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与水反应实验的创新设计

2019-03-07 11:21沈显好
考试周刊 2019年18期
关键词:创新设计化学实验

摘 要: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实验,该实验既可以使学生增强对金属钠活泼性的感性认识,又可以让学生明白当活泼金属着火时,不能用水灭火的原因,还可解决生成物是什么以及如何检验生成物等问题。但是在现行的教材中介绍的实验方法都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笔者经过多次实验探索,得出一种操作简单、安全、现象明显的实验设计。

关键词:化学;实验;创新设计

一、 创新实验来源

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专题二有关“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中,在研究钠与水的反应产物时,课本上设计的实验内容是:向一只盛有水的小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投入一小块(约绿豆粒般大小)金属钠,观察实验现象。我们观察到的现象可以简单概括为:“浮、熔、游、响、红”,即钠浮在水面上,迅速熔化为白色的小球,在水面上不断地游动,并发出嘶嘶的响声,最后使滴有酚酞的水溶液变红。

(图为教材中的钠与水反应装置及过程现象)

笔者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发现,该实验无论进行演示探究还是开展分组操作,均存在以下不足:

1. 实验产生的气体难以验证。由于该反应在敞口的烧杯中进行,很难直接收集到气体并加以验证。故只能将结论直接给学生,这样不利于培养和启发学生的探究能力。

2. 实验的时间难以把握。由于钠属于活泼金属,容易被空气氧化,必须在课堂上现场取出并处理后,方可进行实验,会使整个实验准备的时间较长,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不利于有效教学。

3. 实验的进程难以控制。由于钠与水直接接触反应剧烈,导致观察时间短。有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钠块燃烧,甚至反应生成的氢气和氧气在爆炸极限以内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在钠块附近发生爆炸,造成碱液飞溅,稍有不慎,很容易发生事故。为验证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是否为氢气,并使实验更加安全、清晰且适合学生自主探究,同时强化课堂效率,笔者通过思考并查阅资料,通过多次实验验证,作如下改进。

二、 实验试剂及仪器

1. 实验试剂:金属钠、酚酞溶液、肥皂水、水、煤油。

2. 实验仪器:具支U型管、注射器、直角弯导管、橡皮塞、橡皮管、烧杯、火柴、止水夹、滤纸、小刀、镊子、胶头滴管、酒精灯。

三、 实验装置及构造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略去铁架台及夹持装置)。

四、 实验原理分析

1. 设计原理:

钠是活泼金属,实验前将钠置于煤油中:一是防止钠粒在空气中被氧化,二是便于观察钠粒的表观现象。当注入加了酚酞的水后,由于水的密度(1g·ml-1)比钠(0.97g·cm-3)和煤油(0.78g·ml-1)大,且与煤油互不相溶,所以钠粒浮于水层上面,煤油层下面。钠与水反应产生气体,把钠粒推进到煤油层中,与水层脱离,反应停止,在重力的作用下,钠粒又回落到水层与水反应。这样,钠粒就在煤油层和水层之间不停地来回翻动。反应中可观察到钠粒熔化,并发出嘶嘶的响声,则证明该反应放热,金属钠熔点较低。产物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则证明反应有碱生成。产生的气体经检验有爆鸣声,则证明反应生成了可燃性气体。

2. 结果分析:

结合实验现象,根据参加反应的物质中所含元素(含有Na、H、O)进行分析,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碱性物质应该是氢氧化钠;在空气中爆鸣的气体应该是氢气(氢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是4%~74.2%),于是该反应可表示为:2Na+2H2O2NaOH+H2↑。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分析,该反应的过程中,钠是强还原剂,被氧化为+1价的钠离子,而水作为氧化剂,部分氢原子被还原为氢气。

五、 实验步骤及现象

1. 实验准备:

(1)按照装置图连接好实验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2)往具支U型管中加入切好的钠,并用胶头滴管加入1-2ml煤油浸没钠。U型管左管口用塞有注射器的橡皮塞塞紧(注射器中装有滴了酚酞的水),左支管口的橡皮管用止水夹夹住,右边管口用橡皮塞塞紧,右支管口连接直角弯导管插入肥皂水中。

2. 实验操作及现象:

(1)推动注射器活塞,往U型管中注入加了酚酞的水,水冲击煤油后与钠接触,迅速反应,钠粒熔化成白色小球,在煤油和水之间的夹层中继续反应,酚酞溶液变红色,有大量气体放出,经直角导管进入肥皂水中,观察盛有肥皂水的烧杯,有泡泡产生。(2)用燃着的火柴靠近泡泡,能听到“噗噗”的响声,则证明有氢气生成。

六、 实验设计特色

近年来关于钠与水反应的改进有很多,这些改进各有所长,但也有诸如装置复杂、操作不方便、成功率不高等弊端。笔者认为实验改进必须遵循原理的科学性、用品的易得性、装置的简单性、操作的方便性、过程的安全性和效果的明显性。从实践的效果上来看,该实验的改进具有以下优点:

(一) 本实验装置简单易操作

实验中所需仪器均属于化学实验室中常规仪器,装置小巧大方、仪器的组装和实验操作都很简单,保证了实验的成功率。煤油的运用避免了钠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可在课前就把装置药品准备好,节省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实验时只需推动注射器注入溶液即可。

(二) 本实验现象明显易判断

实验中能直接观察到钠与水反應的整个过程,通过钠粒的熔化,很容易判断反应是放热,且金属钠的熔点低;通过金属在水层和煤油层的行为,很容易判断三者的密度关系。通过肥皂水中泡泡的产生,很容易判断有气体产生;通过点燃泡泡的爆鸣声,很容易判断生成的气体为氢气。

(三) 本实验过程清晰易控制

实验中由于煤油的缓冲作用,使原本剧烈的实验反应趋于平稳,从而避免了因剧烈反应可能产生的诸如燃烧、爆炸等危险,实验过程安全可靠,学生也能有更长的时间观察反应,观察过程更加清晰,提高感性认识,同时也有利于进行自主探究。

(四) 本实验内涵丰富易推广

实验中较大程度融合了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问题。将气体的生成、产物的收集与检验集为一体,既可以作为教师课堂演示实验,又可以作为学生探究实验。同时这一装置,还可以用于NO2、SO2、CO2、O2、NH3等气体的生成和检验。对学生的思维发散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简介:

沈显好,江苏省镇江市,江苏省大港中学。

猜你喜欢
创新设计化学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做个怪怪长实验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家用水汽治疗仪的设计与实现
园林道路设计创新应用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