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学校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究

2019-03-07 11:21龙政翰
考试周刊 2019年18期
关键词:乡村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乡村学校留守儿童的教育一直以来是我国农村教育的重要研究话题,由于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在教育中要对他们实施特别的教育手段,尤其是要注重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像正常学生一样,去进行知识的学习。本文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与心得,就如何在乡村学校进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乡村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留守在农村,由委托监护人进行照顾的、年龄在16岁以下的儿童。由于我们国家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些贫困、落后农村地区的人选择了外出务工,将孩子留给家里的老人进行照料,形成农民工父母与自己的孩子两地分居的现象。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一、 当下乡村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

留守儿童由于在其成长过程中父母角色的缺失,使他们无法正常享受到完整家庭的抚养和关爱,造成他们与父母亲密度低、认知和价值观上的偏离,甚至发生一些心理方面的疾病。主要表现在:

第一,性格上的缺陷。在我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通过对留守儿童的研究,笔者发现一部分留守儿童存在自私、霸道的问题,他们在老人的长期溺爱与关怀下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对外界、他人或事物的一点点不满意都能大发雷霆;另一个极端的现象就是,一些留守儿童过于自卑和懦弱,他们将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不与外界的人交流,找不到自己的存在价值。这两种极端的性格特点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需要引起学校的重视。

第二,对学习丧失兴趣。因为缺乏父母必要的监督以及关爱,留守儿童从小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上的主动性也比较差,再加上监护人(一般是爷爷、奶奶)的知识水平也比较低,他们普遍存在不重视学习的现状,因而厌学、辍学的现象较多。

第三,心理承受能力弱。心理疾病发生较高。经过大数据的调查结果得出,留守儿童中出现心理问题的频率是比较高的,如情感脆弱、抑郁、焦虑、自闭、悲观、自卑等,这与他们的生长环境、教育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而且一旦出现这些问题,再加上无法接受到及时、科学的引导和治疗,这种疾病会有加重的趋势。

二、 农村学校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 學校应当引起重视,开展专项教育活动

除了家庭,学校在留守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学校的领导者应该重视起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工作,开展专项教育活动,进行积极的、有针对性的教育。

例如,学校可以发动全体教师,对本校的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建立专门的留守儿童数据库,为全校范围留守儿童建档立卡,将留守儿童的家庭信息、学习成绩、父母工作情况、心理状态等数据储存在数据库中,以便为接下来的工作提供详实的数据资料。另外,抽调全校的优秀教师、邀请校外心理专家等,建立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对本校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专项教育计划制定、方案确定等。最后,定期开展对教师的心理方面的培训工作,让每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可以准确、快速地发现班级内留守儿童的心理疾病,在初期进行及时地指导,帮助他们走出自己的情感困惑,获得一个健康的心灵。

(二) 教师要讲究科学方法,用爱去呵护学生的心灵

教育离不开爱,教育的真谛就是爱。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更是需要教师秉持着一颗真诚的心灵,去呵护这些小天使们。具体可以通过:

第一,开展留守儿童主题活动,丰富他们的在校生活。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社会环境下慢慢形成的。通过开展留守儿童主题活动,可以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感受到周围人对他们的关心和爱,引导他们放飞心灵,丰富他们的在校生活。

例如,笔者曾经在冬至的时候举办过“大家一起捏饺子”的活动,集体活动最能调动起同学们的参与欲和表达欲。连班里的调皮大王也对这个活动充满了兴趣,“为了让饺子更美观一些,应该在每个饺子封口的时候把边弄出褶子来。我在家里看我妈妈就是这么包的。”他兴趣十足地指导着旁边的一位学生,我知道这个学生的爸爸、妈妈一起外出打工,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回来一次,平常他也不怎么跟大家交流。在这次活动中,我看见他把自己的第一个饺子放到案板上后,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然后旁边的一位女生说道:“张××,你那叫包饺子吗?分明是捏饺子嘛!”大家哈哈哈大笑,整个活动中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一位留守儿童学生活动后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饺子出锅了,我尝了一口觉得这饺子真是美味。是呀,因为这饺子是自己包的,自己劳动得来的。劳动的果实是最甜蜜的,我好久没有这么高兴过了……”通过举办集体活动,创建留守儿童们融入集体的机会,让他们在集体中体会被需要感。

第二,采取个别情感交流。留守儿童一旦产生了心理上的问题,教师需要从其行为、语言上及时捕捉到,然后通过个别咨询进行一对一情感辅导。每个家庭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也是动态发展的,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要“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才能准确帮助学生走出情感的阴霾。

第三,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提升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学生的心理素质。在乡村学校中,由于很多因素都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活动课,班主任教师等可以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在每周的固定时间内,向学生们普及一些基础的心理健康知识,让留守儿童感受到自己身上发生的一些问题或者现象并不可怕,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自己的情绪和心理问题。心理健康课程应该融知识性、娱乐性、参与性、实践性为一体,通过心理测试、情景创设、角色扮演、集体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合理调控自己的情绪、提升自我抗挫折能力等。

(三) 借助家庭教育,家校联合共同促进留守儿童成长

加强对留守儿童家长的交流和沟通。通过开家长会、家长座谈会、与家长进行电话联系、家访等活动方式,保持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连续沟通,将学生在校的一些情况及时反馈到家长那里,听取家长的一些感受和想法,帮助留守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帮助家长与孩子形成正确的亲子关系,家校联合共同促进留守儿童的成长成才。

例如,有一次,去年笔者所在班级有一名学生不爱学习,产生了辍学外出打工的想法。在知道这一消息后,我了解到他的父母都在外打工,每次周日他就不愿返校,于是我对其进行了家访。这名学生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自己与奶奶生活在一起,因为奶奶年岁已高,又要照顾刚满周岁的妹妹,实在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兼顾到他,于是他自己产生了辍学去父母城市打工的想法。因为在家里他实在找不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总觉得自己很可怜,别人瞧不起。笔者通过电话与他父母多次交流后,他母亲最终决定返乡照顾儿子。于是,这名学生慢慢对学习不再那么厌烦,也打消了辍学的念头,整个人也开朗了许多。

教育就是一棵树摆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就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启蒙者。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目的,也在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灵。希望乡村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引起社会的重视和支持,引导他们健康地成长,让他们也能够拥有一个明媚的青春时光,让他们可以接受到应有的教育,进而成长为建设祖国的栋梁。

参考文献:

[1]刘伟.论乡村文化变迁中的留守儿童教育[J].宜宾学院学报,2015,15(7):17-25.

[2]艾小青,朱建立.乡村教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维护[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31(1):116-117.

[3]罗国芬.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问题化”机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

龙政翰,贵州省安顺市,贵州省安顺市关岭自治县关索街道办事处关索中学。

猜你喜欢
乡村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村落文化的传承与乡村学校的使命
新时代乡村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小传统的危机与乡村学校的文化使命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乡村学校开展义工服务活动是践行核心价值观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