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财神庙佛神像画(部分)赏析

2019-03-10 14:01韩艺李彩霞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1期
关键词:菩萨

韩艺 李彩霞

摘 要:内蒙古包头博物馆馆藏八幅清代财神庙佛神像图,皆为工笔人物画,内容包括佛、菩萨、天王、神像。构图比例准确,人物造型优美,用色绚丽丰富,以精湛的画工和深厚的内涵,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包头地区的民间习俗以及佛教文化多元融合的情况。

关键词:财神庙;佛教绘画;佛;菩萨

嘉庆九年(1804),包头的行政区划还是一个村,隶属萨拉齐厅管辖。当时的包头村已是商户毗连,商户皆设在东街(瓦窑沟以东),居民多住召梁一带。是年,候选知县任山西阳高儒学训导的郎千里和生员郎耀祖来到包头,郎千里从东街来到瓦窑沟西,正遇一位谈相论命的相士。相士说:“此地涧水萦绕于前,曲阜环列于后,虽无崇山峻岭,茂林修竹,而幽闲其状,包罗万象,地理之所,谓财喜藏。”(《建立财神庙碑记》)郎千里向四周一看,果不其然,一条涓涓流水从两座青山间流出(今后水沟),从不高的土丘蜿蜒流向西南。青山上灌木丛生,站在土丘上向南眺望黄河一览无余,不愧财神仙居之地。在郎千里的倡导下,商户和士绅协同募化白银800余两,当年四月即动工修建财神庙,次年建成。

包头财神庙坐落于东河区南河槽北边,始建于清嘉庆十年(1805),因有九条巷子贯通交汇于此,故名九江口。以财神庙为中心形成的九江口,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寺庙香火旺盛,一年中社戏不断。财神庙建正殿、配廊十间以及山门、钟鼓楼等,对面建戏台一座,覆屋三楹,气概益壮。“雕墙嵯峨,峻宇深沉,鸟草翠飞,高建三楹流丹宝殿,声灵赫濯。”(《建立财神庙碑记》)每逢农历七月二十一财神诞辰,民众都会在此举行盛大祭祀。

内蒙古包头博物馆珍藏的八幅清代佛神像画是包头财神庙建寺时绘制的,每幅佛像图轴上均写有“财神庙”和佛像名称。这些绘画风格统一、色彩绚丽、线条流畅,至今已有两百余年历史,对研究塞外宗教文化有重要价值,现选取其中五幅清代佛神像画做一赏析。

释迦牟尼佛:清,长141厘米,宽78厘米。佛蓝色肉髻,眉如初月,两耳垂肩,跏趺坐在莲花座上。右手触地印,左手捧甘露钵,项光和脊光外皆为火焰纹,身披红色袈裟。佛祖下左侧是年老抱拳的迦叶尊者,右侧为年轻合十的阿难尊者,两位释迦协侍站在莲花上,莲花下江河波浪滚滚。画面完整协调,笔法细腻,栩栩如生。

文殊菩萨:清,长141厘米,宽79厘米。菩萨顶结五髻,两耳垂腮,右手持莲枝,左手说法印,结跏趺坐在青毛狮子身上,前有狮奴牵拉。身后为协侍娑竭龙王之女,龙女身着汉式华丽仙女繁妆,手持白拂,菩萨的左协侍是善财童子。佛像背景为山、水、树,画面突出了青毛狮子的雄猛。

普贤菩萨:清,长141厘米,宽79厘米。菩萨顶结五髻,胸佩璎珞,右手捧青莲,左手合十样。普贤跏趺坐莲台于大象上,大象踏于莲池之上,前有一象奴牵着。普贤前后绘有左右协侍龙女和善财童子。

观音菩萨:清,长141厘米,宽77厘米。菩萨戴宝冠,身穿袒胸天衣,胸前佩璎珞,脚踏莲花台,左手施无畏印,右手持莲花,左右协侍仍为龙女和善财童子。图中有十八罗汉,画面中一老罗汉宾头卢、一少罗汉那伽犀那分别绘于菩萨左右,布局新颖别致。

地藏王菩萨:清,长141厘米,宽79厘米。地藏王头戴僧帽,右手合十样,左手捧甘露钵,跏趺坐莲花台座。左右協侍是汉化佛家弟子闵长者父子,闵长者捧经书,其子握锡杖。地藏王下方为汉化的十殿阎君,十位阎君均戴天平官帽,身着官服,使人联想到中国官衙之威严。

这几幅佛像画皆为工笔绘画,比例准确,造型优美,色彩绚丽。绘画技法以工笔、写意、水墨为主,阴阳向背和虚实疏密使佛像动人传神,构图奇巧,刻画入微。佛像庄严,温和慈蔼;菩萨温柔沉静,姿容秀美;罗汉、龙女、善财童子等人物安排得当,姿态各异。画面布局主次分明,轮廓准确生动,用笔讲究章法,线条勾勒或遒劲有力,或婉转柔美。人物造型优美,神采飞扬,既有神格,又具人性,又依年龄、身份、性格各异而有所区分。背景祥云、山石、树木、水波有五代、两宋、元明遗风,实为包头清代绘画之珍品。

关于民间神庙挂佛像七幅的原因,一是包头民间神庙由佛家弟子掌管,佛家当然以佛像图敬奉;二是财神庙正殿面积很小,根本无法塑佛像,只好用绘画像代替塑像。

年节气氛较为浓厚的东河区财神庙,是探寻和了解包头民俗民间文化的一个窗口。出自财神庙的清代佛像图,充满浓厚的历史韵味,拥有精妙的绘画工艺和厚重的宗教内涵,虽处浓郁的民俗氛围,却呈现庄严清静、不染尘埃的佛家气象,反映了佛教在包头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赖永海.中国佛教百科全书·书画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2]马书田.华夏诸神[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菩萨
赌徒求佛
菩萨
赌徒求佛
擦菩萨像(外一首)
佛像面前的 菩萨
请菩萨找零
佛像面前的菩萨
生气的狼
欠一屁股债
社会意识与菩萨造像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