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竞技武术的发展及未来之路初探

2019-03-08 02:47康任侠刘定一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全运会套路金牌

康任侠,刘定一

1 前言

全国运动会是中国最高级别的竞技体育赛事,争金夺银对于运动员和教练员而言均十分重要。对作为“非奥运项目”的武术比赛来说,甚至是教练员、运动员的终身追求;同时,也是各省、市在该项目全国地位的最佳体现,代表着体育管理部门的政绩与成就。对运动队本身而言,不断地充实竞技武术训练内容、改革训练方法、完善训练手段以及提高运动员的综合能力,争取在全运会中获得优异成绩,是不懈的追求目标。

随着全运会武术项目设置的变化和比赛规则的改革,山西队在后备人才培养等方面面临着严峻挑战。笔者通过对历届全运会武术项目的设置数据和山西竞技武术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近60年间历届全运会上取得的成绩变化的分析,探寻山西武术盛衰变化的原因,以期为山西竞技武术运动的未来发展提供对策。

2 山西竞技武术发展的历史回顾

山西历史文化悠久,孕育着形式、内容多样的传统体育活动,其中武术尤得民众喜爱。资料显示:在全国保留完整,较为系统,独具运动特点的129个武术拳种中,山西就有65个,其中近20个为山西独有的“稀有拳种”。

1953年11月8日至12日我国在天津市召开了首届“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武术项目成为此次大会上内容最丰富的项目,共有145名运动员表演了332个节目。大会闭幕后,有关部门组织了武术表演团向党和国家领导人作汇报表演并得到了高度赞扬。朱德同志对体育界发展武术运动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并给予大力支持。指示:“要重视祖国千年的传统”。

1958—1959年,山西省委发出“关于迎接第一届全国运动会”的指示,提出:要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奋起直追,实现我省体育事业的大跃进,大发展,并将此项任务提升到政治高度。在这种形势下,山西武术队正式成立。此后,他们从零开始,扎实迈步,成绩显著,逐步成为山西省竞技体育众多项目中的佼佼者,在历届全国运动会上共获得17枚金牌、15枚银牌、13枚铜牌;在全国各类武术比赛、亚洲各级各类比赛以及国际重要赛事中先后获得百余枚金牌,成为山西竞技体育项目的“金牌大户”和“重要支柱”。总体上说,山西武术队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建队与基础建设阶段(1958年—1966年)。在此期间,国家体委出台了我国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这部规则使武术比赛有章可循;在认真执行“百花齐放”方针的前提下,武术项目逐步向规范化的方向发展,被列为历届全运会的比赛或表演项目。这一时期,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第一次高潮期。山西武术队也是在这一时期,通过全国性竞赛和交流,增强了自我提升和自我完善意识,逐渐加大对基本功、动作规范、套路编排的“难、新、美”的重视并通过有力的举措、扎实的训练取得了专业上的不断突破,在几年间基本形成了山西竞技武术的独特风格,涌现出一批国内知名的优秀运动员,并取得骄人的成绩。这个时期,虽然山西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总体实力仍处于国内中等偏下水平。[1]

第二阶段:“文化大革命”迎难而上阶段(1966年5月—1976年10月)。这个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个特殊历史时期,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跌至历史最低点。同样,山西竞技体育也受到了相当大的影响。山西体工队的绝大多数干部、教练员和部分运动员被插队、插厂、下基层,体育专业能力严重下降甚至荒废。1970年时,运动队只剩下篮球、男排、田径、体操和武术等项目,运动员编制200人,实际人数下降到不足90人,基本上已濒于解散局面。[1]

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期,山西武术队勇克时艰,迎难而上,在1967年—1979年间逐步迈入发展较为成熟的阶段。这一阶段也是山西武术队第一次飞跃发展的阶段。1975年的第三届全运会武术比赛中,山西武术获得了历史上第一枚全运会金牌。1978年以来,山西体育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走出具有山西特色的体育之路。竞技体育坚持奥运、亚运、全运并重战略,狠抓传统优势项目。坚持高规格、高质量、高难度;勇于探索创新,博采众家之长,坚持严格的训练举措,坚持严格的管理机制。运动技术水平跃居全国上游。在1979年第四届全运会武术比赛中再次取得令人鼓舞的优异成绩,山西武术队被原国家体委誉为“永攀高峰运动队”。

第三阶段:由弱变强阶段(1979年—1992年)。山西武术队在1980年—1993年进入快速发展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山西武术队已经形成从初级、中级到高级一套内容严谨、科学的训练大纲和相应的基本功训练体系;身体素质,套路编排的规格、质量、难度的分级体系;形成山西武术的独特风格,成绩明显提升。1990年在北京举办的第11届亚洲运动会武术套路比赛中,山西运动员原文庆获得了男子武术三项全能第一名。山西武术运动员首次夺得了亚洲级运动会的桂冠;1992年,在全国武术团体锦标赛中,山西武术队再次获得男子团体冠军。骄人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一是有像庞林太、张玲妹等事业心强,思想境界高,有真才实学,精诚团结的领头人;二是总结出一套从实际出发,科学严谨的训练方法;三是严格训练与严格管理紧密结合,创造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四是一手抓提高,一手抓后备,年年不断线,批批有尖子。这四点使山西武术队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稳步保持国内优势地位。[1]

第四阶段:发展鼎盛阶段(1992年—2008年)。1994年—2005年,是山西武术在全国保持较高水平的发展阶段,同时也是山西武术队新老运动员交替的一个阶段。这一时期国家分别在1996年和2003年两次对《武术套路规则》进行了修改,并且在内容标准上进行了突破性的改革,在新的规则中增加了指定动作,为此,山西队大幅改变以往的训练方法手段,使其有了更明确的指向性,即提高指定动作的成功率,还在遵循武术套路规则做好指定动作的前提下,重点训练武术队员同时展示出山西武术所特有的技术风格特点。正确的规则解读及有效的训练方法使教练员、运动员完美地战胜了挑战,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第五阶段:缓慢发展阶段(2009年至今)。2009年以来,山西武术因经验丰富的教练和优秀运动员的相继退休、退役,而年轻教练员、运动员尚未成长起来,导致山西武术在全运会中的成绩不断下滑;2008年之后,第11届、第12届、第13届,连续3届全运会都与奖牌无缘,究其原因有三:一是《武术套路规则》的再次修订,带来全新的高度和要求,但山西竞技武术队未及时转变固有的思想观念,不能审时度势,发展思路、举措不够清晰;二是全运会武术项目设置和奖牌整合等实际情况,对山西武术原有的优势项目产生了不利影响,相对削弱了冲击奖牌的实力;三是后备人才青黄不接,训练思路和机制与现实需求不相匹配,直接影响到山西武术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3 全运会山西武术比赛成绩分析

3.1 武术竞赛规则变化情况

1959年,我国颁布了第一版《武术套路规则》。主要的项目为长拳、太极拳、长器械、短器械四个单项,名次只取该项目的前八名,为后来版本的《武术套路规则》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1960年版《武术套路规则》中增加了关于男女规定套路的比赛内容的相关条文,对比赛中出现的错误动作的扣分标准有了新的明确规定。

1973年版《武术套路规则》在评分方法方面做出了重大修改,即技术动作评分标准改为按技术内容分类,分别定出一定的分值,在比赛中按类别分别扣分;而难度动作设置了更高更严格标准的评分标准。

1979年版《武术套路规则》把动作规格提升至重要位置,同时大幅缩减完成套路时间。

1984年版《武术套路规则》增加了对自选套路环节进行现场录像的规定和要求。

1991年版《武术套路规则》实行“分组不定项,随机调动”的原则,改变了以往“定组定向,一评到底”的做法。

1996年版《武术套路规则》创建“切块打分”,设立竞赛监督委员会,增大了裁判长的权力。

2003年版《武术套路规则》加入了演练水平的评分标准,将裁判员分为A组、B组、C组3个裁判组。

2012年版《武术套路规则》在部分内容上进行了微调,更有利于武术运动的国际化发展。[2]

3.2 历届全运会武术项目设置与奖牌分布

3.2.1历届全运会武术项目金牌设置从图1可以看出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武术运动的重视程度。首先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传统武术的群众基础非常深厚,同时也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武术逐步列为各级赛事的竞赛或表演项目,使武术项目获得了大众的欢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图1历届全运会武术项目金牌设置总数一览

原国家体委于20世纪80年代前期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武术挖掘整理工作,此项工作直接推动了武术运动在全国的推广。尤其是在第5届全运会上,武术套路虽不是正式比赛项目,但在历届全运会武术金牌设置是最多的一届。

21世纪以来,中国竞技体育进入鼎盛时期,随着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武术进入奥运会的呼声也达到高潮。直到第12届全运会开始瘦身,武术的金牌被缩减,武术未能入选2020年奥运会候补项目,武术的发展陷入了低谷。[3]

图2历届全运会山西武术获得金牌数量

3.2.2历届全运会山西武术金牌分布情况从图2可以清晰地看出山西武术在历届全国运动会上所获得的金牌情况,体现出不同时期山西武术在全国的地位和竞技水平。尤其是在第4届全运会中山西武术队一举夺得了女子6块金牌,成为金牌大户,山西队在全国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

3.2.3全运会山西武术金牌项目分布情况由图3可知,山西武术的优势是在长拳项目上,山西在全运会武术各届比赛中共获得17枚金牌,其中长拳项目占有绝对优势,凸显了山西武术在长拳项目上的实力,尤其在20世纪70年代,《武术套路规则》制定就是以动作的质量、技击性、规范性作为主要的评判标准。在长期的严格训练之下,山西武术运动员形成了既符合国家相关要求,又具有自身特色的比赛风格。

图3历届全运会山西武术获得(套路)金牌项目分布

3.2.4全运会山西武术奖牌分布情况从图4可以明显看出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期山西武术处于鼎盛时期,除了获得金牌以外,在获得奖牌上也是有很大的实力。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项目设置的变化,以及《武术套路规则》的修订,开始侧重个人项目,梯队建设开始滞后,因此整体实力逐渐下降。尤其到了第12届全国运动会,武术的金牌被缩减,多年侧重个人项目,以及队伍的断层,导致在缩减金牌后山西武术的一些项目不能迅速抓起,个人项目运动员的整体实力较历史最高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团体项目资源优化整合力度不够,使得山西武术在第12届、13届全运会武术比赛中与金牌和奖牌无缘。

图4历届全国运动会山西武术获得奖牌数量

4 问题与对策

4.1 山西武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对武术套路运动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随着我们国家对武术运动的关注与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中国武术运动的发展已逐步自成体系,并且出现了产业化和商品化的发展趋势。但是山西竞技武术的发展相对于大的经济环境还显滞后。目前山西省武术套路人才培养经费基本来自政府拨款,相关部门对武术套路人才的培养力度和重视程度还不够。这在环境政策、领导支持等方面阻碍延缓了武术套路运动的发展。

4.1.2管理体制和竞赛制度不利于武术套路资源优化配置当前,山西省武术队对教练员、运动员实行的是封闭管理模式,而绝大多数下辖市级的业余运动员则以松散管理模式居多。后备队伍的专业基础低,规模小,武术训练气氛、环境和风气差,人才资源和教学资源无法得到良好的配置和提升。

4.1.3武术后备人才培养综合素质提升工作力度不够学训矛盾突出,武德教育缺乏,一直是困扰武术教育的老话题。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日常文化教育和运动训练之间的矛盾要想妥善解决,除了要不断加强运动员队伍的武德教育,还要加快建立体育训练与文化教育相结合的体制。目前,山西省武术套路优秀人才较少,部分优秀运动员年龄偏大,这就需要加大对青少年优秀运动员的选拔与培养工作,但遗憾的是,这项工作的进行和落实非常不尽人意。所以,相关部门应进一步拓宽后备人才培养途径,完善运动员的选材机制,在人才资源减量化的基础上,不断加强精准选材、科学训练与规范管理,以多措并举共同提高后备人才的成才率。

4.2 山西武术未来走向和对策

4.2.1转变思想观念,深化管理体制竞技武术套路主管部门要转变观念,把对竞技成绩的关注转向全民健身的关注;应汇集一切力量在全民中宣传普及武术运动的悠久历史和艺术内涵,群策群力调动社会各种力量,参与到武术套路市场建设中来,不断增加经费来源,逐步扩建升级各级各类器材设施、训练场地和武术场馆,举全民之力,共同为山西省武术运动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4.2.2优化资源配置,有效面对竞争加强优势项目建设,应根据省情,科学地扩大竞技武术套路队伍,对运动项目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设置,继续保持传统优势项目,弥补弱势项目差距。

4.2.3注重人才培养,推进持续发展在对专业运动人才的培养上,应该不断致力于加大人员培养的投入和力度,不断推动人才培养向纵深发展,逐步形成长效机制。在人才构成上,形成以省武术队成年队员(优秀队员)为一线队伍、省武术队青少年队员为二线队伍、地市业余体校、武术学校等为三、四线队伍的梯队发展模式。逐级分层,建立起自成系统、承前启后的后备运动员人才的培育体系。建立统一管理、分级培养的科学管理体制,以对人才培养的科学管理,追求成效最大化。此外,对于各地各级武术专业教练队伍,尤其是处于基层单位的武术教练员,要进行分批次、系统性、全覆盖的专业培训和文化培训。在提升教练队伍的文化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竞技武术运动在训练过程中的科技含量和专业水平,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解决武术运动训练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为今后培养出日益专业,精益求精的武术专业运动员,为国家取得更为辉煌的战绩奠定良好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猜你喜欢
全运会套路金牌
迟来的金牌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谨防“套路贷”的这些“套路”!
Airbnb上的套路
第12、13届全运会田径项目成绩对比及建议
全运会近千名医护人员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完美闭幕
眼下有套路
有惊无险的金牌
金牌搭档主持养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