖”,从有形到无形……新年货背后,是经济发展、科技进化的作用力,是文化意涵与成年人的乡愁,也是一个时代的气象映射。

大变迁

过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件大事,置办年货又是重中之重。

“過了腊八就是年”,腊八之后每家每户开始陆续置办年货。到了腊月二十七,歌谣里唱着赶大集,人们开始集中买很多东西,吃的、用的、穿的、戴的、耍的、供的、干的、鲜的、生的、熟的,统名之曰“年货”。

年货说到底分两类,一种是过年用的东西,包括年画、挂历、对联、福字、灯笼、祭祀活动需要的纸和香、新衣服等等。百响、麻雷子、双响之类的烟花爆竹则介乎玩耍和迷信之间;另一种是各类主食和副食。过年避讳动刀,忌蒸、炒、炸、烙,大部分过年的饭菜要在年前准备好。

在1990年代之前,中国人的年货完全可以用匮乏来形容。

1978年,洛河故县水库专门派人在春节前,到洛阳等四五个城市采购。分配结果是,每个职工精粉(面粉)5斤、大米3斤、花生米10斤、大肉6斤、鸡蛋3斤、核桃5斤、苹果20斤、烟1条、酒1瓶、白糖0.5斤、水果糖0.5斤。在当时,这样的供应也只是“有实力”的单位才能做到。

彼时,人们对“年”的诉求简单得多,穿上新衣服、抢到紧俏的商品、吃上肉馅饺子,都可以成为过年的乐事。在母亲的记忆里,凭票过年最开心的是排队买回家一个大猪头,大约有10斤左右,够一家人吃好几天。此外还要买一两斤小碎肉,即使是碎肉,也得去合作社排半天队才能买到。

除了肉,香肠、猪大油、酥锅等也是必备品。大人们喜欢把大油先切成块,放在锅里炼成油,再在剩下的油渣里放点盐或糖做成一道菜。有时候,油渣还会用来烙饼,吃起来油香四溢。及至现在用秃黄油拌饭,母亲还在科普大油增香的知识点。

与乡村赶大集办年货不同,城市里有超市和年货大街。多年前,济南北园大街开过一家“新国道”超市,体量之大前所未有,年货食品一站购齐。

年货有农村与城市的区别,农村中的年货,都是自己置办。城市中的年货带有着计划时代的“单位”气息,以“发”为主。我父亲在一座大型国企工作,福利颇丰,特别是九十年代鼎盛时,夏天有雪糕汽水清凉油,过年自然少不了年货:米面粮油都是统一采购或生产的,鲜货也有。有冻带鱼名为“大刀立”,比普通带鱼都要宽厚,背上一块大骨头;还有一种罗非鱼,不好吃,背鳍却非常坚硬,据说要养在热水里。单位发的年货还有八卦之功用。每年春节聚会,各人都要盘点年货清单,比对单位效益,持续之久前所未有:截至发稿时,我的父母还在争论当年谁发的年货多,遑论其他场合与社会关系……

走亲戚不能空手去,要提着一大的点心:粉色的大虾酥、花状的枣泥糕,以及一盘盘桃酥、鸭尾酥、马蹄酥,营业员一边用纸包好,一边问“送人吗”,“不是”就扯段纸绳捆起来,“是”就在顶上搁一张喜庆的红方纸再捆起来。

后来,保健品代替了桃酥,太阳神、青春宝、花旗西洋参最受欢迎。如今它们已不闻踪迹,太阳神被质疑过“糖+水”,当年吃了青春宝的人也没能真的逆生长。但人们的年货选择从“管饱”向“过好”转变。

除了置办吃穿,电子产品也逐渐成为年货主角,手机、相机、笔记本电脑……“3C”产品开始新春热销。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概念的火爆,智能产品在年货清单中的排名也越来越靠前。尤其是智能设备备受青睐,各类智能家电成交人数都有所增长,其中烹饪机器人、智能洗碗机、蒸汽拖把、擦窗机器人等涨粉最多,毕竟它们破解了今天谁来做饭、洗碗、拖地以及擦窗的世纪难题。

新气象

1978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343元。到200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280元。整体来看,到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

除了经济的发展,技术也是不可忽视的颠覆性力量。2000年,全国一下“冒出”700家左右的电子商务网站,从此,中国大众消费开始步入“电商时代”。到2013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

在电商时代的大数据里,每一个人的年货习惯都不会被忽略。

传统年货依然占据主流,其背后寄托着60、70、80后的记忆与乡愁。在他们那追求温饱的童年时代,传统年货寄托着最美的记忆。数据显示,半个月来,天猫总共售出400万件春联贴、4500万个压岁包,还有超过2万串电子鞭炮。

更年轻的一代则喜欢新年货。他们几乎不逛超市,而是守着零点网购年货。今年聚划算年货节,开场一分钟就卖出了75万件坚果大礼包、18万片面膜、15万个猪年定制红包,爆发力惊人。在他们主导的餐桌上,距离越远、越是少见、越是陌生的食物越受青睐。

年货内容和渠道的巨大变化,催生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云囤货”的城市白领,通过智能终端一键搞定,朝发夕至已经成为现实,往往是人还在回家路上,年货就已经到家。

看中新年俗和新年货的商机,全国各地供给侧都来蹭热度。1月10日到17日,淘宝直播年货节推出《年味中国·县长来了》,全国50多位县长亲自带货,从浙江庆元的香菇博物馆,到广东的年味晚宴、重庆的山城文化,再到西北省份、内蒙古的草原风貌,总计观看量达到900多万,共卖出40万斤永兴冰糖橙、11万斤元阳红米和2.4万瓶宣威香辣火腿酱……

除了传统年味,中国吃货们的口味越来越国际化。聚划算数据显示,活动期间,吃货们一口气扫光了198万片澳洲牛排、21万斤智利车厘子、18万斤厄瓜多尔海鲜以及35万斤越南薯,可谓五湖四海皆可吃,海外特产更落胃。

在盒马鲜生,乒乓球大小、1年只卖7天的塔斯马尼亚车厘子,在APP预售频道上线不到1小时就被抢售一空;单只重达1斤左右的澳洲鲍鱼和单只重达8斤、长如手臂的波士顿龙虾,在年前成了市民青睐的海鲜;整只年猪也在盒马APP上成了热门商品,土猪一头6888元,重达160斤,1888元能买到一只小巴巴马香猪……距离除夕不到半月,年货消费进入小高潮。

京东大数据显示,今年在年货的挑选上,进口商品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64%。从品类上看,以吃为主,以用当先,购买洋年货销量最高的品类依旧是食品饮料,与母婴、个人护理、生鲜、酒类共同组成了洋年货销量的Top5。

土洋新旧,年货也跑不脱当下消费大趋势。苏宁易购总裁侯恩龙在2019年年货节发布会上将这种趋势总结为:颜值经济、直男经济、养生经济、宠物经济。

年轻的小伙子不仅要买平衡车、无人机和全画幅微单,还要像女士一样保养颜值;人要过年,宠物也要过年,表面光鲜实际上连只喵都没有的人注定要走在鄙视链底端,而猫狗双全才算走上人生巅峰;至于养生壶和枸杞子,增长242%的销量(苏宁易购数据)表明了它们的坚定地位。

与有形的年货相比,文娱、旅游等无形年货也逐渐走俏,成为个性化“年货清单”里的一部分。当食物礼品变成了一张机票,旅游逐渐成为过年新气象。

值得注意的是,年货升级也不乏房价上涨形成的财富效应助推。如果你的房子一年增值100万,是不是应该吃个智利帝王蟹压压惊,顺便去三亚旅游一圈呢?

猜你喜欢
年货
按需挑年货
小鬼当家办年货
电脑报自营店年货节
去无人超市办年货
年货
花样年货
合作社卖年货 各有奇招
送年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