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来自风车国度的街道设计细节与启示

2019-03-08 00:59王宏彦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9年1期
关键词:环岛立交桥井盖

王宏彦,高 艳

(武汉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14)

0 引言

简·雅各布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中讲到:“当提到一座城市时,你脑海里出现的是什么?是街道。如果街道看起来颇有趣味,这座城市也会变得有趣起来,反之,如果街道看起来颇为乏味,这座城市也就显得枯燥无味。”诚然,街道是展示城市风貌与气质的窗口,优秀的道路设计对于街道来说是重要的前提却不是全部。如果仅有好的设计不一定会有好的展现,但优秀的设计辅以精细化的实施就一定会带来良好的体验,这一点对于街道设计或者市政工程来说,更是至关重要。在欧洲,荷兰虽不像德国那样以“严谨和认真”著称于世,但他们的城市在街道设计和实施中对于细节的追求和质量的控制,依然有很多独到与特别之处,也依然能给正处在快速发展期的中国城市以及时下方兴未艾的街道设计带来很多的借鉴与启示。

1 小尺度的交通环岛

从度娘上搜索,所谓交通环岛,是指在十字路口和较大交通干线交汇处为便于疏导车辆,解决因交叉行驶而造成的车辆拥挤、长时间等候等问题,而在道路交叉口建设的一座圆形地物,因酷似一条路环绕着一个岛的形状而被命名为“环岛”。有的环岛还赋予其城市名片、地标的功能。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国情的不同以及理念、管理上的偏差,在时下的中国,很多的中式环岛不但交通疏解能力有限且为城市添堵之余还带来了诸多安全隐患。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以及各种立体交通技术的不断发展,诸多内地城市在经历了对环岛的大肆修建热潮之后,又开始了对环岛大规模的清理和拆除,这不由想起了武汉著名的鲁巷环岛(见图1)及湖南长沙环岛(见图2)。

图1 武汉鲁巷环岛

图2 湖南长沙环岛

出行在荷兰,不管是城市或者乡村,你经常会遇到交通环岛,见图3,而且都是这样小尺度的环岛,半径在2~10 m之间,它的通行原则是在环岛内通行时,只要你的左手边有车你就不能驶入环岛,必须等左手边的车辆驶出环岛后你才能通过,于此相应的是你右边的车也一定会让你,这一点上欧洲做得比我们要好,想想我们国内的几个著名的交通环岛,每一个也都是城市非著名的堵点。

图3 小尺度的交通环岛,带来了较高的车辆通行效率

2 融入海绵理念的立交桥

和我们国内城市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高架桥、高层或超高层建筑以彰显我们的现代化及发达程度不同,在荷兰甚至是欧洲,你很少能看到立交桥,一如你在欧洲很少能看到超过7层以上的建筑。荷兰的立交桥设计风格简洁、朴素,大多设置在道路与铁路或者城铁交通的交汇处,亦或交通繁忙的数条干道相交路口处,位于立交桥上层的一般是选择铁路或者高等级的公路上跨其它低等级的道路。在笔者看来,这是在先天上尊重了竖向因素从而有效防止了由地势引发的内涝对主要交通的影响,从而保证了交通功能的顺利实现。图4即是典型的海绵立交桥。

图4 自带可调控蓄水池的立交桥

此外,处在其立交底层的道路除了必要的排水边沟及泵站这种常规排水措施之外,还会设置防水墙来确保系统排水安全。除了上述措施,他们还将各种海绵的理念融入排水系统之中,如结合立交绿化设置的天然蓄水池,自然积存渗透的碎石下垫面,以及铁笼毛石缓冲带等等生态排水措施,都对雨水径流进行了有效的管控,真正实现了“一片天对一片地”的海绵理念,见图5。

图5 碎石铺装下垫面的立交桥

3 街道排水设施

排水设施,是实现街道功能最重要的附属设施,也是体现街道设计水平的最重要体现之一。曾几何时,国内城市近些年来频繁出现的“看海”已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当然出现这样情形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排水设施出了问题。作为街道设计重要组成部分的排水设施,衡量它的设计水平有一个比喻很是恰当,排水设施之于街道,正如裁判之于足球,衡量一场足球赛精彩与否,除了双方运动员自身的竞技水平与发挥之外,最好的比赛就是让观众也就是体验者能够忘记裁判。好的排水设计附着在街道上,隐于其中并与其完美的融合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见图6和图7。

图7 导流式的雨水口兼顾了收水、排水以及行车舒适性功能

真心希望我们的排水设计也能如此细致入微,也由衷期望我们的城市不再“看海”,那些“广场泛舟、街道垂钓”的情景不再出现。

4 检查井盖

在国内,市政检查井盖除了水表井和电缆井等之外,绝大多数为圆形,走在我们的城市道路上,你能看到很多种类的市政检查井盖,大大小小,形式各异;尤其是在道口,更是遍布得密密麻麻,见图8。

图8 国内城市典型的街道路口

检查井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由于多种原因而经常出现沉降严重、井周破损、消减震效果差、安装不规范等问题,便成为城市道路的肚脐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安全出行及城市形象,见图9,更有甚者,在极端天气及特殊情况下能带来生命危险。

图9 国内马路上常见的排水井盖

漫步在荷兰的大街小巷,你放眼所及能够看到的绝大部分都是方形井盖,见图10,在笔者看来,方形井盖相较于圆形井盖,各有利弊,首先从应力及耐负荷冲击角度分析,圆形优于方形;其次从施工工艺上来说,方形比圆形要求相对较低;另外从美学及观感上来说,方形与圆形因人而异,各有千秋。但目之所及,他们的井盖却基本能与道路的路面形成良好统一,和谐相处,究其原因,更多的是在于实施细节的把握。虽然方形井盖从施工上来说对工艺的要求相对要低一些,但我认为,正是这种实施的便捷性配上优秀的施工质量,才有效消除了一般检查井盖的通病,带来了这份平凡的美感,并于平凡中彰显出了丝丝严谨和对于细节的不懈追求。

图10 与道路路面匹配良好的市政检查井盖,不再是城市的“肚脐眼”

5 道路站石

无论在荷兰的城区还是郊外,他们的站石的风格基本统一,只是样式略有不同,见图11。仔细观察之下,这样的站石在国内非常少见,貌似也不适用于国内城市,但却是做到了就地取材,非常适合这个国家自身的特色。此外,整体简洁、统一的风格也能够给人良好的观感和持续的审美。

图11 宽度尺寸各异但风格形态相似的道路站石

6 细节,还是细节

其实,很多的时候,不是我们缺乏好的理念和意识,也不是我们没有好的技术或材料,而是我们少了对于细节的专注和人文精神的关怀。时刻弥漫的浮躁或者焦虑似乎是当下整个社会的浮世绘,从某种角度来说,对于细节的追求和专注(见图12~图15),不正是我们大国总理所提倡的工匠精神吗?!我们大国崛起需要这种精神!

图12 处理细致而顺畅的倒角,于简单中透出了科学和严谨

图13 整齐顺畅而又衔接自然的无障碍设施,达到了更多人文关怀的目标

图14 复合利用城市立交用地并借助自然地势实现雨水自然积存、渗透的停车场

图15 无处不在的精细化街道设计细节

7 结 语

余华说,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庆幸的是现在的我们已经认识到这种差距并正在努力的改变这种现状。时下大力提倡的“工匠精神”正是改变的开始,把追求细节做到极致,垒好一砖一瓦,建设精致的城市。

毫无疑问,在经过了快速城市化发展带来的诸如内涝看海、资源紧张、就业压力以及内需不足等种种阵痛之后,城市发展的本质最终将回归于对人本身的尊重和关怀。街道作为体现上述精神的最重要的载体而为我们逐渐接受并深入思考并关注。时下,街道设计正在我们的很多城市悄然兴起,涓涓细流可成沧海,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以人为本的设计最终会让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好,也会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精彩。

猜你喜欢
环岛立交桥井盖
井盖上面智慧多
立交桥下不宜锻炼
行走环岛高速,感受开放的魅力
涡轮环岛破解双车道环岛交织冲突难题
宜毕高速陈贝屯互通立交桥
小井盖学问大
最复杂的立交桥,路痴的噩梦?
这条路上的下水道井盖都被我承包了
骑车环岛11日
朱尚熹的“井盖”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