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东北亚的战略诉求及策略

2019-03-12 00:51李芳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东北亚地区东北亚经济

李芳

【摘 要】 本文分析了东北亚地区形势的特点,明确了中国在东北亚地区的诉求,提出了中国在东北亚地区的策略:不断促进经贸往来;倡导共建互信关系;维护地区安全。

【关键词】 东北亚;中国;地区形势

近年来,中国的发展取得了显赫的成就,而中国要想实现进一步的发展需要稳定的周边环境作支撑。因此,看清东北亚地区形势,明确中国在此地区的诉求,并且提出在这一地区的策略,对于东北亚地区构建良好的国际关系,促进地区发展和中国自身国家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东北亚地区形势的特点

东北亚地区各国间由于各种历史与现实问题相互交织,矛盾冲突不断;而各国出于本国发展考虑又必需彼此合作,因此形成了矛盾冲突与包容合作并存的复杂局面。

1、经济合作成果显著

东北亚各国经济合作密切,目前已经硕果累累。“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处于中国前十位的贸易伙伴中,东北亚国家就占三个,分别为日本、韩国和俄罗斯。”[1]中国与俄罗斯互为经济贸易大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1月份至4月份,中俄双边贸易总额达到321.9亿美元,同比增长31.5%,中国成为俄罗斯第一大进出口贸易伙伴。中日韩的经济合作也十分密切,截止到2018年5月,中韩双边贸易总额同比增长15.2%,中国是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截止2018年5月,中日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了10.4%,中国是日本的第一大进口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贸易伙伴。[2]

2、政治互信缺失

东北亚地区形势的另一特点是政治互信缺失。政治互信缺失首先体现在中日两国的钓鱼岛领土主权争端和两国在二战历史遗留问题上的较量。朝韩两国之间政治互信状况也不容乐观。虽然朝韩两国领导人在2018年4月份实现了历史性握手,半岛局势得到一定缓解。但要想实现朝韩之间完全放下芥蒂,实现半岛无核化也并非易事。此外,蒙古国作为东北亚地区唯一的内陆国,对于两个最大的邻国中国和俄罗斯缺乏信任,采取第三邻国政策来平衡中俄两国。

3、地区安全状况不容乐观

东北亚地区既存在传统安全威胁,也存在非传统安全威胁,地区安全状况不容乐观。首先,在传统安全领域,自朝鲜2006年进行了首次“核试验”以来,朝核问题一直是东北亚地区的重大安全问题。2016年,美韩联合部署萨德系统,恶化了半岛局势,也严重威胁到东北亚各国的安全。目前,朝鲜半岛局势得到一定缓和,但是朝鲜并没有承诺放弃核武器,局势依旧胶着。此外,领土主权争端也时有发生,例如中日钓鱼岛之争,日韩竹岛/独岛之争,俄日北方四岛之争。其次,东北亚非传统安全问题十分突出。比如,中国、日本、韩国、朝鲜都是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对资源进口依赖程度极高,能源安全问题严峻。此外,中日人口老龄化,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以及跨国网络犯罪等问题也严重影响着地区安全。

二、中国在东北亚地区的诉求

中国作为东北亚地区大国,在清晰掌握东北亚基本形势特点的基础上,还必须明确在东北亚地区的诉求。

1、推动东北亚地区经济增长

在东北亚地区,中国的经济诉求就是推动本地区的经济增长。中国需要加快经济合作步伐,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东北亚地区各国经济发展互补性强,是其深化合作的有利条件。中日韩技术水平较高,但自然资源都比较匮乏。而俄蒙两国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技术方面却比较薄弱。所以中日韩可以与俄蒙两国在资源进出口以及技术交流等领域进行深入合作。这将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一来缓解了中日韩三国资源紧缺的状况,二来俄蒙两国可以利用先进技术,扩大资源的开发利用。此外,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积极寻求与周边国家实施战略对接,促进各国经济合作与发展。“中蒙俄经济走廊”就是“一带一路”倡议与俄罗斯的“欧亚大铁路计划”、“欧亚经济联盟”和蒙古国的“草原之路”发展战略对接的经济合作平台。

2、增强地区政治互信

东北亚各国的政治互信是深化经济合作的前提,也是处理地区各种历史与现实问题的钥匙。中国在东北亚的政治诉求就是增强本地区的政治互信。造成东北亚地区政治互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社会制度方面,东北亚地区既有社会主义国家,也有资本主义国家,而且发展阶段也不尽相同,这使得各国的立场不同,很难达到相互理解。在意识形态方面,首先中日不同的历史观,使得两国政治互信缺失。中国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历史,坚持走和平道路。而日本则一直试图掩盖其犯下的滔天罪行,而不是直面历史。其次,地区内冷战思维挥之不散,使得各国难以达到相互信任。冷战思维主要表现为“零和”思维,“对手”思维,实行强权政治,追求绝对安全。美日两国奉行冷战思维,不断扰乱地区秩序,没有考虑过各国和平合作,谋求在地区事务中的主导地位。中国倡导地区各国“要通过坦诚深入的对话沟通”,[3]“增进战略互信、减少相互猜疑,求同化异、和睦相处”,[4]“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5]

3、实现亚洲新安全

安全与发展互为前提。地区充分的发展,是安全的前提;而一个地区的安全,是发展的保障。实现亚洲新安全是中国在东北亚地区安全上的訴求,即实现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及可持续安全。共同安全是指应该追求普遍的、平等的、包容的安全。综合安全是指不仅要保证传统领域的安全,还要保证非传统领域的安全。合作安全是达成共同安全和综合安全的途径,即各国之间要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加强安全领域合作,共同捍卫东北亚地区的安全。最后达到可持续安全。这就需要地区的充分发展为安全提供基础。同时还需要促进安全合作机制的建立,为实现可持续安全提供制度保障。

三、中国在东北亚地区的策略

中国作为东北亚地区大国,积极承担大国责任。中国参与到东北亚地区的各项事务之中,为地区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促进经贸往来

中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重视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中国近年来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并积极地将地区各国凝聚起来发展地区经济。 中日韩三国经贸合作深入推进。自2012年起,中日韩就自贸区至今已经举行了13轮商谈磋商。2018年,中日韩三国倡议要加快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进程,引领推动制定东亚经济共同体蓝图。中俄蒙三国在中国“一带一路”的框架下,形成的中蒙俄经济走廊使得三国经济合作空前密切。中国还积极推进与朝鲜的经济合作,加强与朝鲜在农业,矿产等领域的合作。中国作为东北亚地区大国,对于推进各国及地区经济发展一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2、共建互信关系

加强协商沟通是共建互信关系的重要途径。首先,通过民间交流沟通,改善中日两国互信状况。长期以来,中日两国的民间交流,对于两国增信释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努力通过交流消除误会,增进彼此了解,改善两国互信状态。其次,中国号召地区各国摒弃冷战思维,以坦诚的态度面对各国的质疑,消除各国的忧虑。中国近年来的发展造成地区内有些国家的质疑,面对质疑,中国多次强调“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6]并号召地区各国能够求同存异,相互尊重包容,齐心协力共同发展。

3、维护地区安全

在东北亚地区安全问题上,中国与其他各国齐心协力,努力实现亚洲新安全。中国需要促使地区各国认识到,只有地区各国都安全才是真正的安全,树立共同安全理念。中国还需要与地区各国统筹好传统领域安全与非传统领域安全。当前东北亚各国在维护非传统领域安全上成果显著。但在维护传统领域安全上举步维艰。所以中国需要推动各国树立大局意识,加强维护传统领域安全的力度,实现综合安全。为实现共同安全和综合安全,地区各国要树立合作面临安全问题的意识,加强在处理安全问题上的合作。此外,实现可持续的安全需要与地区各国共同努力发展地区经济,为地区持久安全奠定丰厚的物质基础。中国还要与地区各国一道推进地区安全机制的构建,为地区可持续安全奠定制度基础。

总之,在东北亚地区,中国以一个大国的身份积极参与到地区事务中,为地区发展提供中国智慧,贡献中国力量。但是,想要在东北亚地区营造一个有利于各方发展的良好氛围,单靠中国一个国家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各国积极配合,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刘国斌.“一带一路”基点之东北亚桥头堡群构建的战略研究[j].东北亚论坛,2015(2).

[2]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商务部,国别报告网,https://countryreport.mofcom.gov.cn/default.asp.

[3][4][5][6] 習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

李 芳,河北邢台人,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研究方向:国际关系.

猜你喜欢
东北亚地区东北亚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东北亚海洋经济重心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文在寅:朝韩及东北亚共同举办世界杯
面向全世界 服务东北亚
经济
东北亚博览会,架起一座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桥梁
第四乐章翻转:亚洲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