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往事

2019-03-12 06:49
青年文学家 2019年4期
关键词:城隍城隍庙齐齐哈尔

城隍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守护城池的神,始于周代,兴盛于宋代。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明令各府州县均设城隍神并每年祭祀,由此形成了民间祭祀城隍爷的习俗。清朝沿袭了明朝礼俗,城隍庙遍及县级以上的城市。那么,清代的齐齐哈尔有过城隍庙吗?如果有,是现在的什么地方?城隍又是谁?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城隍庙踪

清代的齐齐哈尔城作为黑龙江将军、齐齐哈尔副都统镇守之地,曾经建有城隍庙。有关这些历史痕迹,如碎片一般散见于史志文献当中。据西清《黑龙江外记》记载:“齐齐哈尔城中有城隍庙……,在城中西南隅,神最灵。”这里,西清并没有说明城隍庙的具体位置。道光年间流戍齐齐哈尔的大学士英和在其著述《卜魁纪略》中也提到“城隍庙在土城内西南隅”。这一方位被民国年间来齐齐哈尔办报的魏毓兰在《龙城旧闻》中再次著录。从“土城内西南隅”这一指向看,城隍庙应在清代齐齐哈尔外城(土城)的西南角。

查阅《齐齐哈尔地名志》,其中有城隍庙胡同的记载,并明确指出此胡同约形成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南起敏德胡同,西止信智胡同,长87米左右。据《龙城旧闻》记载,城隍庙始建于嘉庆十年(1805)。从这一记载我们不难发现,城隍庙始建时间与城隍庙胡同形成时间相矛盾。如果齐齐哈尔城隍庙胡同形成时间确实是乾隆五十七年(1792),那么,城隍庙建筑时间还会更早一些,嘉庆十年(1805)显然有误。在齐齐哈尔档案馆1987年编印的《齐齐哈尔档案史料》中,刊载了刘守君撰写的《齐齐哈尔名胜古迹史料集》,更是直指城隍庙建筑年代,为乾隆五十七年(1792)庙仅有正殿五间,东西配房各五间。据史料记载,民国年间,城隍庙因历年风雨浸蚀,坍塌不堪。中心慈善会会长陈福龄募集巨款,重新建筑,于1922(民国十一年)4月开工,是年11月28日落成,殿貌焕然一新,并扩大了规模。当时,城隍庙有正殿五间,东西配房各七间,山门三间,山神及土地庙各一间,东西角门各一座,装草棚三间,井房一间,粥厂、厨房二间,焚化库一间,庙后院设立难民栖所,计正草房五间,砖土平房五间、南土平房七间、西砖土平房七间,由中心慈善会管理,产权属于黑龙江省公署。据《果氏宗谱》记载,1935年至1943年,省城中心慈善会会长果考亭曾经主持齐齐哈尔城隍庙,道号寿祺居士,以救济社会为己任,开设粥棚,夏发单衣冬发棉,救济了无数的本地、河南、山东、河北的难民。

民国时代,城隍庙成为黑龙江主要慈善场所。据《齐齐哈尔市志资料》第五辑记载,1922年5月25日,成立于1919年(民国八年)的贫民收养所改为贫民工厂,并制定工厂章程,厂址迁入城隍庙院内。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该庙曾作为佛教活动场所。据1943年(伪满康德十年)编印的《齐齐哈尔市政概要》记载,当时的城隍庙主祀释迦牟尼,并祀城隍,只有密空和尚一人传教。齐齐哈尔解放后的1947年,城隍庙停止了宗教活动。

城隍庙考

2011年10月,笔者采访了从小一直住在城隍庙附近的老卜奎金同利先生。据他回忆,城隍庙大殿长约20余米,宽约10米,青砖灰瓦,十分壮观。旧院套为砖墙,北大墙曾经向外扩充,承接了一段土墙,里面是空场,一度蒿草丛生。城隍庙南门外是广场,不远处一个有焚化库,曾经是香客烧纸的地方。上个世纪50年代,城隍庙旧址有盲人编织厂,一些盲人以手工制作柳条筐生计。60年代,又增添了劳保用品厂。据谭彦翘先生回忆,“文革”期间,一些被打倒的老干部曾在城隍庙从事糊火柴盒等工作,进行所谓的劳动改造。据平庆林先生在《卜奎文史资料》第二辑中记载,70年代,城隍庙旧址中,又加入了阀门厂。据采访附近原住居民介绍,这一时期,里面还曾进入过贝雕厂(制作骨灰盒)。直到80年代,原城隍庙大院统归冶金局办学使用,为冶金学院。也就在这一时期,早年的大殿、厢房全然改变了模样,青砖灰瓦被更多的红砖房所替代。90年代,此处为民居所包围。本世纪初,城隍庙地段被南通~开发商连片开发、拆迁,约2008年,建成王仔花苑第二期住宅小区。10月8日上午,笔者在金同利先生的引导下寻找城隍庙旧迹。经金同利参照附近尚存的老房子以及原回民小学旧址反复目测,最终确定:王仔花苑小區25号楼所在位置及楼前绿化带为城隍庙旧址所在。

一般说来,宋代以后各地供奉的城隍神,大都是曾在本地为官且有功于百姓的清廉名臣,或者是英雄,既有文官,也有武官。去世后被百姓供奉,目的是为保佑一方平安,属于世俗化的神祗,因此,全国各地城隍庙供奉的城隍大都不同。有的城市如上海,甚至供奉着霍光、秦裕伯、陈化成三位城隍。齐齐哈尔城隍庙从筑建到完全消失,绵延了将近300年,但城隍本人是谁却没有确切的史料记载。那么,齐齐哈尔城隍庙供奉的城隍是那位名臣或英雄呢?

在西清的笔下,齐齐哈尔城的城隍是“塑像如四十许,人云生时曾镇斯土,殁而祀之者”(《黑龙江外记》卷二)。从字面分析,西清并不知道齐齐哈尔城城隍是谁,也没有提出推测性的结论。从面貌看,城隍的原型大概在40多岁的样子;从履历看,城隍的原型曾经镇守过黑龙江齐齐哈尔;从去世后的葬仪看,城隍的原型曾享用过朝臣规格。

按照西清描述的城隍特征,笔者查阅嘉庆十年(1805)以前驻守并逝世于齐齐哈尔城的黑龙江将军,符合“条件”的共有三位,即杨福、托留、绰勒多。托留,满洲镶红旗人,康熙五十五年(1716)至康熙五十九年(1720)在任,史志中没有留下他多少为政记载,官声也平平,按说不会是城隍。杨福,满洲正蓝旗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至康熙五十四年(1715)在任,声名卓著。据史料记载,杨福去世的消息传到京城时,康熙皇帝潸然泪下,亲自安排赐祭葬事宜,拟谥号为“襄毅”,并任命杨福之子三官保署理黑龙江将军。杨福在齐齐哈尔有祠,地点在大悲庵的大殿内,与黑龙江将军观明的生祠同在一殿,塑像为“本朝冠服,系黄带”,可知他的爱新觉罗宗室身份。由此看来,城隍肯定不是杨福。既然前两者都不可能,只有绰勒多的可能性最大了。

城隍其人

绰勒多(也写作绰尔多),京都正黄旗人,生年不可考。查《清实录》,其履历始于雍正年间。他原是理藩院郎中,雍正九年(1731),被擢升为正黄旗蒙古副都统,雍正十年(1732)在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带兵。雍正皇帝非常了解其家境状况,曾经两次赏赐白银共计5000两安顿家眷,以便绰勒多安心为朝廷效力。乾隆四年(1739),绰勒多升任镶红旗蒙古都统。乾隆五年(1740),任西安将军,八年(1743)任凉州将军;十七年(1752)任安西提督,很快调整为左都督、黑龙江将军;二十年(1755)任荆州将军,署理黑龙江将军;二十一年(1756)八月至二十七年(1762)实授黑龙江将军。从乾隆十七年(1752)至二十七年(1762)的10年间,绰勒多前前后后三次任职黑龙江将军,两次实授,一次署理,在黑龙江将军中绝无仅有。任内,绰勒多可谓官声斐然。

据《黑龙江志稿》记载,乾隆二十四年(1759),墨尔根、呼兰两地歉收,民食不足。绰勒多将百姓困苦情况奏报朝廷,建议将呼兰粮仓中的60,000石储米陆续运往辖区各地支用,得到朝廷批准,黑龙江百姓由此度过了难关。据《黑龙江外记》记载,早年,黑龙江布特哈八旗(今内蒙古莫力达瓦旗及齐齐哈尔东北部各县)的官员俸禄存在一个特殊现象:满洲官员全部俸饷,而世袭的达斡尔、鄂温克官员,初次承袭父辈官职的发给一半俸银,第三代子孙再次承袭则没有了俸银,不是世袭的官员根本就没有,由此,官员贫穷屡见不鲜,由此造成许多人都不愿意担任、承袭佐领等职。乾隆二十五年(1760),绰勒多向朝廷奏报了达斡尔、鄂温克官员们的境遇,呈请朝廷发放俸饷。最终,朝廷议准减半,达斡尔、鄂温克官员连带兵丁破天荒地得到了“半饷”的待遇。另外,在绰勒多的奏请下,本年奉命出征的达斡尔、鄂温克族披甲士兵回到黑龙江后,还被免除了不合理的赔补兵器的摊派,减轻了布特哈八旗百姓负担。据《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年间,尽管呼伦贝尔于雍正年间已经设治,但农业发展非常缓慢。乾隆中叶,呼伦贝尔地区连年干旱,兵丁生计萧条。乾隆二十五年(1760)九月,清廷拟将俘获的新疆塔里雅沁100名回族连同家属共计200余人流放肃州。绰勒多奏请朝廷,改派这些回民前往呼伦贝尔,教导索伦达斡尔人引水灌溉、挖沟种田。朝廷批准了绰勒多的奏请。绰勒多按照设想,亲自策划、部署了回民官员管理、农具耕牛、籽种口粮、住房安置等一系列事宜。百名回族在荒原种田两年,促进了呼伦贝尔农业发展。

绰勒多任内有所作为的事例还有很多,西清曾经感叹道:黑龙江历任将军之中,惟有果多欢、绰尔多、傅玉“并堪千秋”!乾隆二十七年(1762)八月,绰勒多因染患痰疾(肺结核),逝于齐齐哈尔任上,按履历推算,当在50岁左右。十月,朝廷赐祭葬如例,谥号质悫。十一月十四日,乾隆亲自撰写了《黑龙江将军绰勒多御赐碑》碑文,约300余字,称绰勒多“以忠成性由任,知方有勇”,褒奖有嘉。按照清代的规制,朝廷大员谢世之城要建祠堂祭祀。根据西清关于城隍特征的描述,结合绰勒多功绩,笔者以为,齐齐哈尔人感念绰勒多的恩德,在建祠后不久又修建了城隍庙,塑像祭祀,以保佑卜奎城百姓安居乐业。我想,也只有绰勒多才当得起齐齐哈尔城隍吧!

城隍典故

或許有人会问,齐齐哈尔副都统之中难道没有功勋卓著的英雄名将吗?回答是否定的,因当时齐齐哈尔副都统与黑龙江将军同驻一城,施展作为的伸缩度很小。查阅副都统资料,也没有符合西清所表述有城隍“特征”的人物。

齐齐哈尔城隍庙中供奉的塑像,除城隍外,还有其他神祗。据西清记载,城隍庙共有三尊塑像,城隍在正中,座东为瘟神塑像,主救民众疫疠。座西为秦叔宝塑像,为番子(捕快)所祭祀,有“祖师秦二爷”之称。按照当年齐齐哈尔寺庙成规,各寺庙的住僧等皆隶属于黑龙江将军衙门户司。设僧官一人,被称为“长僧”。持此业者,多是因犯罪而被流放到齐齐哈尔的盗贼或太监。

过去,由于大家都信奉城隍最灵验,因而齐齐哈尔城隍庙一度香火旺盛,由此也就发生了许多故事。

嘉庆十三年(1808)年七月,齐齐哈尔发生了一起盗马案,黑龙江将军衙门的刑司经7个多月的侦破、审理,罪犯嫌疑人大多服罪,只有一个叫吴保儿的首犯“死猪不怕开水烫”,不言不语,拒不交代。黑龙江将军观明见久拖不决,于是命时任理刑主事的西清与水师营四品官果德兴等审讯。西清暗想,盗贼即然不畏律法,难道还不畏惧神明吗?于是与果德兴商定,审案城隍庙。审案之前,西清在城隍前默默祷告,待到半夜,提审吴保儿。未及天明,案情尽知。西清后来听说,吴保儿刚入庙的时候,沮丧至极,多次垂头自语:“这里哪是儿戏的地方”?唯恐得罪了神明,一五一十交代了作案经过。由此,西清曾经书写“惠从影响”匾额一块,悬挂于城隍庙殿上,以示昭彰,今早己不存。

齐齐哈尔早年有习俗,客死卜奎城的人,在灵柩还乡时,要到城隍庙请“鬼票”,遇到关隘、渡口焚烧,否则,魂魄不能通过。嘉庆年间,流人龚光瓒被赦归回乡时,就曾经为亡儿龚宝宝请过“鬼票”,这也许只有城隍庙的城隍爷才能发挥这种作用。

据史志记载,康熙年间,黑龙江将军辖区的另外两个军事重镇黑龙江城(今爱辉镇)、墨尔根城(今嫩江县)也曾建有城隍庙。民国年间编印的《墨尔根志》称墨尔根城隍庙地址在古城东南隅,规模为“正殿三间,山门三间,东西禅房各三间”。黑河市建有古璦珲城旅游区,城内有重建的城隍庙景点。除上述三城外,哈尔滨也建有城隍庙。据《道外区志》记载,道外城隍庙建于1918年(民国七年),遗址在今道外区南十五道街,“金泉浴池”门脸后身即是。2008年4月26日,在哈尔滨市道外区滨江地段棚户区改造拆迁过程中,市民于太古南十五道街的一院落内发现一块掩埋的石碑,经专家鉴定,为城隍庙原功德碑。

从以上记述可知,当年,黑龙江的几个大城市都建有城隍庙,只是一座都没能保存下来,殊堪可惜。如果有条件的城市能够重建或新建城隍庙,都不算过分之举,这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只不过,一定要供奉一位受百姓敬仰、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城隍爷才是。

猜你喜欢
城隍城隍庙齐齐哈尔
两个城隍
平遥城隍庙,中秋之月
齐齐哈尔老年大学校歌
两个城隍
城隍庙的来历
齐齐哈尔地区一例鹅圆环病毒的PCR诊断
逛镇江城隍庙街
The benefits and drawbacks of AI
禁戏下行与“以神为戏”之民间事象——以清代城隍演剧为例
A Study of Blended-teaching Model in Medical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