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茶叶产业资产收益扶贫实践及对策

2019-03-12 05:54李湘玲
市场论坛 2019年2期
关键词:龙头企业湘西收益

陈 萍 李湘玲

(吉首大学 湖南 吉首 416000)

一、文献回顾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资产收益扶贫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资产收益扶贫的目标是稳定增加贫困人口的财产性收入,利用财政支农资金以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速重构农村产权制度的进程。它是以农户尤其是贫困户所拥有的资源和资金作为资产,折股量化,将其股权或股金直接投入到专业户、合作社或股份合作公司等经济实体,按股分红,参与经济实体利益分配和分红,从而使贫困户持续获得股利收益,进行收益保底。资产收益扶贫是将产业扶贫与金融扶贫模式进行有效结合,以产业发展为主要拉动力,使具有优势的产业和具备经济实力的经济组织进行优势互补。强调以财政扶贫资金作为金融杠杆,撬动金融资本投入,整合政府、企业和贫困户等要素和资源,解决普通农户无股权的困境。

湘西州将茶叶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突破口,通过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形成茶农和龙头企业、合作社之间的利益共享,帮助困难群众增产增收、实现脱贫致富。通过对湘西州资产收益扶贫实践的研究,提出培育和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借助金融扶贫助力茶叶产业发展等建议,有利于构建资产收益扶贫完整框架。

二、湘西州茶叶产业资产收益扶贫特色

(一)茶叶产业快速发展是湘西州资产收益扶贫的重要支撑

湘西州发展茶叶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茶文化底蕴深厚,已成为湘西州八大农业特色产业之一,茶叶产业从种植面积、干茶总产量、综合产值等方面有了较大突破,茶叶产业链初步形成(见表1)。2017年茶叶种植面积比2016年增长15.73%,干茶总量环比增长26.82%,综合产值环比增长52.52%。

表1 湘西州2014年-2017年茶叶产业发展情况

湘西州政府提出了全州茶园面积在五年内要扩大至100万亩,建成茶叶产业基地60万亩、实现产值50亿元左右,未来综合产值达到100—200亿元,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应激励政策,从产业指导到资金整合都进行了规划。

(二)新型经营主体多元化

湘西州茶业经营主体出现了多元化、融合发展、利益共享的特点。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作为湘西州茶叶产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了稳定带动关系,向贫困户提供全产业链服务,提高吸纳贫困户就业能力,让贫困户更多分享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带动了近10万贫困户增收脱贫。2017年湘西州已有茶叶加工企业500家,其中省内龙头企业2家、州级龙头企业15家,茶叶年加工能力达1万吨;2018年湘西州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已达160家。

(三)利益联结模式多样化

茶叶作为湘西州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已形成龙头企业主导、合作社主导的茶叶产业资产收益扶贫模式,这些模式在湘西州茶叶产业资产收益分配的运行中具有较好的利益联结效果,在实践过程中尤以龙头企业主导模式应用范围较广,带动广大贫困户共同发展。

多样性可以体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土地、技术、劳动力等资产的多样性上,农户以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茶园、设备等生产要素入股成为股东,定期获得分红收益,共同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二是“龙头企业+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上;三是合作制、合同制、股份制的法律约束性上,通过签订合同、股份协议等方式来约束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

(四)贫困户收益稳步增长

随着经营主体日益壮大,经营规模逐步扩大,不断完善产业扶贫模式,引导和帮助贫困户通过土地、扶贫资金和劳力等形式参与茶叶产业扶贫项目,从财产性收入、股金分红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等方面来拓宽贫困户的增收渠道。

(五)加速了茶旅融合进程

茶旅融合是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创新经营业态。游客不仅可以在茶旅融合中体验茶道游、生态观光、茶园采摘、品饮、茶艺表演等一系列茶文化内容,还可以了解茶叶种植、采摘、加工等工艺,亲手采茶和制茶,将茶文化的元素与旅游活动相结合,提炼内涵独特的茶旅文化,实现茶旅一体化。

湘西州积极拓展茶旅游、茶观光、茶休闲、茶体验等茶叶新兴业态,重点建设一批茶叶生态观光园、茶旅小镇、专业村和休闲茶庄,不断延伸茶叶产品的产业链与价值链,促进茶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如隘口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采取“茶叶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发展湘西黄金茶产业,进一步建设茶旅融合精品路线和隘口茶旅小镇。

三、湘西州茶叶产业资产收益存在的问题

(一)茶叶产业发展遇到的瓶颈

近年来,湘西州茶叶产业发展成效明显,但也存在发展的障碍。一是茶园粗放经营,农户种植规模小,缺乏精细生产经营能力。二是人工成本高。地处武陵山区,茶园多建于丘陵或者一定海拔的山上,不便于使用机械,人工采摘成本高;三是龙头企业少,加工能力欠缺,与大品牌企业的加工和经营能力存在明显差距;四是品牌影响弱。缺乏科学系统的茶叶公共品牌策划和营销宣传;五是技术服务能力不足。茶叶专业技术人员不足,技术服务和指导、科研能力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要。

(二)财政政策对茶农的扶持和奖补措施相对缺失

湘西州茶叶产业规模小,金融投入面临的自然灾害和市场等风险较大。农户和涉农企业普遍缺少抵押品,影响金融机构信贷投入。对农专项融资平台稀少,基础设施建设信贷跟进难。而且对山区茶农的财政补贴缺失,财政扶持资金主要是给了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农户很少享受到扶持。

(三)新型经营主体利益联结不紧密,与茶农间的利益联结机制缺乏

在湘西州茶业产业中农户依旧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缺乏公平合理的利益保障机制。一是由于农户自身经营能力差,观念落后等因素,造成参与意愿低;二是龙头企业的逐利性使其对贫困户带动意愿差;三是扶贫资金流通不畅,会出现国家给予贫困户和贫困村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四是部分龙头企业与茶农之间对鲜叶级别和价格有争议,导致湘西州经营主体与茶农之间的利益联结关系脆弱。

四、湘西州茶叶产业资产收益扶贫对策建议

(一)完善茶叶产业发展路径

一方面建设大型茶叶示范基地,完善茶园规模化、有机化标准,加快实现综合产值百亿的茶叶产业目标;另一方面引入适用于湘西地区茶园地势的机器,推进茶园机械化智能化升级,突破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三是鼓励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全面提升茶叶产业市场竞争力,建立高质量标准体系,健全市场营销体系,全力打造区域知名公共品牌;四是不断扩大茶叶产业综合效益,建立和完善茶叶产业发展长效机制,激发茶叶产业的内生动力,确保茶叶产业科学推进、可持续发展。

(二)培育和发展新型经营主体

培育发展各类经营主体,促进茶叶产业转型升级。首先大力发展茶叶合作社,鼓励扶持茶叶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推进茶园标准化建设;其次鼓励扶持能人大户、家庭农场创办或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再次要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使农民掌握农业实用生产经营技术,提高契约意识;最后全面扶持茶叶产业基地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在金融、保险、财政、技术等方面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更为优惠的条件。

(三)发挥政府服务和引导作用,全力推进金融扶贫助力茶叶产业发展

首先要积极推动各级财政逐步增加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规模,金融机构放宽贷款担保条件、增加贷款额度、改善金融服务,持续优化茶叶产业融资环境;其次健全风险补偿机制。分担因自然灾害、重大疾病等不可抗力而形成的银行贷款风险;再次完善保险保障机制。扩大农业保险广度和深度,通过财政以奖代补等方式发展完善茶产品保险,为贫困户融资提供增信支持;最后持续开展金融消费者宣传教育活动,提高贫困户的金融意识,使其认识金融扶贫契约精神的重要性。

(四)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户建立多种利益联结机制

鼓励和引导茶叶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与贫困农户建立茶叶产业发展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兼顾各方利益,建立多层次、差异化的利益联结机制,保证收益分配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形成利益共同体,确保贫困地区产业扶贫的长效化,共享茶叶产业发展带来的成果。首先优化股份合作机制。鼓励农户以多样化的入股形式参与茶叶产业发展,拓宽贫困农户资收渠道;其次改善租赁经营合作方式。放活土地经营权,让贫困农户尽早通过土地流转,获得固定的土地流转费;最后升级长期劳务合作形式。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积极吸纳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就业,获得稳定的劳务薪金收入,从而实现稳定脱贫,持续收益。

猜你喜欢
龙头企业湘西收益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螃蟹爬上“网” 收益落进兜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农业农村部举行定点扶贫地区龙头企业对接活动
欢乐湘西
走进湘西凤凰城
怎么设定你的年化收益目标
湘西 国画
2015年理财“6宗最”谁能给你稳稳的收益
再生资源行业持续整合 龙头企业强者恒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