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期胃癌行腹腔镜与开腹根治术的疗效及围术期并发症对照研究

2019-03-08 01:52吴晓华黄兴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开腹根治术淋巴结

吴晓华 黄兴

作者单位:353000 福建南平,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普外科

我国恶性肿瘤中胃癌发生率居于前位,死亡率较高,早期胃癌患者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诊断难度大,大部分患者发现时癌组织已侵入胃壁浆膜层和肌层,病变已经处于进展期[1]。临床对于进展期胃癌,主要采取根治性手术治疗[2]。腹腔镜一般用于中晚期胃癌的治疗,目前临床多报道其已渐渐取代传统的根治性手术,且具有术后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微创等优势[3]。本研究以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80 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的不同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80 例。纳入标准:经超声内镜和病理切片诊断为进展期胃癌患者,符合《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4]。排除标准[5]:①排除TNM 分期Ⅰa 期及Ⅳ期患者;②肿瘤广泛浸润周围组织器官者;③病灶位置向远处转移者;④肿瘤直径超过10cm 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80 例患者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腹腔镜组中男23 例,女17 例,年龄48~72岁,平均(59.28±5.36)岁,肿瘤大小1.2~4.7cm,平均(2.68±0.89)cm;开腹组中男24 例,女16 例,年龄47~71 岁,平均(59.59±5.14)岁,肿瘤大小1.1~4.6cm,平均(2.57±0.76)cm。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腹腔镜组接受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术前做好胃肠减压及胃管留置,常规消毒,气管插管全麻处理,完成麻醉后协助患者保持仰卧位,脐部下缘穿刺建立二氧化碳人工气腹,维持气腹压力在12mmHg。按照弧形五孔法将腹腔镜分别置入右锁骨中线平脐偏上5mm、左侧腋前线肋缘下行10mm、右侧腋前线肋缘下5mm、脐左5cm 偏上行5mm,对病灶进行仔细检查,探查清楚后对横结肠系膜前叶、胰腺被膜进行剥离处理,将胃短血管、胃网膜左侧血管、胃脾韧带断开,彻底清扫胃网膜左血管及右血管的淋巴结,暴露出胃大弯,确定肠系膜上静脉,解剖胃结肠,彻底清除肠系膜上静脉淋巴结。对胃网膜右侧动脉及静脉进行离断处理,清扫幽门下淋巴结,解剖十二指肠动脉,对胃右侧动脉进行离断处理,完成肝幽门上淋巴结、十二指肠韧带内沿肝动脉的淋巴结的彻底清扫。将左动脉及微静脉切断,将脾动脉剥离,完全清扫近端的肝总动脉前后淋巴结、腹腔干淋巴结、脾动脉近端淋巴结及胃左动脉淋巴结。完成淋巴结清扫后将人工气腹关闭,做一个5cm 长的腹部切口,进入腹腔后荷包包埋十二指肠残端,然后对远端胃部进行切除处理,胃切面通过Ⅰ式或Ⅱ式进行吻合,对腹腔进行彻底冲洗,留置引流管,腹部进行常规缝合。

开腹组在开腹方式下进行远端胃癌 D2 根治术,在全身麻醉起效后保持平躺,切口选择为腹部正中,开腹后对腹部进行探查,对淋巴结进行清理,将远端胃部切除,进行伤口吻合,留置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术后止痛药使用次数、总住院时间,首次肛门排气、进流食和下床时间。②术中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血管损伤出血、脾脏损伤、横结肠损伤、胰腺损伤各类并发症发生情况。③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瘘、切口感染、胃瘫各类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术后恢复情况以±s表示,用t检验,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 腹腔镜组术后恢复情况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开腹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术中并发症 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 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50%和25.00%,腹腔镜组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情况(±s)

分组 止痛药使用次数(次)首次进食流食时间(d) 首次肛门排气时间(d) 首次下床时间(d) 住院时间(d)腹腔镜组(n=40) 1.89±0.34 4.26±0.82 3.89±0.64 2.76±0.99 13.46±4.18开腹组(n=40) 3.66±0.57 5.89±0.87 5.78±0.75 4.88±1.03 20.67±5.33 t 4.1628 3.5421 4.6233 5.7851 5.6418 P 0.0000 0.0001 0.0000 0.0000 0.0000

表2 两组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临床上治疗胃癌最主要的手术方式是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是临床治疗进展期胃癌的重要方法,能够获得和开腹手术基本一致的远期效果,同时微创特点突出,对患者形成的创伤小[6]。实践发现,腹腔镜下对进展期胃癌患者实施D2 淋巴结清扫术,在操作上存在较大难度,对操作医生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因此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7]。研究发现[8],胃癌腹腔镜手术术中出现较多的并发症,主要是脏器损伤或者医源性血管损伤,部分患者甚至由于出现大血管损伤出血必须中转为开腹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组术后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开腹组,P<0.05,证实腹腔镜手术创伤轻微,患者术后疼痛较轻,止痛药使用较少,患者术后能够更迅速地恢复胃肠功能,更快进食,更快下床活动,加快患者术后的恢复,因而对于患者术后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9]。腹腔镜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开腹组为15.00%,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只要保证细致操作,做好医护间的配合,就能够保证术中操作安全性,不会明显增加术中并发症。与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具有放大作用,能够将精细血管、筋脉、神经等清晰地显示出来,因此手术操作者可以更准确地进行解剖定位,选择更为安全的解剖入路,确保手术操作层面上的无误性[10]。不过针对腹腔镜术中出现无法控制的损伤或者出血,不能勉强继续实施腹腔镜手术,应该及时转为开腹手术治疗[11]。本研究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0%,明显低于开腹组的25.00%,P<0.05,表明腹腔镜手术较开腹手术的远期效果更好,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术后恢复更快。本研究选取的术式为D2 胃癌根治术,开腹手术术中直接切开正中腹部进行手术治疗,医生能够获得宽阔视野,且视野清晰度高,不过损伤明显[12,13]。腹腔镜通过弧形五孔法置入腹腔镜,能够清晰观察到癌细胞转移情况,手术结束后仅需要对胃部切口进行吻合处理,能够明显减小创口,减轻疼痛感[12]。

综上所述,进展期胃癌患者接受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的效果要优于开腹根治术,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开腹根治术淋巴结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按摩淋巴结真的能排毒?
按摩淋巴结真的能排毒?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乳晕入路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与小切口甲状腺癌根治术的临床对比分析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