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化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2019-03-07 11:21尉忠
考试周刊 2019年18期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

摘 要:化学是中学阶段一门相当关键的学科,在学科核心素养为统领,教育技术和教学资源丰富、学习多元化的今天,当前教师们认真讲授,可是同学们不能专心听课。怎样才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组建新的核心素养有效课堂教学,是化学教学在第一线的教师们有待解决的问题。在化学教学当中,核心素养有效课堂教学是教师依循教学活动的规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提升学生化学素养为目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打造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化学

为了打造基于“素养为本”课堂教学和高中化学学科课程体系的内在联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统领,提升学生学习高中化学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了有效整合。余文森教授认为:从学术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在学生学习方式多元化、教育装备信息化的互联网+教育的今天,教师在“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实际上在于倡导教学要有价值、有效果、有效率、有魅力,这就是“打造核心素养的有效课堂教学”。要真正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阅读、研究、分析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普通高中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中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化学或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教育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学生核心养的重要载体;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学科体现,化学课程对于科学文化的传承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阐述的是“宏微结合”,是化学学科思维方式;“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阐述的是化学变化中存在动态平衡,是化学学科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反映的是化学学科思维方法;化学科学思维方式和方法,属于化学科学认识范畴;“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属于化学科学实践范畴;“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重点强调化学科学的绿色应用和社会责任担当;属于化学科学价值范畴或化学科学应用范畴。这五个方面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对现时期培养高中生所具有的化学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一定程度上讲,它是高考的指挥棒,也是人的生活所必备的基本学科知识需求,所以要打造核心素养有效课堂,必须阅读、研究、分析课程目标,把课标所要求的目标、能力和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等有意识地融入课堂教学。

第二、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整合教学资源和恰当应用教育技术。体会高中化学课程的性质、价值、理念,增强化学学科理解,使其学科知识结构化、板块化,提高教师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坚持翻阅高中化学界最权威的期刊《中学高中化学教学参考》和《化学教学》等,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教学视野,通过文献掌握已有的教学资源和教育技术的有效整合,运用最广泛的探究性实验对学生培养“问题提出-提出猜想-设计方案-实验实践-获得结果-结果分析”的观察能力、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等的形成,更有利于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主动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适应当前中国教育改革的要求。这些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都具有指导意义。

第三、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彰显学生主体地位。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和“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具体而言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首先耐心听学生的讲解,然后对学生讲解的内容做必要点评,最后给予鼓励。在问题设置上,尽可能设置一些有层次的问题。对同一问题可设置几组问题,设置问题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特别注重提问题的呈现方式,尽可能做到每个学生都积极思考。经常给学生树立一种思想,老师讲的不一定都对,所以对老师讲的内容要大胆质疑,有问题就提,勇敢地坚持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直到完全明白为止;授课语言尽量通俗化、形象化、生动化,不但要让学生易于理解,而且要让学生发生兴趣;注重课后作业,从课后作业上发现学生学习上的问题,所以,作业每次笔者都会及时细心地批改,而且做好批改作业记录,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注重对学困生的耐心帮助,在学习上耐心辅导、讲解,在思想上找他们谈心,多鼓励、端正学习态度、树立信心,发现有进步及时给予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四、培养学生化学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根据高考试题和课标所考查的知识、能力及做题方法,真正的有效课堂就应注重高中化学学科能力和素养的培养。这些能力包括:史料阅读能力、概括总结能力、史论结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高中化学思维能力。借用课标的表述,那就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高中化学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高中化学问题,包括重要的高中化学人物、高中化学事件、高中化学现象和高中化学发展的基本脉络。在掌握基本高中化学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高中化学信息的能力;通过对高中化学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高中化学思维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上述所要求的能力和素养有意识地渗透到平时的课堂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高中化学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就是打造有效课堂教学。

第五、将“立德树人”的课程育人目标渗透于课堂教学。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通知中课程育人明确指出数学、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要加强对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树立勇于创新、求真求实的思想品质。

总之,要想打造素养为本的化学课堂教学,必须丰富学生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信息化的学习方法是化学素养为本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学科概念、结论的记忆、实验的模仿和接受,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动手实践、科学探究、自觉阅读、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加强化学学科理解和学科素养提升、课程目标理解、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德育目标的渗透。在教学中不断反思,自我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余文森.有关教学有效性的几个思考[J].中小学教育,2006(11).

[3]郑长龙.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重大变化及解析[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8,39(9):41-47.

作者簡介:

尉忠,中学一级,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银川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猜你喜欢
化学课堂教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