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方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思考

2019-03-12 00:51刘其龙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实训体育专业

本文为2017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一般项目A类)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体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立项号:2017JGA299)阶段性成果

【摘 要】 文章针对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地方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措施。要根据体育产业发展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发挥目标的引领性;根据培养目标和课程结构体系,突出课程的实用性;以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实现行业协同育人。

【关键词】 创新创业;地方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当前,“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已经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高校如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引导最具创新活力的大学生群体树立和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是摆在高等教育者面前的重要课题。鉴于此,伴随着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飞速发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有一定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体育专业大学生,需要确定准确的培养目标,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和内容。

一、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地方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不能完全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来进行定位,尤其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联系紧密度不够

根据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未来工作岗位的需求来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是目前高校合格人才的关键。据调查,目前地方高校在国家大力倡导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下,大都能够按照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对接岗位进行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划,要求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但由于受传统观念和固定思维的影响,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各专业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实际调研不够,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把握不准,尤其是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要求和内涵理解不透,致使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发展需求,尤其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之间的联系过于表面化、形式化。

2、课程结构体系的调整力度不够,各类课程的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和创新教育理念的契合度不强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需要科学、合理、实用的课程体系来支撑。据调查,目前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大多是按照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发展课程、实践创新课程等几个模块来构建的,这种课程体系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是合理的、科学的,但各个课程模块内部的课程安排以及各课程模块课程衔接的问题依然存在。譬如大多数高校只是在通识教育模块按照国家的要求设置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1门创新创业类课程,在专业课程模块更没有明确要求设置符合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创新创业类课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脱节的问题凸显,最终导致各类课程的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和创新教育理念的契合度不强。

3、实践教学形式单一,系列化、多层次、阶梯状的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转型决定了必须发挥实踐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调查发现,一些高校的实践教学还只是局限于专业的见习和实习两种形式,还不能按照专业发展的实际要求构建系列化、多层次、阶梯状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学生没有多种形式和多种内容的实践体验,无法真正掌握符合未来岗位需求和创新型社会实际需要的基本能力,使得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渐行渐远。

二、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地方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措施

1、根据体育产业发展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发挥目标的引领性

专业培养目标是制定培养方案的出发点。[1]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是确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的课程体系构建、培养措施选择、教学方法选用等环节都需要有效发挥人才培养目标的引领作用。再者,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通过传播知识、训练技能和开发思维等手段,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鉴于此,要培养创新创业型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就必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坚持专业知识、技能训练与洞察市场和经营管理能力培养并重,坚持自我加压、自我开发能力训练与团队意识、团队精神训练并重,着力培养学生大胆执着的创新精神、敏锐准确的市场识别能力和果断决策、资源整合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还需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促使两者产生合力。作为地方本科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订必须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需要,着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高职业素养、较强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近年来,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体育人才专业化程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属体育大类,但不同的专业方向就必须结合专业特点,根据本专业未来的岗位群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着力体现应用性、实用性。以百色学院现有的体育教育师范专业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非师范专业为例,我们就确定了体育教育专业必须密切联系广西以及百色市及周边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对体育教师培养的规格要求,着力培养合格的具有先进体育教学理念和改革创新意识的中学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必须结合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康复保健业等社会体育行业的快速发展对所需岗位人才的要求,培养具有良好的社会体育素养和较好的创新创业意识、能力,掌握社会体育(尤其是健身房服务和户外拓展服务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康复与保健以及科研等方面的工作社会体育专业人才。

2、根据培养目标和课程结构体系,突出课程的实用性

要做好体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地方高校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在原有基础上大胆创新,根据培养目标不断优化课程结构,构建符合创新创业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增强课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首先,在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必须开足创新创业类课程,发挥通识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方向引领作用,营造人人想创新,人人懂创业的校园氛围。以百色学院为例,学校层面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着力加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求各专业在通识教育模块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业基础、创商培育与测评等通识教育必修课程,达到116学时、6.5学分,除此之外还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系列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明确要求学生大学期间最少选修3学分,这样下来,各专业大学期间通识教育模块的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学分就有近10个学分,为后续的创新创业类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除通识教育模块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系列外,学校还要去实施“专业+”策略,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发展平台至少增设1门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以专业知识体系为载体,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训练学生创新创业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譬如体育教育专业就结合该专业的特点设置了教师专业能力综合实训、创新思维能力综合实训、毕业论文综合实训等专业实践必修课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则结合专业特点开设了健身俱乐部经营与管理能力综合实训、创新思维能力综合实训、社体专业学生创业案例分析、毕业论文综合实训、田径运动会组织与管理能力实训等一系列创新创业类专业实践必修课程。除此之外,还将学科竞赛、科研创新、创业实践、论文专利等第二课堂的活动纳入专业实践选修内容,要求学生必须选修10学分,以便更好地发挥第二课堂在体育专业人才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形成课内培养与课外培养的有机统一。

其次,在专业基础课程中,必须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方向,优化专业课程结构体系,有效实现通过专业课程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目的,真正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以百色学院为例,在修订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体育教育专业就增加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普通话训练、书写训练(三笔字)、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政策法规、教师礼仪等教育类课程的比例,以保证学生获得教育理论知识和相应的常规教学技能;另外,结合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中运用越来越广泛的实际,专门开设了多媒体课件制作、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在教会学生相应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大力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信息技术根据实际需要加以创新的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则根据培养目标增加了运动处方与康复评定、私人教练实训、器械健身与健美实训、团操健身实训、户外运动与拓展训练、保健推拿等最专业特色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在健身房服务与管理、户外运动的服务与管理领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除此之外,还着重增加设置了各专业的前沿课程,比如体育教育专业开设了体育舞蹈、健美操、武术、民族体育项目、团体操的创编与组织、体育说课与模拟授课技巧等课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开设了规范社交舞、体育俱乐部的经营与管理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往往是在深入调研体育教育专业人才需求规格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作用明显。

再次,合理减少必修课程比例,增加选修课程比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要求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这就要求课程的设置必须通过增加选修课程比例,优化选修课程结构体系,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切实保证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比如百色学院在修订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便在加大专业选修课程的课时和学分比例的基础上(选修课所占总学时和总学分的比例达到了30%以上),通过构建模块化的专业选修课程群,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譬如体育教育专业就根据人才培养要求设置了篮球能力、排球能力、教师教育能力、体育教学能力、运动训练能力、民族体育能力、时尚运动能力等模块化选修课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也专门设置了体育舞蹈能力、健身房服务能力、户外运动指导与组织能力、保健推拿能力等模块化选修课程。

最后,要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技术课和专业理论课的比例,促进两者协调发展。体育专业具有重技能和实践的特点,因此体育专业在设置学科理论课和运动技术课比例的时候,应当适当减少学科理论课的课时和学分比例,合理增加运动技术课的课时和学分比例,达到培养专业技能的要求。除此之外,合理增设特色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也是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3、以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实现行业协同育人

在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重要环节。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大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对公共实践、专业实践和创新创业实践三大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进行优化,构建系列化、多层次、阶梯状的实践教学体系。首先,在安排实践教学时,要从培养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等入手,注重层次性、多样性和科学性。其次,要全面落实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加强实践教学管理,确保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论文(设计)规范有效,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互补充,各类竞赛、创新创业活动、社会实践有序合理开展,保证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再次,要合理制订实践教学方案和实践教学大纲,确保实践教学必要的学分(学时)落实到位。最后,要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依托各类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协同育人平台,加强与合作单位的深度合作,在校内外生产性或仿真职业氛围的实训基地设置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以企业工作过程为课程设计基础的教学内容,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除此之外,还需要通过增加教育见习和实习时間、采取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实习组织形式、实施分阶段有步骤的实习模式、建立完善的见习实习监督机制等途径确保各类实践教学环节在创业型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结语

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教学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是高校办学的主要依据,对于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根据体育产业发展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和课程结构体系、以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推动实践教学改革是当前地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然选择,需要以此为标准科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为人才培养过程提供方向性指导。

【参考文献】

[1][2] 陈琦.体育院校制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J].体育学刊,2007(9).

【作者简介】

刘其龙(1980—)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管理、体育文化与社会发展.

猜你喜欢
实训体育专业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专业修脚店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