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材料在“造型·表现”教学中的应用

2019-03-10 14:01鲍俊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学习领域综合材料造型

鲍俊

【摘  要】 在当代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方面,综合材料绘画的形式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材料作为艺术创作的载体在各个创作领域被广泛运用,综合材料绘画已经逐渐形成独立的创作面貌,在各项展览中亮相。这也是艺术发展中的一个趋势。同时,综合材料绘画对少儿美术教育也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综合材料绘画表现的多样性、体验性、创造性几个方面。在小学中段美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综合材料的运用是难题之一。按照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的要求,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究及实验,可以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关键词】 综合材料;材料和表现形式;“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一、问题的提出

《2011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标准》对“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说明中提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不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要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收集与尝试不同的材料,自主探究多种造型、表现方法。美术教师不仅要关注到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由此可见,在小学美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若“学生主动收集和尝试不同材料”的环节缺失,美术教师只注重知识与技法的传授,单纯地要求学生运用单一的美术媒材进行艺术创作,那么美术教学只能事倍功半。我教美术3年多以来,不断地反思,也有一些粗浅体会,要上好一节高质量的美术课,单一的传统绘画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而利用综合材料进行美术教学,对于没有美术基础的小学生而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从审美的视角出发,还可以培养学生从生活中的废旧材料中发现美,通过综合材料的绘画从中感受美,并运用材料去创造美。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二、教学实践探究

(一)利用身边材料,丰富美术课堂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其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使得美术教学资源呈现多样性、差异性的特点。民间是一块内容丰富的文化课堂,乡土文化让人目不暇接,美术课教学可以把课堂扩大到教室之外,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融入大自然,和实践相结合,这样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知能力。我认为“走出课堂”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联想的空间,“走进大自然”可以给学生搭建更广阔的绘画平台,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创造更多的美。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在美术中段教学中充分挖掘综合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鼓励学生如何将综合材料,例如瓶子、鹅暖石、废旧纸盒、树枝、餐盘等材料运用到美术绘画中。在教学中我还提倡从写实性教学向表现性教学靠拢,让儿童发挥艺术视觉,鼓励学生在观察与表现中不拘泥于客观事物本身,要求学生用自己的个性思维去观察对象,进行大胆的想象创造。让学生不断地展现最真实的自己。

1. “别具匠心”——美术课堂教学

每一学期开学,我都会将教材分类,例如绘画类、综合材料绘画类、手工类、欣赏类。按照分类来确定上课的先后顺序,以此来确定提升学生美术素养的方向。做到一个整体的考究。

实践中我发现,在小学中段教学中,综合材料绘画的课,学生都非常喜欢。从我的课后调查中发现,学生非常喜欢综合材料绘画的原因是他们好奇。好奇老师让他带的材料是拿来干什么的,为什么要带这种材料。带着好奇心,孩子们就对当堂美术课非常的感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当然课堂效果自然不会差。

当同学们在课堂上尝试用综合材料绘画时,他们会非常慢,首先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学生既要照顾造型的表现,又要关注和了解材料的属性。很容易在没有掌握材料属性的同时出现失误,会给学生的心灵造成一定的伤害。当然,我说的这种情况是在我的探究初期出现的情况。在学生不了解材料的属性时,我会给学生观察材料的时间,同时我还会提供一些参考材料,让学生通过观察利用综合材料绘画好的作品,让学生在课前3分鐘的导入中预习,以此来缓解学生对材料的“陌生”感,拉近本堂课“教”与“学”的距离。学生对材料有了熟悉感后,我会利用教师示范作品和我的美术资源库中的学生作品让学生观察,吸取别人作品中较好的“造型·表现”。当然光看是不够的,在每学期开学,我都会利用2-3节课的时间针对性地让学生通过线条的练习来提升事物的造型表现。

针对各年级各班学生的绘画差异,综合材料在“造型·表现”领域是非常难的,学生绘画水平不同,对材料的熟悉也有快、有慢。这需要的便是老师的指导和亲自示范。在这种情况下,我会让学生先选取书中的作品或是参考老师发的资料进行局部临摹,通过观察和临摹后有敢画、敢创作的意识,再加上老师的鼓励,让学生在一次次练习中收获。

2. “奇思妙想”——美术社团实践活动

每周一的下午都有一个小时的时间,是留给参加我社团的12名同学的,他们是来自3、4年级的学生,他们的绘画水平各不相同,当然他们有一个共同之处是他们都喜欢绘画,都喜欢尝试各种新鲜材料的绘画。所以共同相聚在了我的“奇思妙想”工作室。

2013年-2015年,在我校每周星期四的“2+2”兴趣活动中,我就利用了来自生活的材料:一次性纸盘、矿泉水瓶子、雪糕棍等材料进行了实践,实践证明生活材料的利用确实让孩子们感兴趣,让孩子们既熟悉又亲切,新颖的材料让孩子们乐意去接受,学得也很认真。2016年12月至今,我利用综合材料在小学美术中段“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进行探究、创新。

材料作为艺术创作的载体,给美术增添了不少的色彩。在工作室的活动中,我注重作品的装饰效果,我会根据内容设定主题,并向学生提出:围绕主题收集与选择材料,以保证材料收集与选择的目的性。我认为,因地制宜的收集材料基于的是我们的地方性特色,充分利用地方资源,让学生熟悉、亲切,并认同。同时,我还依据主题灵活运用和表现材料,保留原始形态、打破原始形态、成品材料与新材料相结合等。其中,特别注重学生在运用材料的过程中,会出现材料不足、不合适等情形,从而会二次或三次收集与选择材料,而这恰恰更能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性和对材料特性最直接的感知。

在“造型·表現”中,我会基于学生的发展特点塑造形体由易到难。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从简单几何形体着手、对于基础中等学生可从模仿作品入手、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多种形体相结合塑造新形体,采用多主体与多维度评价,让学生在课里、课外都得到较大的收获。

(二)理念、方法创新

1. 拓宽学生视野——从大师作品中受熏陶

“造型·表现”一词说着挺容易,实际表现时,需要下很大的功夫。有时候单纯听教师教授,学生未必能全明白,必须要通过不断的观察、学习、尝试等方式得到提升。在小学中段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我选择的方法便是让学生感受大师的创作,在大师的作品中感受点、线、面的表达以及造型的表现。让学生从大师作品的绘画语言中潜移默化地学以致用。这样,素材的发散则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一定的影响,他们就会根据大师作品中点、线、面的表现方法,从而去探索、创新自己的造型,启动儿童想像的翅膀。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造型·表现”领域的视野,也让学生收获了快乐。

2. 巧用绘画技法——普通材料的特别用处

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特别强调培养人的创造力,他提出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需要“六大解放”,有了这六大解放,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发挥出来。在新的美术教学目标“美术核心素养”中也提出要全面融入综合性与跨学科、自主与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批判性思维、反思行为和评价导向等现代人文和教育的思想与方法。在专家的思想领域中,我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教学理念。

我的课堂是借助综合材料为主要材料,深入研究小学美术标准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在小学中段美术教学的实践与运用。实践是围绕学生活动得以实现,运用则必须通过深入的研究技法和教学方法,才能实现效果的最佳化。技法对于小学生来说无一不是一大难题,那么怎么巧用技法变成了我课堂教学中的难点。讲技法不难,但难在学生有效地吸收老师所讲的技法,并熟悉的运用。

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绘画情况,我选择了线描画和丙烯画这两种常见的绘画形式,并着手这两种绘画研究各自的表现技法,这里的表现技法也是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总结出来。线描画我注重培养学生认识并运用点、线、面、点与线的组合、线与线的组合、有规则的组合、无规则的组合的表现技法,让学生通过多次练习,以提升学生线描水平。线条是最高级的造型语汇,德国艺术家保罗利有句名言“用一根线条去散步”,道出了线条的本质在于它的情感意味。

结合学生实际,我从丙烯画的绘画技法总结了自己的技法理念:丙烯画与水粉画有相同之处,但丙烯画的色彩属性与水粉画不太相同。在技法的提炼中,丙烯画的色彩干湿变化不大,更加鲜艳、纯正,表面略有光泽。颜料附着牢固、可反复修改、可厚涂,更加适合多种绘画表现技法的发挥。

美术的“审美能力”就像是音乐的“视唱练耳”一样,当摁下钢琴的五个键的时候,你能够听出这五个键分别是哪五个键,并且能唱出来。相当于你看到一幅优美的画作的时候能一眼,也或者两眼看出它到底有几个层次的色调一样,找到他的脉络。这样你就是具有基本的审美能力了。综合材料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当我们用心去发现它时,它就像珍宝一样带给我们无限的欣喜。我们要用欣赏、赏识的眼光与孩子们一起去观察、去思考、去想象、去创作,在这个过程中和孩子们一起领略综合材料的无限魅力,和孩子们一起在综合材料的这一方天地里一起成长、一起收获!一起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参考文献】

[1] 董奇. 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2] 赵焕清. 儿童美术教育之现状与反思[J]. 教学与管理,2005(3).

[3] 韩添任. 综合材料绘画表现语言初探[J]. 美术大观,2014(6).

猜你喜欢
学习领域综合材料造型
浅谈综合材料在水彩画中的应用
从德国职业教育模式探讨行动导向教学
论综合材料在现当代油画创作中的运用
浅谈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重构与课程设计
美术审美特征论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浅析“浙派人物画”的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