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需求 培养思维能力

2019-03-07 11:21洪淑华
考试周刊 2019年18期
关键词:多样性创新性开放性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关键词:思维能力;多样性;开放性;创新性;广阔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学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了解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展个性,展现自我,体验自我,超越自我,培养创造性人格。

一、 关注学生情感,培养思维的多样性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应引导学生探求,自己去推理,给他们讲的应该少些,而引导他们就应尽量多些。”学生在自主探索时,教师应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引导他们自主应用所学的知识通过不同的途径解决问题,从而训练思维的多样化。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生活与数学知识的联系,采取各种方法指导学生运用生活中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圆柱的体积计算学习后,我拿了一个西红柿问学生“你们会计算它的体积吗?”有的学生站起来回答:“这是不能计算的。”我却笑笑地说:“这个西红柿真的不能求它的体积吗?能不能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解决呢?”学生们先是沉默着,接着有的学生发言了:有的说先把西红柿切开,转化成长方体或正方体来计算;有的学生说把西红柿浸入装有水的容器中,量看看水面上升了多少,从水面上升的高度就可以计算出西红柿的体积,这样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了求异能力,这样学生就更热爱数学了。

二、 关注学生需求,培养思维的开放性

在數学问题自主解决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发现和解决的问题不只是停留在问题本身,而是有更大的空间。如学生学过“甲、乙两地相距1300千米,客车每小时行8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50千米,它们同时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这样一类题目后,我们可引导学生把这类问题同社会其他生活实例比较,有的学生会发现诸如“一个修路队准备修一条长11200米的公路,甲队每天修320米,乙队每天比甲队多修180米,两队合作几天修完?”之类的问题与所学类型相似,解法相同。还有的学生提出如“往一个水池注水,甲单独注水要8小时,乙单独注水要10小时才能注满,甲、乙两个水管同时向水池注水,几小时能把水池注满?”这样学生不但能掌握该类型知识应用的技巧,而且还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把它们应用到解决工程等其他类型的问题上,从而训练思维的开放性。这样的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教学的重要形式”这一理念。

三、 关注学生需求,培养思维的创新性

教学中还要不断关注学生的创新性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空间,教师要提供开放性的问题情境,拓展方法的多样性。在教学中,通过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方法的多样性,学会利用知识的迁移,找到方法的创新性。如现实生活中一个问题:“厦漳闽南快运票价18元,金龙客运票价10元,100元该怎样为5个人买票呢?看看谁的方案多。”由于学生产生了“谁的方案多”的需求目标,学生动脑动笔,创设自己认为最佳的乘车方案,从中培养创新意识。

四、 关注学生需求,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种融洽的氛围,不断关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把自己的独到见解说出来与别人共同分享,这样充分彰显他们的个性,思维的广阔性也得到了提高。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拿着一捆24本的课外书从容地走进教室,同学们都好奇地睁大眼睛,各自在想:老师拿那么多书干什么?于是我指着这捆课外书说:“这24本课外书要分给三个小组,要求让第一组分得这捆书的12,第二组分得14,第三组分得这捆书的16,同学们说说看这样分法合不合理?谁分得多?谁分得少?结果怎样?”这几个问题一提出,有的说:“这样分不合理,第三组分得多了。”有的说“第二组分得多了。”还有的说“这样分很合理,三个小组分得一样多。”同学们争论不休,但是都没有充足的理由,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时我分别请三个组的组长上来,依次把这捆书平均分成2份、4份、6份,各自拿出应得的份数,通过学生实际操作以后,教师板书: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看到我的板书,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喊出来:“分得一样多。”“是相等的。”“刚好分完。”但全班同学仍感到惊奇:“怎么会一样?难道三个分数是一样大吗?”这时我也故意带着好奇的口吻说:“奇怪,究竟是什么缘故?”这一连串的问题,开阔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各抒己见,各显特色,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五、 结语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需求,了解学生的体验,教师要精心创设富有趣味的教学情境,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以情促思,使课堂生动活泼,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多样性、创新性和广阔性得到充分地发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作者简介:

洪淑华,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林下小学。

猜你喜欢
多样性创新性开放性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浅谈新时期群文辅导工作的特征
海洋微生物次生代谢的生物合成机制
舞蹈表演的表现形式多样性研究
水磨地区蕨类植物多样性调查分析
论媒介文化的混杂性与创新性
忠实性与创新性——当代莎士比亚演出和改编批评的转向
成公绥赋作的模式化与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