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打出精准扶贫组合拳

2019-03-12 02:20吴国宝
人民论坛 2019年4期
关键词:脱贫攻坚精准扶贫

吴国宝

【摘要】株洲的精准扶贫实践,既蕴含了我国精准扶贫的理念、内容和形式,又包含了扎根当地土壤的探索和创新。精准扶贫的株洲实践以监督考核制度保障、常态化走访、多途径筹集资金支持脱贫攻坚等方式,形成了有效、可持续的扶贫模式,值得推广和借鉴。

【关键词】精准扶贫 扶贫实践 脱贫攻坚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精准扶贫的精髓和核心是因人因户因地制宜,精准扶贫不存在最佳模式,只有最适合的方式。湖南省株洲市结合当地实际,通过建立和强化确保脱贫攻坚目标实现的组织与制度,在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和诊断致贫原因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帮扶举措,探索和实施了一整套具有针对性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做法,如期使16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全市贫困发生率从5.95%下降到1.30%,实现了整体脱贫,其经验十分宝贵,值得肯定和总结。

株洲市探索和实施了一整套具有针对性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做法

以监督考核保障责任落实。在我国脱贫攻坚工作机制中,市县抓落实是关键的一环。株洲市根据中央的要求,建立了落实市县脱贫攻坚目标和任务的领导和责任体系,使脱贫攻坚的各项工作都有专门的部门和领导负责。并通过定期的考核与主题月、现场会、暗访督查等不定期监督,强化对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和纪律的问责。

以常态化走访和主题月活动等方式动态更新扶贫信息。精准扶贫的前提是及时掌握扶贫对象可靠的信息。株洲市在建档立卡所收集的扶贫对象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帮扶单位和帮扶责任人对重点村和扶贫对象的常态化走访、主题月活动等方式不断跟踪和更新扶贫对象的信息,尽可能保证精准扶贫对象信息的精准性。通过开展“提升基础管理”主题月活动,按照统一模板,全面核对基础数据,规范基础台账,完善“一户一档”。

以多途径筹集和动员资金支持脱贫攻坚。株洲市根据地方特点,制定了保障脱贫攻坚资金需要的资金投入和动员的政策,建立了地方财政专项资金投入、整合涉农资金投入、整合行业扶贫资金投入、帮扶单位筹集资金投入、金融扶贫信贷投入、社会公开募捐等多途径的扶贫投入机制,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株洲市在扶贫资金筹集方面的一个重要尝试,是以市和贫困人口比较集中的5县(市)国有企业为发起人,并撬动金融信贷资金,共同设立30亿元、扶持期限为10年的产业扶贫投资基金,帮助扶贫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解决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期限短”的难题,迄今已经支持了27家扶贫龙头企业和1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11000多个贫困户增收脱贫。此外,株洲市還借助中国社会扶贫网和株洲社会扶贫联盟,对接贫困户与社会爱心人士,募集善款和物资,拓展扶贫资金来源渠道。

以地方条件和贫困类型为立足点实行精准扶贫。株洲市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社倮兜底扶贫等方式,帮助扶贫对象增加收入。其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区位条件和特色、优势产业,开展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资产收益、就近就业等产业扶贫方式,增强了贫困户增收致富的“黏性”,惠及扶贫对象。在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扶贫对象患病情况的综合评估和分类的基础上,对健康扶贫对象采取分类救治和保障的措施,治愈能一次性治愈的,为不能一次性治愈的慢性患者提供可靠和可承受的治疗和保障。如针对扶贫对象住房安全问题,因地制宜,株洲市通过易地搬迁建房、实行“幸福安居工程”、危房改造、土坯房改造等方式,保障农户的住房安全。

以聚合多方力量为抓手实现精准帮扶。株洲市聚合力量,按照“五套班子包县”的原则,建立结对帮扶全覆盖、整体脱贫大包干,村村都有工作队、户户都有干部帮的精准扶贫“四包”责任制,并通过定期督导、暗访督察、年终考核和纪检追责等方式,对帮扶工作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管,实现精准帮扶。

株洲市通过结合自身实际开展精准扶贫,实现了由“输血”向“造血”的成功转换,成为富有地方特色的精准扶贫实践

一是踏实工作保证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是一项高度复杂精细的系统工程。在国家确定了总体方略和政策方向之后,关键是要通过踏实工作,结合地方实际把精准扶贫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株洲市在脱贫攻坚中,通过建立制度、确定行动计划和方案,从严从实落实精准扶贫的计划和工作,提前实现了脱贫攻坚的目标。

二是巧借外力助推脱贫攻坚。扶贫关键是要提升扶贫对象的内在发展能力。株洲市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充分利用其区域内县区间发展水平差异,发挥城市的资源优势支持农村脱贫攻坚,实行借力扶贫,在城区产业园区建设了光伏扶贫产业园、就业培训脱贫示范基地、转移就业脱贫示范基地和电商扶贫基地,有效解决了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条件较差且短期不易改变的问题,有力地支持了全市的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开展。株洲市能够成功实行借力扶贫,一个重要的经验是借助政策实现了脱贫和园区发展的“双赢”。

三是内外结合夯实脱贫基础。为了帮助扶贫对象稳定脱贫,株洲市一方面通过向贫困村下派扶贫工作队和扶贫第一书记,帮助贫困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解决短期的脱贫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对贫困村干部的培训和村“两委”的优化,提升农村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能力。中共株洲市委在2015年11月发布《关于加强农村和社区基层党的建设的二十条意见》,确定村“两委”班子成员中至少有1名35岁以下干部和1名女干部。在2017年完成的“两委”换届后新晋村“两委”干部中,致富带头人、大学生村官和回乡大中专毕业生超过了一半。通过外部力量短期帮扶和内部管理能力的永久提升,夯实了稳定脱贫的组织基础。

四是寓短期脱贫于长期发展之中。脱贫攻坚过程中,如果能够兼顾短期脱贫攻坚和农村长期发展,即找到了精准扶贫的核心要义。株洲市深掘扶贫脱贫发展规律,较好地处理了短期脱贫与长期发展的关系。比如将贫困户的增收脱贫融入依托当地优势资源、具有市场潜力和技术、管理基础的产业发展之中,既通过产业发展带动了贫困户脱贫,又通过产业扶贫推动了地方优势产业的发展。

五是适当兼顾贫困的边缘人群。如株洲市在解决住房安全问题时,为避免遗漏贫困人员,将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贫困残疾人家庭等重点帮扶对象的危房和土坯房改造,都一一纳入扶持范围,在较大程度上减轻了扶贫对象被遗漏的可能性。

对株洲市巩固脱贫成果、衔接好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

株洲市如期完成了贫困村摘帽、贫困县退出的脱贫攻坚任务,今后需要在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战略方面作出新的努力。具体来说,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提高整体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适当修复因脱贫攻坚过程中出现的村庄间和农户间的现实和心理不平衡问题,促进县域持续协调发展;坚持“四摘四不摘”政策,稳步有效推进后续帮扶和巩固提高计划和措施的落实,尤其要高度关注部分脱贫方式的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农民内生发展动力;在创新农民增收方式、拓展农民增收渠道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保障农民身体和精神健康的制度、政策和措施,继续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提升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做好贫困退出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的有效衔接,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继续加强和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更好地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总结脱贫攻坚的经验教训,将其中具有普适性的做法和管理经验,推广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县域治理中去。

猜你喜欢
脱贫攻坚精准扶贫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