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户牧民的故事

2019-03-08 08:46萨其茹拉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木格尔顿巴特尔

文|格 格 萨其茹拉

临近牧民家,车子开始减速。在院内“巡逻”的牧羊犬早早地嗅到了陌生人的到来,开始“汪汪汪”地叫起来。初冬的午后,兴安盟科右前旗满族屯满族乡有些寒冷,但这并不影响牧民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唱唱歌、跳跳舞,庆祝牧业大丰收。

满族屯满族乡是至今全国唯一仍从事草原畜牧业的满族边境乡,拥有“生态乡”“民族乡”“边境乡” “革命老区”4 张响亮的名片。全乡有1039 户3860 名牧民、670 个牧业生产点,其中标准化牧点比例达到80%以上。

阿日本贺喜格

“以前房屋设施落后,交通不便,冬天接羔难,秋天牲畜不好卖,再加上过于守旧的养殖方式,牧民收入很低。现在不一样了,牛客来到家门口,价格谈不拢再等下一家。而且冬天接羔不再愁,家家户户都有暖棚了。今年收成至少50万元打底!”阿日本贺喜格说。

额尔顿巴特尔

满族牧民额尔顿巴特尔老人过了一辈子游牧生活,如今,他搬进了科尔沁右翼前旗新购置的楼房安度晚年。“现在牧区人的生活好了,流行到城里买房子住。我算是赶上好时代了,也跟随潮流,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额尔顿巴特尔老人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30 多年前,额尔顿巴特尔被任命为嘎查团委书记,办公室只有两张桌子,12 位同事挤在不到80平方米的帐篷内办公,夏天漏雨,冬天透风。有一年冬天,额尔顿巴特尔急着把新出台的政策送到牧民家中,他们到牧区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马,他和同事们骑着马整整走了7 天,途中遇到大雪,等赶到牧民家时,手脚冻得麻木,一位同事还高烧不下。

“现在多好,工作人员人人都有电脑,一键就能传达新政策。”额尔顿巴特尔说。

王娜仁其木格

在过去,牧民靠天吃饭,生活捉襟见肘,要是遇上灾荒年景,日子就越发困难。要想日子过得红火,就得改变传统观念,只有掌握科学养殖,才能更好地发展畜牧业。2008 年,阿日本贺喜格把自家的30 头本地牛全部卖掉,跑到吉林省精选了10 头西门塔尔牛。“按当年的价格算,一头本地牛才卖到1500 元左右,可是一头西门塔尔牛能卖到6000 元至1 万元。”阿日本贺喜格把经济账算得明明白白。2013 年,他把家里100 只羊增加到400 只,仅仅用了3 个月育肥期便转手卖掉,一只羊平均收入200 余元,纯收入达到8 万多。

牧区的路宽了,电通了,牧民王娜仁其木格老人也从最初破旧的蒙古包搬进了宽敞的砖瓦房,草原上的生活越来越舒适了。生活的变化一句两句说不完,老人家闲来就和孙子们讲过去的故事,让孩子们感恩现如今的美好生活。

“以前,吃水得用牛车从几十公里外往回拉,粮食吃不饱,只能到处去借。”王娜仁其木格说。那时候,一个蒙古包、一群牛羊、蒙古包里简单的陈设便是老人所有家当,勒勒车是她通向外面世界的唯一交通工具。在过去,牧民没有摩托车、没有轿车,男人出门骑马,女人外出靠勒勒车。“有一年夏天,我抱着孩子从艾里赶勒勒车到牧点剪羊毛,30公里的路我们足足走了两天。”

今非昔比,牧区的路变成了油路,通讯网络全覆盖,牧民也吃上了自来水,饮食变得多样化,火锅、手把肉随时吃,蒙古包也换成了宽敞明亮的楼房。闲暇时间,全家人再也不用围着一台收音机听“说书”了,只需轻轻一点手机,便可知晓国内外大小事。

和所有的草原牧民一样,王娜仁其木格家的生活翻开了崭新的一页。“现在别说剪羊毛都雇人了,就连放牧都开上了越野车。”王娜仁其木格开心地笑了起来。■

猜你喜欢
木格尔顿巴特尔
辩说短章
英雄史诗《硕诺巴特尔》的社会关系论探讨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在梅尔顿·莫布雷的孤独(外一首)
机智的斯克尔顿
木格措,康巴高原雪飞花舞的情歌圣地
换肾
劝降
巴特尔否认 要去韩国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