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道中考题引发的思考

2019-03-07 11:21石怀志
考试周刊 2019年18期
关键词:读图课堂教学

摘 要:新的教学理念倡导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获得学习效率的最大化,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学科特点,以地图为基础,让学生掌握阅读地图的能力。本文以一道地理中考题为引线,引导学生绘图、识图、析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并注重学生读图习惯的培养,以求地图教学在地理课堂中发挥最大的实效。

关键词:高效课堂;地理简图;据图求理

徐州市地理学科加入中考已经有五六年的时间了,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几乎每道题都是结合地图来命题的,而且题目的综合性非常强,往往解一道题需要用到多方面的地理知识。例如,2009年中考中有这样一道题目:

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河流的大致流向是( )

A. 由东向西流动

B. 由南向北流动

C. 由西北流向东南

D. 由东南流向西北

2. 甲地的地形类型最可能是( )

A. 山地

B. 高原

C. 平原

D. 丘陵

该题的难度应该说还是比较大的,一方面该题对应的地图内容比较简洁,没有多余的线条或者数字等信息,另一方面该题的综合性比较强,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要解答本题,对学生的读图功底要求较高,第1题首先要知道河流应处在山谷位置,然后从200米等高线的弯曲特点判断河流所处位置的地势特点,由此再根据指向标、水往低处流等知识来判断河流的大致流向;第2题则要在理解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在等高线图上的形态及海拔高度特点的基础上才能解答。

由这道题不难看出,地理学科的教学离不开地图,它是地理教学的最重要的工具,被称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地图这一工具的重要性已经毋庸置疑。那么怎么才能利用地图这一工具提高课堂效率呢?本人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 带领学生板书地理简图,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运用地理略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感,掌握地理事物在地图上的具体位置和分布特点。如在学习长江、黄河一节时,教师带领学生绘制长江、黄河干支流略图,并引导学生发现两条河的形状特征,即长江干流形如两个不规则的英文字母“V”+“W”,黄河干流形似一个大大的“几”字。干流画好了,就可以做到学到那里就画到那里,如学习主要支流,就把一条条支流画上去;学习上、中、下游的划分及各河段主要水文特征时,把地点符号用各种颜色的笔标上去。这样学生亲自动手画图,不仅使地理知识有形有意,一目了然,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一举数得的教学效果。

二、 结果与过程并重,培养学生好的读图习惯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许多教师重结果而轻过程,认为带领学生画地图费时费力,于是直接将知识点勾画下来,让学生死记硬背来完成教学过程。事实上,这严重违背了地理学科的特点,不利于学生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特别是对构建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非常不利。因此,必须要注重过程,使学生养成正确的读图习惯。好的读图习惯可以概括为“一读二描三析”。

(一) 读

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其一般方法为:首先,看图名,根据图名我们可以知道地图的属性,从而知道这是哪一类专题地图,如政区图、地形图等。其次,看图例,图例是地图的语言,这是看懂地图的基础。最后,看地图内容,教师可以围绕地图主题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获取地理信息,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理解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二) 描

一幅地图,往往包含的地理事物较多,怎样才能从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就要敢于删繁就简,有意识的勾画出较为重要的地理事物并掌握它们的地理位置。一般来说,重要的地形区、主要的气候类型、重要的城市、河流、交通线等要让学生在图上描绘,以加深印象,做到心中有图。

(三) 析

析图就是让根据地图中的信息去分析挖掘出对我们有用的信息。一般来讲,析图可从两个层面进行:一,分析挖掘。引导学生根据地图中的信息如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河流、资源、交通线路等,分析挖掘植被、水文、工农业生产的布局和特点、人口分布等内在信息。例如,在学习我国的季风气候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我国雨带的推移,分析对我国农业的影响。二,提炼说理。通过对上述自然、经济要素的分析,懂得各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让学生理解并说出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的整体性以及存在的地区差异。

三、 培养学生多看图、多用圖的习惯,最终做到心中有图,据图求理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经常使用地图来分析、解决地理问题,以身示范,从而使学生自己遇到某一地理问题的时候下意识地去借助相关的地图来思考、解决问题。久而久之,便能做到心中有图,据图求理。

当然,运用地图教学只是地理课堂的一部分,还需要将地图教学和其他方面相互连接和贯通,融为一体,才能让课堂活起来,真正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朱志锋.如何让课堂总结出彩[J].考试周刊,2010(35):176.

[2]张存山.浅谈课堂总结的几种形式[J].基础教育参考,教育部教育信息管理中心,2009(12):68.

[3]潘国辉.数学课堂总结的“保鲜”艺术[J].新课程·教研版,山西出版集团,2009(9):25-26.

作者简介:

石怀志,江苏省徐州市,徐州市第三十四中学。

猜你喜欢
读图课堂教学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读图
读图
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