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吻合方式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疗效比较

2019-03-06 14:50刘金生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期

刘金生

【摘要】目的:比较选择不同吻合方式的腹腔镜辅助方案在右半结肠切除术当中应用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6月到2018年9月收治的102例结肠癌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平均为51例,对于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结肠侧侧吻合术,对照组则选择采用结肠端侧吻合术,评价并比较两组手术的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手术治疗的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等角度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以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84%(4/51),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9.41%(15/5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治疗结肠癌的过程当中,为患者选择采用侧侧吻合术为主的右半结肠切除术进行治疗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不同吻合方式;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R969.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2-006-02

现如今结肠癌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病症,对于结肠癌进行治疗采用手术进行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腹腔镜结肠癌手术方案进行结肠癌的治疗已经有了很多年的历史,并且手术治疗方案也越来越加成熟,能够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提供良好的预后。在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切除术存在一定的操作难度,主要是因为患者解剖结构比较复杂[1]。操作过程中不仅需要帮助患者将右半结肠切除,还需要对于右半结肠引流区域的淋巴结进行清理。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不断的延伸和发展,采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对患者结回肠的端侧吻合和侧侧吻合是比较常用的吻合术。本文针对于此分析这两种吻合方式应用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当中的效果,并将主要研究情况进行如下的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我院在2017年6月到2018年9月收治的102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按照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平均为51例。本文观察组患者当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最大年齡70岁,最小年龄24岁,平均年龄(45.8±10.4)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最大年龄为67岁,最小年龄23岁,平均年龄(46.7±10.4)岁。本文两组患者术前均被诊断为结肠癌,患者肿瘤进行TNM分期,均为Ⅱ期和Ⅲ期患者。本文排除存在有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患者,排除结肠处,存在多处原发癌患者,排除无法耐受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排除手术当中发现腹腔存在广泛种植转移或者肿瘤腹水的患者。所有患者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并且符合伦理委员会的标准。采用统计学软件检验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两组患者之间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手术之前常规对患者进行肠道准备,为患者进行各项检查,严格的为患者遵循结肠癌治疗指南和相关规范进行处理。对患者全身麻醉以后,为患者选择仰卧位,使双下肢分开,为患者建立气腹,气腹压力维持在12~14mmHg。为患者选择无孔法进行手术,手术过程当中,对患者的腹腔镜探查,了解患者盆腔脏器是否存在转移结节,并且调查腹水状况,对患者相应的肠段进行检查,寻找原发病灶的位置,并明确患者肿瘤的位置和大小,对于周围的脏器组织的关系和肠系膜淋巴结状况进行分析,对于肿瘤对应的成型模进行标记,标记病灶的位置,并且确定相关的接触范围。在对病灶进行定位的过程中,可以对患者进行术中纤维镜检查,术前通过肠镜应用纳米碳进行标记,对于肿瘤进行精准的定位。采用超声刀沿着患者的结肠血管而进行投影,打开系膜解剖回结肠动脉、静脉向上寻找,解剖肠系膜静脉,以便于对周围淋巴结的脂肪组织进行清扫,在右侧切断回结肠、右结肠和患者的结肠中动脉右分支,继续沿着患者的肠系膜上静脉外科干右缘自下向上,对于患者的右结肠系膜后叶切开[2]。同时沿着Gerota筋膜、胰头十二指肠前筋膜对于结肠系膜前后叶进行完整的切除,对于系膜内淋巴脂肪组织进行清扫,打开胃结肠韧带,切除右侧大网膜,打开升结肠右侧侧腹膜,对于患者的肝结肠韧带切断,并且对于右膈结肠韧带切断,游离患者的升结肠和患者的结肠肝区。在患者的上腹部正中进行小切口,体外切除右半结肠,包括肿瘤、结肠系膜和足够的肠段,需对切口进行保护。本文的对照组患者进行回结肠肠端侧吻合,观察组进行回结肠肠侧侧吻合,切割闭合器,关闭残端。这两组患者的吻合口均进行加固缝合,关闭系膜,并为患者放置引流管。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研究对象的相关手术情况进行观察,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评价并比较本文两组研究对象的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两组研究对象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值检验计量资料,两组数据的差异性采用P<0.05表示差异明显,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注:本文采用统计学软件为IBM SPSS25.0。

2结果

对两组患者手术治疗的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等角度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以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84%(4/51),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9.41%(15/5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情况请参见表1所示。

3讨论

在腹腔镜下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术中的应激反应相对较小,患者术后出血少,而且不会有较长的住院时间,能够促进患者更快的恢复,所以临床优点众多,值得推广使用,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案。腹腔镜对于患者进行探查,能够体现出腹腔镜的优势所在,但是对于右半结肠进行切除的过程中,推广的难度不如左半结肠切除术那样广泛,这主要是因为患者自身解剖结构的因素,再加之患者手术要求较高而导致[3]。

为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术中所涉及到的组织和器官众多,血管也比较多,所以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使患者出现大出血。特别是单切口中间入路,在治疗过程当中容易使施术者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腹腔镜治疗的主要优势体现在能够对血管根部进行游离,而且可保证被脏层筋膜所包裹的结肠系膜的完整性,更不可充分暴露营养血管并进行结扎,治疗过程当中,可以全面的是结肠系膜得以切除,操作相对较为简单。传统开腹手术的治疗优势是解剖平面容易掌握。在治疗的过程中采用以尾侧为入路的治疗方案,如果在治疗过程中遭遇的困难,可以立即转向以中间为入路的混合入路,并且进入Toldt间隙,可逐渐的向外侧转移,并且朝着头侧拓展,一直到十二指肠指肠的水平段,然后转换为中间入路。在游离的间隙当中,手术的事也不存在遮挡,在患者的脏腹膜、壁腹膜之间能够实现锐性游离,游离的速度相对较快,而且相应的钝性成分较少,符合肿瘤治疗的原则。

此外,如果肿瘤侵犯患者的十二指肠,这种治疗方案能够有效的对于相关状况加以探查,在不接触肿瘤的前提之下,也能够对患者进行病情的确诊,可有效的對于回结肠血管进行处理,手术时间相对更短。给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我们坚持肠系膜上静脉的血管解剖,并且对于淋巴结进行清扫。全结肠系膜切除是新的理论,所以在手术过程当中,必须对于胃网膜右静脉熟悉,了解患者的相关解剖结构,手术过程当中务必要仔细操作,避免出现意外出血。所以需要在各种治疗原则不变的前提之下,采用小肠系膜根部入路的手术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更加体现出腹腔镜手术的优势,还能够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而分析吻合方式,通过结果可以得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照组而言更好,因为端侧吻合一般常规应用国产管状吻合器,受到型号的限制,吻合口的宽度是保持固定的,吻合组织量受到肠管管壁的影响,容易导致吻合口张力过高,手术当中也不容易发现活动性的出血,所以存在有一定的局限。吻合口一旦出血,会存在,有后期吻合口瘘等多种不良状况,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吻合口狭窄。对于吻合口狭窄,现如今没有规范的诊断标准,在对于肠梗阻病例进行复查的时候,发现吻合口近端肠管扩张明显,均经过保守治疗,得到了病情的转归,但从总体治疗结果而言,还是说明侧侧吻合更加适合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切除术的应用。

综上所述,临床治疗结肠癌的过程当中,为患者选择采用侧侧吻合术为主的右半结肠切除术进行治疗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方琨,陈修涛,谢慧臣.不同吻合方式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疗效比较[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8(10):782-785.

[2]王志强,李俊卿,王振斌,薛洪范,石学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吻合方式与胰瘘和胆瘘发生率的相关性研究[J].肿瘤防治杂志,2001(03):314-315.

[3]陈绍礼.溃疡病胃大部切除吻合方式选择及评价[J].医学综述,2003(02):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