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核心素养下传统文化融入高中地理课堂的探究

2019-03-08 14:27李远亮
求知导刊 2019年42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核心素养

摘 要:高中地理教学一直以来都只是重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实际掌握,而忽视了培养高中学生的地理素养。而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高中地理教师不应该仅仅关注提高高中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对提高高中学生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给予足够的重视。因而在这样的情况下,高中地理教师就需要根据高中学生的学习情况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手段,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对高中学生进行和谐人地观念的建立,并对高中学生实行区域认识素养和综合思维能力的提升,以此来进行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传统文化;高中地理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42-0044-02

引 言

在当下的地理教育热议话题当中,地理核心素养受到广泛关注。随着新课程改革实施的深入,此话题的相关讨论不减反增。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高中地理教师也开始了对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但高中地理教师更多的是对概念当中存在的一些疑惑的思考,如在地理核心素养被提出之后,高中地理教学的改变是哪些、如何确定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怎样正确进行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相关的评价考试等。而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了分析探讨。

一、创设情境,建立和谐的人地观念

地理学最主要就是研究“人与地之间的关系”,以此来为地理教育的核心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念。人地观念当中就将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和发展观等都包含了进去,更主要的是,“人地关系”不仅是地理现象分析和地理问题解决的基本观念,还是解决地理问题的有效途径[1]。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当先帮助高中学生形成人地观念。而要想使高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念,高中地理教师首先就要描述地理知识,如讲述地理环境,将人们对地理环境的各方面影响讲解出来;其次还要针对地理问题进行分析,如地理环境给人类带来的影响、生产力的发展等都要进行详细的说明,以此来对人地关系阶段性变化进行深入的教学;最后还要对地理知识进行评价与决策,如讲述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以及对保护自然环境、协调人地关系以及可持续发展等一些的贯彻实施策略。

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地理学科的基本思想就是综合思维能力。综合思维能力也是评价高中生学习能力的一大指标,其对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很大关系。当然,综合思维能力不仅对分析和综合这两种思维方式有影响,在研究自然与人文要素之间的地理交织以及地理区域要素各种组合方面也有着深远的意义。像在由果及因思维的地理解释中就是“综合的分析”,而在由因到果预测地理现象的推理当中就是“分析的综合”。因而基于此种情况的不同,高中地理教师必须先让高中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以此来提高高中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程度。

例如,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一课程当中,高中地理教师就可以让高中学生在学习厄尔尼诺现象的时候,从气候、植被、地貌、土壤以及水文等方面着手,从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和区域之间的协调方面去分析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这样就可以让高中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促进自身综合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课堂探究,提升学生的区域认识素养

学生认识地球表层区域的过程被称作区域认知,区域认知其实是一种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人地观念,进行地理实践的基础方式。区域认知不仅能够对高中学生从区域角度分析研究地球表层区域的习惯进行有效形成,还能够提高高中生综合思维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从而能够在加强高中学生对区域情境的认识上强化学生对人地关系的理解。另外,区域认知甚至可以对地理应用起到推动作用,就像在开发具体区域时,其能够为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提供依据,从而使对区域环境的变化态势的预测能够顺利进行。而要想促进高中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提高,高中地理教师就必须先将高中学生对地理的空间认知能力进行提升,以此来加深高中学生对区域划分尺度思想的理解程度。其次就是促进高中学生对区域的分析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征进行了解和掌握,来提升高中生对区域发展条件的分析能力,从而达到提升高中生“区域认知”素养的目的。

例如,高中地理教师在对高中学生讲解“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这一课程知识之前,就可以先对学生提出问题:“在区域资源、环境利用上都有哪些阶段?不同的区域发展阶段,环境与人类活动又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在区域的发展过程中是否存在着规律?”然后教师引导高中学生在结合课文的前提下进行小组探讨研究,之后高中地理教师再让小组成员派出一名代表将自己小组最后的研究结论说出来,教师再针对这个结论进行客观评价,最后再引出本节课的教学课程。此种方式不仅能够提升高中生对区域的认知,还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在提高高中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同时实现高中生“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

四、开放课程,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不仅仅是地理学科的基本活动经验,还是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更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由此可知,地理实践力在地理學科当中的地位是多么重要。在这样的形势下,高中地理教师就需要开放课程,通过让高中学生对其学以致用来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提升。这一过程需要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地理实验,以此来将地理现象直观高效地呈现出来,从而对地理事物的本质进行揭示,进而在提高高中生对地理知识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加深其对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的理解。此外,高中地理教师还需要根据高中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能力进行选修课和课外实践的开展,以在课外实现对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提升。

例如,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对高中学生讲解“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这一课程内容时,就可以先对学生进行提问:“水土流失与哪些因素有关?水土的流失会带来哪些影响?治理水土流失有哪些方式?等”,然后再准备50厘米长、10厘米高的木盒(2个)、水壶(2个)、水、泥土、杂草等,并将两个木盒分别命名为1组和2组。在两组当中同时放满泥土,最后,在1组中种上杂草,2组什么也不种,并将两组都放在开阔的地面上使其与地面形成30°角。当杂草长出来后,教师再用浇花的水壶模仿下雨,在两组当中淋上水,之后让学生观察两组当中流出的水所含的泥沙量,也可以通过水桶收集流出的水,在水沉淀之后让学生计算含沙量。最后让学生思考:两组实验有何不同;水、土和植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植物对水和土起到了什么作用;植物有了什么才能生存等。这样的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加强高中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还可以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提升,从而使学生提高自身的地理核心素养。

结 语

总而言之,要想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实现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高中地理教师必须将教学方式进行不断更新,并在为学生建立和谐人地观念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进而在提升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情况下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提升,从而使得学生在体会大自然与人地和谐重要性的情况下,形成正确的地理观,进而完成对高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唐功良.高中地理教学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J].名师在线,2019(33):50-51.

作者简介:李远亮(1990.8—),男,江苏盐城人,本科学历,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学。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