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促成舆论事件反转的作用机制

2019-03-06 12:42田宇傅琳雅
记者摇篮 2019年1期
关键词:自媒体舆情

田宇 傅琳雅

【摘 要】近年来自媒体发展迅猛,自媒体环境下的舆论事件反转现象频发,公众面对舆论事件时,往往容易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而忽视舆论事件本身的真相,随后又因事件真相的曝光而发生舆论大反转,并随之引发了大规模的次生舆情讨论。在重大的舆论事件发生后,自媒体对探究、揭露事件真相并造成舆论事件反转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在事件中扮演著引导公众舆论的角色。本文主要探究自媒体对舆论事件反转的影响,从自媒体舆情研究的角度出发,针对自媒体的自身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其对舆论事件反转的影响机制,为自媒体更好地揭露舆论事件真相、引导次生舆情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自媒体   舆论事件反转   舆情

一、舆论事件反转现象频发的原因

舆论事件发生反转是多种原因共同造成的结果,具体包括:

1.环境原因。首先,自媒体时代的信息特性导致碎片化传播,增大信息失真出错的可能性。公民记者大量增加、新闻呈井喷式不断涌出,是当今自媒体环境下的一个主要特点,发布门槛的降低、操作的方便度不断提高,这给大量缺乏媒介素养的公民提供了广泛的言论平台,使得信息更加碎片化和主观化。舆论事件的信息公布并不是完整的,碎片化的新闻信息导致公众对于事件真相仅有一个片面的认识和理解,很容易发生舆论事件反转现象,舆论朝向倒戈不停。其次,自媒体环境下的信息监管不够严谨和有力。在自媒体蓬勃发展的情况下,自媒体领域的“把关人”角色长久缺失,“把关人”的缺失,使信息的发布更加快捷且不受过多的约束,这就导致大量不加审核的信息充斥于网络,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真实性可疑的信息或谣言。自媒体环境下,“把关人”机制和信息监管机制是亟待完善的。

2.事件本身原因。舆论事件本身信息的不完整和多变性是反转现象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对于舆论事件反转现象的归纳整理,我们不难发现,这类事件大部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事件本身的复杂性以及最初报道的信息不完整性。例如,事件当事人在接受采访时可以隐瞒关键情节、媒体记者在报道时不去核实信息真实性等。由于这种原因,公众对于舆论事件的辨别往往会与真相产生偏离,出现后期的舆论反转现象。

3.公众的心理原因。公众对于舆论事件的刻板印象和固有成见是反转现象频发的又一重要原因。刻板印象是美国学者李普曼在《公众舆论》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人们对特定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它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感情。”公众在面对舆论事件时,总会带着自己先入为主的固有成见,即对此类舆论事件的刻板印象,而与此同时,媒体的新闻工作者在进行事件报道时,也是带有自己的刻板印象的,这多多少少会影响其报道舆论事件时的客观性。公众本身的刻板印象,加之媒体报道时附加在舆论事件上的刻板印象,导致公众在没有探究事件真相的情况下参与了舆论事件的反转。

4.媒体原因。媒体盲目追求新闻的时效性和热度,缺乏对舆论事件真相的深入调查,并进行标签化报道。在目前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传统媒体和自媒体都在积极进行抢夺新闻时效性和热点的“战争”,由于竞争的激烈,许多媒体在追求新闻时效性和热点的同时,没有去深究事件真相,使得信息源产生偏差、新闻报道失真。同时,为了迎合受众的关注热点,将社会敏感话题例如医患纠纷、“扶老被讹”、亵渎公职等进行明里暗里的标签化报道。公众接触到的是片面的、失真的信息,也就导致接下来舆论事件反转现象的发生。

此外,从新闻从业者的角度来讲,新闻从业者缺乏质疑精神和新闻素养也是造成舆论事件反转的原因之一。

二、自媒体促成舆论事件反转的作用机制

1.自媒体促成舆论事件反转的过程。结合近些年引起公众广泛关注的舆论反转事件,经过对相关资料和案例的归纳研究,本文将舆论事件反转的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形成阶段、爆发阶段、高潮阶段、平息阶段。下面,本文将针对这四个阶段逐一分析自媒体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

第一阶段:形成阶段——自媒体是舆论事件最主要的产生地。在舆论事件的形成阶段,以新浪微博、微信为主的社交型自媒体平台是舆论事件最主要的产生地。新浪微博、微信等社交型自媒体是目前受众数量庞大、覆盖范围极广、影响力非常大的自媒体承载形式之一,公众在这类自媒体平台上可以进行多方阅读、信息分享、表达意见和交流创造,最重要的是,获取新闻资讯。

经过对以往舆论事件反转现象的整理分析可以看出,以新浪微博、微信为主的社交型自媒体平台是舆论事件最初的“孵化器”,舆论事件往往是在这类自媒体平台上产生的。并且,在此阶段,自媒体提供的信息是带有倾向性的、不全面的,关于舆论事件的评论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

第二阶段:爆发阶段——自媒体是舆论事件扩散并发生偏转的扩散地。在舆论事件的爆发阶段,以今日头条手机应用为代表的聚合类自媒体是舆论事件的扩散地,促使舆论事件进一步扩大,使舆论发生偏转。随着媒介融合的不断发展,今日头条等当红的聚合类自媒体平台是拥有广泛用户群体的新闻资讯平台,其覆盖范围的广泛、新闻资讯的丰富性使得相关舆论事件的资讯可以得到快速的传播,成为当时的热门新闻。今日头条等聚合类自媒体平台利用受众碎片化、追求时效性的阅读习惯和方式,对于新闻资讯进行筛选和加工,使得受众可以在短时间之内接收到大量的核心信息,促进了舆论事件的爆发。同时,在舆论事件的信息不断被发掘、传递、扩散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公众加入到讨论中,多重信息交织,最初的单一舆论开始发生偏转。

第三阶段:高潮阶段——自媒体是舆论反转、多元化舆论中心形成的“催化剂”。在舆论事件的高潮阶段,以澎湃新闻、梨视频为代表的原创型自媒体平台是舆论事件反转的“催化剂”,促使多元化舆论中心的形成。目前,澎湃新闻、梨视频等以民生、时政新闻为原创内容的原创型自媒体平台发展十分迅猛,其新闻的严谨性、真实性是得到多方肯定的。在舆论事件发生并得到广泛关注后,这类原创型自媒体平台,一般会派专业的新闻团队进行采访、考察,积极探究事件的相关信息和真相,这样的求真态度和原创力,使得舆论事件的真相得到发掘和传播。在舆论事件的真相得到公布和传播后,公众的舆论导向基本完成了反转,舆论的声音不再是单一的,多元化的舆论中心渐渐形成。

第四阶段:平息阶段——自媒体为舆论事件反转所衍生的次生舆情提供引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收着大量的信息,对于舆论事件的新鲜感是十分容易消失的,新闻信息的时效性非常短。舆论事件反转的高潮阶段会快速且轰轰烈烈地过去,随之而来的是舆论事件反转的平息阶段。

在舆论事件反转的平息阶段,会产生出一系列衍生的次生舆情,次生舆情是十分复杂且多元化的。在此阶段,自媒体就为舆论事件反转所衍生的次生舆情提供了引导,这里的自媒体包括各类型的自媒体平台,也包括个人,具体的引导过程将在下一节进行详细的分析。

2.自媒体能够促进舆论事件反转的原因。

首先,自媒体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和时效性。自媒体发布信息的及时性和时效性是自媒体能够促进舆论事件反转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这是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无论是在舆论事件的形成阶段,还是在爆发阶段和高潮阶段,自媒体都利用自己发布信息的及时性和时效性进行高速的信息传递和扩散,促进着舆论事件的反转。

其次,自媒体覆盖范围广、受众众多、影响力大。自媒体能够促进舆论事件反转的基础之一就是:自媒体拥有广泛的受众和影响力。在自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自媒体所覆盖的范围和受众,要远远超过传统媒体。下至几岁的孩童,上至六七十岁的老年人,都是自媒体的受众,这就决定着自媒体在传递和扩散舆论事件真相这个方面拥有着非常大的优势。

再次,自媒体信息发布的原创性。随着自媒体的不断发展,原创型自媒体平台不断兴起,自媒体在新闻报道方面的原创力不容忽视。纵观以往的舆论反转事件,我们不难发现,许多事件信息和新闻真相的挖掘是由自媒体起到主要作用的。许多自媒体渐渐有了属于自己的新闻团队,这对于促进舆论事件反转是发挥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的。

自媒体在引导舆论事件反转、影响其次生舆情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优势是不可取代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把关人”角色缺失、公信力较低、媒介素养较低等,这就需要自媒体在接下来的发展中,不断健全自身的行为规范、加强监管、提高素养,运用多种方式和方法来加强自己引导舆论事件反转、影响其次生舆情的能力。同时,自媒体需要与传统媒体协同合作,共同为新闻真实性而努力,减少舆论事件反转的发生,构建良好的网络新闻环境。

(作者单位:沈阳工业大学)

猜你喜欢
自媒体舆情
数字舆情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舆情
舆情
舆情
微博的舆情控制与言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